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7)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61195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7)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7)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7)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暑假作业语文试题(7) 含答案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叟(shu)庶(sh)人千乘(shn)B不餍(yn) 遗(y)其亲 宋牼 (kng)C构(u)兵 说(shu)而罢之 然而不王(wn)D孳孳(z) 蹠(zh) 利与善之间(jin)2下列加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交(互相)征利弑(古代称子杀父,臣杀君)其君不夺不餍(满足)B罢(停止)之愿闻其指(意旨)利吾身(身体)C先生之号(所用的提法)事(侍奉)其君去(离开)仁义D相接(交往)怀(怀中)仁义孳孳(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3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B何以利吾国?C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D以五十步笑百步4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B蒙故业,因遗策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D深追先帝遗诏5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与例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B河东凶亦然C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D吴广以为然6下列句子中的“徒”字,与“舜之徒”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是鲁孔丘之徒与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三则短文,都运用了正反对比说理的方法,使文章论证有力,中心突出B前两则短文中的“仁义”,与第三则短文中的“善”,其内涵是一致的C孟子说理喜欢开门见山这正是孟子的主张不被很多诸侯国君接纳的原因D孟子数落宋 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宋 能用“仁义”去劝说秦、楚二王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8下列加线实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孟子见梁惠王 见:拜见B上下交征利 征:谋取C不夺不餍 餍:吃 D万乘之国 国:国家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鸡鸣而起A不远千里而来B亦有仁义而已矣C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10选出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王何必曰利?B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C王曰:“何以利吾国?”D孟子遇于石丘11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建议梁惠王绝对不要考虑利,只要做到仁义就可以了B孟子的关于“仁义”的观点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见解是一脉相承的C孟子的“仁义”思想对于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有很好的指导作用D这段文字通过正反对比论证,形象地说明用仁义治国安身有很大好处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话语中国的自我塑造与出场建构中国话语,其终极目标在于“话语中国”的出场。 所谓话语中国,指的是由话语塑造的“中国形象”,或者说,隐匿在话语中的“中国图像”。话语中国是相对于地理中国、经济中国、政治中国而言的, 它所象征的是当代中国的世界意义,是标识中国“身份自我”的文化符号。 话语中国依赖中国话语塑造自己、成就自己,为自己的合法性提供辩护和论证。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大都不是用双脚丈量出来的,也不是用眼睛观察得来的,而是由西方话语塑造的。最新的调查显示,当代国际受众借助于西方媒体了解中国的信息获取率高达68,仅有22的受众从中国媒体了解中国。这表明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主要源于“他塑”而非“自塑”,中国失去了自我显现的能力。西方话语描绘的“中国图像”从材料的选择到叙事的结构,从分析的框架到思维的逻辑,从概念的选取到观点的安排,无不充斥着西方观念、标准和立场。以空间性代替了历史时间上的深度,以平面性代替了立体性,以想象和臆测代替了细致的考察和深刻的思考,成为了一个“被拼凑”的虚拟形象。这都已经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巨大障碍,话语中国是一个宏大的建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客观地说,作为一个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无与伦比的大国,离开了“中国话语”的中介,要准确地勾勒出“中国形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西方话语塑造的中国形象,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性”的缺席和“西方性”的附着。话语中国的出场,构成当代中国“最硬”的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硬的“软实力”其实更为根本。当中国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中国话语就能够左右主导世界性问题的讨论,能够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给出中国的方案。事实上可以这样说,中国的发展优势必然会走向话语优势,各国在世界性问题的讨论中将会越来越注意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在解决人类共同性问题的过程中将会越来越关注来自中国的建议,在破解世界性发展难题的困境中将会越来越尊重中国给出的方案。话语中国的出场,意味着我们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独立、自强与自信。一个民族国家对“自我”身份的体认,主要是通过其独特的话语塑造的“民族形象”,这才是象征“我是谁”的身份密码。一个缺乏话语支撑的国家充其量只是一个“失魂落魄”的空心国家。“中国图像”如果不是由中国自身的话语所塑造,那么,这个图像就是模糊的,中国就无法在貌似趋同化的世界大背景下清晰地界定“我是谁”,在与“他者”的比较中就无法坚守“自我”的独特特性。因此,话语中国的实质性出场,深层意义在于,它是中华民族保持“精神基因”纯正性的关键一招,是中国确立精神自我、界定身份密码的不二选择,是中国立于世界并在道德制高点上赢得世界尊重的重要法宝。客观地说,中国的现代化貌似“很西方”,实际上却“非常中国”,因为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话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现代性。当然,话语中国的建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许我们的目标仍然在很远处,但至少我们已行走在正确的道路上。12下列关于“话语中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话语中国,是隐匿在话语中的“中国图像”,也就是由话语塑造的中国形象,它依赖中国话语塑造自己、成就自己。B话语中国的建构这个目标或许依然遥远,因为在时间上非一朝一日的事情,在内容上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图像上必然是模糊的。C话语中国是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借助中国话语给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全面的中国图像。D话语中国是相比较于地理中国、经济中国、政治中国而言,是标志中国身份自我的文化符号,它象征着当代中国的世界意义。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全部都是由西方话语塑造的,主要源于“他塑”,“他塑”的“中国形象”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性”的缺席和“西方性”的附着。B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是通过其独特的话语来塑造民族形象,来体现国家民族的精神内核,话语中国的出场,构成当代中国“最硬”的软实力。C话语中国的出场,意味着中国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独立、自强与自信,其意义之一于中华民族保持“精神基因”的纯正性。D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的大国,如果用西方话语塑造中国形象,就会以空间性代替 历史时间上的深度,以平面性代替立体性。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的话语框架,分析范式和思维逻辑,充斥着西方的观念、标准和立场,这种“他塑”式话语模式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巨大障碍。B在当代,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主要靠西方媒体获得信息,中国性缺席,导致当代大多国际受众眼中的中国成为一个“被拼凑”的虚拟形象。C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基因,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话语,因此我们书写了只属于自己的现代化,从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D中国若有话语优势,中国在有关世界性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中发出的声音、提议的建议和方案将会得到世界的重视。四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柳梢青春感刘辰翁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注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南宋灭亡后,曾参加抗元斗争,晚年隐居故乡山中。辇下:京师。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15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_ _16此词在写法上采用了哪些手法(至少答出两种)?并对这些手法作简要分析。(5分)答:_ _五 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在蜀相中写出春色无限,却与己无关,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寂寞和伤感的名句是“_,_。” (2)杜甫在长恨歌中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揭示诗歌长恨主题的两句诗是“_,_。”(3)李白在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两句诗是“_,_。”答案1.【答案】B(A.叟:su;C.说:shu;D.间:jin)2.【答案】A(B身:自己;C.去:去掉;D.怀:心里包藏着某种思想感情)3.【答案】BD(BD都当“用”讲;A用来;C连词“来”)4.【答案】BD(BD死人遗留下来的A遗弃;C丢失,损失)5.【答案】B(例句与B都当“这样”讲;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C表示答应,是的;D正确)6.【答案】C(A弟子:B白白地;题干与C都是“类”的意思;D空)7.【答案】C(C项中“孟子说理喜欢开门见山”是对的,可后半部分“这正是孟子的主张不被很多国君接纳的原因”是错误的,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内容,而不是形式,是孟子的重仁义轻利的主张不合时宜)8.【答案】C(餍:满足)9.【答案】A(A项与例句中的“而”都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B项,助词,而、已、矣三个助词连用,加强语气C项,连词,表并列关系D项,连词,表转折关系)10. 【答案】C(C项与例句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疑问句;B项是判断句;D项既是省略句,又是状语后置句)11. 【答案】A(“绝对不要考虑利”说法错误按孟子的观点,他是强调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12B【解析】“图像上必然是模糊的”说法不当,原文是“中国图像如果不是由中国自身的话语所塑造,那么,这个图像就是糊的”,是假设关系,并且也非“必然”。13A【解析】原文是“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大都不是用双脚丈量出来的,也不是用眼睛观察得来的,而是由西方话语塑造的”,不是“全部都是”。14. C【解析】“从而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说法有误,原文是“话语中国的实质性出场,深层意义在于是中国立于世界并在道德制高点上赢得世界尊重的重要法宝”,强加因果。15. 答案“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在,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报国无门的遗憾。“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答对两点6分,答的不全酌情扣分。)16. 答案(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城”之“愁”。视觉方面:“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2)“银花洒泪,春入愁城”:拟人。及花灯流泪,春天进到哀愁的城中,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气氛。(3)“高台月明,辇下风光”:虚写。即想象的、回忆中的故国之景。故都往日的景色,而今天在哪里?抒发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4)“海上心情”:借用典故。借苏武牧羊矢志之典,表明自己守节不移的志向。(5)景以引情,情以衬景。下片抒情,抒发对故国的怀念,满腔的爱国之情何处抒发。(以上五个方面的答案,只要能正确回答两个方面,并能结合诗句正确分析,就给5分)17(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