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9月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62075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9月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9月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9月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9月文综模拟测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24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写到:皇帝祭天是每年的大典礼,东汉以后规定祭天大典在国都南郊举行,都城布局逐渐由东西向改为南北向。隋唐以后的中央官署逐步集中在富城附近。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布局由东向西适应了分封制的需要B出于都城整齐美观的需要C.为更好地适应皇权统治的需要D根源于儒家思想内容的不断丰富25.唐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版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这说明唐代 A.各地商品种类繁多交易频繁 B.人们可在城市随意买卖日历 C.雕版印刷术已经在民间流行 D.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十分成熟26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主旨是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27、宋代是我国古代发行货币最多的朝代之一,但宋代也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一种铜币短缺现象)的朝代。据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宋代的“钱荒”现象:() 反映了商品经济繁荣 说明国家财政困难 表明传统货币政策急需改革 说明国家经济管理制度混乱A. B. C. D.28下列不属于西汉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A“德体天地者称皇帝,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 B“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C“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D“人之寿命化天之四时,人之喜怒哀乐之答春夏秋冬之类也”29明代户部尚书丘浚主张,“市者,商贾之事。官不可与民为市,非但榷(专卖)盐一事也。大抵立法以便民为本,苟民自便,何必官为。”该言论侧面反映出明代 A私人市场自由 B自然经济解体 C法律观念浓厚 D商品经济繁荣3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这表明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31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32孙中山提倡,“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该文“社会主义”意为 A倾覆满清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 B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C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 D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33古代斯巴达的监察官代表平民阶层,政治地位与国王、元老院平等,其职权以监察和司法权为主,与以军事、宗教权力为主的国王和以立法为主的元老院有很大的区别。这反映出监察官的设置A推进了斯巴达的政治分权 B确保了斯巴达司法的公正C保证各阶级参与国家政治 D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34工业革命期间,欧洲居民的食物类支出的比例一直偏高,约占收入的一半左右,但呈下降趋势;其他支出,特别是衣着、居住、奢侈类支出比例则有所上升。这表明工业革命推动了A产业结构的变化 B就业结构的变化C阶级结构的变化 D消费结构的变化35.“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其说”是指A.牛顿运动三定律 B.爱因斯坦相对论C.普朗克的量子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 40. (25分)结合材料及所学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官员一般称为“宪官”或“法吏”,在行使监察权力之时,监察机关与监察官员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监察。历朝对于严格监察官员的选任主要奉行三条原则:其一,注重监察官员的基本素质。其二,注重在具有实际政治经验和有良好治绩的各级官吏中选拔监察官。其三,晋升从优,出将入相。御史台至东汉时已开始独立行使职权,魏晋以后成为皇帝亲自掌握的机构,台官的地位也相对独立,往往不受台主牵制,而直接向皇帝上章弹奏。唐玄宗规定弹奏应先通过御史台副长官御史中丞,再通报中书、门下,然后方可弹奏。唐中宗时又下令弹劾官员必须先送奏章,有关部门批准后才可当庭弹奏。宋朝规定御史每月必须奏事一次,称为“月课”,如果上任百日还无所纠弹,就要被罢黜,或调任外官,或受罚俸减薪之处分。同时加大对失职者责任的追究,监察官员倘有滥用权力,除受到同行纠弹之外,也常要负实际责任;如有案件长期积压、定罪量刑错误、钱粮埋没等项依律处理。清代“科道合并”,“台谏”进一步合一,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纠官与谏官的两种职能也无形中变为一种职能即纠举百官。康熙初年,干脆废除巡按御史制度,“事权尽归地方的总督或巡抚”。雍正时,又将“六科给事中”改隶都察院。自此,历史上封建监察制度的影响也不复存在。材料二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中国古时举行考试和监察制度,也有很好的成绩,像满清的御史,唐朝的谏议大夫,都是很好的监察制度。举行这种制度的大权就是监察权。监察权就是弹劾权。”“中国所有一切的灾难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普遍的又是有系统的贪污。”“这样就证明了,用输入物质文明的方法不能改良中国,只有用根绝官吏贪污的办法才行。”因此,中国的前途“只有革命”。孙中山指出:“政是众人之事,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权;政权就可以说是民权。治是管理众人之事,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权。所以政治之中,包含有两个力量: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这两个力量,一个是管理政府的力量,一个是政府自身的力量。”孙中山认为:“将国外的规制和本国原有的规制,融合起来,较为完善。”“欧美对于民权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彻底。因为不彻底,所以人民和政府日日相冲突。因为民权是新力量,政府是旧机器,我们现在要解决民权问题,便要另造一架新机器,造成这种新机器的原理,是要分开权和能。人民是要有权的,机器是要有能的。”“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的流弊,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建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并评论孙中山有关权力监督的主张。(13分)41(12分)高考改革成为当今社会热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1912191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1933年,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1954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3年,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78年,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xx年,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以“英语的_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请考生在第45、46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题目题号处的方框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镇压反对势力,打击旧门阀士族,扶植庶族地主出身官僚,发展科举制。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虽然爆发过徐敬业和宗室诸王发动的叛乱,但是吏治清明,政局稳定,使广大农民得以休养生息,因而社会生产有发展,垦田和户口数字大幅度地增长。 一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概括武则天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6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则天统治时期对唐代社会发展的影响。(9分)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在19世纪中叶的欧洲,重大的政治问题一向是依靠武力加以解决的。德意志帝国是在以武力建立的新的国际结构中最强大和最显赫的国家,但所有欧洲国家都得出了结论:大 规模的军事力量对它们的民族生存是不可或缺的。欧洲国家在和平时期从来没有像20世纪 初期那样保持如此庞大的军队。如今,在全体青年人中实行一年、二年甚至三年的义务兵役制 已经习以为常。1914年,欧洲大陆上每一个强势国家不仅拥有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而且在公民中间拥有数百万经过训练的后备军。几乎没有什么人渴望战争。除了少数几个爱采用耸人听 闻手法的作家以外,所有的人都希望欧洲和平。然而,每个人都认识到,战争总有一天会到来。 在1914年以前的那几年里,战争迟早要爆发的想法,可能使得一些国家里的某些政治家更决心去发动战争。不管怎样,民众对未来战争的预期,连同大规模的常备军,促成了这场1914年爆发的横跨欧洲的大战。不过,这场大战的出现也有其他的原因,包括国际同盟的连锁体系, 德国想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望(这对英国早先形成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在法国则 引起民族主义忧虑)以及巴尔干半岛上正如火如荼的种种冲突。 国际上的无政府状态 (1)根据材料,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众在战争爆发中的作用”的看法。(6分)9月测试历史参考答案:2435:CCDCC、DCACA、DD40.(1)监察活动有法可依,重视监察官员的选任,监察权力独立行使,监察官员的权力受到制约,严格考核监察官的政绩,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每点2分,共12分。)(2)主张:中国古代曾有很好的监察制度;应通过“革命”的办法根绝政府腐败现象;将国家权力分为“政权”和“治权”;建立有“能”新政府以解决民权问题;建成五权分立的政府。(每点2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总分8分)孙中山的主张,将中国传统的监察制度和西方的三权分立结合起来,渗透了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以后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完善有一定的影响和借鉴作用;在当时特殊国情下,难以实施。(每点2分,三点5分)41.(1)英语学习人群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3分)洋务运动时期,为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洋务派创办专门学习外国语言的近代学堂,但学习英语的学生人数很少。新政时期,出于对外交往的必要,清政府要求中学生和大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此后的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学习英语的主体基本上都是学校的学生。20世纪末,英语水平与职称挂钩,这意味着学校以外的许多人士也必须要学习英语。总体来讲,自清末以来,学习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反映出我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9分)(2)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3分)洋务派招收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培养翻译人才;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大学中开设英语课,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外交人才。民国初年,英国教育的目标是了解并能运用外国的语言文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习英语的目标超出了语言文字自身,扩展至学习西方文化。“文革”之前,英语学习的目标局限于阅读书籍。“文革”以后,英语教育的目标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综上,我国英语教育目标的变化,与国家形势的变迁密切相关。(9分)(3)英语教育地位的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3分)近代以来,英法美俄等西方列强纷纷侵华,为与列强交涉并学习其科学技术,近代学堂开设众多语种,英语只是其中一种。民国时期,外语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语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因为中国实行“一边倒”(倒向苏联)的政策,英语丧失了第一外语的地位。中苏关系恶化后,英语又恢复了第一外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英语地位日益提高,成为高考科目。综上,英语教育地位的变化,反映了百年来我国外交关系的变化。(9分)45.(1)整顿吏治,严惩贪赃枉法官吏;发展科举制,选拔贤能人仕;休养生息,发展社会生产。(6分) (2)进一步打击了贵族政治,促进了“平民政治”的发展;有利于政治清明,为后世政治的稳定 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唐玄宗前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9分)46. (1)原因:19世纪中叶以来,欧洲形成了以武力解决问题的传统;多个国家扩张常备军,人们尽管不渴望战争,仍照常服兵役;积极备战思想助长了政治家发动战争的野心。同时对一些有战争隐患的国家(如德国)缺乏警惕,对一些局部冲突没有有效遏制。(9分)(2)看法:一战爆发的事实说明,民众意愿客观上也推动了战争的爆发,尽管有时候民意是被政治局势或者政治家所左右的;民众在国际局势紧张的时候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狭隘 民族主义的宣传蒙蔽;在今天信息更公开的时代,民意对政治的影响更加明显。(6分,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