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教案岳麓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799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教案岳麓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教案岳麓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教案岳麓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教案 岳麓版撰写人:_时 间:_项目设计内容备 注课题第22课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一、通过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经济发展迅速,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通过对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经济和政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认识历史现象,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认识这一时期列强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矛盾的根源及其具体表现。态度与情感:通过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的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懂得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体会到创新和进取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热爱科学、钻研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 重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难点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剧了战争危机,使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张与争夺是世界大战的根源。教学手段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 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学生回顾相关内容作答后,教师指出: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待第二次工业革命新技术的态度不同,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在争夺霸权和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 认真聆听老师导入,参与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新知学习新课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1.美、德、英、法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提问: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2.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确立。提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于何时?其标志是什么? 指出: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对亚、非、拉美地区国家和民族的宰割与奴役基础上的。但它在客观上沟通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因而有利于近代世界的发展。3.列强之间矛盾的根源及其表现。提问:列强之间矛盾的根源是什么?(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是列强之间矛盾的根源。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后起的美、德等国经济实力赶上和超过了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它们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各国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争霸计划。)提问:欧洲列强在争霸斗争中形成了哪三对基本矛盾?其中哪对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1三国同盟的形成教师张挂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图,对照地图,结合课文讲述三国同盟的形成。在俄奥争夺巴尔干的斗争中,德国支持奥匈帝国。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对付俄国。1882年,意大利因同法国争夺北非的突尼斯失败,参加了德奥军事同盟,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三国同盟的核心是德国,当时的矛头是指向俄国和法国。 2三国协约的形成。三国同盟形成后,法俄都感到不安,为了对付共同敌人,两国逐渐接近,于1892年缔结了军事协定。法俄同盟的形成,标志着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三国协约形成的关键步骤,是英国放弃了传统的“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调整同法国在瓜分非洲等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法德矛盾的尖锐化,也促使法国向英国靠拢。为了共同对付德国,1904年,英法签订了协约。英国又主动协调了同俄国的利害冲突。1907年,英俄协定签订,两国调整了在亚洲争夺殖民地的矛盾。这样,到1907年,以英国为核心的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性质及其影响。讨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两个什么性质的国际组织?这两个国际组织的形成对世界有何影响?教师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它们结盟的目的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这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后,使得欧洲的局势更趋紧张。它们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了战争危机。三、战争危机提问: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后,战争危机加剧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作如下概括:第一,疯狂扩军备战。大搞军备竞赛。英德之间展开了海上军备竞赛。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叫嚣:“德国的未来在海上”,“定叫海神手中的三叉戟掌握在我们手中”。英国为保持其海上优势,在建造无畏舰的竞争中,保持对德国2:l的优势。1913年,两大军事集团海陆军军费增至20亿美元。德国陆军达87万人,俄国陆军达130万人。第二,大造战争舆论,国际关系日益紧张。各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宣传机构大肆煽动沙文主义情绪,制造战争舆论。他们公然叫嚣:“战争是万事之父”,“是一种拯救人类的事业”。1913年,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狂妄叫嚣:“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 学生在教师提示指导下看书、思考、小组交流。识记时间。讨论并发言。识记主要矛盾。学生看图思考:分小组探究,派代表发言。学生阅读、探究、回答问题后,教师评议点拨。培养学生辩证的看问题和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读图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了两个问题。第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第二,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不平衡。美、德发展迅速,而英、法发展相对缓慢。这主要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科学新技术的态度不同所致。这种不平衡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实力对比,在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矛盾斗争中。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之间疯狂扩军备战,战争危机加剧,一场世界性大战正在酝酿之中。作业设计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以对抗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集团。1895年,俄法却与德国一道迫使日本将割占的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板书设计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一)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二)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2.法德矛盾3.英德矛盾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性质) (一)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 (二)三国协约(1907年、英法俄) (三)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 教学反思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