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勺子里的哈哈镜活动目标1.感知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及有趣,初步了解哈哈镜影像变化的原因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2.尝试用集体记录、个体表述等方式交流操作的过程及结果,体验动手探究的乐趣。活动准备1.人手一把不锈钢的勺子。2.师幼玩过照镜子的游戏(师:镜子、镜子在哪里?幼:镜子,镜子在这里)。3.PPT课件(汉字凹和凸、集体记录表、交通安全转角镜等图片)。活动过程游戏导入,回忆已有经验1.师幼玩照镜子的游戏。师:我们来玩照镜子的游戏,我来照镜子,你们就是我的小镜子。(教师做出各种简单的肢体动作,幼儿镜面模仿)2.启发幼儿思考,表述已有经验。师:你们玩得很好,照镜子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你平时照镜子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吗?3.根据幼儿回答,及时启发和小结。师:镜子里也有个你,你们俩一模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照镜子的时候,离镜子远一些、近一些,照出的人像一样吗?(评析:此环节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教学活动,让幼儿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有效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下一环节中幼儿自主操作探究、获取新经验,做铺垫。)动手操作,探究哈哈镜的秘密1.幼儿初次探究,感受勺子哈哈镜的有趣。师:不过,今天老师没有准备镜子,而是准备了这些不锈钢勺子,它们能当镜子照吗?现在就请你们试一试,用这些勺子玩玩、照照,看看能发现什么。2.集体交流操作中的发现,鼓励幼儿清楚、大胆地表达。师:你发现了什么?请你用尽可能清楚的话说给大家听。(评析:第一次操作环节,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究和表达的空间,用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3.结合PPT,介绍凹凸面的名称。师:勺子的两面一样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呢?老师这里有两个汉字朋友,看看它们能不能帮助我们。这两个字长得什么样?好玩吗?这个字读“ao”,这个字读“tu”,它们用来指勺子的哪一面呢?教师手指勺子不同的两个面,教幼儿说出名称。(评析:汉字的出现,能成为幼儿进一步自主学习的“支架”,有利于孩子梳理经验,更清晰地表达,并在下一环节的操作中更有目的地去观察和探究。)4.集体猜想并记录。师:知道了凹面和凸面,你们介绍自己的发现时一定能说得更清楚了。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集体记录表中贴上相应形态的人像。(正立、倒立、变扁、变长等)(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反馈不给予评判,而是让幼儿发现自己与同伴的意见分歧,从而激起再次探究的欲望。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形成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5.幼儿再次操作探究,感知凹凸面成像的不同。师:凹面和凸面照出的人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再去试一试,这次要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发现。6.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教师随机记录。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凹凸面照出的人像一样吗?有不同的意见吗?7.启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师:勺子凹面照出的人像是倒立的,凸面照出的人像是正立的,凹凸两面照出的人像都有些变形。为什么平时我们照普通的镜子时,没有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普通的镜子表面是平坦的,所以镜子里的你并没有变样子,可勺子的表面有凹、有凸,照出的你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现象。人们还特意制作了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镜子,我们把它叫做哈哈镜。(评析:一切科学现象的背后,都包含着科学概念、科学原理。我们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同时,也应鼓励幼儿大胆思考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这一环节中的提问带有挑战性,教师并不急于揭示答案,而是耐心倾听、不断启发,让幼儿在新旧经验的碰撞中领悟其中的奥秘。)观察图片,了解凹凸镜在生活中的运用1.出示道路安全转角镜,讨论其用途。师: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凸出来或者凹进去的镜子吗?在哪里见过?老师有一双爱发现的眼睛,看看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人们要在地下车库、马路拐角、小区门口放上这个镜子呢?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猜猜有什么用?2.小结。师:今天我们发现了勺子里藏着的哈哈镜,还认识了凸出来的道路安全转角镜。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用的凸面镜、凹面镜,你想知道它们藏在哪儿,有什么用吗?老师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有一双爱观察、爱发现的眼睛,所以,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相信你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评析:科学与生活是相融的,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科学只有在生活中加以运用才能展现魅力。因此教师力求不让教学停留在教室里,避免科学学习走出课堂即终止的尴尬,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知道:科学就在身边,只要有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4 / 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