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57432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困境:魏晋时期,_兴起和_传播直接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唐末五代之后,_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2复兴: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_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_思想;同时,李翱也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韩愈、李翱的思想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北宋_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一、1道教佛教官方儒学2复兴儒学道统士大夫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主要成就地位及影响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为_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开创了理学中的_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其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颜之乐”是理学的开创者。他们将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二、理气学天理应用思考北宋理学的创立背景、思想来源、基本特征。应用思考:背景:(1)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2)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思想来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基本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应用示例“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下列关于“北宋五子”建立的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国之道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C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应用示例:A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1)本体论:理比_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_”。 2主要著述:朱熹为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3历史地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三、1(1)气(3)正君心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代表人物:南宋思想家_是心学的开创者。明朝思想家_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集大成者。2主要思想。(1)陆九渊心学核心命题:“_”。陆九渊名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陆九渊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 “发明本心”。(2)王守仁进一步论证了“心即理也”命题,并提出了“_”和“知行合一”。(3)都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行。3意义:(1)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2)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四、1陆九渊王守仁2(1)心即理也(2)致良知应用思考1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应用思考1: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人生修养方面,他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以穷各种事物的原理,最终通晓和把握天理。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强调本心体悟,以探索自我内心,并通过道德自省和知行合一来实践天理。应用示例1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与陆九渊兄弟的思想分歧,使之“会归于一”,特邀朱熹与陆九龄、陆九渊兄弟等到信州铅山鹅湖寺相会,讨论学术问题,史称“鹅湖之会”。在这次著名的学术聚会上,朱、陆双方就“为学之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二人的主要分歧在于()A是否继承和保留儒家思想问题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C探究获取“理”的途径问题D是否保留理学思想中封建伦理道德的问题应用示例1:C应用思考2如何正确认识宋明理学的影响?应用思考2:(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2)消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清代学者戴震所抨击的,“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3)积极: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出认识历史现象要采用辩证的观点,要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任何只强调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应用示例2“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应用示例2:D课堂点睛试用“一、一、二”(即一个源头、一个核心、两个世界观)归纳宋明理学。1一个源头:都以儒学为基础。2一个核心: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3两个世界观: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一、选择题1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C2(xx佛山市质检)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A孟子、荀子 B董仲舒、主父偃C朱熹、王守仁 D李贽、王夫之2解析:d点是宋明时期,可知儒学发展到宋明理学。朱熹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答案:C3(xx顺德市质检)“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3A4(xx北京市丰台区期末)著名作家曹聚仁在谈到宋明时期两位儒学大师时,曾经这样比喻:第一个人,看见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第二个人会让弟子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第一个人”是()A朱熹 B陆九渊 C王阳明 D黄宗羲 4解析:此比喻意在说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认识论的不同。程朱理学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符合第一人的举动,故A项正确;陆王心学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符合第二人的举动,故B、C项错误;黄宗羲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5(xx揭阳市模拟)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践行天理需要培养严肃的、谨慎的、一贯的精神态度,具体应做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所谓“外无妄动”,即是在容貌、服饰、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坐如尸,立如斋,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恭,口容止,气容肃。”外无妄动,便自然内无妄思。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5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从题干内容看,“践行天理需要培养严肃的精神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便自然内无妄思”等都体现了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思想。答案:C6(xx肇庆市检测)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的“”指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6解析:本题考查对程朱理学思想的理解。从材料“要做的只是实践”体现了朱熹 “格物致知”的思想。A项董仲舒不能称哲学家,C项王阳明强调的不是实践,而是内心的自我反省,D项李贽是反对程朱理学的。答案:B7(xx北京市石景山区期末考)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7C8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8.D9(xx开封市模拟)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9.C10(xx湖北重点中学联考)“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而清人戴震指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这说明封建思想文化()A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B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消极的C能推动社会进步D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10解析:本题考查对宋明理学影响的认识。A项太绝对;B、C两项只是从某一个方面分析,不全面;D项从文化对社会的反作用看,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答案:D二、非选择题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经过后代人修改和润色的教诲组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朱子语类问题:(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11(1)主张:孔子主张等级、名分、秩序;孟子认为君臣应该互相尊重。(2)作者:董仲舒。材料三:神化君权;臣子只有服从的义务。材料四: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臣服从君是天理。(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其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需要。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2理学在发展中形成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派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子文集卷七“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朱子语类卷一材料二王守仁说: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某今说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朱子格物之训,未免牵合附会。”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朱熹的本体论认识。(2)材料二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一有何不同?12解析:本题提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言论,考查比较分析能力。答案:(1)朱熹认为“理”是宇宙的根本。大千世界就是一理。有了理,则天为天,地为地,生于天地之间的万物(包括人),才有了他们的本性, “三纲五常”也是“理”的展现;理气不相离。评价:朱熹“宇宙之间一理而已”的命题,把抽象的理或太极作为万物存在的根据,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朱熹理气不相离的观点,包含着合理成分。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2)不同:材料二王守仁认为“心即理” “心外无理” ,提出“知行合一”的主张,反对朱熹因为“理”在“心”外,求“理”要“格物致知”的观点。1(xx潮州市模拟)他的学说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在他看来,商人、田夫等皆可为圣为贤,圣贤功夫从庙堂走向市井、村落。提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虽终日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四民异业而同道”。“他”指的是()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1D2(xx烟台市模拟)宋代儒学大师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注重人文、法理的结合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2解析:本题以宋明理学的积极意义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反映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故B项正确。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