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 民为贵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62371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 民为贵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 民为贵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 民为贵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3课 民为贵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j) 粢盛(shn) 桀纣(zhu)B走圹(gun) 水獭(t) 鹯(zhn)C载胥(x) 谆(zhn) 暴(p)之于民D朝觐(jn) 讼(sn)狱 讴(yu)歌【答案】C(A.盛:chn;B.圹:kun;D.讴:u)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社稷(谷神)变置(立)得乎丘民(山丘上的百姓)B汤放(释放)桀残贼(害)就(接近,趋向)下C走圹(原野)其何能淑(善)载胥及溺(过分)D孰(谁)与之荐(推荐)人践(登上)位【答案】D(A丘民:民众;B放:流放;C溺:淹没)3下列加点词,和例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孟子对曰:“于传有之。”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C作七十列传。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答案】C(例句与C都当“传记”讲)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得天下有道。B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D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答案】AB(两个“道”都当“方法、途径”讲)5下列句子中的“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B子路率尔而对曰。C求,尔何如?D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答案】AD(两个“尔”都当“这样”讲)6下列句子中的“与”字,按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所欲与之聚之。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不能使天与之天下。利与善之间也。孰能与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问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A/B/C/D/【答案】C(动词,给予/连词,和/动词,亲附/介词,和,跟)7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B(都当“拿”讲)8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则短文紧扣“民贵君轻”这个中心,从不同角度反复论证,说理透彻精辟。B第4则短文中,孟子反复强调“天也”、“故曰天也”,由此可见,孟子很相信“天意”,在他的思想深处,“天意”比什么都重要。C从全文内容看,“民贵君轻”思想的根本就是赢得民心,而赢得民心的根本就是践履仁义。D孟子认为,施行仁政固然重要,但它比不上深入人心的仁义道德教化更能赢得民心重要。【答案】B(B项中提到的第4则短文,先阐明了天子不能将天下给别人的道理。接着阐明了“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的道理。最后阐明了“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的道理。而孟子反复慨叹“天也”,“故曰天也”出现在最后一层,很显然孟子强调天意,但他认为民意比天意更重要,后文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正是说明了民意民心高于天意的道理。)二、文本精品阅读下文,完成912题。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9下列选项中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荐之于天而天受之 荐:举荐B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暴:显现、显露C使之主事而事治 治:统治D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与:给予【答案】C(治:治理得好。)10选出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A荐之于天而天受之B三年之丧毕C夫然后之中国D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答案】C(C项与例句中的“之”都是动词,到。A项,代词,他。B项,助词,的。D项,助词,的。)11选出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B暴之于民而民受之C天子能荐人于天D“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答案】D(D项是宾语前置,“谓之此也”,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12下列有关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阐明了孟子关于“禅让”的看法,他主张依民意而行禅让。B孟子还强调,受让者要有大贤大德,要首先经受得“主事”的考验,才有可能继位。C“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这句话表明孟子对夺权篡位的否定,强调了上天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他唯心主义的有神论思想。D选文层层分析说理,并通过正反对比,把禅位让贤的道理讲得清晰透彻。【答案】C(“强调了上天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他唯心主义的有神论思想”表述错误。这里的“天”是指“天意”,孟子说的“天意”即“民意”。)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陈与义字去非,其先居京兆,自曾祖希亮始迁洛,故为洛人。与义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寻谪监陈留酒税。及金人入汴,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久之,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夏,至行在。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寻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召为给事中,驳议详雅。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被召,会宰相有不乐与义者,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六年九月,高宗如平江,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正月,参知政事,唯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而振纲纪。时丞相赵鼎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上曰:“今梓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与义曰:“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上曰:“然。”三月,从帝如建康。明年,扈跸还临安。以疾请,复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陛辞。帝劳问甚渥,遂请闲提举临安洞霄宫。十一月,卒,年四十九。与义容状俨恪,不妄笑言,平居虽谦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其荐士于朝,退未尝以语人,士以是多之。尤长于诗,体物寓兴,清邃纡馀,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尝赋墨梅,徽宗嘉赏之,以是受知于上云。注:上舍甲科: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甲科,唐宋科举考试中进士分甲乙科。符宝郎:官名,掌管玉玺、金银等牌。提举:掌管。梓宫:皇帝、皇后的棺材。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义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卓:优秀B致名誉,流辈敛衽 致:获得C会宰相有不乐与义者 乐:愿意D以是受知于上云 知:赏识【答案】C(“乐”应为“喜欢、赏识”。)14下列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陈与义品行才学的一组是()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召为给事中,驳议详雅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平居虽谦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三月,从帝如建康尝赋墨梅,徽宗嘉赏之A BCD【答案】B(陈述陈与义的官职升迁,才学出众;是丞相赵鼎所言;陈述陈与义跟从皇帝回到临安。)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与义的先祖居住在京兆郡,从他的曾祖父陈希亮才开始迁到洛阳,故陈与义是洛阳人。B金人攻入汴京之后,高宗南迁,陈与义到襄汉一带躲避战乱,辗转湖湘等地,过了岭峤。C陈与义的诗歌清幽深远,曲折有致,高远超迈,纵横凌厉,成就高于陶、谢、韦、柳。D陈与义容貌庄严恭敬,不苟言笑,他曾向朝廷举荐贤才却不声张,很受读书人的赞誉。【答案】C(应是风格与成就在陶、谢、韦、柳之间。)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七年正月,参知政事,唯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而振纲纪。_(2)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_【答案】(1)绍兴七年正月,任参知政亊,只尊奉道德来辅佐朝廷,致力于作尊崇君主威望来振作纲常法纪。(2)如果和议成功,难道不比战争好吗?万一和议不成功,那么一定免不了动武。【参考译文】陈与义,字去非,他的先祖住在长安,从他的曾祖陈希亮才开始迁到洛阳,所以陈与义是洛阳人。陈与义天资超群,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能写文章,很有声誉,同辈的人都对他很恭敬,不敢与他抗衡。政和三年他考上太学上舍曱科,被授予开德府教授,数次升迁至太学博士,提升为符宝郎,不久被贬去掌管陈留酒税。到金人攻入汴京,高宗向南迁都,陈与义就到襄汉一带躲避战乱,辗转经过湖湘,过了岭峤。很久之后,被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夏天,陈与义到了皇帝所在的地方,升为中书舍人,兼掌管皇帝诏书起草,后来被封为吏部侍郎,不久凭借徽猷阁直学士的身份到湖州做知州。后又召为给事中,他写的驳议详细典雅。又凭借显谟阁直学士的身份掌管江州太平观,被召入朝,正碰上不喜欢陈与义的宰相,又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六年九月,高宗到平江,十一月,授陈与义为翰林学士、知制诰。绍兴七年正月,任参知政亊,只尊奉道德来辅佐朝廷,致力于尊崇君主威望来振作纲常法纪。当时丞相赵鼎说:“很多人说中原的形势可以谋求收复,应该就此进兵,否则恐怕将来一定会责备今日失去了时机。”皇上说:“现在皇上灵柩与太后、渊圣皇帝都没有回来,如果不与金人议和,就没有回来的希望了。”陈与义说:“如果和议成功,难道不比战争好吗?万一和议不成功,那么一定免不了动武。”皇上说:“是的。”三月,陈与义跟从皇帝到建康。第二年,跟从皇帝回到临安。陈与义因病请求辞职,又凭借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去湖州做知州,在殿上向皇帝辞别,皇帝慰问亲切,皇恩深厚,陈与义于是请求辞职,去监管临安洞霄宫。十一月,陈与义去世,享年四十九岁。陈与义容貌庄严恭敬,不苟言笑,平时虽然与人交往谦恭,但是内心刚正不可冒犯。他向朝廷推荐贤士,退朝后从不告诉别人,士人因此都称赞他。陈与义尤其擅长诗作,描写外物寄托深意,清幽深远,曲折有致,高远超迈,纵横凌厉,风格与成就在陶、谢、韦、柳之间。他曾经创作一篇墨梅,徽宗很是称赞欣赏,他也因此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四、高考热点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它_,_,_,_,_,_,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_【答案】18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75个字。_【答案】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阅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植物的花粉是很微小的,_。一朵棉花大约有花粉2 万粒,一株包米的雄穗花粉多达5亿粒。两者花粉多少为什么相差这么悬殊呢?_。有些昆虫采蜜来传授花粉的植物,花粉的数量就少些,而借助风来传授花粉的植物,由于损失较多,所以,_。【答案】但数量巨大因为它们的传播方式不一样花粉就多五、读写创新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埃及著名作家阿巴斯阿卡德在我为什么喜欢读书一文中分析自己喜欢读书的原因时说:“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并不能在时间上延长它。”请以“读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佳作赏读】读书增加了生命一天快要下课时,一向开朗的物理老师李老师突然收敛笑容,然后幽幽地问我们:“如果我们班十年后聚会,我来不了怎么办?”我们大笑:“老师,我们去请您,不就得了!”“我成了灰,你们怎么请?”班里一片寂静,尽管史铁生说死亡就是一个在远方等待的假期,但当这个假期降临时,恐怕谁也没有多大的玩儿兴。敬爱的李老师说不定到那时候已经开始度假了,而且永远不能回家。李老师是下乡知青,“文革”结束后,他凭自学考上了大学,后来当了老师。他渊博的知识征服了一届又一届学生,谁会舍得这样的老师永远离开呢!教室里弥漫着悲哀,这种悲哀来自于对生命必将消失的无奈。李老师依然没有接着讲授物理题目,他用有点嫉妒的口气说:“你们也有一天会永远不能参加别人的聚会。”班上传来一声长叹:“唉!”不过李老师终于恢复了崔永元似的坏笑:“这辈子我读了点书,能够站在这里给你们讲课,如果你们能记着我讲过的课,我讲过的人,那我和牛顿他们也许在你们心中还有生命。这样看来,我们就增加了生命,懂吗?”说完,下课铃声响起了,李老师悄然离去。静寂之中,我和大多数同学都在慢慢咀嚼李老师的话。李老师绰号叫“李牛”,因为他对物理学史上的大家如牛顿、瓦特、伽利略、爱因斯坦等其人其事了如指掌,上课讲起这些大家的为学、为人滔滔不绝,听得我们觉得物理好像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学科。我想,对李老师而言,矢志苦读、博闻强记就是他的追求,他在短短几十年中,学习了物理几代大师穷尽一生的学说,吸纳了他们的智慧,展现给我们一个学识丰富的自己,这难道不是因为读书而增加了自己的生命吗?在读书的时候,李老师肯定和他们在无尽的空间中交流,心有灵犀,莞尔一笑,自己的生命里一下子就增添了别人的生命历程、生活情趣,于是,他就能在读书和生活中品评着别人的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喜怒哀乐,然后模仿着,超越着,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增加生命的活法呢!我把我的想法和同桌交流,同桌说他又想到了一点:当“李牛”和我们在学习牛顿的经典力学定律时,牛顿不就活在我们的教室里,活在我们的头脑里,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吗?就是因为牛顿读书多、著述多,因此他的生命可以“永垂不朽”!我想去安慰一下“李牛”那颗哀伤的心,后来又想,他有牛顿陪着,不会寂寞吧。他的生命因为阅读而永存,何伤之有?于是,我在安静的气氛中,心里想着我也可以在读书中增加生命,便虔诚地捧起了书本。【名师点评】本文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文章开篇由李老师的话引出个人生命的短暂不可改变,为下文“读书增加生命”内容的出现作铺垫。李老师的话是一个引子,而他本身又是一个“读书增加生命”的例子,然后作者从两个方面感悟“读书增加生命”:读书增加智慧生命,读书增加生活阅历。虽然文中有不少议论性语句,但总体还是在作者的叙事之中的,显现出作者不错的文体驾驭能力。文章思维深刻,语言幽默中见智慧。但作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铺垫稍显多了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