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我家有女初长成教案北京课改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7782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我家有女初长成教案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我家有女初长成教案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我家有女初长成教案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我家有女初长成教案北京课改版 著名女作家程乃珊的这篇我家有女初长成,写的是自己逐渐长大、成熟的女儿,事情很简单,写得却很精致。小时候,女儿曾一度让自己失望,她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那种淑女,不愿看书,不愿弹钢琴,作文不及格还振振有词,还有绘声绘色的“女儿经”。但是,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女儿长大了,她写的信生动有形,她已经能弹出很好的曲子,而且读书范围之广已令“我”刮目相看。更重要的是“女儿成了我的朋友”。 关于作者 程乃珊,女,1946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桐乡县。曾祖父是乡下的蚕农。祖父16岁卷着铺盖从乡下到上海谋生,到程乃珊出生之时,已成为上海金融界颇有地位的人物。1949年全家迁居香港。50年代中期,又举家返回上海。父母亲都是4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好的文学、音乐修养和外语造诣,对她影响很深。程乃珊1964年高中毕业,考入上海教育学院英语班,毕业后分配到中学教书10余年。1983年6月加入上海作家协会。后从事专业创作。1990年赴香港定居。程乃珊从小在上海、香港长大,既有对上层工商、金融界生活的丰富感受,又经历过“文革”10年的变故和磨炼,同时,长期在平民区教书的经历和体验,又使她能够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自己的家庭所在的那个圈子,这一切都为她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她的第一篇小说妈妈教唱的歌发表于上海文学1979年第期,从此开始了她的文学生涯。198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天鹅之死。1984年,她的中篇小说蓝屋获得首届“钟山”文学奖。后来她的作品曾先后结集为丁香别墅(中、短篇小说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女儿经(中篇小说集,花城出版社1986年出版)等。程乃珊的小说取材于她所熟悉的生活领域,善于通过日常琐事和生活细节的描绘,折射出上海滩上的人情风俗和社会心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一字1给下列红字注音。稚拙淑女心有灵犀一点通魅力娴熟振振有词包涵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区分形似字 二词1.解释下列词语才华出众: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艺方面)高出于众人。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也叫振振有辞。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有条不紊:有条理,有次序,一点不乱。2.积累才华出众天生丽质面目全非大言不惭七窍生烟振振有词绘声绘色心有灵犀一点通声情并茂圣诞派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课文分析 本文记述了作者亲历女儿成长,转变教育子女理念的过程,引发读者深刻思考应该“如何看待和教育子女”。 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0自然段):写“我”对女儿失望的原因。 第二部分(1114自然段):写“我”去港的三四年中,“觉得女儿一下子长大了”的几件事。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议论作结:“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又向上的,就是美的。” 全文记叙了“女儿”的并不连贯的一些平凡小事,但都体现了作者对“女儿”的观察视角的选择,贯穿着一位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及对教育女儿的思虑叙事于情、于理之中。叙事没有矫饰,没有夸张,是在琐事中、在真实的生活中,让读者去感受一位“母亲”对“女儿”的关爱,去感受一位“母亲”教育“女儿”的过程,使读者与作者同声相应。这是本文叙事的妙处。思考:1.作者的女儿有哪些特点?有属于少年人的纯洁、坦荡、率真。2作者说“我一度对女儿很失望”,为什么?后来她觉得女儿“一下子长大了”,“长大了”有哪些表现呢?作者通过女儿的成长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因为她不是作者理想中的淑女,没有按作者所设计的道路走下去。没有人强迫,反而看书了,爱弹钢琴了,写的东西也令人满意了。不要早早地为自己的子女设计他应该走的路,应该让他自由成长,只要生命是健康的又是向上的,就是美好的。3.找出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和看法。“生命,是无法定制和预先设计的,只要生命是健康又向上的,就是美的。 深入探求: 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红词语在句子当中的含义。1.女儿的文章其实很稚拙。(很嫩,很朴拙,不像大家的文章。)2.如果有什么长处,那就是本色,如同她的为人。(朴素,实在,有什么说什么,不虚假。)3.理想中的女儿应该是个淑女(文文静静的女孩子。)4.女儿经受不起闲话:“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不懂得包涵。(替别人掩饰,原谅别人。)5.女儿还是我的背景材料的最佳资讯呢。(提供材料、信息。) 中考解析江苏省市20xx年中考作文试题 如果小鸟拥有一片天空,就能自由飞翔;如果你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就能充分展现自我,探究创造,实现理想亲爱的同学,也许你已拥有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在追求、拼搏中获得了成功和喜悦;也许你拥有的天空还不够宽广,在限制、束缚中感到有了烦恼和困惑。这其间定会有你难以忘怀的故事、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发自肺腑的心声。请以“我的一片天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展开想像,等等。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妈 妈 的 爱 (在家里,妈妈正在做饭) 我:妈妈,我要到同学家找一下复习资料,一会儿就回来。 妈妈:你稍等我一下,我陪你去。 我:不用了,我已经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没问题的。 妈妈:不行,在我的眼里你就是个孩子,乖,再去看会儿书,等我忙完,我陪你去。 我:我都这么大了,您就让我独立一次吧。 妈妈:孩子,要听话,这种机会以后多的是,现在不行,去看书,我就要忙完了,等一下陪你去。 (我欲言又止,这样的对话已不止一遍了,感觉自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春游前) 我:妈妈,学校组织春游,去上海玩两天,我好激动哦! 妈妈:你们老师说一定要去吗? 我:好像可以不去。 妈妈:那你就别去了。 我:为什么?为什么不让我去? 妈妈:去两天,时间太长了,马上要考试了,好好在家复习。 我:可是,这种机会很难得,初中三年最后一次和同学去玩。 妈妈:等你考试考好了,暑假玩的时间很多,我和你爸爸也会带你出去玩。到时候,你也可以约同学出来玩。 我:我不要,我想参加这次春游。 妈妈:不行,别再说了,这件事我已决定,我是不会同意你去春游的,在家里好好复习。 (没办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去春游,坐在书桌前,我流下了眼泪。)何时的我才可以自由自在?何时才可以不受妈妈的限制?我想高声地喊出埋藏已久的话:“我要一片自由自在的天空。”【满分揭秘】 文章题目是“妈妈的爱”,“爱”是一个情感化的词,但文章的立意却浸透着作者的理性思考: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孩子自由成长的枷锁。曾听到“有一种爱叫伤害”的话,本文不正是它的写照么?作者以“我”要外出、妈妈以爱的理由阻止“我”外出构思剧情,“我”和妈妈的对话个性鲜明,“我”的呼喊声情并茂,对时间、场景的交代清晰,具有表演的诸多要素。新颖独特的形式,使读者在感受矛盾冲撞中,深刻领会还给孩子们“一片自由自在的天空”的主旨。这对一位初中生来说,实在难能可贵。生日 (1)30岁生日,我点燃了 53支蜡烛。(2)妻子边找酒边呼呼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我的眼睛湿润了。(4)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 29岁生日,过不过?”(5)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 ),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6)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惟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7)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 )”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8)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 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9)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问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10)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11)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12)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13)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14)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眸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15)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啜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1从全文看文章的题目“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 、一是指 。2从全文看事情发生的时间是 、原因是 。3为文中处加点的字注音。恹 迢 眸 啜4和第(1)段内容直接呼应的一个段落是 。5第(3)段中“我的眼睛湿润了”主要原因是( )A气氛的感染和音乐的打动 B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悟C对母亲的回忆和感激 D虔诚的忏悔和自责6第(5)段的括号内应填人最恰当的词语是( )A神圣的使命 B神圣的钟声C强烈的鼓声 D强烈的音符7联系上下文第(7)段的括号里应填人一句什么话,使之衔接自然( )A不讲究就算了 B不讲究也可以C不讲究就好 D怎能不讲究呢8第(7)段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第(9)段说:“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这两句话中加红的词能否互换?简要说明理由。9第(7)段“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这句描写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心理?10简述第(9)段“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这句话的含义。11从整体看全文的写作顺序是 ,其中也有插叙,插叙是从第段到第段。 分析与答案:这是一篇记事的记叙文。从文章的题目看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我为母亲过生日,以纪念母亲,表达自己的忏悔之情。一是妻子、孩子为我祝贺生日,体现了家庭亲情。这篇课文从语文角度的阅读理解符合初中同学的水平,不会有障碍,同时还可以对学生敬老爱老方面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从题目设置看,第1题从对文章题目的理解,考查同学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题目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我为母亲过生日,二是妻儿为我过生日。第2题,考查同学对记叙文要素的掌握,时间是我的三十岁生日,也就是母亲去世第二年我的生日。原因是表示自己的内疚,对母亲的忏悔。由于自己的疏忽,竟让母亲带着莫大的遗憾而去。第3题是基础知识的考核。四个字的读音分别是yn tio mu chu。第4题考查同学对文章结构与内容的理解,与第(1)段呼应的段落应是第(13)段。第5题考查能否透过句子的浅表意思理解它的深层含义,答案应是D。第6题考查同学对词语的搭配的推断能力,因为下半句有个“撞响”,能与“撞响”搭配的只能选B。第7题考查同学语言表达得体、连贯的能力。从母亲当时的心情,既是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儿子,又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心自己,可当儿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自己也不便勉强,于是犹豫片刻后,只能是A,能反映母亲当时的心情。第8题,这个题考查同学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显见这两个词语不能互换, “莫名”的意思是说不出的,写出母亲当时难言的复杂心情:既希望生前再为儿子过一次生日,也希望儿子为她做一次生日。“莫大”的意思是极大,当母亲去世后儿子才了解母亲生前的心愿,但现已无法补救了,所以是自己极大的遗憾。如果交换,语言表达不准确。第9题,这是个细节描写,是反映当时母亲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而这个心理又不愿对儿子明说,所以用了这个细节描写。第10题,是通过一句话反映当时我无法弥补的遗憾、内疚与忏悔的。悔恨当时竟未能理解母亲的心情,让母亲未能了却自己的心愿。现在理解了却又无法补救。第11题是考查同学对全文结构的理解的,全文看是顺序,但文中又插叙了母亲临终前一次对话的情节,是从(4)段到(9)段。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