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文言虚词》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3163341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7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文言虚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常用文言虚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常用文言虚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虚词复习,文言虚词,高考要求掌握以下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用作连词:A表示并列,译为“又”,例蟹六跪而二螯B表示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表示承接,译为“就”“接着”,例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D表示转折,译为“但是”“却”,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E表示假设,译为“如果”“假如”,例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F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也可不译。例吾尝终日而思矣,2、用作代词:只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主语,译为“你的”“你”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3、复音虚词“而已”,置句末,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罢了”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而,指出下列“而”字的意思:1、余固笑而不信也2、涵淡澎湃而为此也。3、空中而多窍。4、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5、秦以城求壁而赵不与,曲在赵。6、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7、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8、吾恂恂而起,答案:1、表并列2、表因果3、表并列4、表转折5、表假设6、表顺承7、罢了8、表修饰,何,1、用作疑问代词A作谓,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例: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B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译为“哪里”“什么”“谁”,译时何要后置例:大王来何操?/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景公谓子贡曰:“先生何师?”对曰:“师仲尼。”2、用作副词A放在句首或动词前,表反问,译为“为什么”“怎么”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B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3、何如: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译为“怎么样”“什么样”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4、何以:即以何,译为“拿什么”“凭什么”例:足下何以待之?,乎,1、用作语气助词A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儿寒乎?欲食乎?B表揣度语气,译为“吧”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C用于感叹句,译为“啊”“呀”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D用于句中的停顿处,可不译,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2、用作介词,相当“于”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用作词尾,可不译,可译为“地”例: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乃,1、用作副词A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例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B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例臣乃敢上壁,2、用作代词,只作第二人称,可作定语和主语,译为“你的”“你”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表示判断,用在判断句,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指出下列“乃”的意思:1、蒙冲斗舰乃以千数。2、今君乃亡赵走燕。3、嬴乃夷门抱关者也。4、尔其无忘乃翁之志5、使羸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答案:1、副词,乃至2、副词,却、竟然3、表判断,是4、代词,你的5、副词,才,其,1、用作代词A第三人称,代人,代事物,作定语,译为“他的”“它的”例: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B第三人称,代人,作主语,译为“他”“它”,例秦王恐其破壁C第一人称,可作定语或主语,译为“我的”“我(自己)”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指示代词表远指,译“那”“那个”“那些”“那里”例:则或咎其欲出者E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多为数词,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测度反诘婉商期待等语气,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期望,3、用作连词,放在句首,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例: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指出下列“其”字的意思:1、品其名位,犹不失下从事。2、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了。3、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4、其能讥之?5、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6、其皆出于此?7、汝其勿悲!,答案:1、代词,我的;2、副词,表期待;3、代词,它4、副词,表反问;5、代词,那;6、副词,表测度;7、副,表婉商;,且,1、用作连词,表示并列,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且”“况且”例:河水清且涟漪,表并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表让步,译为“尚且”“还”“又又,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边一边,例:女悲泣且谢,2、用作副词,译为“将”“将要”“暂且”“姑且”例:不出,火且尽。译为“将要”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译为“暂且”,指出下列“且”字的意思1、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2、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3、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4、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答案:1、况且2、尚且3、将4、姑且,若,1、用作代词A代人作主语和定语,译为“你”“你们”“你的”例:更若役,复若赋B表近指,译为“这”“这样”“如此”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2、用作连词A、表假设,译为“如果”“假如”,例:天若有情天亦老B、表选择,译为“或”“或者”,例: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3、用作副词,译为“像”“如”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若夫,至若:置于段首,以引起下文,译为“至于说到”例: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至若春和景明5、作词尾,“的样子”,例: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指出下列“若”的意思:1、若能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2、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3、若明若暗4、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答案:1、表假设,如果;2、代词,你们的;3、副词,好像;4、或,所,1、用作助词,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例: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2、表示被动,格式“为所”“为所”例: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3、所以:A表示原因,译为“的原因”,例此后汉所以倾颓也B表示段或凭借或目的,译为“靠它来”“用它来”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副词,表约数、概数,,指出下列“所”字的意思:1、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3、夜则以兵围所寓舍4、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吾所以待侯者备矣,答案:123、均为所字结构;4、被;5、表原因;6、用来的礼节,为,1、用作介词A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译“向”“对”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B表动作行为的替代,译“替”“给”例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C表动作行为的时间,译“当”“待到”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D表动作行为的目的,译“为着”“为了”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E表动作行为的原因,译“因为”“由于”例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之)止,行为(之)迟F表被动,译为“被”,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用作助词,放在疑问句末,表示诘问,可译为“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用作动词:译为“做”“治理”“作为、当作”“认为”“是”“担任”,指出下列“为”字的意思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相如为上大夫。3、欲与王为好。4、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5、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6、如姬为公子泣。7、何辞为?8、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9、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10、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答案:1、是;2、任命;3、结交;4、演奏;5、作为6、对;7、呢;8、被;9、因为;10、治理/被,焉,1、语助词,置于句末,可不译,例:于是余有叹焉2、疑问代词,译为“哪里”“怎么”,例:且焉置土石3、形容词、副词的词尾,译为“地”例盘盘焉,蜂房水涡4、兼词,相当于“于此”“于是”“于之”例:有青麻头伏焉5、代词,相当于“之”,代这件事,例:谨食之,时而献焉。(焉:它,指蛇。),指出下列“焉”字的意思:1、微波入焉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空空焉,余固笑而不信也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答案:1、兼词,于此;2、形容词尾,地;3、语气助词,无义;4、语气助词,无义;5、兼词,于此,以,1、用作介词A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译“用”“拿”“凭借”“按照”“用(凭)什么身份”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译为“把”例: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C表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由于”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D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相当“于”,译为“在”“从”例:余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E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译为“和”“跟”,也可译“率领”“带领”例: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2、是以、以是: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例: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用作连词,相当于“而”,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A表并列或递进,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译“而”“又”“且”“并且”或不译。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表承接,译为“而”或不译,例:余与四人拥火以入C表目的,译为“而”“来”“用来”“以致”例:作师说以贻之D表因果,译为“因为”例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E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译为“而”或不译例: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4、以为:A译为“认为”例:皆以为美于徐公B译为“把当作”例:相传以为雁荡5、用作动词,译为“任用”“当作”,指出下列“以”字的意思1、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以鲁肃为赞军校尉。2、盖以十舰最著前。3、臣窃以为其人勇士。4、余船以次俱进。5、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6、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7、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8、敛赀财以送其行9、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10、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答案1、把、让;2、率领;3、认为;4、按、凭;5、来,表目的6、因为;7、用;8、来,表目的;9、在,表处所;10、因为,因,1、用作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2、用作连词,表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因拔刀斫前奏案,指出下列“因”字的意思1、不如因而厚遇之。2、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3、因客至相如门谢罪。4、因拔刀斫前奏案。5、因遗策,蒙故业。6、因势利导、因地制宜。7、因利乘便8、因人成事9、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答案:1、趁机;2、于是,就;3、经,由;4、于是;5、承袭;6、根据;7、乘着;8、依靠;9、因为,由于,于,(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1、得复见将军于此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3、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4、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5、故燕王欲结于君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7、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8、于其身也,则耻师焉9、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答案:1、在;2、在方面;3、向;4、到;5、跟、同;6、在中;7、从、自;8、对、对于;9、给,(2)表比较,译为“比”,例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表被动,译为“被”,格式:“于”“受于”“见于”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4)于是:1、表原因,译为“因此”,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2、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在这”“从这”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译为“在这职业上),与,表示疑问,反问或感叹,通“欤”,例:可得闻与?给予,授与,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结交,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相与赞许,赞成,例: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帮助,例: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介:跟,同,和,为,替,例:微斯人,吾谁与归连:和,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参加,参与例:蹇叔之子与师,则,1、用作连词A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原来是”“已经是”,例: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B表假设,可译为“假使”“如果”,或译为“那么”“就”例: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C表并列,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可译为“就”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D表转折让步,“则”表转折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让步,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2、用作副词,且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或译为“是”“就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指出下列“则”字的意思:1、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3、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4、于其身也,则耻师也,惑矣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此则阳楼之大观也7、入则孝,出则弟(悌),答案:1、就;2、表顺承,那么;3、表顺承,就;4、表转折,却5、如果;6、是;7、表并列,就,者,1、用作代词,代人、物、事、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的人”“的东西”“的事情”“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用在数词后面,可译为“个”“样”例:此数者,用兵之患也3、用在“今”“昔”“曩”等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也可不译例:昔者十日并出4、表判断,“者,也”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5、定语后置的标志,例:亦雁荡具体而微者6、语气助词。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指出下列“者”的意思:1、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3、今者项庄拔剑,其意常在沛公也。4、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5、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然行之6、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1、代词,的人;2、定语后置标志3、表时间;4、表时间5、用在数词后,“个”;6、定语后置的标志;7、表判断,之,1、用作代词A代人(第三人称)代物代事,例:作师说以贻之B指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例:均之二策2、用作助词,A定语标志,译为“的”或不译,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B补语标志,译为“得”,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宋何罪之有?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E音节助词,无实义,可不译,例:顷之,烟炎张天3、用作动词,译为“到”,例:沛公引公之薛,指出下列“之”字的意思: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宋何罪之有?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1、定语后置的标志;2、宾语前置的标志、3、宾语前置的标志;4、取消句子独立性;5、代词,这;6、助词,不译;7、动词,到去,也,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各种语气1、表判断语气,例:死生,昼夜事也2、表肯定语气,例:昔人云:将以有为也3、表疑问语气,例:公子畏死邪?何泣也?4、表感叹语气,例;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5、用在句中,表停顿,以舒缓语气,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指出下列“也”所表示的语气:1、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3、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4、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5、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答案1、表句中停顿2、表感叹3、表判断4、表肯定5、表疑问,解释下列句中的虚词1、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或又是男,则教其以父志为志4、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5、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6、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