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江津六校联考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3157470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江津六校联考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庆江津六校联考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庆江津六校联考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度上期六校联考期末试题八年级语文(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殷红/殷切 接济/济南 斑斓/斑驳 风雪载途/三年五载 B.衰减/蓑衣 追溯/朔方 镂空/丝缕 伎俩/技术 C.磐石/馨香 藻井/烦躁 愧怍/作用 惊骇/刻苦 D.奔丧/丧命 连翘/翘首 积累/劳累 惟妙惟肖/姓肖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重峦叠嶂 转弯抹角 天衣无缝 物竞天择B. 荡然无存 因地治宜 长途跋涉 巧妙绝轮C. 草长鹰飞 相安无事 穷愁缭倒 微不足道D. 雅俗之别 五彩斑澜 气息奄奄 哀草连天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帅里皮加盟中超联赛,中国体坛为之一震,对中国足球而言是件好事。B餐桌上美不胜收的饭菜,让采风团成员们垂涎欲滴,胃口大开。 C正是您的坚持与不懈努力,才创造了一个永垂不朽的传奇。D在越野障碍技巧赛上,摩托车飞跃巨石如履平地。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B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学习交通法规。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D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5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B背影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表现父子之爱的叙事散文,语言生动流畅。C阿长与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七件事,刻画了一位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的保姆形象。D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6.给文段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句子,与原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是( )(3分)历史是汹涌的潮汐,它呼啸着冲上沙滩时,人人都为之惊叹;它悄然退潮时,许多人竟会忘却它的磅礴,然而仍然忠实地记录着它的足迹。历史是起伏的潮汐, ,更不是历史的倒退,落潮之后,必定会有新的潮汐。A.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B.涨潮,是历史的巅峰;落潮,是历史的中断C.落潮,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D.落潮,也不是历史的中断;涨潮,未必是历史的巅峰7. 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黄沙,黄沙,漫漫的黄沙,无垠的黄沙,让人寸步难行。干渴,干渴,身在干渴,心在干渴,灵魂在干渴!突然,大漠深处,天际升起一轮新月,闪现宝石般的蓝光。呀!月牙泉!绮丽的月牙泉,你是一朵烂漫的花,点染千古荒野。沙鸣是你的歌,云飞是你的舞。你澄澈的胸怀里,一半蓝天,一半黄沙。芳草、繁花、驼影、亭阁,你把塞北江南的美景,绘成一幅无与伦比的流淌着生命韵律的画!A. 文段开头运用反复,强调了黄沙的无边无垠,给人们的行走带来了无比的困难。B. 文段中“身在干渴,心在干渴,灵魂在干渴”运用排比,语势强烈,意在突出人们干渴至极。C. 文段中“你是一朵烂漫的花”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牙泉对荒野的装点作用。D. 文段结尾用“绘成”一词赋予亭阁以人的行为,运用拟人,生动地写出了塞北江南富有生机的独特美景。8.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2分)人民网10月7日电本网综合消息,国庆长假今日将结束,受探亲、旅游和学生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各地高速公路今天将迎来返程客流高峰,多地高速或再现拥堵。据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预测,7日全国公路返程高峰将从10时开始,有可能持续到晚上21时。6日路网运行压力较大的路段还将迎来新一轮的车流高峰,特别是一些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相交汇和连接线的交通流量将持续高位运行,交管部门采取有效的疏通措施,将是道路通畅的关键。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分)9在“全民读书月”中,光明中学举行了“名著”评”活动,同学们写出了许多高度概括、语言精炼的书评,读罢令人同味无穷,拍案叫绝。例如: 伊索寓言:简洁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格列佛游记:清新的文字,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异的幻境。请仿照以上书评的形式,为下列名著写上精彩的短评。(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4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骆驼祥子:10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请仿照例句,在传统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使仿写的两个句子与例句组成排比句。 (注意节日的先后顺序)(6分) 例句: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 ; ,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25分)(一)古诗文积累11.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斯是陋室, 。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晨兴理荒秽,。(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李白在送友人中借马鸣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 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之笔,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大漠景象的诗句是 , 。 家书,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请写出本期学过的与“家书”有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 , 。(二)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12-16题(15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节选自周密观潮)12.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至于夏水襄陵。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或王命急宣( )虽乘奔御风( )既而渐近( ) 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14.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沿溯阻绝。 往来而不绝者。B.其间千二百里。 有何间焉。(参与)C.方其远出海门。 今齐地方千里。(面积)D.素湍绿潭。 吴广素爱人。(平时)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16.填空。(3分)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_、_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_的特点,以“素湍”、“回清”“_”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_、色、_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近及远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1题。(20分)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将会发生变化。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尝试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而阅读能力的形式却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这些在我们浏览网站时是体会不到的。虽然两种行为都被称为阅读,但对书箱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为了获取信息耐蚝的阅读是不一样的,两者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并且培养出不同的阅读技能。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审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什么样的模式。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的慢速、口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信息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选自2015年百科知识,有删改)链接一:人们可以分成两类别:数字原住民(出生于数字时代)和数字移民(出生在数字时代前,但现在开始应用数字工具的人)。前者更依赖于用招待费输入,而后者阅读他人表情的能力则更胜一筹。上网时,前者和后者的大脑受到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尤其在社交和学习能力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科学家发现,互联网虽然影响着所有年龄层的人群,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数字原住民。(节选自加里斯莫尔网络化大脑:适应现代大脑的技术变革)链接二:“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脑,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我的大脑正在变化,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是易如反掌之事,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诗行里。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变得焦虑不安,开始寻找其他事情来做。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节选自美国打桩专家尼古拉斯卡尔网络也有黑暗一面)链接三: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说:“我们并非只被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影响。”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可能已经削弱了我们进行尝试阅读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在线阅读时,我们只不过就是个“信息解码器”而已。我们对文句的诠释,尝试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弃我们而去。链接四:与我们平时在网上进行的浅阅读相反,深阅读是一种渐渐被忽视的阅读行为。深阅读的消失将不利于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后代的智力和情感发展,也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这些作品只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才能欣赏。近期研究已经证明,深阅读是一种慢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的情感、精神体会的阅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单纯的认字型的阅读完全不一样。虽然严格说来,深阅读的载体不一定非得是传统的纸质书,但印刷品的天然的限制对于深阅读体验却是十分有益的。比如,纸质书上是没有超链接的,这样读者就少了一些干扰不用纠结是不是得点开链接,从而能保持全身心地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17.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A. 古人学会了使用工具,现代人学会了使用网络,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B. 阅读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它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需要刻苦学习才行。C. 网络时代所倡导的新阅读方式,可能使人难以坐下来静心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D. 网络上的超链接模式,是纸质书上没有的,它会对读者的深阅读产生一些干扰。18. 下列对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概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A. 传统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速度;数字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耐性。B. 传统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逻辑性;数字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跳跃性。C. 传统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深度;数字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丰富和时效性。D. 传统阅读使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数字阅读使人的线下交往能力减弱。19.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被改变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B. 不断扫视、浏览、搜寻、点击阅读,使过于关注丰富多样的信息而不能深入阅读。C. 长时间地使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致使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D. 某些人或某些东西通过摆弄、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促使人们的大脑变化。20. 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述效果。(5分)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21.“链接四”中提到,深阅读的消失“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 文学类型的传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6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226题。(20分)痴心石 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 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2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第段写的是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故事,这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除。B.品读第段画线句,这些语句表现了父母对我个性和爱好的尊重,是痴爱的表现。C.第段加粗加线的“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D.第段画线句中,作者说“可是开不了口”的原因是:“我”深深感受父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23.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4分)24.品读下列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6分)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25.理解: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3分)26.文中“我”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四、作文(55分)27 任选一题作文。 1、“那天,雨一直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写作要求: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禁止抄袭或套作;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第一个吃螃蟹是一种勇气;神农氏尝百草是一种勇气;大胆亮出不同的观点是一种勇气;只身出外闯荡是一种勇气;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勇气;主动选择放弃是一种勇气勇气常 请以“勇气”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闪亮在你不经意的生活中。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30分)1D 2.A 3B 4D 5D 6.A 7. D8. 黄金周长假今结束,多地迎来返程客流高峰考验.(本题共2分,长假结束1分;返程客流高峰1分)9示例:(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理想主义光茫,激励过无数中国人积极进取的文学作品。 (2)骆驼祥子:旧社会最底层平民辛酸故事的真实写照。 (4分。每小题2分)10. 答案:示例:清明上坟墓拜祖先,缅怀先辈恩德激励后人;中秋吃月饼赏明月;祝福家人平安团圆幸福。二、(25分) (一)11.(10分)惟吾德馨草色入帘青;带月荷锄归; 沉鳞竞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或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二)12. 至于夏水襄陵。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13.有时飞奔的马不久城墙14A 15.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16.水势大 水流急 清澈 悬泉 或:飞漱 瀑布 形 声 或:势三、(40分)(一)20分17.B 18.C 19.D20. 加点词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甜美如蜜”一词形象地表现了过去令人愉快、陶醉的阅读感受;“战斗”一词,则写出了现在难受、挣扎的阅读感受。两个词语对比,说明了网络阅读带来的不良影响,表达了“我”焦虑的心情。 21我赞同这个观点。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阅读的发展导致我们深度阅读的能力大大下降甚至消失,这是令人担忧的,而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是离不开深度阅读的,缺乏深度阅读能力的后代将无法欣赏这一文学类型,更无法体会当中的价值,这必然不利于文化的传承 。所以,我们应该培养深度阅读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学类型。(二)20分22.A 23.作者一方面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想把“我”想得到的一切都给了“我”;另一方面因为父母为“我”付出太多而愧疚,“骂”实际上是反语。(答出大意即可)24.作者通过语言描写,细致地表达了父亲为“我”挑石头、洗石头的良苦用心和浓浓爱意。(答出大意即可)作者描写“我”的心理活动(或:通过“我”的联想与想象),细腻地表达了“我”对父母“痴心之爱”的醒悟、感动和自责。(答出大意即可)25.“石头”是文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物品,用“痴心”修饰“石头”,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切中文章主旨。(意近即可)26.提示:肯定或否定这种做法均可以,但必须写出充足的理由。27.按重庆中考评分标准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