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50715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一、选择题1(xx肇庆二模)下列哪一项属于次生演替()A冲积平原的形成B裸岩的风化C天然湖泊的淤积D荒化的农地考点:群落的演替分析: 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地上的演替解答:解: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是原来存在过植物、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冲积平原的形成、裸岩的风化和天然湖泊的淤积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荒化的农地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容易题2(xx广州模拟)如图是3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其中甲为大圆,乙和丙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关系的是()A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小体B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C种群特征、种群数量特征、物种丰富度D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突触的结构;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从图中三个圆的关系可以看出,乙和丙包括在甲中,属于甲的一部分,选项中只要符合这种关系的就可以解答:解:A、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小体是指轴突末梢的膨大部分,其中只有一部分属于突触,A错误;B、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正确;C、物种丰富度是群落的特征,并非种群的特征,C错误;D、食物链和食物网属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并非生态系统的功能,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各种生物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解答时先找出三个圆之间的关系,再找出符合这种关系的选项即可3(xx清远二模)火龙果原产于中美洲热带,营养丰富下列有关火龙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树生长有典型的向光性,这与其体内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有关B火龙果成熟时,脱落酸和乙烯的含量明显降低C火龙果枝条扦插不易生根,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D火龙果成熟时果皮红色,红色色素位于液泡中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1、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由于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因此背光侧生长快,植物向光弯曲生长;2、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在将要脱落的器官或组织中较多,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成熟的果实中乙烯含量升高;3、生长素具有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因此生产中常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以促进插条生根,提高成活率;4、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含有花青素等各种色素,使植物器官呈现一定的颜色解答:解:A、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分布多造成的,A正确;B、火龙果成熟时,脱落酸和乙烯的含量明显升高,B错误;C、生长素能促进插条生根,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火龙果枝条,促进生根,C正确;D、火龙果成熟时果皮红色,是由于液泡中含有红色色素的缘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和分布、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4(xx东海县模拟)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ABCD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解答:解: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没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左侧,使其基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左侧多,所以能引起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正确;由于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所以用不透光的锡箔套套在的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直立生长,错误;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的胚芽鞘尖端,其尖端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不能横向运输,因而只能直立生长,错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胚芽鞘的右侧,使右侧生长素不能向基部运输,导致左侧基部生长素浓度大于右侧的,因而能引起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正确;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胚芽鞘的尖端下面,则生长素不能运输到基部,不能促进基部生长,因而燕麦胚芽鞘不生长,错误所以引起燕麦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只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胚芽鞘向光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格瓦斯”是由酵母菌和乳酸菌双菌发酵的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传统做法是采用俄式大面包为基质,加入菌种发酵生成微量乙醇、一定量的CO2以及丰富的有机酸物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需要密闭条件B两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CCO2由两菌种共同产生D两菌种间为互利共生关系考点: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种间关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的过程与应用1、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大量)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少量)2、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C6H12O62C3H6O3+能量(少量)解答:解:A、酵母菌的发酵和乳酸菌的呼吸方式都是无氧呼吸,因此发酵过程要密闭条件,A正确;B、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两菌种的代谢类型不同,B错误;C、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D、酵母菌和乳酸菌之间是竞争关系,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6“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B放养鸭子的数量要与红萍生长量协调平衡C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D水稻和红萍垂直分层,提高了光能利用率考点: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有稻有害昆虫鸭、红萍鸭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该生物群落除了水稻、红萍和鸭子以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A错误;B、放养鸭子的数量要与红萍生长量协调平衡,如果放养鸭子的数量太多,会使得红萍减少,最终会反过来使鸭子的数量减少,B正确;C、由题意分析已知在稻鸭萍共作这种生态农业模式中存在两天食物链:稻有害昆虫鸭、红萍鸭,所以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正确;D、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于荫蔽环境,其与水稻分层分布,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B生长素都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CCO2可以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D植物开花和孔雀开屏都属于行为信息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2、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生长素,此外还有非极性运输方式解答:解:A、由于体温调节中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分泌,故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A正确;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生长素,此外还有非极性运输方式,B错误;C、CO2可以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C正确;D、植物开花属于物理信息,孔雀开屏都属于行为信息,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和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8如图所示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人被毒蛇咬伤时,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1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2更持久的免疫力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2进行免疫预防D方法1为被动免疫;方法2为主动免疫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方法注射抗体,抗体可以直接清除病毒,发挥作用快,可起到治疗的作用一般使用于紧急治疗此法缺点是抗体存活时间比较短,没有长期预防的作用 2、方法注射抗原,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此法可用于免疫预防,不适合用于紧急治疗解答:解:A、若某人被毒蛇咬伤时,可通过注射抗体,以尽快清除可能存在的毒素,可采用方法1,A错误;B、抗体发挥了作用后就会失活,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不长;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当遇到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可以识别该抗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从而产生大量抗体,发挥出免疫效应所以,方法2比方法1可以获得更持久的免疫力,B错误; C、根据上述方法的优点,记忆细胞可以存活更长时间,二次免疫时产生抗体快而多,相比于方法1注射的抗体只能存活较短的时间,方法1的免疫预防效果更好,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C正确;D、方法1为被动免疫;方法2为主动免疫,D正确 故选:CD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人体获得免疫力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曲线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需要注意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二、填空题9(16分)(xx天津模拟)乌鱼能治疗各种痔及湿痹,利大小便为研究污染物对乌鱼塘中生物的影响,研究小组对某池塘中生物的食性进行分析,结果如图1(1)乌鱼的药用意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它与泥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它们属于两个物种(2)根据表1分析,水蚤和泥鳅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在整个生长季节,流经各部分能量数值如表1太阳能光合效率能量传递效率水蚤河蚌10101%10%106106(单位:kJ)乌鱼从鱼塘获取的能量为8.1105kJ(4)池塘中水蚤和河蚌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5)若鱼塘中泥鳅的数量变化如图2所示,则图中d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接近稳定型型,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会(会/不会)大幅超过b点(6)该池塘被严重污染后经若干年形成了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价值一般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潜在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间接价值(也叫做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乌鱼的药用意义体现了其直接价值根据表格分析,该湖泊生态系统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泥鳅乌鱼,小球藻泥鳅乌鱼食物链中是捕食关系,河蚌、水蚤和泥鳅都在第二营养级以水藻为食是竞争关系根据题中食物链(网)的关系,只有乌鱼的捕食者和竞争者减少或者是乌鱼的被捕食者(食物)增加,乌鱼的数量才会上升,题中乌鱼的捕食者和竞争者不存在,只有食物增加才能实现,乌鱼的食物是泥鳅,泥鳅要增加,竞争者要减少,竞争者是水蚤和河蚌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解:(1)乌鱼的药用意义体现了其直接价值,乌鱼与泥鳅属于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2)根据表1可知泥鳅吃水蚤,泥鳅和水蚤都吃小球藻,所以水蚤和泥鳅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由表一列食物链小球藻河蚌,小球藻水蚤泥鳅乌鱼,小球藻泥鳅乌鱼,结合表2能量传递情况分析:小球藻固定的总能量为1010X1%=108,乌鱼获得的能量=108(106/10%)(106/10%)10%+10610%10%=8.1105(4)结合上面的食物网及能量传递的特点知,当水蚤和河蚌减少,能量就尽可能多的流向乌鱼,所以当水蚤和河蚌减少时,乌鱼获得的能量增多,数量增加(5)图中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可推知此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接近稳定型,b点为环境的最大容纳量,环境条件不变,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不会改变,所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不会大幅超过b点(6)由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可知该池塘被严重污染后经若干年形成了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故答案为:(1)直接 生殖隔离 (2)捕食和竞争(3)8.1105 (4)水蚤和河蚌(5)稳定型 不会 (6)次生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特征和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10(16分)(xx中山模拟)如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综合国力的根本是人才孩子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结构F的数量将增加(2)生命在于运动与图中B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BC过程体现了细胞质流动性,CD过程体现了细胞膜流动性(3)健康是个永恒的主题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之一是适当进食些含磷脂丰富的食物(如卵黄、脑),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突起,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不仅磷脂丰富,且使其与信息传导功能相适应(4)生命是一个信息交换器若图中E为胰岛B细胞,则A位于下丘脑,伴随着信号物质D的释放,其信息转变过程为电信号化学信号在典型的反射弧中,若图中E为神经细胞,内环境中的D发挥作用后很快被酶分解,否则会使E发生持续性兴奋或抑制效应,通常D只能由BC处而非A处合成,只能作用于E细胞(神经、肌肉和腺体),正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效应T细胞只能作用于靶细胞一样,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考点: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神经元的细胞体,B是突触小泡,C表示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D是神经递质,E是突触后膜,F是突触间隙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1)研究表明,生活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的孩子,大脑皮层的厚度大,突触的数量将增加说明非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明显影响突触的数量,从而有利于智力开发(2)B是突触小泡,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密切关系;BC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所以体现了细胞质的流动性;CD过程表明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排出突触前膜,所以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3)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因此神经细胞因具较多突起,使其细胞相对表面积大,不仅磷脂丰富,且使其与信息传导功能相适应(4)控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神经元胞体位于下丘脑,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递质不能很快被酶分解,会使E发生持续性兴奋或抑制效应由于细胞分化,其基因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的细胞表面有不同的糖蛋白故答案为:(1)增加 (2)高尔基体 质流动性 膜流动性(3)突起(4)下丘脑 电信号化学信号 持续性兴奋或抑制 垂体 靶细胞 基因选择性表达点评:本题考查神经元细胞和突触结构、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1(16分)(xx广东)血糖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图11是血糖调控模式图,据图回答:(1)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如果机体通过途径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其主要机理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了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2)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减少(3)胰腺中调控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它们的合成和加工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直接参与激素合成时所需的能量,只要由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直接提供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当人体处于低血糖状态时,机体可直接通过低血糖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最终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解答:解:(1)胰高血糖素能提高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糖类,从而升高血糖浓度(2)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如果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过少引起的(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在核糖体合成,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能量由线粒体提供,而直接能源物质是ATP故答案为:(1)胰高血糖素 肝糖原(2)B 胰岛素(3)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ATP点评: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分析能力,难度不大12(16分)(2011阳泉模拟)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F(2)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F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3)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a期(4)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花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数量都将减少(5)若图1示一农业生态系统,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考察发现:秸秆都是当作燃料,粪便、废水均作为肥料直接施入农田,由此造成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一现象,该小组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作为地膜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出现的问题此膜可在自然条件下由图1中的C(填字母)产生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催化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生长再利用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分析:由图1分析,A为大气,C为分解者,B、D、F为消费者,E为生产者,构成的食物链EFDB图2,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甲为三级消费者解答:解:(1)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即图中B、C、D、E、F,图2中的乙表示初级消费者,相当于图1中的F(2)某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的去路有三个:第一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第二流向下一营养级、第三流向分解者,被分解者利用(3)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a点种群数量最大,所以种群密度最大的是a期(4)白化苗植物会死亡减少,F和D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依赖于植物,所以F和D的数量都会减少(5)焚烧秸秆、粪便和废水直接施入农田,容易造成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引起病虫害传播等不良后果农作物秸杆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利用秸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可被微生物,即分解者(C)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果胶酶分解,说明酶的专一性故答案是:(1)B、C、D、E、FF(2)分解者(3)a(4)数量都将减少(5)能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引起环境污染、容易引起病虫害传播、农业成本高等(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C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结构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形、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