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3112491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检测 北师大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A内外服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郡县制答案B解析内外服制度是商朝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中的“异于商者”,可排除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是周朝的制度,可排除;由“封建子弟”“君天子臣诸侯”可知此“制”是指分封制。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侍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B实行分封制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答案A解析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片面,排除。只有A项符合题意。3孟子告子载:“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实行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意思体现了诸侯必须要向天子述职,这是在分封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之一,体现了西周初年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4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封建礼制答案A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子穿戴赤色画龙的衮衣和冠冕,诸侯穿戴黑中带红的衮衣和冠冕,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穿戴裨衣礼冠,位次于大夫的士则穿皮弁之衣。材料体现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不同的等级序列,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故选A。5.右图是山西太原晋祠(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晋国属于()A功臣封国B姬姓封国C商族后裔的封国D周人恢复的被商灭掉的古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晋国是周成王之弟叔虞立国之处,故选B项。A、C、D三项都与材料不符,均排除。6西周一诸侯的妻室和子嗣状况见下表,能继承该诸侯爵位的应是()妻室子嗣妻(正配)A.二哥(20岁)B四弟(15岁)妾一(侧室)C.大哥(23岁)妾二(侧室)D.三哥(18岁)答案A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有资格继承该诸侯爵位的是妻所生的“二哥(20岁)”。7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某一官职“金印紫绶,掌武事”。该官职应当是()A丞相 B太尉C御史大夫 D廷尉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三公九卿制。从“掌武事”来看,该官职应是太尉,因为秦朝太尉管理全国军务。8“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自全球通史)这些官员可以()处理辖区内的司法、狱讼征收辖区内的赋税管理辖区行政事务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A BC D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主旨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在秦朝郡县制下,官员不能世袭。所以,排除带的选项即可。9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这样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答案A解析通过对题干材料“法令出一”“皆决于上”的分析,不难断定秦代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的特点。B、C、D三项与题干材料的含义不符。10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11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郡县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A BC D答案D解析解题关键是注意皇帝制度,而郡县制和分封制是地方制度,运用排除法即可否定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1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所指制度是秦代确立的郡县制,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本题选A项。13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这一论述最能说明他()A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B明晰秦汉中央官制的特点C认同西周宗法制度的弊端D肯定秦朝郡县制度的功效答案D解析之所以“使后无战攻之患”,是因为“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这说明是由于实行了郡县制,才避免了割据混战,并非是赞扬嬴政统一全国的意义,排除A;材料与中央官制无关,排除B;实行郡县制是否定分封制,而不是认同,排除C。14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出现“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的现象。这说明当时()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A BC D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不难看出分封制不利于中央权力的加强,而郡县制虽然能够强化中央集权制度,但不能消除内乱。故均不符合题意。15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对某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沈既济所评价的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A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阀步入仕途C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D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答案C解析材料意思是前代选官制度察举制存在弊端,从隋朝开始改变选官制度,隋朝选官制度是科举制,故C正确。16下图分别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空白处应该填写()A三公九卿制 B内阁制C二府三司制 D一省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明代废除丞相,设立了内阁。A属于秦代,C属于宋代,D属于元代。17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行省制的推行 B丞相制度的废除C内阁地位的上升 D军机处的设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反映了君权的空前强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军机处的设立。18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3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答案C解析从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出中央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1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站在整体史观的角度考查我国古代专制制度的发展趋势。专制权稍弱时出现分裂,并不是说君主专制不存在,故A项表述错误。分裂动荡促使专制权力进一步加强,而不是其产生的前提,B项错。D项表述错误。在古代中国,伴随着每一次分裂之后的再次统一(兼并),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则逐渐发展完善,正确答案为C。20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答案D解析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A、B、C三项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D项反映的是军机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根据材料理解可知,正确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8分,共5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材料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材料三“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清乾隆(17361796年)(1)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下一代“皇帝”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4分)(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最后负责实施的是哪个职能部门?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有何影响?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区别?(8分)(3)材料三中乾隆的言论反映出我国古代君臣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分)答案(1)强调功绩,神化皇权。皇帝产生方式:世袭。(2)工部。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掌管政令的草拟和颁布皇帝的诏令;元朝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3)关系:主子与奴才的关系。基本特征:君主专制。解析本题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为主题,组织三则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可得出“意图”;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皇帝是世袭产生的。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可知工部负责工程建设;第二、三小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中“从无旁落”等信息,可知君臣是一种主仆关系,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材料二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明史材料三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尚书省的主要职权及三省制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为吸取元朝灭亡的教训,明太祖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成立的直接原因和军机大臣的主要职权。(4分)答案(1)职权:尚书省为行政中枢,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影响:三省职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与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的统治力量;完整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该制度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2)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大事。(3)直接原因:为筹划西北紧急军务,要求严守机密。职权:承旨、出政。解析第(1)问解题关键是紧扣“职权”和“影响”两个核心词解答。“职权”主要结合示意图归纳;“影响”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解题关键是结合材料二中明太祖的言论理解“元朝灭亡的教训”是什么。第(3)问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4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6分)答案(1)依据: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特点:自下而上推荐人才。(2)观点: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3)看法: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4)看法:选官制度会严重影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往往影响着国家的治乱兴衰。(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第(1)问,根据材料一来分析回答,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军功、门第、财产和他人举荐。察举制的主要特点可根据所学回答。第(2)问,分析概括材料二来回答,主要反映了在九品中正制下,中正官在选拔官员时会徇私舞弊,难以选拔出真正有用的人才,因而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第(3)问,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材料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取代荐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第(4)问,联系上述问题,酌情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