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跨越时空的美丽 3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 鲁人版必修1.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3165602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6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跨越时空的美丽 3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 鲁人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跨越时空的美丽 3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 鲁人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跨越时空的美丽 3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 鲁人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跨越时空的美丽,单元学习导引,内容概述,时间永是流逝,美丽的花朵会凋零,美丽的容颜会枯黄。而有些东西却能跨越时空熠熠生辉,永恒存在,那便是因高尚而美丽的灵魂与精神。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鲁迅先生倾吐心中悲愤,怀念与左联五烈士的交往,复活了那些年轻可爱的生命,控诉了杀人者的暴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恩格斯热情赞颂了马克思伟大的一生,高度评价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对他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悼念乔治桑中,雨果表达了对乔治桑这位伟大女性的崇高敬意。高度评价了她在文学上的贡献,赞美了她为追求女性自由平等而展现出的高尚情操。她的灵魂化作一种思想而存在。告别沈从文中,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将沈从文先生的追悼会和他传奇的一生结合起来,表达了先生如水的性格和先生将永恒美丽的主题。,学法指导,1.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叙事写人的文章,强调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文中人物和事件常交织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写人为主的文章,应从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发掘人物深层次的品质和思想。写事为主的文章,从分析记叙的要素、人物的表现、细节的描写等入手,分析作者对事件的态度,把握作品的中心。2.细细品味抒情议论的句子。在叙事写人的文章中,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或开篇点题、定下基调,或总领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承上启下,或首尾呼应、深化主题等。抓住了这些就抓住了文章的灵魂。3.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中人物精神品质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不断地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3为了忘却的记念,开篇得益,课前预习,文本精解,课堂演练,美文赏读,素材积累,开篇得益,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鉴赏: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甘肃秦州时所作。时李白坐永王璘事长流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杜甫赋诗怀念他。首句以秋风起兴,给全诗笼罩一片悲愁。时值凉风乍起,景物萧疏,怅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两句,已觉人海苍茫,世路凶险,无限悲凉,凭空而起。次句看似不经意的寒暄,反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挚友遇赦,急盼音讯,故问“鸿雁几时到”;潇湘洞庭,风波险阻,因虑“江湖秋水多”。对友人深沉的怀念,进而发为对其身世的同情。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魑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此时李白流寓江湘,杜甫很自然地想到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一“赠”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载同冤,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一定作诗相赠以寄情。吟诵全诗,如展读友人书信,充满殷切的思念、细微的关注和发自心灵深处的感情,反复咏叹,低回婉转,沉郁深微,实为古代抒情名作。,课前预习,一、资料卡片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弃医从文。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著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2.写作背景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33年2月7日至8日为纪念柔石、白莽等五位烈士遇难两周年而作的。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反动派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的同时,又疯狂地进行文化“围剿”。他们利用特务匪徒捣毁进步文艺团体书刊,通缉进步作家,最后竟使出了最残暴的手段: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处死。1931年1月17日,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五位“左联”作家: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和胡也频。并于2月7日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秘密枪杀了他们,同时遇害的还有18位革命志士。,3.相关知识(1)“左联”简介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是由共产党领导、以鲁迅为旗手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的组织,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为原“创造社”“太阳社”成员。“左联”及其成员借助文学阵地粉碎了反动派的反革命文化“围剿”;在文学创作上以题材的广泛、主题的深刻、情节的生动和丰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北斗是其主要刊物。1936年初,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宣布自动解散。(2)杂文杂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所开拓和丰富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们所说的杂文,一般是指那些文艺性的短论。而广义的杂文,比这范围要广泛得多,它包括杂感、论文、通讯、序跋、演讲、日记等。鲁迅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很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痹,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鲁迅杂文是这种理论的验证,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二、知识积累1.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答案:(1)nipnqijingzzhnkngqingditucngzngmmshshjijijnjnxuxijijixi,(2)形近字组词,答案:(2)竦身毛骨悚然眷顾誊写喘息惴惴不安瑞雪湍急雏形刍议书籍狼藉缁衣辎重锱铢淄河偈子蝎子歇息遏止编辑舟楫通缉作揖,答案:(1)指从未见过面,互相不认识。素,素来,向来。(2)形容说话含含糊糊,躲躲闪闪。隐约,不明显。(3)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4)急迫紧张,不知如何是好。措,处置。,2.熟语集释(1)素不相识:(2)隐约其辞:(3)斩钉截铁:(4)仓皇失措:,答案:(5)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也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文中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6)心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7)人心险恶难测。(8)延长一口残余的呼吸。意思是努力挣扎着勉强活下去。,(5)明珠投暗:(6)情随事迁:(7)人心惟危:(8)延口残喘:,文本精解,一、整体感知1.结构图解,2.整体把握本文是为“左联”五烈士写的纪念性文章,人物多,材料杂,但作者却收放自如,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请谈一下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为文章的五个部分分别加一个小标题。,参考答案:从整体上看,作者抒写对烈士的纪念,主要以自己的悲愤感情为线索串联有关材料。从思路上看,在对人物的安排上处理得详略得当,主次有序,花大笔墨详写柔石与白莽二人,又用简笔勾勒冯铿,对胡也频和李伟森两位烈士则略略提及,这是从有关人物与作者关系的密切程度着笔的,符合记叙对材料的取舍要求。同时,在结构上,作者又采用由此及彼的方式,由一个自然引出另一个。比如由文艺新闻的一则消息引出与白莽的交往,由与白莽的交往自然引出对柔石的刻画,又由对柔石的刻画简单叙及冯铿,再由五人的遇难顺带提及李伟森、胡也频二人。写法上有分有合,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显得从容不迫,运用得当,穿插自如。从表达上看,在对相关事件叙述的基础上,作者又进行适当的抒情、议论,有力地深化了叙述的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部分,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及冯铿);第三部分,写白莽与柔石被捕;第四部分,写柔石等“左联”五位青年作家被捕、遇害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之情;第五部分,抒发了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之情,表达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战争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可分别给五个部分加上小标题:回忆白莽,追忆柔石,柔石、白莽被捕,烈士遇害,抒发悲愤。,二、局部揣摩1.本文题目是“为了忘却的记念”,既然是“记念”,为什么说是“为了忘却”?请从课文首尾两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分析。,参考答案: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一标题中寄寓着极其深刻的含义,理解了文章首尾两段中的解题性文字,便能把握文题的含义。因为鲁迅“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所以“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因为“在这三十年中”“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所以“我”被“埋得不能呼吸”。正是这种郁结心中的不可压抑的悲愤和长期积聚的精神重负,使他感到十分窒息。为了“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重新调整一下情绪,所以他“倒要将他们忘却了”。这是从主观方面强调“忘却”。同时,鲁迅又从客观方面强调“忘却”之必要:“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当时的中国,正是“大夜弥天”,鲁迅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通过三十年血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意识到需要节制自己的感情,过于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利于战斗的。从以上两方面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忘却”,实际上是“摆脱”悲哀;所谓“为了忘却的记念”,实际上是“为了战斗的记念”。事实上,对反动派杀害烈士的这笔血债,对战友为革命而献身的光辉业绩,鲁迅是不会忘却的,他要将那无比的悲痛暂时搁置一边,把情绪从始终支配着自己的悲痛中挣脱出来,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所以他坚信,只要生者努力奋斗,“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可见,与其说“记念”是“为了忘却”,倒不如说是“为了战斗”,而唯有战斗,才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个标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参考答案:柔石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有关柔石的材料主要见于二、四部分,概括起来,有这样一些:听讲义、托送书、名字风波、弄文学、借钱印书、拼命译书、与人走路、改变创作风格、狱中写信、眷恋母亲等。这些材料主要扣住柔石“台州式的硬气”和“颇有点迂”的性格特点。表现了柔石善良、纯洁、坚强、耿直、忠诚的思想品德。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不局限于某一部分地找出行文中与柔石相关的文字信息,再联系起来进行概括分析。把这些貌似零散的材料连缀起来,不难看出它们可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从中足以看出作者对烈士们所倾注的深厚感情。鲁迅的笔端饱含着浓浓的深情,写柔石的“迂”,不仅是要告诉世人柔石善良、忠厚,他所从事的事业是完全正义的;更是揭露、控诉国民党政府:杀害这样的青年,只能证明它的反动残暴。,2.作者运用哪些材料,抓住什么特点来写柔石的?作者着力写柔石的“迂”还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运用这三则典故,作者是有其目的的。写柔石时作者运用了方孝孺宁死不起草诏书这一典故,是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气”和“迂”的特征;同时,联系当时现实,这一典故有其深刻用意,即用明成祖朱棣惨无人道、滥杀无辜的罪行,来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青年的罪行,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个深刻的揭露和控诉。写反动派抓了柔石,只因为有一个“明明白白”的印书合同,又要抓鲁迅,作者引用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目的在于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奸相秦桧没什么两样,表明自己不像高僧那样束手待毙,而是“逃走”,以保存实力,继续战斗。结束全文时,作者又用向秀的思旧赋悼念亡友这一典故与自己当时的处境相比,进一步揭露反动统治的极端黑暗腐朽,用以说明在黑暗的统治下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这三则典故主要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强化了叙事的深度和广度,较为含蓄地表现了对烈士们的深沉悼念和对黑暗政治的强烈不满。,3.鲁迅在文中用了三个典故:方孝孺、高僧“坐化”、向子期的思旧赋。初读起来,这些典故似乎都是信手拈来,实则是鲁迅先生经过严格挑选和精心设计的。试分析鲁迅在文中使用这三个典故的用意。,参考答案:课文第一部分集中写了作者同白莽的三次相见。通过三次相见,作者将自己与白莽与日俱增的友情作了细致的回忆,三次相见的描写有详有略,内容重点各有不同,一次比一次深化。随着三次相见的记叙,白莽的形象愈来愈鲜明完整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他是一个面貌很端正的黑黑的二十多岁的青年,热情、坦率、朴素,辛勤地从事着翻译和创作,是一个优秀的文艺青年,更是一个实际的革命者,始终忠诚于革命事业,虽屡遭反动派逮捕,但他意志坚定,百折不回。第三部分,作者进一步介绍了白莽,着重写托柔石送书给白莽的事。作者与白莽的交往是从德文彼得斐传开始,最后又以德译的中国游记作结。这里不仅回应前文,突出白莽勤奋学习德文的特点,而且表达了作者对青年的关怀、培养,再次表现作者与白莽的亲密友谊。,4.第一、三部分集中写了白莽的哪些事?白莽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原来如此!”用这样短短的一行字突出地表达了作者愤怒的感情:反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柔石等人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国民党政府竟会如此对待无辜青年!这句话中的惊叹号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愤怒和震惊,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愤怒、仇恨和对死者的思念痛悼之情。,5.文章在第四部分叙述完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遇害经过后,写了“原来如此!”的文字,如何理解它在文中的含意?,思路提示:引白莽自己翻译的诗来纪念白莽,这是最好的一种纪念。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到白莽崇高的内心世界。白莽热爱裴多菲的诗,翻译裴多菲的诗,而且用自己的革命实践,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表明他忠于这崇高信念。鲁迅先生用这种方式讴歌白莽是为自由而战、为自由献身的战士。,三、开放探究鲁迅先生谈到白莽被害之后,引了“生命诚宝贵”这首诗,你能说出先生的用意吗?,课堂演练,剖析:CA项,大di;B项,识zh;D项,系x。,剖析:AB项,悱诽;C项,工功;D项,建健。,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编辑斩钉截铁镣铐日臻完善B.辩解明珠暗投悱谤仓皇失措C.永诀急于事工迁怒隐约其辞D.煞尾郑重其事拓荒刚建质朴,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2)由于当时处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之下,向秀不能直抒其意,所以思旧赋写得短而。(3)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得比罐头还严密。A.悲愤悲哀隐讳禁锢B.悲愤悲哀隐晦禁锢C.悲哀悲愤隐晦禁闭D.悲哀悲愤隐讳禁闭,剖析:B“悲哀”指伤心。“悲愤”意思是悲哀和愤怒。“悲愤”含义较广。“隐晦”和“隐讳”侧重点不同,“隐晦”是晦涩,含意不明显;“隐讳”是因有所忌讳而隐瞒不说。“禁闭”与“禁锢”语法功能不同,“禁闭”是一种处罚,“禁锢”是约束、封闭。,剖析:C一地鸡毛:日常生活琐事、鸡毛蒜皮的小事的代称;又表示平庸、琐屑、卑下,无所作为、纠缠不清;又引申为糟糕、麻烦、混乱、使人厌烦、不受欢迎。光明磊落:形容胸怀坦白,没有私心。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好像踩在薄冰上。形容行事谨慎,存有戒心。喜结金兰:结拜为兄弟或姐妹。此处应为“喜结良缘”。吴牛喘月:据说江浙一带的水牛怕热,见到月亮就以为是太阳而发喘。比喻疑心遇到不利的情况而害怕。意兴阑珊:意兴将尽。此处应为“兴致勃勃”。,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天外国小朋友远道而来参加联谊活动,同学们都热情地在学校里与他们交流,带着他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B.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募捐成为慈善领域的一种创新和尝试,但其存在的漏洞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C.今后四年,北京市将重点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满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D.目前半导体、无线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仍然是中国出口韩国的主要产品,而食品和其他消费品在韩国正迅速增长。,剖析:BA项,语序不当,“热情地”应移至“交流”之前。C项,中途易辙,“通过职业培训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主语是农民。D项,搭配不当,应在“消费品”后加“的市场份额”。,美文赏读,鲁迅的柔情余杰鲁迅住在北京砖塔胡同的时候,有几个小邻居。其中有一位小女孩叫俞芳,如今俞芳已经年近九旬了,她回忆起当年与鲁迅的交往来,宛如还是在昨天鲁迅刚刚搬到砖塔胡同61号,给小俞芳的第一印象是神情严肃,让人望而生畏。的确,鲁迅那双冷眼,很少有人敢直面。然而,这一印象到第二天就变了,第二天上午,鲁迅送给俞芳和妹妹每人一盒积木。那时,积木还不多见,可把小姐妹乐坏了,马上就在院子里比着搭起来。鲁迅也兴致勃勃地参加进来。,很快两姐妹就与鲁迅熟悉了。他们之间无拘无束,鲁迅叫俞芳“野猪”(因为俞芳属猪),而叫她的妹妹“野牛”(妹妹属牛)。于是,姐妹俩群起而攻之,叫鲁迅“野蛇”。鲁迅迷惑不解地说:“蛇也有野的么?”两姐妹仔细一想,都哈哈大笑起来,是啊,蛇本来就是“野”的!俞芳姐妹还经常敲鲁迅的“竹杠”。北京冬天的晚上,十分寒冷,那时常常有一些老百姓冒着寒风,走街串巷地卖萝卜。那时冬天的水果很少,即使有价格也贵得吓人,一般老百姓是买不起的。而萝卜就便宜了,一个大萝卜只要一两个铜板,又大又甜,可以当水果吃,所以就流行起卖萝卜来。每当卖萝卜的小贩一声吆喝“萝卜赛梨哟”时,俞芳的大姐就拉着鲁迅的母亲太师母要鲁迅请客。十有八九,鲁迅都会爽快地同意她们的要求。如果遇到鲁迅不答应,多坚持一会儿,太师母就出来打“圆场”,笑着说:“这次让我来请客吧!”太师母这句话一说,全屋子的人顿时活跃起来。,那时,北京街上还有一种挑担卖桂花元宵的,这种点心比较贵,俞芳姐妹不仅没有吃过,连想也没有想过。有一次,大姐异想天开,竟然要鲁迅请大家吃桂花元宵。三个小女孩你一言,我一语:“大先生,元宵多甜哪,可香呢,热腾腾的,多好吃啊,吃一碗文章都写得出来,觉都睡得香甜”鲁迅本来是不打算迁就三个小姑娘的,但是看到她们垂涎欲滴的样子,再加上太师母也点了头,于是也就同意了。结果,太师母、鲁迅、朱安、俞芳三姐妹以及三个帮工,每人一碗,一共要了九碗。这段回忆让我想起鲁迅欣赏的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来。真正的英雄,其实是最温柔的人。鲁迅当然有他睚眦必报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缕缕柔情。鲁迅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后来那些塑像里千篇一律的神态横眉冷对、怒发冲冠。要是一个人总是横眉冷对、怒发冲冠,不仅他的脸部肌肉受不了,而且他的精神也受不了,弄不好会疯掉的。鲁迅很多时候都是慈眉善目的,这在很多友人和学生的回忆中都能够发现。鲁迅尤其喜欢孩子,喜欢海婴和所有的孩子。俞芳回忆起七十多年以前与鲁迅的交往,还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清晰。这也正说明鲁迅在孩子们心目中留下了何等深刻的印象。,鲁迅不仅在孩子那儿寻找纯洁和单纯,他自己也有着一颗“赤子之心”。鲁迅尽管早就看透了整个世界,但直到离开世界的那一天也没有对世界完全绝望,正是这颗“赤子之心”在支撑着他。平时,鲁迅的工作非常繁忙,他在几所大学里兼课,白天很早就出门去了,晚上很晚才回家。但是一有空,他也会像小孩一样跟俞芳姐妹一起“贪玩”。俞芳记得,有一次,鲁迅拿着放大镜,在太阳底下把纸点燃。鲁迅是不需要“验证”这一科学原理的,因为凭他所拥有的科学知识,他当然知道聚焦的过程。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聚精会神地用放大镜点燃纸张呢?我想,他一定是出于“好玩”,仅仅是好玩,没有什么别的用意,也无须鲁迅研究专家们赋予这一行为特殊的用意。一赋予所谓的“意义”,就等于是“狗尾续貂”。“好玩”比所有的“意义”还要有意义。天才们思想的火花,许多都是在玩耍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还有一次,鲁迅在满碗的水面上放缝衣针,一次又一次,直到针不下沉才肯罢休。这也是出于“好玩”。没有这份童心童趣,鲁迅也就不是鲁迅了。这份童心童趣,甚至比愤怒和疾恶如仇还要重要。我认为,“爱”和“好奇”,永远是“愤怒”和“仇恨”的底子。,对于身边的亲人们和雇工们,鲁迅充满了柔情,他并不是一个难于相处的人。有一次,夜已经深了,伏案写作一天的鲁迅刚好睡下,同住西屋的鲁迅家的帮工王妈和俞家的帮工齐妈发生了口角,夜深人静,俩人越吵越响。以致鲁迅整夜失眠。第二天,鲁迅精神不支生病了。三姐妹跑去探望,鲁迅很高兴。谈到口角的事,鲁迅说:“你们听到没有?声音可大啦。”俞芳问:“你为什么不去喝止呢?其实只要你咳嗽一声,她们就不会吵了。”鲁迅摇摇头说:“她们吵嘴,彼此心里都有气,若制止她们,虽然不会再吵,但心火不消,恐怕也要失眠。与其三个人睡不着,不如我一个人睡不着。所以还是让她们吵一吵,等话说清楚了,心里气也就消了。”这就是鲁迅的“本色”。鲁迅的柔情还扩展到所有可怜的底层民众身上。每天上下班,鲁迅都要坐人力车。当时,富豪们尽管在吃喝玩乐的时候挥金如土,但在给人力车夫车钱的时候却锱铢必较,十分苛刻,常常为了一两个铜板,让车夫两眼泪汪汪。鲁迅却恰恰相反,每次他给的车钱都是最多的,而且下车的时候还和蔼地向车夫道谢。他经常说,人家是要养家糊口的,一个人平时用钱不可浪费,能节省的地方,应该尽量节省,但克扣劳力钱是不应该的。生活中的鲁迅和文章中的鲁迅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在中国作家中是罕见的。,不理解鲁迅的柔情,就无法理解鲁迅为什么没有被无边的黑暗所压垮。从一个小女孩的回忆里,我丰富了自己关于鲁迅的想象。赏析:中小学教材里的鲁迅画像,中小学学生心中的鲁迅形象,不是横眉冷对,便是怒发冲冠,让人感觉到异样的严肃与压抑,他对普通民众的似水柔情被人淡忘了。余杰用一个个动人的细节展示着生活中的鲁迅艺术巨人的心灵:真正的艺术大师都具有爱和善的天性,都具有博大的人文情怀。理解了这一层,才能丰满我们对鲁迅的完整人格的想象。,素材积累,【内容素材】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到处血雨腥风,在这种黑暗的现实中,鲁迅先生“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作出了“我于是就逃走”的抉择。他批判空盼“剑侠”的无稽,又嘲讽了敌来“坐化”的无益,所以,鲁迅既没有奴颜婢膝地为反动派摇旗呐喊,没有独善其身的狭隘,也没有动辄赤膊上阵的鲁莽,他在当时残酷黑暗的现实情况下,实施积极的“韧”的战斗策略,是十分正确的。【适用话题】韧,民族的脊梁,清醒与抗争。,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