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新人教版(I).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85772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新人教版(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新人教版(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新人教版(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I)撰写人:_时 间:_、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和理解本节课的性质、在教材中地位与作用性质:本单元是继第二、四单元学习空气、氧气和水以后,学习的又一个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单元。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的几种重要的单质,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的时代感、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学习这节课时非常必要的。地位:学习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和碱、盐和化肥等单元的内容打下一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节课是本单元的开始,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碳的氧化物起着铺垫的作用。作用:除了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等陈述性知识,背后还承载着认识物质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的工具性功能和价值。学情分析有利因素: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研究物质的基本技能和一些概念,已经知道要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研究,还掌握了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金刚石、石墨制品如钻石、铅笔芯等比较熟悉不利因素:学生不能将钻石、铅笔芯等制品和金刚石、石墨联系起来,并且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对钻石、玻璃刀、铅笔芯等金刚石、石墨制品分析和探究,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同时让学生学会对比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2.从金刚石、石墨的用途出发推测并验证它们的性质,再从结构上分析它们的性质差异,进而建立性质决定用途、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3.分析金刚石、石墨和C60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认识物质的多样性4.用人类对碳单质的认识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是发展的”的观点;通过了解化学与科技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一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难点使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想。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仪器药品分组实验:石墨、小刀、玻璃刀、玻璃、导线、小灯泡、干电池等(8组)演示实验:活性炭吸附装置一套; 演示文稿PPT、flash动画(活性炭吸附的过程)其他资源导学案、视频:C60介绍(人教出版社配套光盘截取)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宗旨与意图认识金刚石展示有关上海世博会比利时馆本世纪最大的钻石图片设置问题:生活中你见过的金刚石吗? 观看思考三名学生回答生活中的金刚石以上海世博会展出的最大一个钻石,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课,并引起学生对社会的关注;调用学生固有的对金刚石的认识,建立生活中的金刚石制品与化学中要学习的金刚石之间的联系。 金刚石播放PPT:金刚石图片设置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和图片说出金刚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组织学生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交流后完成导学案“知识点一”中的表格引领学生从生活中走向化学,让学生初步建立用途与物理性质之间的联系亲身体验设置问题:小刀和玻璃刀裁玻璃有什么不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分别用小刀和玻璃刀刻划玻璃,并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金刚石的硬度,并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播放PPT:展示一组金刚石刀具的图片介绍一示些由金刚石制成的刀具的用途观看,体会金刚石的硬度通过知识的拓展,引领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石墨介绍铅笔芯中的石墨设置问题:请你猜想石墨都可能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自己观察铅笔芯对石墨的物理性质做出猜想让学生感受石墨离我们生活并不遥远,再次将学生从生活引领向化学展示石墨样品导语:请组内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石墨都有哪些物理性质?比比哪个小组探究出的结论多。将观察到的想象和得出的结论记录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方案并分工合作实施、记录“知识点二”中第一个表格在猜想的基础上,用教师准备好仪器设计实验,通过小组集体讨论、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这一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的意识PPT:展示各组的实验结果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班交流实验的结果全班交流此环节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整理并记录交流结果学生独立整理记录,补充导学案中“知识点二”中第一个表格将语言表达提升为书面表达,强化知识PPT:展示导学案“知识点二”中第二个表格设置问题:由石墨的物理性质你能推测出石墨有哪些用途?学生根据石墨的物理性质推出它的用途进一步建立性质用途间的关系木炭和活性炭魔术:“果汁变清水”演示魔术思考:为什么“果汁”变“清水”?利用魔术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FLASH动画:活性炭吸附的微观模拟过程播放观看:有色粒子被活性炭吸附的微观模拟过程。利用多媒体模拟,化宏观为微观、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理解吸附的原理设置问题: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说说活性炭有哪些用途?列举活性炭吸附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在此联系生活实际,建立性质用途间的联系结构、性质、用途间的关系PPT:展示金刚石和石墨微观结构模型图片设置问题:1.为什么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差异这么大?2.结构性质通途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观看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结构模型;思考、讨论、分析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寻找出:结构、性质、用途三者间的关系;完成导学案“知识点三部分的内容”培养学生学会对比分析问题能力C60视频:介绍C60的结构和应用前景播放观看并得出结论:认识的C60分子结构特点PPT: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结构模型设置问题:观察后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完成导学案中“知识点四”部分内容通过对比,体会物质的多样性PPT:展示C70、C240和碳纳米管、单层石墨片等图片介绍C70、C240、碳纳米管、单层石墨片和碳纳米车等了解C70和碳纳米管等新的碳单质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PPT:展示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根岸荣一、铃木章、理查德赫克三位科学家的照片PPT:展示教师送给同学们几句话“学会对比、寻找差距、放飞思维、实现梦想”介绍20xx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根岸荣一、铃木章、理查德赫克发现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设置问题:科学家用自己的努力将梦想变成了现实,你们有什么梦想吗?学生畅谈自己梦想引领学生从化学走向科技,同时提升学生学好化学的决心和热爱化学的情感课堂练习见导学案呈现,大屏幕出示答案课堂小结【快乐分享】学完本节课请你用一句话说说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课后作业见导学案三、板书设计第六单元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决定 决定 结构 性质 用途 体现 体现 硬度大 钻头等 金刚石 无色透明、折光率好 饰品 质软 铅笔芯 石墨 滑腻感 润滑剂 能导电性 电极 C60四、自主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知识点一:金刚石1.小组内,每人说出一种生活中你见过的或知道的金刚石;由一人向全班汇报。2.组内讨论:由这些金刚石制品推测金刚石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并完成下表。金刚石用途物理性质3.亲身体验:用玻璃刀和小刀分别刻画玻璃有什么不同?小刀刻划玻璃现象: ;玻璃刀刻划玻璃现象: 。4.听听其他组同学或老师介绍,金刚石还有哪些用途,也填入上表。知识点二:石墨1.请组内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石墨都有哪些物理性质?比比哪个小组探究出的结论多。我的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2.以小组为单位组汇报,不要与其他小组重复。3.总结石墨的物理性质并推测石墨的用途,并完成下表。石墨物理性质用途颜色硬度导电性手感【我会归纳】根据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用途找找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是:( )性质 用途 ( )知识点三:1.观察老师的魔术,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奇迹,还有哪些疑问?看到的奇迹: ;你的疑问: ?2.观看FLASH动画,得出结论: 。3.根据木炭、活性炭这一性质,说说它们都有哪些用途?小组内每人说出一点,全班交流。对比分析:观察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结构示意图你能得出的结论:( )结构 性质 ( )知识点四:C601.看完视频后的收获:2.C60结构与像 【我会归纳】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 元素组成的,进而得出结论: 。 【课堂检测】记录用多长时间完成 (完成时间: )1.碳的单质中,质地较软,常用作电极的是( )A. 金刚石 B. 活性炭 C. 炭黑 D. 石墨2. 以下结构示意图表示C60分子的是() A B C D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试分析导致下列两组物质性质不同的原因。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是由于 不同;水和过氧化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 不同Mg和Mg2+性质不同是由于 不同答案:1.D 2.C 3.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分子构成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自我检测】记录用多长时间完成 (完成时间: )1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 ) A金刚石 B石墨 C焦炭 D活性炭2.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是黑色固体 B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3下列各物质中,化学式相同的不同物质是( )A氧气和液氧 B金刚石和石墨C水银和银 D干冰和二氧化碳4.下面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这两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明显不同,如导电性、硬度等。据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物质中的碳原子大小相同 B甲乙两种物质都是碳单质C.甲乙两种物质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不同 D.将甲乙两种物质混合后得到的是纯净物二、填空题5.碳和碳的化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质。(1)碳原子核电荷数为 ,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碳的单质有多种,由分子构成的是 。6根据下列物质的性质,写出其对应的一种或几种用途金刚石的硬度很大:_;活性炭的吸附性强:_;石墨很软:_;石墨具有润滑性:_。7如下图所示,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放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 (填“变深”或“消失”或“不变”),漏斗中液面 (填“上升”或“下降”或“不变”)。其原因为:活性炭具有 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 外界大气压。三、简答题819xx年,海湾战争中曾使用了一种“石墨炸弹”。这种炸弹爆炸后释放出大量纤维状的石墨,它们覆盖在发电厂的设备上,造成设备短路而停电,解释这是为什么?【能力提升】9.科学家发现由C60制取的化合物M有抑制艾滋病毒的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厦大化学家制得了C50,它与C60都是单质 B某物质含有C50分子和C60分子,该物质是化合物 C由C60制取化合物M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答案:1.A 2.B 3.C 4.D 5.6;4 6.玻璃刀刀头等;冰箱去味剂等;铅笔芯等;润滑剂等 7.消失;上升;吸附;小于 8.石墨具有导电性,当覆盖在电厂上方造成设备短路而停电 9.B【总结反馈】请你记录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时的相关情况1.你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时,你认为题目难度大的是( ),课后作业中( )和同学答案不一样,讨论后仍不明白的是( ),将题号填在括号中,可以多选。2.记录你完成课后作业所用的时间( )。五、教学反思1.增设实验,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在处理金刚石物理性质时增设了体验玻璃刀和小刀刻划玻璃的实验,来培养学生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对比的实验意识。另外在处理石墨的物理性质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探究实验,给学生提供一部分实验器材,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石墨都具有哪些物理性质,以此来增加学生探究意识。2. 将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用途及结构放入同一表格中,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间的关系,同时将运用表格处理信息的方法渗透给学生。3.将运用时代干较强的背景材料加到课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让学生情感得到提升,尤其是结尾部分介绍了20xx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根岸荣一、铃木章、理查德赫克发现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几代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实现着人类的很多梦想,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激发出学生热爱化学、学好化学的信心和决心。从课堂上的效果来看,学生参与的热情高,全体学生参与了课堂活动,学生不仅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提升,而且情感也得到了升华,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同时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和分析问题,有了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用实验进行探究的意识。尤其是学生在探究石墨的硬度这一物理性质时有的小组设计了用玻璃刀和石墨分别在纸上画的对比实验,已经将对比实验很好的迁移运用。4不足:由于事先将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分发到各小组,导致课上学生的思维受限,学生设计的实验总局限在能用到的器材上。可预先不发放器材,学生设计好方案后教师在提供实验器材。六、点评与分析【教学目标】金刚石 石墨和C60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了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它虽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但课标对此的要求不高,属于了解和知道层次。但本课题却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性质决定用途、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所以教师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教学手段】介绍C70、C240、碳纳米管、石墨烯和碳纳米车等,还介绍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根岸荣一、铃木章、理查德赫克发现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不仅了解化学的社会价值,也有学好化学的决心。【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比较灵活,不是死板教条、按部就班的按照课本上的顺序进行教学设计,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讲究的是知识起源于生活又回归和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教师不断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由回到生活,反复让学生建立化学课上的金刚石、石墨与生活中的金刚石、石墨用品之间的联系;不断让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规律去认识,学生的思维螺旋式上升,又加上利用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宏观由浅入深突破教学难点。【本节亮点】增设实验,教材中没有安排实验,都是文字描述。但在实验中,学生的获得的感知体验、实验的耐心细心等良好的科学品质,实验的基本技能、严谨的科学态度,都是语言文字、课件无法替代的,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两个实验一个体验实验,一个探究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在体验、感知中不仅获得知识还培养了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意识,使学生的知识、思维,同步并进。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