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3课 祸兮福兮课件2 语文版必修5.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138320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3课 祸兮福兮课件2 语文版必修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祸兮福兮课件2 语文版必修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 第13课 祸兮福兮课件2 语文版必修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 子,祸兮福兮,基础知识突破,二、通假字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_ 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 _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_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_ _,盈,通“呈”,呈现,建,通“健”,刚健,垢,通“诟”,耻辱,三、词类活用 诚全而归之 _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_ _ 长短相形 _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 _ 不自是,故彰 _ 孰知其极?其无正 _,使动用法,使归,名词用作动词,比较,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形容词作动词,认为正确,形容词作名词,准则,做事情,灾祸,最为方正,四、古今异义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义:_。 今义:投身到 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古义:_。 今义:不吉利。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古义:_。 今义:对于财物不计较。,五、特殊句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_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_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_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_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_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_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_,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六、名句默写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_,斯不善已。有无相生,_,长短相形,高下相盈,_,前后相随。(老子二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_。孰知其极?其无正。 _,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老子五十八章)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末乱。_,生于毫 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_。(老子六十四章),皆知善之为善,难易相成,音声相和,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合抱之木,始于足下,七、文学常识 1走进作者,老子(前600年前470年前后),姓李名耳,战国时期楚国苦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关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_”。,中国哲学之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_”。,太上老君,2有关知识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_”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_思想。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 为。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和思想,都有很大的影响。,道生万物,朴素辩证法,八、整体预知,文本内容探究,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如何理解三种“士”对于“道”的不同态度?,【提示】老子将“士”分为三种,实际上讲的是“闻道”的三种境界:大笑是因为不能窥透天机,只觉得荒谬;半信半疑是因为看明白一些,却又不能完全弄懂;而上士之高明,就在于他能够一眼看穿,见出本质,从而勤力行之。这三种境界从侧面说明事物(“道”)深藏不露,常常以相反的姿态示人,如文中所举:“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2老子认为,一切事物中都包含着相反的动向:客观规律总是驱使着事物向它的对立面转化,虽然细微但却绵延不绝地持续着。因此他认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并认为“圣人执一为天下式”。句中的“执一”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你是怎么理解的?,【提示】“执一”也即老子所主张的“无为”,因为事物包含着对立面,“无为”的态度也就会得到“无不为”的效果。所以做天下的表率,并非指事必躬亲,而是要无为而治。 老子的“无为”,不能理解为无所作为,而是清静自守之义。具体分析,有以下三层含义:首先,指自然而然,不加人为造作,让万物各顺其性命,“因物之,性,不假刑以物”,从而达到有效治理社会的目 的。其次,指不妄为、不过度而为,不超过事物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限度,“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最后,还指不为私欲,无心而为。认为去掉私欲蒙蔽,才能真正令万物各顺其性命、清静无为。,3如何理解选文中“天之道,其犹张弓与”一段话? 【提示】这一段指出理想的行为范式或系统运营机理可以使系统趋于均衡匀称,而人群社会的行为惯律则不能达成这样的理想状态,认为只要体于天道施行玄德的道者把那些足以使自己拔高,使自己进一步突出的行为成就奉献给社会,就可以既使自己免于孤峰耸峙的危险,又弥平社会的高下不平。显然,这是从个人与社会两方面肯定了玄德的现实意义。“有余以奉天下”的说法既反映了老子对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向往,也表现了老子的人生态度,是堪可作为现实人生之典范的。,4选文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作者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提示】本章以水为例,说明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道理。第八章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本章可与第八章的内容联系起来阅读。老子所举水的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水最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软弱无力,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的力量。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此处,由于水性趋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阐扬卑下屈辱的观念,实际上反而能够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坚强的力量。本章后面有一句话: “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辩证法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丰富。,5如何看待老子的“天之道”和“人之道”? 【点拨】在老子看来,“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自然界最初的自然法则“天之道”。但人们早已忘却“天之道”,代之而建立了人们自己的法则“人之道”,即有利于富人而损于贫者。“天之道”,有利于贫者,给他们带来宁静与和平,而“人之道”则相 反,它是富人手中的工具,使贫者濒于“民不畏死”的绝境。老子认为应该使贫富平均,大家有利。老子希望以“天之道”警戒富人,让他们本着自己的利益以遵行天道。,他要求富者能够做到“常善救人,故人无弃人;常善救物,则物无弃物”。从均富和使人与物都能得到充分利用一点来看,老子的愿望是好的,但在考虑如何实现这一愿望时,他并没有提出任何积极的斗争纲领,而是向剥削者说教,幻想他们发善心,这又充分暴露了老子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上的软弱无力。,6如何理解老子说的“正言若反”? 【点拨】“正言若反”,集中概括了老子的辩证思想,其含义十分深刻、丰富。老子所说“正言若反”是老子对全书中那些相反相成的言论的高度概括,例如“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上德若谷”等。这些句子的结构都是类似的,它们本来是彼此相异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但在某种条件下,,某种意义上,表示某种特定事物的概念和它的对方具有了统一性,二者互相包含,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彼此同一、一致。这样,在同一个判断中,就包含了对立概念的流动、转化,体现了概念的灵活性。当然,这种灵活性是有条件的,老子中的话也只有一定条件下才有意义。,7.孔孟崇尚刚健进取,老子却贵柔守雌,你认为人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点拨】(1)老子的智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作从漫长的历史兴衰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他强调事物的相对与转化,实际上告诫人们应以长远变化的眼光来看问题,他赞成人们在高与强时,取一种低和弱的姿态,这对于世人的生活,特别是失势的人显得特别富有教益。从这样一个角度看,老子思想是一种失败者的哲学。,(2)宇宙万物都符合“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规律,人生无需由天主宰,更无需由人安排,一切要顺应自然,只有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才能得到无限的自由。对待功名应“削迹捐势,不为功名”。这样,捐弃功名,淡泊名利,秉持清心寡欲、见素抱朴的生活态度,追求一种无欲无争、无知无为、贵柔守雌的生活,以求得与自然的贯通与融合,不失为人生的美好选择。,(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当我们功名显达,具备更好的条件为国为民做更大的贡献时,我们应胸怀祖国与天下,抱着治国济人的情怀,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当我们困窘不堪,志不得伸时,我们应师法自然,保持心灵的恬淡虚静,在隐逸中求得心灵的解脱,实现“齐物我,齐是非”的至高境界,达到“独善其身”的目的。,写作技法借鉴,韵散结合的方法 老子以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深邃的哲学思想,是哲理与诗意的结合。如:“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老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其韵散结合的文体不同于其他诸子。其文句大体整齐,有的全是韵语,多数则是韵散结合。其押韵无一定格式,,大多是随文成韵,较为自由,字数不拘,用韵规则不一。这种韵散结合的文体,虽不是老子所独有,但以它最为突出。 要想做到韵散结合,首先要有哲理的思考,其次要对语言进行凝练。,随堂练笔 以“生命”、“希望”、“感动”为话题,写一段话(片断),注意运用韵散结合的方法,不少于1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