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9课时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60202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9课时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9课时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39课时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课件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9课时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考纲展示,(考点一)1、辩证的否定观(1)辩证否定(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考点二)2、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2)创新的社会作用(考点三)3、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思考:有人认为,否定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排拒或毁灭,是借助于外力作用实现的事物的变化。如我把虫子踩死,就是我否定了虫子;大风摧折了庄稼,就是风否定了庄稼。这种否定观是辩证的否定观吗?为什么?提示:形而上学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认为否定就是要否定一切,这种否定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上也否认了事物的发展,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题中的观点认为否定是外力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是典型的否定一切的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不是辩证的否定观。,考点一辩证的否定观,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判断:辩证的否定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提示: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同时,辩证的否定又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判断:辩证否定的思维方法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提示: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1.正确认识辩证否定观,教材纵横辩证否定观与发展观的内在联系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没有辩证的否定,就不会有质变和事物的发展。因此,辩证的否定是实现事物发展的重要环节。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并在旧事物的母腹中成长起来。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把旧事物简单地全盘抛弃,而是在抛弃旧事物中消极的、不合理的因素的同时,保留并且改造吸收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克服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非连续性,保留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连续性,辩证的否定就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继承与发展的统一。,知识拓展辩证否定与主次矛盾的内在联系,2.辩证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区别,3.辩证否定与质变的区别(1)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状态,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与量变相对应的范畴。(2)辩证否定揭示的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和根本途径,以及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必须通过否定的环节,即事物质变的途径。(3)辩证否定表明新事物与旧事物既是对立的有质的不同,又是有联系的,是一种“扬弃”的关系,既有克服又有保留。,典例1(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22)“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中华民族这个古老民族悠久的发展史上,革新、创新始终是其前进的不竭动力。这是因为()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唯物辩证法实质是革命性创新性事物内部总在逐渐发展起新条件革新是解决事物发展矛盾的关键A.B.C.D.,B,答案B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事物发展矛盾的关键,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方法技巧日常生活中讲的“肯定”和“否定”同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不是一回事。哲学上讲的“肯定”和“否定”指的是事物自身的存在和灭亡。事物的存在是事物内部“肯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事物的灭亡是事物内部“否定”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的。,典例2(2018河南延津高中入学考试,23)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入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A.B.C.D.,D,答案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表述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启示我们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故入选。,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1)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2)辩证法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破旧: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考点二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立新: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判断:创新就是要敢于否定权威,破除一切传统思想观念。提示:创新要正确对待权威,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权威的学说,但不是全盘否定权威。创新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但不是破除一切传统思想观念。,2.创新的社会作用(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2)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4)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判断: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提示: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创新,但创新不一定都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创新能否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还要看创新是否遵循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1.理解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内涵对于现存的事物,辩证法在肯定的同时存在着否定。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2)方法论要求破旧: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立新: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2.创新的哲学依据,3.正确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典例1(2018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起点调研,23)移动通信技术经过近30年的发展,正悄然迎来5G时代。读下图,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历程启示我们(),B,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推动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联系具有普遍性,创新意识是认识和利用事物联系的前提新事物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A.B.C.D.,答案B移动通信技术经过近30年的发展,逐渐迎来了5G时代,在每一次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新的移动通信技术都保留了旧的移动通信技术中好的内容,又增添了旧的移动通信技术中所不具备的新内容,从而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故可选。创新意识有利于认识和利用事物的联系,但不是“缺之不可”的前提条件,不选;材料并不能体现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样的曲折过程,缺乏材料支撑,不选。,典例2(2016课标,21,4分)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初步建成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六大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部署完成了78275台套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这表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A.B.C.D.,A,答案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是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正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与社会实践的发展有关。在社会实践中,人们会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所以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正确。错误,科技创新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先导。材料没有体现吸收、改造传统技术,且应吸收的是传统技术中的积极因素,不入选。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典例32017课标,40(1)(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12分)(2)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题提出两个观点。(4分),答案(1)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2)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精神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精神要求在批判旧事物、旧观念的同时,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解析(1)本问考查生活与哲学中的“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属于归因类试题。由于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因此必须回答出其内涵,即哲学原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一方面要注意哲学方法论的语句,另一方面要立足于这些科技领航者的做法进行概括。由“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概括出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由“十多年的时间”“历经14年”概括出坚持不懈;由“世界性难题”概括出攻坚克难的毅力;由“做事挑剔、追求完美”概括出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整则材料突出创新,结合创新的要求可以概括出批判性思维;要创新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2)本问考查生活与哲学中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考查考生论证和探究事物的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时,只要所提观点围绕主题,并说出二者关系即可。,方法技巧辩证否定观与革命批判精神都要求树立创新意识,但二者的角度有所不同。辩证否定观是讲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既要保留原来好的有益的东西,又要否定其落后的不适应的部分,创新过程是曲折前进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从根源上就不承认永恒的东西,认为任何东西都要被新事物所代替,这对于树立创新意识更具整体全面概括的意义。,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判断: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提示: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考点三唯物辩证法,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从世界观的角度看,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世界充满矛盾,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因此,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3)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判断: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是根本分歧。判断:“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提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的是运动变化的观点,“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的是静止的观点,因此“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观点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反映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2.形而上学在哲学其他领域的体现(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将一切物质的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2)唯物论,典例1(2018河南延津高中入学考试,19)针对海外“唱空中国”的杂音渐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借用“盲人摸象”的比喻来说明:摸到象鼻说是萝卜,摸到象腿说是柱子,摸到象尾巴说是细绳,这样的所谓“观察”摸不出中国经济的真相。材料中“盲人摸象”式的“观察”错在()没有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没有看到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正确把握事物本质的、内在的联系A.B.C.D.,B,答案B表述错误,整体功能不是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简单相加。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材料中“盲人摸象”式的“观察”错在没有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没有正确把握事物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故入选。,典例2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2017年9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考察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时说,我们已有精密制造工艺,但在生产普通日用消费品时总是“差不多就行”。要让工匠精神渗入每件产品的每道工序,无论是大工厂,还是小工厂,乃至小作坊都能生产精细优质的产品,使中国制造不仅物美价廉,而且品质卓越。从哲学方法论上看,李克强总理强调的是()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墨守成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执两用中”不要“标新立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追求卓越”,不要“因循守旧”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不拘一格”,不要“按图索骥”A.B.C.D.,C,答案C“执两用中”指做事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办法,反映的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标新立异”反映的是创新意识,两者不是对立面,而且后者也不是对立统一的观点,故排除;“不拘一格”体现的是创新意识问题,“按图索骥”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都与实践的观点无关,故排除;“对自己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使中国制造不仅物美价廉,而且品质卓越”,这强调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辩证否定观,正确且符合题意。,典例3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强调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紧接而来的5月26日,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也随即开幕。“一带一路”和“大数据”一个是国家级顶层战略,一个是列入“十三五”规划的国家战略。当两者相遇,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有人说:“随着大数据运用与渗透,未来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助推器,成为链接沿线国家合作的决定因素”。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12分),答案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大数据”能成为“一带一路”的助推器,成为链接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正是坚持了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要重视量的积累促进事物的飞跃。随着大数据应用在社会各领域和产业链的渗透,将会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配套,打开一片新领域,正是看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大数据”将是促进区域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链接沿线国家合作的决定因素。综上所述,观点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解析本题属于辨析类试题,因此应分析其合理性与片面性。此观点包含着两层:大数据运用与渗透有望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助推器;大数据运用与渗透成为链接沿线国家合作的决定因素。因此对应着这两层进行分析,一是大数据运用与渗透与“一带一路”建设之间有联系,并且成为其助推器;二是大数据运用与渗透能不能成为链接沿线国家合作的决定因素。最后进行小结:从合理性的角度来看,大数据与“一带一路”建设之间存在着联系,助推器说明了事物是发展的;但是认为大数据成为链接沿线国家合作的决定因素,则夸大了其作用。,单元总结提升,知识框图,热点聚焦背景材料“一带一路”话共赢,丝绸之路起始于古代中国,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信息,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由于它最初的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故被命名为“丝绸之路”。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热烈响应。2015年3月,为推进实施“一带一路”,让古丝绸之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信息,中国政府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中国政府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信息,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信息,提出合作的重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信息。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一带一路”是一条合作之路,更是一条希望之路、共赢之路。北京,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一带一路”将继续成为世界热议的话题信息。,思维训练,调用知识2017河南示范性高中联考,38(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古丝绸之路”。蕴含中华文化的五彩丝绸、瓷器和包含西方智慧的乐舞络绎于途,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交通条件的改善,特别是中国经济的腾飞,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崛起,这条连接东西方文化的新桥梁促进了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虽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但经济落后、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政治形势复杂多变。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和社会交往,努力实现沿线各国之间的经济互通、文明互鉴、政治互信、合作共赢。有人认为:“有了古丝绸之路的基础和条件,就能实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顺利发展。”请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特征的知识评价这一观点。(10分),解题步骤第一步:审设问,明确答题方向。(问什么,答什么)知识限定:联系的特征。客体限定:古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之间的关系。角度限定:评价类试题。第二步:联系教材,列出知识提纲。(有多少,列多少)1.联系具有普遍性。2.联系具有客观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条件性。第三步:首先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有什么,选什么)然后组织答案,有条理地、严谨地作答。(用术语,加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