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95697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新人教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撰写人:_时 间:_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习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 1、美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个性,读出文章特有的意味。 2、理解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体味这段话的情味。教学过程:一、 课文导入:音乐和图片导入:一边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伴奏曲,一边展示三国风云人物图片。之后教师激情导入:一曲高歌,唱不尽三国英雄。三国时有位大将,名叫吕布。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喜爱。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总是推三阻四的,还说自己一介武夫,学它何用。这次,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我们一块学习孙权劝学。二、 作者作品介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下注释,教师补充介绍相关知识。)三、 朗读欣赏播放朗读视频,学生边听边初步感知课文四、 感知文意1、 幻灯片出示本文要认知的生字词,学生认读生字,解释词语。2、 教给学生翻译方法,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五、 课文赏析1、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1)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恼怒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法,神情激动,语气殷切。)(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既感到十分惊讶,又由衷为吕蒙的进步感到高兴,惊异、赞许之态呼之欲见。)(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示感叹语气,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2、讨论: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而别?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3、本文是如何表现人物性格的?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3、 吕蒙和方仲永有什么不同?吕蒙“当涂掌事”之后,经孙权劝学“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 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矣”。4、 明确人物形象六、 拓展延伸 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整理有关读书的格言、名句,写在自己的读书摘记本上。七、 板书设计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