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教学设计湘教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5700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教学设计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教学设计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教学设计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地理上册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湘教版撰写人:_时 间:_教材分析本章教材讲授的是中国的自然资源,是我们学习、研究人地关系理论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章节,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教材结构上本章具有开放性特点,有所侧重的选取部分重点讲述,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淡化了传统教材中的系统性。因此在教学中,摸清重点,避免面面俱到。编写者以全新的思路,广阔的视野从新的地理科学研究成果中选取适合中学生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学科基础知识,将他们简明扼要的呈现出来,既保持了传统经典知识的精华,又融合了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如西气东输工程、海洋空间的利用、海洋中巨量的化学资源、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现状等。同时注重了学科自身特点-地理图像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如一方面增加了大量的地理图表,另一方面,通过课后活动栏目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加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加快知识更新的同时应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把培养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真正落到实处。由于世界地理部分没有对自然资源知识作专门系统的介绍,故教师在本章教学中应在资源分类及特点方面作适当补充。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 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2、各类资源的特点、分布及相关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概况教学目标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主要类型2、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分布教学重点、难点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及分布自然资源概况内容: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矿产资源1、 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煤矿、油气田、铁矿、有色金属矿分布具有既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煤、石油、铁矿北方居多;有色金属矿南方居多。 2、我国的能源矿产 (1).主要大型煤矿的分布 (2).主要油田的分布 我国能源矿产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煤储产量在世界上居第一位,石油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煤矿、油田的分布图。 【指导作业】把我国主要煤矿、油田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3、金属矿产 铁矿的分布 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居世界第三位,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河北、辽宁、四川三省的储量占我国的一半。 【指导读图】读我国主要铁矿分布图,掌握主要铁矿的分布。 【学生作业】把主要铁矿分布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有色金属矿的分布 我国哪些有色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 稀土、钛、锂、钨、锡、锑。 【指导读图】读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图,适当介绍著名矿产地的特点。 【学生作业把主要有色金属矿填绘在中国政区底图上。 4、太阳辐射量在我国各地区的差异教学建议本节内容比较简单,可采用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总结的方法进行。导入方案:同学们,知道纸张是用什么做成的吗?(木材)谁还能说出有那些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原料来源于自然界?.这就是我们要学的知识-自然资源。其中,本节的重点是自然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不均衡性。这部分内容使用了“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中国主要煤矿”、“中国主要金属矿产”、“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4幅图加以辅助,可见如何指导学生读图来理解把握这部分内容,是突破这一问题的关键。教师应借助多媒体手段对地图要素做适当处理,使学生更直接认识和理解这一教学重点内容。我国矿产资源的有关内容,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师应注意难点和控制点的把握,具体可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教学,提纲如下:1、 为什么说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2、 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的条件是什么?它与具有地区性优势的矿产有什么不同?3、 读煤、石油、天然气及金属矿产图,说出其主要产地。4、 我国正在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请从矿产分布的特点说明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二、土地资源教学目标1、土地资源的特点、种类及分布状况2、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教学重点、难点土地资源的特点、种类及分布土地资源内容:1、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2、土地类型。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等。3、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4、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变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教学建议为深化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教师可从比较方式(中国与美国、世界)和能力层次(循序渐进)上做不同安排。引导学生讨论“空中楼阁”成语,并导入人类生产、生活和土地的密切关系引入新课。本节教材的重点是“人多地少”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读图和动手作题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理解基本图形表达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土地资源的明显差异”是本节教材的另一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一章中学到的气温和降水知识来分析、推导土地资源的区域差异和规律性。讲述“土地资源的明显差异”时,分两个层次:一是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二是同类土地资源不同地区的生产力特点差异。教师可将中国地形图、中国降水分布图、中国耕地分布图、中国林地分布图和中国草地分布图做成可叠置的幻灯片,以利于学生对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三、水资源教学目标1、水资源的地区分布规律2、水资源的时间分配特点及形成原因3、解决水资源不足及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教学重点、难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解决途径水资源内容:1、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我国北方地区河流数量少,径流量小,水资源总量少。南方河流径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2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地表径流地区分布不平衡。从全国看:东南有余,西北不足。在东部季风区内,秦岭淮河以南有余,北方不足。板书 3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我国水资源从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上都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这与我国的降水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4、合理利用每一滴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方法是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兴修水库,建设水利工程。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源防止淡水污染。5、水能的分布与开发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国水能蕴藏量达6.8亿干瓦,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水能的分布:我国水能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藏地区,长江水系水能最丰富,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另外黄河和珠江水系水能也较多。 读图练习读“我国水电站分布”示意图,说出长江、黄河、珠江等水系上各有哪些水电站?(长江上有:丹江口、葛洲坝、龚嘴等;黄河上有: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等;珠江上有:岩滩、龙滩等水电站。)教学建议水资源与气候要素中的降水等息息相关,在本节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指导读图来理解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分布规律和水资源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在导入中,可布置学生收集当地抗旱、抗洪的资料,了解这些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了解水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入新课。本节有两个教学重点:一是水资源分布悬殊。水资源与降水量具有相关性,教学中教师可借用“降水量分布”图帮助学生推导、掌握水资源分布悬殊这一重点。第二是兴修跨流域调水工程,教师可借助“南水北调”图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1)我国已建成几座?(2)南水北调将从哪条河调水到哪些地区?(3)南水北调工程的利弊分析。 四、海洋资源教学目标1、 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2、 海洋矿产资源、化学资源3、 海洋资源利用的广阔前景教学重点、难点1、 海洋资源的种类2、 海洋化学资源海洋资源内容:1、多样的生物资源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2、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化学资源海盐资源的分布及其成因。四大盐场:长芦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3、 海洋能源、海洋空间与海洋保护教学建议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含世界地理部分知识和本章前三节关于陆地资源中涉及的知识),在归纳陆地自然资源及其种类的基础上,推导和归纳海洋资源,分类后导入新课。教师宜采用阅读指导法讲述“海洋资源”,教师可将教材内容设计成阅读提纲帮助学生自学。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海盐分布地区及主要盐场,因内容简单,可让学生从教材P72“中国近海海洋资源”图中找出我国主要产盐地区及著名盐场。另外,教师可同时讲述盐场的成因以加深理解。 本节的另一个重点是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成因。教师可补充讲解中国近海寒暖流的交汇情况。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