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49167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专题一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1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苏教版必修4他睿智的双目注视着芸芸众生、人间万象。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中。他和他的战友们高声疾呼:“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他和他的战友们奋力呐喊:“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1883年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风云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全世界无产者都在心底呼唤着他的名字:卡尔马克思让我们倾听他的挚友恩格斯的诉说,让我们走近两位时代巨人【作者简介】恩格斯(18201895),生于德国普鲁士莱茵省马门市,是个纺织厂主的儿子。青年时代思想活跃,到1844年,基本完成了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1844年8月底,恩格斯从英国回国,途经巴黎时见到了马克思,从此两位伟人并肩战斗了近40年,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在1844年8、9月之间,他与马克思合写了大量的革命著作,其中包括共产党宣言等。他还独立写作了大量的革命理论文章。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肩负着宣传、继承马克思主义,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重任。这位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一直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其著作还有:政治经济学的天才大纲(1844年),神圣家族(1844年8月与马克思合著。此书之目的是反对青年黑尔派,它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基础),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列宁称这部著作为“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一部优秀的著作”,在这本书中,“恩格斯第一次说明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战斗着的无产阶级是自己帮助自己的”)。恩格斯是无产阶级的领袖和导师、马克思的朋友和战友,二人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背景探寻】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客死于英国伦敦。3月17日,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作为战友的恩格斯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马克思的逝世无疑给了他最沉痛的打击。作为马克思的同志和朋友的恩格斯此刻更清楚自己应承担的重任。因此,特定的场合、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身份、特定的感情、特定的目的决定了恩格斯独特的演讲内容。所以这篇悼词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与抒情。【文本素材】胸怀高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马克思为了崇高的事业,忍受了万种辛苦、千般磨难,仍九死未悔,在革命的道路上奋然前行,正是由于他心底无私,天地宽广,才成就了万世英名。许多青年人大都胸怀高远,意欲成就不朽事业,但面对成长路上的挫折和磨难,畏葸不前,只是浑浑噩噩,虚度光阴。青年人应该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思考担负的时代使命,并付诸持续的行动,在点滴小事中发展自我,奉献自我,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课外链接】甘愿做人类的“普罗米修斯”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就立志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他在大学的读书笔记中写道:自己愿做像普罗米修斯一样的人。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把天火偷来送给人类,并把科学、艺术和医药等知识传授给人类,使人类从此能够战胜危难,并变得文明起来,而因此惹怒了众神之王宙斯,宙斯用铁镣把他铐锁起来,钉在高加索的悬崖上让神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但他宁受折磨,坚强不屈,对奉命来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说:“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你奴隶般的命运;我宁愿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做宙斯的忠顺奴仆。”马克思推崇普罗米修斯为人类而献身的精神,称他为“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运用角度为人类的自由而献身奉献自我青年人要胸怀高远【美文欣赏】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左拉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我是在居斯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十八岁到二十岁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的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能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爱剧烈运动,那里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悟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人的家族。诚然,绝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不过是堕落,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派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莫泊桑在十五年中发表了将近二十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三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流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是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怀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一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点评本文以其流畅,热烈的旋律洋溢着质朴而自然的强烈感情。作者“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以“战友、兄长、朋友”的身份,向莫泊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回忆了初识时的莫泊桑,精辟地论述了其在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盛情赞美莫泊桑的一生,感情真挚自然,很有感染力。第1课时导学与探究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悼词()估量()繁芜丛杂() 诅咒()诽谤() 豁然开朗()嫉恨() 诬蔑()浅尝辄止() 给予()空白() 卓有成效()2为下列各组字组词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芜杂:_领域:_肤浅:_豁然开朗:_意识:_卓有成效:_嫉恨:_诽谤:_诅咒:_浅尝辄止:_4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日本自卫军在有关军事用语上玩弄文字游戏,刻意有别于国际上通用的用法,目的是_罪行。A掩盖B掩饰我们在对某些教育政策作了一定分析之后,_思考教育的深层问题是十分必要的。A从而 B进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_从前神话、科幻作品中一些难以实现的事,现在都有可能成为现实。A以致 B以至周总理两眼_前方,目光里千言万语,好像沟通了现实的今天与漫长的未来A注视 B凝视一、整体感知1根据悼词的文体特征,看本文是否符合这一文体特征。2阅读全文,找出可作为全文总纲的一句话。3本文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显示出严密的逻辑性。在形式上,文章通过过渡句把全文联系在一起,请找出这些过渡句。二、深层探究4文章开头的一段话向参加悼念仪式的人传达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怎样理解“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一句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6第7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两个“参加”从不同角度概括了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实践活动,试指出它们的角度各是什么?“第一次”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生命要素”在本段中与哪个词相对应?“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卓有成效”这些词语写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中有怎样的表现?7.第2自然段第一句先谈“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指革命家的方面,再谈“对于历史科学”指科学家的方面;而37自然段则先谈科学家的方面,后谈革命家的方面。这是不是前后不照应?三、技法迁移衬托文本回顾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予以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运用了衬托手法。如文章在高度评价马克思深广的理论研究和伟大的理论创造之后,又用“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来说明科学家和理论创造还不是马克思最主要的成就,以此来衬托马克思作为革命家所作出的贡献。技法点拨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使用这种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要说明的事物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分两种:正衬和反衬。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水深衬托汪伦与作者的友情之深。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例如:他的年纪虽小,志向可大。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迁移运用以“太阳”为描写对象写一段文字,注意运用衬托手法。答案基础梳理1dolinwz zhubnhujwzhjknzhu2肆无忌惮嫉贤妒能痛心疾首损失陨落殒身不恤繁琐要言不烦悼念尾大不掉泥淖绰绰有余估量姑且沽名钓誉怙恶不悛诅咒咀嚼沮丧狙击3杂乱,没有条理。原指一个国家行使主权的区域,现也指学术思想或社会活动的范围。(学识)浅,(理解)不深。形容由狭窄昏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比喻事情突然明朗起来;也形容原来不明白,一下子领悟了。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有卓越的成绩、效果。卓,卓越、高超。因忌妒而愤恨,憎恨。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原指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刚入门就不再深入钻研。4B“掩饰”着重于用虚伪手段,文过饰非,如“掩饰罪过”。“掩盖”可泛指一般的遮盖,也指对错误、缺点的隐蔽。“掩饰”是贬义词,“掩盖”是中性词。B“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从而”,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相当于“因此就”。B“以至”有两个意思、两种用法。一是指时间的延长或缩短,程度的加深或减轻,范围的扩大或缩小,含有直到或直至的意思,如“不要等数月、半年以至一年后,才开总结会”、“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二是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等的程度加深而形成的结果,如“事变是发展得这样快,以至使很多人感到突然,感到要重新学习”。“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含有由此而造成的意思,它所表示的多半是不好的结果。B“注视”意为“注意地看”。“凝视”意为“聚精会神地看”。后者暗含思考之意,程度重些。文本互动1符合。悼词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本文第1自然段介绍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悼词接下来要介绍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简要地作出评价。本文27自然段叙述了马克思生前的主要活动,评价了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这些贡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科学理论领域的贡献,一是对革命实践的贡献。简言之,就是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贡献。这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悼词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本文89自然段论述了马克思在当代的巨大影响,并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2“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3“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4“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突出这一时刻的刻骨铭心。“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总括了下文马克思一系列的理论贡献,是对马克思在理论领域伟大贡献的高度评价。“停止思想了”、“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皆属讳饰手法。“讳饰”是一种对忌讳的事物不便直接说出而改用别的话语来回避掩盖或掩饰美化的修辞。作者这样写,一方面把自己极度悲痛的心情委婉而含蓄地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表明马克思虽死犹生,他将永远活在革命者的心里。“还不到两分钟”,表达了恩格斯深感遗憾的惋惜之情。“在安乐椅上”,说明马克思临死之前,还在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辛勤地工作着。破折号的使用,从语法意义方面看,是说话的暂时中断,后面的话对前面的作补充说明,同时意思起了转折;从修辞的角度看,反映了恩格斯内心情感的矛盾和巨大悲痛。他希望马克思是真正的、暂时的,像往常一样安静地睡着了,而不希望、不愿意想到并且说出“永远地睡着了”的话,但又不能不说出这样的话。破折号起到了潜台词的作用。5这是课文第7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理解这句话首先要抓住关联词“因为”。这“因为”一词便把课文第7、8自然段与上文紧密地联系起来了。上文用较长的篇幅介绍“科学家”马克思在“历史科学”等方面的发现以及对“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的热情和关注。这个“因为”便揭示了马克思研究科学、关注科学发展的原因,即指导革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句中的“首先”是相对于“科学家”而言。“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一句,不仅说明了“科学家”和“革命家”之间的关系,更说明了马克思的一生都是为了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也就是他“最遭嫉恨”、“最受诬蔑”的原因。6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的本质特征和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第一个“参加”的角度是:马克思从事革命斗争的伟大意义。第二个“参加”的角度是:马克思在组织和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巨大作用。“第一次”突出了马克思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无可替代的。与上文“毕生的真正使命”相对应。“满腔热情”表现了马克思对革命事业的爱。“坚韧不拔”表现了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的顽强意志,不屈服、不放弃,是对事业之爱的升华和深化。“卓有成效”表现了马克思辉煌的革命成果。这三个词语由表现热情到表现行为再到表现结果,层层递进。7照应不照应,应视所谈问题而定。第2自然段虽是全文总纲,但它立足于马克思逝世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而言。马克思的逝世造成的最直接的损失是“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他们这时更需要领袖的领导。而“历史科学”理论,马克思已经写出,可以逐步理解和消化。37自然段讲,作为一个科学家,马克思的贡献有: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在多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作为一个革命家,他的贡献有: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段与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迁移运用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