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116552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二次(10月)月考生物试题 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如图所示:甲图中表示目镜,表示物镜,表示看清物像时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比的放大倍数大,比的放大倍数大B. 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C. 高倍镜观察的实际视野变大了,所以放大了倍数D. 从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答案】B【解析】A、由题意和题图知,是目镜,比长,因此放大倍数小,A错误;B、如果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该用短目镜、长物镜,物镜离玻片的距离近,B正确;C、高倍镜观察时放大了倍数,实际视野变小,C错误;D、乙是低倍镜观察,丙是用高倍镜观察,因此从乙为丙,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D错误故选:B2.某植物培养液中含有甲、乙、丙3种离子,它们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影响.下表列出的5种培养液中,甲、乙、丙3种离子的浓度(单位:mmol/L)不同.为了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进行实验时可以选用的两种培养液是()培养液编号甲离子2030503040乙离子5545604555丙离子1015202525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五种培养液可知,培养液甲离子和乙离子的浓度相同,只有丙离子的浓度不同,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因此可以用于研究丙离子的浓度大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故选:C3.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病原体的过程中,细胞膜成为溶酶体膜的一部分B. 胚胎干细胞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C. 细胞生长,使细胞中蛋白质的数量增多、物质交换效率增强D. 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膜【答案】C【解析】A、吞噬细胞吞噬清除病原体的过程中,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囊泡与溶酶体融合,细胞膜成为溶酶体膜的一部分,囊泡内的病原体被溶酶体内的酶分解掉,A正确;B、胚胎干细胞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B正确;C、细胞生长,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交换效率降低,C错误;D、细胞壁是全透性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故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D正确故选:D4.下列对蛋白质和核酸的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最终都是由DNA分子决定的B. 基因中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传递到蛋白质,遗传信息可以通过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得到表达C.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具有多样性,而DNA的空间结构没有多样性D. 真核细胞中,DNA的复制和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而蛋白质的合成均在细胞质中完成【答案】A【解析】A、蛋白质的合成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因此,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是都由DNA分子决定的,A错误;B、基因在表达的过程中,遗传信息通过mRNA传递到蛋白质,由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来表现,B正确;C、DNA的空间结构都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C正确;D、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复制和转录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完成,D正确故选:A5.如图为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与能量有关的细胞器是5和6B. 此图可用来表示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C若去掉5,则此图可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D. 此图若表示动物的胰岛细胞,则不应有的结构为1、2、5【答案】C【解析】图中1为细胞壁、2为液泡、3为细胞核、4为高尔基体、5为叶绿体、6为线粒体、7为内质网、8为细胞膜、9为中心体,由于该细胞有细胞壁和中心体,因此可确定该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A、叶绿体、线粒体与能量相关,所以A正确B、由于该细胞有1细胞壁和9中心体,因此可确定该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故B正确;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叶绿体、液泡和中心体,故C错误;D、动物细胞中没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些结构,故D正确故选:C6.如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A. 曲线ab段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且能量充足B. 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细胞大量排出K+C. 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吸收K+D. 曲线bc、fg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有限【答案】A【解析】A、曲线ab段是随着营养液中K+浓度增加,K+吸收速率增加,限制性因素是K+浓度,但能量充足,而且细胞膜上K+载体数量未达到饱和,bc段可能是载体数量是有限的,故A正确;B、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培养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细胞代谢减弱,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力减少导致;故B错误C、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来吸收钾离子;故C错误D、bc段限制因素不再是培养液中K+浓度,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fg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培养液中K+浓度;故D错误故选:A7.如图甲、乙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图甲可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B. 图乙表示细胞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物质乙C. 去除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对物质甲、乙的运输均有影响D. 甲、乙两种物质均为细胞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答案】D【解析】A、分析图解可知,图甲物质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可以表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A正确;B、乙物质的运输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并且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C、除去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对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均有影响,C正确;D、图乙可以判断乙物质为运进细胞,而图甲中不能判断细胞内外,因此不能确定甲物质是否是细胞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D错误故选:D8.如图曲线2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酶促反应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 若在b点升高温度,曲线2可能变成曲线3B. 若在c点增加酶量,曲线2可能变成曲线1C. 若在c点改变pH,曲线2可能变成曲线1D. 在a点后,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是酶量【答案】C【解析】A、曲线2是在最适温度下进行的,若在b点升高温度,酶的活性会降低,曲线2可能变成曲线3,A正确;B、限制c点的因素是酶的量,所以在c点增加酶量,曲线2可能变成曲线1,B正确;C、曲线2是在最适PH下进行的,若在c点改变pH,酶的活性会降低,曲线2不可能变成曲线1,C错误;D、a点后,随反应物浓度增加,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是酶的数量,D正确故选:C9.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一中的a代表腺苷,A代表的是腺嘌呤B. ATP生成ADP时图一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C. 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能量是不可逆的D. 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它的生命活动【答案】A【解析】A、图一中的A代表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不是腺苷,A错误;B、ATP生成ADP为ATP的水解过程,图一中的c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水解并释放能量,B正确;C、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不是可逆反应,其中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能量是不可逆的,C正确;D、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它的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A10.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B. 无论图中何种运动强度下,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始终等于O2的消耗量C. bd段无氧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 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乳酸大量积累导致内环境pH持续下降【答案】B【解析】A、ab段乳酸含量没有增加,说明此时细胞进行的是有氧呼吸,bc段和cd段中既有氧气的消耗,也有乳酸的产生,说明这两个阶段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A错误;B、肌肉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等于消耗的O2量,而无氧呼吸既不消化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无论图中何种运动强度下,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始终等于O2的消耗量,B正确;C、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能量只有少量释放出来,大部分储存在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C错误;D、产生的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缓冲物质)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因此乳酸不会大量积累,也不会导致内环境pH持续下降,D错误故选:B11.配制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注入容积为500mL的锥形瓶中,然后加入新鲜的食用酵母菌5g,密封后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较长的一段时间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整个培养过程中,CO2释放速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B. 培养过程中,锥形瓶中CO2的产生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C. 培养后期,CO2释放速率减小与缺乏氧气、培养液中酒精浓度过高有关,但与葡萄糖量减少无关D. 培养完成后,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酸性重铬酸溶液变为灰绿色【答案】C【解析】A、整个培养过程中,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所以CO2释放速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A正确;B、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后进行无氧呼吸,所以锥形瓶中CO2的产生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正确;C、培养后期,CO2释放速率减小与缺乏氧气、培养液中酒精浓度过高有关,同时与葡萄糖量减少也有关,C错误;D、培养完成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酸性重铬酸溶液变为灰绿色,D正确故选:C12.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奥地利科学家已经使用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微型人脑.科研人员选取人类胚胎干细胞或成人皮肤细胞,将其培育成神经外胚层,再放入特制的凝胶中,引导组织进一步生长.这个豌豆大小的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尚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 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C.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坏死,其根本原因是基因表达D.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癌变,则癌变细胞内的呼吸速率减慢【答案】B【解析】A、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B、由胚胎干细胞或成人皮肤细胞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B正确;C、细胞坏死的原因是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D、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癌变,由于癌细胞的新陈代谢旺盛,因此其呼吸速率加快,D错误故选:B13.下列有关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衰老时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改变B. 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生物的生长和发育C. 老年人易患癌症的原因是老年人的基因更易突变D. 胰岛素基因和胰高血糖素基因可在同一个细胞中表达【答案】A【解析】A、细胞衰老时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改变,A正确;B、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和发育,B错误;C、随着年龄的增大,免疫功能会下降,有兔疫功能的细胞对一些突变细胞的监视和清除能力下降,使其有机会进一步转化为癌细胞;人体组织细胞的衰老,也增加了对致癌物质的“易感性”,因而造成老年人更容易患癌症,C错误;D、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胰高血糖素只在胰岛A细胞中表达,D错误故选:A14.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定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B. 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C. 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D. 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对水的吸收【答案】B【解析】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A错误;B、由于细胞膜上的载体具有选择性,又细胞内甲离子浓度大于乙离子浓度,所以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B正确;C、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在最初的时间内,两种离子也能从高浓度的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C错误;D、主动运输是细胞为保持正常生命活动而主动从吸收或排出物质,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细胞对甲、乙两种离子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平衡,吸收速率稳定,此时两种离子继续进入细胞,水分子则可以进出细胞,D错误故选:B15.科研人员在某海岛上发现多年前单一毛色的老鼠种群演变成了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的种群基因A1(黄色)、A2(白色)、A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为A1对A2、A3显性,A2对A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黄色老鼠一定是杂合子,黑色老鼠一定是纯合子B. 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C. 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D. 两只老鼠杂交的子代有三种毛色的可能【答案】【解析】A、由于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且A1对A3(黑色)显性,A2对A3显性,所以黄色老鼠一定是杂合子,黑色老鼠一定是纯合子,A正确;B、由于黄色基因纯合会致死,所以多年前老鼠的单一毛色只可能是白色或黑色,B正确;C、两只黄色老鼠交配,则黄色老鼠都是杂合体,基因型为A1-,所以交配的子代中,A1A1(致死)、A1-(黄色)、(白色或黑色)因此子代中黄色老鼠概率为,C错误;D、如果A1A3与A2A3杂交,则后代中会出现A1A2、A1A3(黄色)、A2A3(白色)、A3A3(黑色)三种毛色,D正确故选:C16.控制玉米株高的4对等位基因,对株高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4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10cm,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26cm如果已知亲代玉米是10cm和26cm高,则F1的表现型及F2中可能有的表现型种类是()A. 12cm、6种 B. 18cm、6种 C. 12cm、9种 D. 18cm、9种【答案】D【解析】已知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10cm,基因型AABBCCDD的玉米高26cm,每个显性基因对高度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则每含一个显性基因玉米增高(26-10)8=2cmaabbccdd和AABBCCDD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CcDd,含4个显性基因,表现型为10+42=18cmF2中的基因型有:含8个显性基因的、含7个显性基因的不含有显性基因的,共有9种情况,所以F2中可能有9种表现型故选:D17.下列关于某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可能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B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均为1C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可能形成多倍体细胞D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答案】B【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如果同源染色体分离出现异常,则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故正确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其他时期只有1个染色体组,故错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在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可能形成染色体组加倍的多倍体细胞,故正确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都为普通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的两倍,故正确故答案18.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鉴定还原糖的实验中,刚加入斐林试剂时组织样液呈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B. 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C. 选取经低温诱导的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混合后置于不同温度下保温【答案】C【解析】A、还原糖鉴定中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液体呈蓝色(斐林试剂本身的颜色),加热后变砖红色,A错误;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进而有利于对DNA进行染色,B错误;C、洋葱根尖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故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联会现象,C正确;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分别保温后,再混合,保证反应是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的,D错误故选;C19.已知果蝇的红眼(B)和白眼(b)这对相对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子代出现了一只XXY的白眼果蝇.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分析其变异原因,下列推断不能成立的是()A. 该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B. 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XbC. 母本的基因型为XBXb,父本的基因型为XBYD. 该白眼果蝇个体的出现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答案】B【解析】亲本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XBY,子代出现了一只白眼果蝇,说明母本的基因型为XBXb,子代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Y该白眼果蝇的染色体数目比正常果蝇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变异),原因是母本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Xb和Xb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分开,而是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为XbXb的卵细胞故选:B20.已知一条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经n次复制后,仅含14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则n是()A. 2 B. 4 C. 3 D. 5【答案】B【解析】将一个DNA分子用15N标记,然后置于只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当DNA分子复制n次后得到2n个子代DNA分子,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中有2个DNA分子含有一条亲代链,即含有15N标记,其余DNA分子均不含15N标记因此仅含14N的DNA分子总数为2n-2,即(2n-2):2=7:1,所以2n=16,则n为4故选:B21.油菜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输到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所示.科研人员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的高油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58%.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酶a和酶b结构的区别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B. 油菜产油率高的原因是因为物质C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过程中的转录阶段C. 模板链转录出mRNA的过程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T、G-CD. 从图形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AA、酶a和酶b结构的区别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A正确;B、油菜产油率高的原因是因为物质C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过程中的翻译阶段,B错误;C、模板链转录出mRNA的过程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U、G-C,T-A,C错误;D、从图形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故选:A22. 如图是一个家族蚕豆病的遗传系谱图,在该地区的91%的人都表现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A. 7和8所生后代患病概率为B. 第一代的所有个体都是杂合子C. 5和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女子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D. 6和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答案】D【解析】A、7和8所生后代患病概率为,A正确;B、由于第一代都正常,而7和10患病,所以第一代的所有个体都是杂合子,B正确;C、5和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女子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C正确;D、6和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D错误故选:D23.当人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该反射是非条件反射B. 该反射活动的效应器是唾液腺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 这一过程中有“化学-电-化学”信号的转化A、看见酸梅时唾液分泌是条件反射, A错误;B、唾液大量分泌是唾液腺的活动,所以唾液腺是效应器,B正确;C、酸梅的色泽是引起条件发射的条件之一,另外还有形态大小等特征,并且色泽直接刺激的是视网膜,而非直接刺激中枢神经,C错误;D、在这一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细胞的参与,兴奋在多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是必然的,D错误24.下列关于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B.所有种群的性比率都为1:1C.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防治的依据 D.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种群数量将增多【答案】D【解析】A、不同种群的出生率没有必然关系,A错误;B、一般种群的性比率为1:1,还有雌性大于雄性的,或雄性大于雌性的,B错误;C、害虫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能作为防治的依据,C错误;D、增长型年龄结构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可以预示种群数量将增多,D正确。2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实质是植物激素调节B. 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C.生长素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程度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异 D. 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答案】A【解析】A、生物都有应激性,植物生命活动调节除了受激素调节以外,还受应激性的调节,A错误;B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B正确C、生长素的作用在不同浓度、植物细胞不同的成熟程度、不同的器官发生不同的作用,其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C正确D、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成熟的果实中较多,D正确第II卷 (非选择题 4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5小题,共40分)26.(9分)将一小株绿色植物放入一个三角瓶中,如图1所示,在瓶内放置一个测定C02浓度的传感器,将瓶口用橡胶塞塞上,传感器的另一端与计算机连接,以监测一段时间瓶内C02浓度的变化,测得系统的呼吸速率和实际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图3所示为25时,a、b两种植物C0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将18O2放入该三角瓶中,放射性元素_(能或不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测定该植物的光合速率可以_为指标(2)图2中,如果在密闭容器中充满N2与CO2,910h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推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是_;10h时不再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若此环境因素维持不变,容器内的O2含量将逐渐下降并完全耗尽,此时另一细胞器即_停止ATP的合成,_成为ATP合成的唯一场所(3)图3中,对于b植物,假如白天和黑夜各12小时,平均光照强度在_klx以上植物才能生长对于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25和30若使温度提高到30(其他条件不变),图中P、M点移动方向为:P_,M_【解析】(1)18O2放入该三角瓶中,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并产生水,由于水也是细胞呼吸的原料,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丙酮酸反应产生CO2,水中的氧进入二氧化碳,因此放射性元素能出现在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中本实验以CO2浓度的变化为指标测定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强度,除此之外还可以氧气释放量、有机物生成量等为指标测定植物的光合速率(2)910h间,光合速率迅速下降,而呼吸速率基本不变,推知此时变化的条件必然只影响光合速率,不影响呼吸速率,是光照强度植物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其中叶绿体在有光条件下,光反应过程中产生,线粒体需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共同的场所,有氧无氧都能产生(3)由图3可知植物的呼吸速率是1,在光照强度大于X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1,白天和黑夜各12小时,平均光照强度大于X就会有有机物的积累P点时光饱和点,此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速率,温度升高光合作用下降,呼吸作用增强,P将会右移;M为光饱和点,由于光合作用下降,所以M会向左再下移故答案为:(1)能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气的释放量或有机物的生成量等(答出一点即给分2分)(2)光照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3)X右移左下移(左或下移)27.(7分)如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1)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2)A细胞有_条染色体,属于_期(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4)B细胞经过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叫_细胞【解析】(1)根据分析,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A、C,属于减数分裂的是B、D、E(2)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属于有丝分裂后期(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C、E,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A、D(4)B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经过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故答案为:(1)A、C B、D、E(2)8 有丝分裂后(3)A、B、C、E A、D(4)次级精母细胞28.(10分) 鸡的皮肤颜色(由A、a控制)分为黄皮肤和白皮肤,鸡羽毛生长速度性状(由B、b控制)分为快羽和慢羽,为了探究其遗传规律,进行了如表所示的杂交实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子代表现型亲本组合雄鸡雌鸡纯合黄皮肤快羽纯合白皮肤慢羽白皮肤慢羽白皮肤快羽(1)正常情况下,鸡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Z染色体的数量是_条(2)鸡的肤色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控制羽毛生长速度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后代白色快羽鸡的基因型是_.(3)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为什么?_(4)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白色快羽鸡的性别是_,比例为_.(5)研究发现鸡的生长速度的相关基因中还有一个等位基因Bn,羽毛生长速度极慢,为研究它与B和b的显隐性关系,现选一只带有Bn基因的雌鸡,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进行鉴定,则所选的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可能出现的结果有_种【解析】(1)母鸡的性染色体组型是ZW,减数第一次分裂时Z、W染色体移向两极是随机的,因此次级卵母细胞可能含有Z染色体,也可能含有W染色体,含有Z染色体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含有2条Z染色体(2)由分析可知,鸡的肤色中显性性状是白色,黄色是隐性性状;控制羽毛生长速率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纯合黄皮肤快羽的基因型是aaZbZb,纯合白皮肤慢羽的基因型是AAZBW,后代白色快羽鸡的基因型AaZbW(3)由于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4)由于亲本基因型是aaZbZb、AAZBW,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ZBZb、AaZbW,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白色快羽鸡的基因型是A_ZbZb、A_ZbW,前者是雄性,后者是雌性,白色快羽鸡的比例是(5)带有Bn基因的雌鸡的基因型是ZBnW,选择基因型为ZBZb的雄鸡与之交配,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ZBZBn、ZBnZb、ZBW、ZbW,如果雄鸡中快羽:慢羽=1:1,说明B对Bn、b对Bn是显性,如果雄鸡中快羽:极慢羽=1:1说明B对Bn、b是显性,Bn对b是显性,如果雄鸡中都是极慢羽,说明Bn对B、Bn对b是显性故答案为:(1)0或者1或者2(2)白ZAaZbW(3)是,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4)雌雄均有(5)ZBZb329.(6分)某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农场建立的农业生态系统,并绘出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_,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进行分析,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_(2)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3)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作物如果是水稻,在稻田中养鱼和蛙能提高_稳定性,原因是_【解析】(1)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农作物,又是主要的生产者,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分解者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进行分析,该生态系统最大的优点是提高物质和能量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2)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农作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3)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作物如果是水稻,在稻田中养鱼和蛙,使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提高了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故答案为:(1)农作物 分解者 提高物质和能量(2)通过农作物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3)抵抗力 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更复杂,提高了自我调节能力30.(8分)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研究图中刻度玻璃管可以用来读取液面的高度(假设水压对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忽略不计)实验步骤:a将10mL酵母菌培养液和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杯中b将甲、乙两个烧杯分别放入气密性完好的两个气球中,排尽空气后分别向两个气球内注入等量且适量的氧气,扎紧气球保持密闭状态,再分别放入如图实验装置中c两组装置均放入20恒温水浴中从注水口注入等量的温水,调节刻度玻璃管液面至起始刻度d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分析:(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2)实验刚开始的短时间内,两组装置的刻度玻璃管液面均不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_;_(3)一段时间后,装有甲烧杯的装置中刻度玻璃管液面上升,原因是_【解析】由题意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酵母菌是否煮沸,因变量是刻度玻璃管液面高度实验刚开始,甲装置中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气球体积不变,所以刻度玻璃管液面不变化;乙装置中的酵母菌已经被加热杀死,不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刻度玻璃管液面也不变化一段时间后,甲装置中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气球体积增大,刻度玻璃管液面上升故答案应为:(1)酵母菌是否煮沸刻度玻璃管液面高度(2)甲中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相等,气球体积不变 乙中酵母菌死亡,不能进行细胞呼吸(3) 甲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使气球体积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