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828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历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历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3 中考历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复习教案新 人教版 教学目标 识记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知道黄埔军校 的创办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知道南昌起义,了解中国共产党创 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理解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了解中国工农红 军长征的史实,认识长征精神。 复习时标:一课时 一、五四运动 1、经过:(1)起因:1919年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 先锋:青年学生。 (3)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取消 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 (4)1919年6月3日以后,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 主力。 2、结果:(1)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 (2 )罢免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 (3)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 动。 (2)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3)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4)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5)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 动的结合。 (6)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 1、条件:(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 / 3 (2)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早期组织的纷纷建立。 (3)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日 渐壮大。 (4)干部基础: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各地共产党早期组 织,其间的领导者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干部基础。 2、经过: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召开,制定了党的纲领。 3、意义:(1)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 (2)它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三、黄埔军校建立: 1、背景:1924年,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 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目的: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军。 3、领导:蒋介石为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廖仲恺为党代表。 4、作用: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四、北伐的胜利进军:1、时间:1926年。 2、对象:吴佩孚、孙传 芳、张作霖。 3、目的:为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封建军阀的 统治,把国民革命推向全国。 4、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南昌战役。 五、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六、土地革命: 1、南昌起义:(1)时间:1927年8月1日。 (2)地点:南昌。 (3)领导 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1)时间:1927年9月。 (2)领导人:毛泽东。 3 / 3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与毛泽 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意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七、长征的开始: 1、背景:(1)1933年10月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 (2)由于王明和博古 等人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围剿”。 2、经过:(1)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 据地,开始长征。 (2 )从江西瑞金、福建长汀等地出发,突围长征。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4)冲 出重围: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 ,过草地。 (5)胜利 会 师: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三大主 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3、历史意义:(1)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 举。 (2)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 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