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段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15906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段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段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段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段考历史文试题 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2、商君书画策记载:“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鞅认为A以民为本,放宽刑罚 B以法为本,注重教化C德主刑辅,明德慎罚 D以法治国,严刑峻法3、西方汉学家称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为“儒学的第一个神学家”。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位历史人物思想主张的是A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4、墨子主张“尚同”,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是没有共同的“义”,这种主张作用与下列哪些思想家观点相似A韩非子、董仲舒 B韩非子、孟子C老子、董仲舒 D荀子、庄子5、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A程颢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6、吕氏春秋去私中记载:“墨者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说明墨家思想A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 B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C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D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7、桐城人方东树1825年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藏书满家好而读之,著书满家刊而传之,诚为学十之雅素,然陈编万卷,浩如烟海,苟学不知要,敝精耗神,与之毕世,验之身心性命,试之国计民生,无些生益处,此只谓之嗜好,不可谓之学。”这番话表明作者A呼吁挽救民族危机 B提倡崇实学风C潜心研究考据学 D主张文人藏书著书8、北宋著名学者李觏曾经指出:“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对此材料理解错误的是A该材料揭示了儒学复兴的某种背景 B该材料将儒、佛对比,对佛学甚是推崇C该材料反对儒学的伦理说教,陈义甚高D该材料显示学者思考探索,试图改造儒学9、“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现的主张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10、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11、“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1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 B C D1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仅体现了各派别间的相互学习与吸收,而且体现了派别间的相互竞争。“是无父也”、“是禽兽也”的批评针对的是A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B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D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14、魏书崔浩传记载了崔浩的这样一段言论,浩曰:“古人有言,夫灾异之生,由人而起,人无衅焉,妖不自作。故人失于下则变见于上,天事恒象,百代不易。汉书载:王莽篡位之前,彗星出入彗孛者,恶气之所生。”这反映了A天人感应思想 B君权神授理论 C封建迷信思想 D君主专制理论15、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16、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多”。请问这位古人是A. 李贽 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17、有的学者将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 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18、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A.史记B.汉书C.唐书D.清史稿19、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20、 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21、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22、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佛教道教墨家儒教A. B. C. D.23、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经济停滞倒退24、“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25、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下列主张体现人文精神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贵君轻存天理,灭人欲 齐家、治国、平天下 A. B. C. D.26、“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2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他所抨击的是 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 D.宋明理学28、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是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29、假如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你可以享受到的文明成果是根据九章算术来计算田亩面积 运用算筹计算谷仓容积阅读伤寒杂病论 使用授时历来安排农时 A. B. C. D.30、下列关于两汉时期医学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B.西汉出现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C.华佗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D.张仲景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31、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是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 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32、他和一位朋友在郊外赏看风景时,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却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他”指的是A老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33、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34、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体现的忠义思想,明显来自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35、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 C.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0分【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中的话,即 “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9分)(2)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分)(3)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观点差异的原因。 (分)装 订 线班级: 姓名: 学号: 佛山一中xx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级历史段考题答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座位号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0分(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9分)(2)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9分)(3)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三观点差异的原因。 (12分)佛山一中xx学年度上学期高二级历史段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CDCACCBBCBCABAABDC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AACDADDBDDAAADCC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0分36.(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实行君主专制,即把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手中;(3分)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宣扬君权神授。(3分)材料三的核心观点是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或者说反对君主专制(3分)(2)韩非子的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权、地方分权和建立统一国家的需要,具有进步意义,成为秦统一后采取的政治措施的理论基础。(分)董仲舒的观点(在中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推动了统一封建国家的巩固,西汉进入强盛时期。(分)黄宗羲的观点反映(中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对封建制度的质疑和挑战,具有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反封建斗争有着积极的影响。(分)(3)差异的原因: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韩非子处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时期,(分)君主专制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分)黄宗羲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期,(分)君主专制成为限制社会进步的枷锁。(分)说明:、只回答时代背景的不同,没有详细作答的,只给分。、只回答韩非子、黄宗羲所处社会转型的大时代背景,没有紧扣材料,只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