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6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12585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6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6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6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6月(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缺答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A周天子与诸侯王关系近乎平等 B“礼崩乐坏”的局面开始出现C诸侯之间通过盟约来维系和平D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已经确立2xx年10月,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这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木刻板。由此可以说明A韩国是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B李氏王朝是儒学的主要传承者C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传入韩国D儒家思想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3宋人吴处厚青箱杂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从中可以获悉当时A农村集市开始出现B农村集市贸易发展C草市经营有时空限制D商业市镇逐渐兴起4明朝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上云:“中外大小臣工上封事,外有通政司,内则会极门,俱有号簿,惟内阁独得进密揭,盖心膂近臣非百司得比。外廷千言,不如禁密片语。”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通过“密揭”,获得决策权C对其它中央机构有一定牵制D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51912年初,孙中山、黄兴等为筹措南京临时政府运转经费,积极尝试与日本合办汉冶萍公司和轮船招商局以获得资金,这一举措遭到立宪派张謇、同盟会元老章太炎等人的坚决反对,其理由除国权受损外,更强调此事未交参议院议决,显悖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这充分说明A张謇、章太炎比孙中山更具民主意识B临时政府是革命派和立宪派妥协的产物C临时政府在政治上具有不成熟的一面D临时政府由于内部分歧,最终被迫解散6右图是1913年,南阳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右侧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A西洋烟草在华销售锐减 B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涌动 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720世纪30年代郁慕侠上海鳞爪记述:“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可惜头发不金黄,鼻子不高大,眼睛不深陷,和真正道地的外国摩登女子相形之下,还差一些,也是她们的遗憾。”由此可以看出近代上海A女性生活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B开始出现西化现象和崇洋心理C西方的生活方式都到普遍认同D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8有的史学家称中国辛亥革命为英国版的“光荣革命”。此观点的提出是基于A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旨在推翻清朝统治 B武昌起义导致了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C列强以武力威胁向革命政权施加了压力 D清政府和平交权实现了对袁世凯的妥协9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及其建设的主要观点。以下言论出自抗战时期的是A“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B“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C“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10路遥平凡的世界:“(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象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材料中“社员”的“社”指的是A农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农村人民公社 D农民互助合作社11我国现行宪法历经多次修订。1988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条款。1993年宪法修正案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地位。xx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反映出我国思想解放不断深入 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从严治党不断加强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A B C D12中国历史上年号和纪元方式的变化往往与统治者的变化、政权的兴替息息相关,而从年号和纪元方式的使用上也能为我们历史研究中的年代确定、判断使用者的政治立场提供依据。xx届学生查找一份发生于“民国三十八年”大事件的历史资料,以下现象不应该出现在资料上的是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北平和平解放C百万雄师过大江 D开国大典13“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制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14当时(1580年前),一艘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还有荷兰的亚麻布。(任学安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 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A葡萄牙海外贸易发达 B意英荷等国手工业较为发达C商业革命蓬勃开展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5右为近代西方某国政治体制结构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皇帝集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于一身B议会受皇帝主宰,故无立法权C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D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16据申报记载,1896年杭州的通益公纱厂开建,“经丁绅丙、王绅震元等创办以来,其时风气未开,集资不易,故迭拨官款,以为提倡”这表明当时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蔚然成风 B官僚资本在中国开始出现C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态度有所变化 D实业救国的思潮得到社会普遍认同17“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戊戌推翻新政,一蹶不振,论者多咎变法之初不先变发。发短不可以骤长,不可以骤长,则面目形状既变,衣服装束不得不随之而变,衣服装束变,而行为政治皆不得不变矣。”此言论A认识到风俗变迁与社会发展间存在联系B为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提出C科学地指出了中国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D表明当时国人已充分认识到蓄辫的危害181981年2月18日,美国总统里根向国会两院提出长达300页的“经济复兴计划”。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计划,概括地说,就是“三砍一稳”,实行小政府、小税收、少开支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A体现了货币学派的经济观念 B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具有合理性C凸显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D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生产关系19“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B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C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20.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列宁所述“失败”的根源在于A放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做法 B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C社会主义道路不适合苏俄的国情 D苏俄国内出现了严峻的政治形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21(13分)科举制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历时一千多年,影响巨大,是中国不应忽视的一份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评价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 1896年中国环行记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元代科举的规模与地位不能同两宋相比,总的说来,科举制度在元代是一个衰落期。这虽然是元代蒙古统治者文化低落的反映,但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情况又促成了元代文学艺术形成自身的一些特点甚至是优点。材料三 以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一)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二)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三)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材料四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时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钱穆国史大纲(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举制令人钦佩的“突出特征”是什么?(4分)(2)材料二学者认为元代科举制的状况与当时文学艺术的发展有何关系?(2分)(3)材料三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新式人才观形成的历史背景。(5分)(4)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举制的研究进入兴盛期,“科举学”已成一门专学。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科举制时须注意哪些原则?(2分)22(13分)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功能、地位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大约在距今40005000年间,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形成了大批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都是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周执前古代城市发展道路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意义材料二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材料三 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金融贸易区,上海外滩建筑大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2030年代建造的银行办公大楼,多以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和折中主义风格相融合,建筑的造型、体量和轮廓线与建材的质感、色彩等呈现高度的和谐,代表了上海独特建筑文化背景,尤其是外滩沿线风格多样、鳞次栉比的各式建筑沿江林立,久享“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浙江科技学院施得法教授中外建筑史课程调研报告材料四 上海对外开放大事记: 1984年上海成为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长江三角洲被开辟为经济开发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xx年上海自贸区成立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城市的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4分),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江南市镇在功能上有何变化?(2分)(3)指出近代上海城市建筑体现出的特点,并指出“万国建筑博览会”美誉形成的深层次原因。(3分)(4)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上海城市发展的特点。(2分)23(14分)经世致用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讲求功利、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清一代,经世致用思潮曾两度兴盛,一是清初顾炎武等人总结前朝覆灭的教训,为反对明末空疏的学风而倡导。进入19世纪,清朝全盛时期已过,官场的腐败,社会的破败,又一次触动朝野有为之士的心弦,盛极一时的汉宋之学都无力解决这些难题,经世致用思潮再度弥漫。 袁伟时晚清大变局 材料二 臣所见有海国图志一书,计五十卷,于海外诸国,疆域形势,风土人情, 详悉备栽于守之法,战之法,款之法,无不特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敕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亲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虽)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 王茂荫治法治人之本在明德养气折 材料三 其风气所趋,不能不然者,道也;而道之所寓者,器也。设令炎帝、轩辕复生于今世,其不能不从事于舟车枪炮机器者,自然之势也。今之议者动引古圣,啜糟粕而去精华,务空谈而忘实践,失之弥远。 李鸿章答彭孝廉书 材料四 在危机面前,经世派敏感察觉到不变不行,只有变才能挽救封建制度崩溃的命运。因此,他们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既可以外御强敌的侵略,又能够内制人民的反抗。经世派的地主阶级立场是坚定的,在他们身上深深打上了阶级和时代的印记。 龚书铎清嘉道年间的士习和经世派请回答:(1)材料一中“明末空疏的学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世致用思潮“再度弥漫”的原因。(5分)(2)据材料二,指出魏源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有何不同?王茂荫的上书折射出当时士大夫的什么意识?(4分)(3)材料三中李鸿章的观点是什么?在近代中国有何实践表现?(3分)(4)据材料四,概括作者对经世派的评价。(2分)24【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中国古代改革家,重法者不在少数,他们所描绘和实践的“法治中国”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4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2分)25【中外历史人物评述】(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可是,一个城邦之所以被名之为正义的,那是由于在它之中存在着三个本性上不同的属类,每一个属类从事于它自身的工作;并且,又由于某些其他的由这些属类而来的气质和风度。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二 由相同身份的人组成政治体系时,公民自然认为他们大家应该轮流执掌治理的职司(治理的职司主要是致力于被统治者的利益,所以这些义务应该由大众轮流分担,而统治者作为公民团体中的一员,也附带地获得共同的利益)。这原来是一个合乎自然的制度。所以,从一个方面,我们说公正就是给予和维护幸福。最良好的政体不是一般现存城邦所可实现的,优良的立法家和真实的政治家不应一心向往绝对至善的政体,他还须注意到本邦现实条件而寻求同它相适应的最良好政体。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三个属类的“气质和风度”的内涵分别是什么?指出柏拉图认为一个正义的城邦应该处于什么状态。(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捧具有哪些特征?从公民在城邦中所扮演的角色看,两则材料有何差异?(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城邦体制探索的共同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