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688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课程纲要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地理上册 课程纲要 人教新课标版撰写人:_时 间:_ 课程类型:初中地理必修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八年级上册地理授课时间:26课时左右 授课教师:授课对象:我校八年级学生【课程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掌握地理学习方法;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初步学会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调查以及运用其他方法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3.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初步学会根据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4.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3.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地理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相互交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知道国际合作的意义,逐步形成全球意识。 4.知道因地制宜、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内容标准与教学安排】(一)从世界看中国-辽阔的疆域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疆域与行政区划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2)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3) 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众多的人口和多民族的大家庭1)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2)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3)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 4) 在地图上计算出我国大致的东西经度差和南北纬度差,并以此来说明我国经度与纬度跨度大;分析我国相对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具体位置。5) 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域拼图游戏。6) 收集并交流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风俗、服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自然环境 1) 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3)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说出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4) 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本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2自然资源1) 举例说出什么是自然资源,它有哪些主要类型。2)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4) 说出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的实例,。 5) 联系生活经验并运用有关资料,讨论季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6) 收集我国土地资源资料,与俄罗斯、美国、印度等国进行对比,讨论国家为什么要实行最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7) 调查当地的主要自然资源,列举合理或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事例,并撰写简要报告。 注:没有面面俱到地列出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教学中应以水、土资源为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进一步认清我国国情,并进行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教育。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经济发展1)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2)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3) 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2文化特色1) 知道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服饰、饮食、节庆,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2) 结合有关资料,说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 观看反映我国农业生产的录像,收集有关我国工业生产的图文资料,讨论我国工农业发展的前景。 (四)补充内容:地域差异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1)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3) 说出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围绕“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进行专题讨论或知识竞赛。4) 观看反映四大地理单元自然景观特色的影视片。5) 列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 【课程实施建议】课程实施建议:(一) 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进行教学。(二)学习方式:1、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探究等活动。2、讲授与训练:精讲主要知识,精炼主要内容,并认真批改,掌握学情,调整教学。(三)课时安排:辽阔的疆域4课时众多的人口1课时多民族的大家庭1课时地势和地形3课时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4课时河流和湖泊3课时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1课时土地资源1课时水资源2课时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3课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课时工业的分布与发展3课时【课程评价】地理学习评价方法确定后,还须编制可测量的试卷、量表和问卷等评价工具,用以收集信息,科学、客观地分析判断学生的学习质量。虽然某个评价方法对某目标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优势(如知识获得的评价采用纸笔考试,探究能力的评价采用开放题等),但单一评价方法只是收集针对某评价目标信息的一种途径,因而必须依据地理学习评价目标,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多途径收集学生地理学习的准确信息,从而增加评价的效度和信度,增加评价结论的准确性。试卷的编制要符合教育测量学的基本要求,问卷和量表的选择、研制与使用要符合地理学习的特点与要求。要根据评价目标合理地设计试题的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试题的功能。例如,考查学生对于地理事物的记忆能力,可以设计填图、填充、选择类试题;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读图、阅读分析类试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试题;考查学生的探究、创造能力,可以设计开放性试题。在设计试题时,应该突出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关注学生整体观念和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出偏题怪题,淡化数理地理等特殊的解题技巧。可以用“评定量表”评价学生从事地理探索性活动的质量。运用“评定量表”时,要确定量表的评价项目及其等级。评价项目以37个为宜。评价等级一般可设35级,每一级要列出学生表现的特征。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