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54444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期末模拟试卷四 Word版含答案注意事项1.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3. 请将客观题的答案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第卷客观题(共70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文献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这里的“此渠”是指()A. 都江堰B. 郑国渠C. 灵渠D. 井渠2. 右图所示的耕犁技术最早出现在()A. 春秋战国时期B. 西汉时期C. 东汉时期D. 隋唐时期3.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汉代官营手工业()A. 工匠优秀,原料上等B. 技术高超,不计成本C. 规模生产,面向市场D. 分工细密,管理严格4. 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这表明至迟到明朝中国已经出现()A. 筒车B.翻车C.水排D.风力水车5. 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材料主要反映()A.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 农民毫无人身自由C. 小农经济的落后性D.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6. 唐代陆羽在茶经里写道,“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这是陆羽对邢、越二窑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唐代瓷器生产成就的一个简略概括。下列瓷器中属于邢窑瓷器的是()7. 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此举反映了()A. 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C. 徽人独具商业传统 D. 农产品商品化增强 8. 通过学习“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某高一同学得出以下部分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B. 东汉时期出现的灌钢法提高了钢铁冶铁技术和产量C. 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D. 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影响明清时期发展的主要因素9. 明末思想家顾炎武在吴中纪事中指出:“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秋收之后,所得各居其半。”这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中的主要经营方式是 ()A. 千耦其耘式经营B. 田庄式经营C. 自耕农式经营D. 租佃式经营10. 朱元璋对户部臣僚说:“人皆言农桑衣食之本,然弃本逐末一农执耒而百家待食,一女事织而百夫待衣,欲人无贫,得乎?”这一理念()A. 强调了农业发展的重要B. 导致了崇商风气的兴盛C. 重视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 摒弃了传统的抑商政策11. 华侨商人陈启源鉴于世界生丝市场的厂丝(即机器所缫之丝)热销行情和广州土丝出口衰落的状况,于1873年在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它所缫之丝粗细均匀,色泽洁净,弹性较大,售价也高1/3,获利颇丰。以上内容可以印证()A. 传统自然经济全面瓦解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C.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D. 近代中国缫丝业世界领先12.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棉纺织企业。它们()A.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 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 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 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3. 下图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美光染织厂的宣传广告,据此可知() 资本家重视产品及其形象宣传 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广告设计具有中西结合的特色 美国自由神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A. B. C. D. 14. 以下是民国初年新注册工厂数量一览表(不包括矿山,单位:家)年份民国元年民国二年民国三年民国四年数量17373750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内部条件主要是()A. 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法令的颁布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提倡国货运动的掀起D. 欧洲列强对华侵略的放松15. 1932年,荣氏兄弟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这主要得益于()A. 合理的社会制度 B. 国内的和平环境C. 政府的经济政策 D. 提倡国货运动16. 面粉加工业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中一个重要的生产部门。据统计1913年至1920年,全国新设面粉厂47家。1914年以前,中国面粉每年入超。从1915年起,中国面粉贸易开始变为出超。1915年至1920年面粉出超量增加了近59倍。关于这一时期中国面粉大量出超的原因,同学们进行了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有()民国初期政府的鼓励措施,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欧洲列强忙于一战,为中国面粉出口提供了契机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A. B. C. D. 17. 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计划旨在()A. 缓和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B. 发展重工业增强国防力量C. 改变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 D. 备战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18. 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只有一千多个,而外商在中国注册商标却达三万多个。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为130的比例。从1928年到1937年,这种情况发生较大地改变,在全国历年注册的33 806件商标中,中国商人呈请注册的达14 668件,占总数的43%。1937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之比增大到14。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1923年前民族工业发展缓慢B. 1928年到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 外资的涌入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D. 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冲击较大19. 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考生可能选择的素材有()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三大改造的即将完成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一五”计划的实行()A. B. C. D. 20. 从1953年开始,我国以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为骨干,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建设,这156个重点项目中能源是建设的第一重点(占33.3%),其次是国防工业(占28.2%),机器制造业居第三位(占15.4%),冶金工业居第四位(占12.8%),这四大工业合计占近90%。这一时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分布反映了“一五”计划的指导思想是()A.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 用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农业C. 加强农业和工业消费品生产D. 发展生产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1. 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A. 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B. 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C. 克服分配上平均主义D. 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22. 下表为某学生编制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格出现残损,其中标明数字序号三格的内容应该是()A. 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B. 潮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C. 福州特区、汕头特区;杭州、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开放区D. 汕头特区、海南省;宁波、温州;沿海经济开放区23. 花花绿绿的票证曾是无数中国家庭的重要财产,它承载着社会生活的风风雨雨,见证着岁月的风尘和沧桑。从图1到图2票证的变化直接反映了我国新时期()图1粮票图2股票A. 改革由农村试点转向城市改革B. 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C. 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24.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A. 农村所有制的变革B. 农村经营方式变化C. 农业经济发展状况D. 大家伙对他的背叛25. 有专家指出:“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下列措施中属于“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A. 决定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B.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C. 决定上海为对外开放城市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6. 有人题打油诗反映清末民初社会上的婚礼仪式:“某市结婚不论谱,大个喇叭小个鼓。半新半旧分不清,好像北京耍老鼠。”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婚礼仪式文明新潮C. 传统文明受到冲击D. 社会习俗全盘西化27. 黄遵宪(18481905)在一首诗中写道:“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此诗反映了当时()A. 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B. 近代通讯事业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C. 大众传播媒体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 西方服装和礼仪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28.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对该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材料反映的是火车的优点B. 该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 该发明在清末已经传入中国D. 该发明促进了各地的联系29. 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维新派颁布断发易服等法令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A. B. C. D. 30.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下列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 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B. 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 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 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二、 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每题2分,共10分)31. 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小农经济有利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32. 右下图这一情形的出现,其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3.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如下:1978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34. 1920年新妇女载文指出:“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这说明封建婚姻观念已经动摇,封建礼教已经完全崩溃。()3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第卷主观题(共30分)三、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在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有两重性。它给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和可能,然而由于这种变化是外国资本在中国扩展殖民地贸易和实行经济侵略强行促成的,因此又不可避免地要服从西方资本主义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成为它们的附庸。这种变化深深地打上了半殖民地经济的烙印,呈现出一种畸形状态。陈旭麓中国近代史材料三材料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xx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242.53万户,资本金24 756.22亿元;个体工商户2 850.53万户,资本金3 782.35亿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18.7%。xx年企业改革综述,彭森主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年鉴(1) 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生产模式及其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它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长期居于什么地位?(3分)(2) 概括材料二中“变化”的表现。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消极后果?(2分)(3) 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我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3分)(4) 综合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国近现代两次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2分)37.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他们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他们的企业在国民政府前十年得到较快发展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材料二观察下列图表: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说法正确的序号。(3分)(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1分)简要指出“初步发展”和“日益萎缩”两个阶段的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3) 根据材料三简要探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4分)四、 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题10分)38. 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阶段对我们思考问题、统一思想、指导工作是很有帮助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之后的多次讲话中明确地讲到这条道路迄今为止形成发展所经过的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 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50年代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4分)(2)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哪次会议为起点?这次会议的思想路线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哪一年全面展开?(3分)(3)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什么?(2分)(4) 纵观中国社会主义探索道路,对当今有何启示?(1分)一、 单项选择题1. A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农业技术。“二江成都之中”,可知是都江堰。2. D解析:图片信息可知是曲辕犁。3. D解析: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可以看出汉代官营手工业分工细密,管理严格。故本题应选D项。4. D解析:由题中的信息“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可知是风力带动的水车,故选D。5. D解析: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说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承担者,但由于长期受到官府剥削,加上土地兼并、自然灾害等原因,极易破产,具有脆弱性。故本题应选D项。6. B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成就。邢窑盛产白瓷,故选择B。7. A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徽商。“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说明徽商固守小农意识,故选A项。8. B解析:灌钢法出现在南北朝,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9. D解析:题干中“富民有田而贫者多佃之”指的是贫农租佃富者之田,收入各得一半,具有租赁经营方式,反映的是租佃式经营,故D项正确。10. A解析:由题目中的文字信息“衣食之本,弃本逐末”可知材料中重视农业发展,故本题应选A项。11. B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华侨商人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典型的代表。12. D解析:洋务运动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13. B解析:本题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据材料“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美光染织厂的宣传广告”可知资本家重视产品及其形象宣传,正确;材料广告信息不能明确看出产品功效,即未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错误;广告设计借用西方自由女神像宣传中国民族资本企业产品,体现出中西结合的特色,正确;仅凭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美国自由神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孤证不立,错误,故B项符合题意。14. C解析:由题目中表格信息可看出工厂数量逐年增加,其内部条件可排除D项。A、B两项时间不相符。故选C。15. C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1932年正处于十年经济发展时期,此时民国政府制定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故C项正确。16. B解析: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短暂春天”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正确,故选B。17. D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备战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与抗日准备相符,故D项正确。18. B解析:本题考查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指出,中国商人“商标注册比例”大幅度增加,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故B项正确。19. B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1956年”,是1958年,是1956年,是1958年是19531957年,故本题应选B项。20. A解析: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时期的指导思想。“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21.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公有制为主体)调整生产关系的,故本题应选D项。22.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对外开放的记忆。第一栏属于经济特区,第二栏属于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栏属于经济开放区,故选择D。23. C解析:粮票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股票属于市场经济的产物,故选择C项。24. B解析: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的自主权,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属于经营方式的转变,故答案选B。25. D解析:21世纪初“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是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6. C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半新半旧分不清”体现新旧并存,即旧的传统婚俗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27. A解析:“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指交通工具的运行,故选择A。28. A解析:由“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等可知材料所说的是电话。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清朝末年传入我国。电话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交流。因此B、C、D三项正确, A项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29. C解析:维新派颁布断发易服等法令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都还没有出现,故排除,选择C。30. D解析: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在西方文明和社会变革影响下,中国服饰的多元化,故选D。二、 判断题31. A32. B33. B34. B35. A三、 材料解析题36. (1) 模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1分)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1分,任答一点即可)地位:统治(主导)地位。(1分)(2) 表现: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产生)。(1分)后果: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1分)(3) 变化: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2分)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分)(4) 不同:近代是在列强侵略下被动变化;现代是适应时代发展主动改革调整。(2分)37. (1) 序号:(3分)(2) 特点:曲折发展。(1分)原因:“初步发展”阶段: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1分)“日益萎缩”阶段: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压迫)。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国共内战造成的极大破坏(任意一点1分,共1分)(3) 地位:受压迫,在夹缝中生存。(1分)作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进程。(3分)四、 问答题38. (1)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4分)(2) 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分)1984。(1分)(3)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2分)(4)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水平;尊重经济规律;结合国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