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教学案(1).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7740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教学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教学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语文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教学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中考语文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教学案撰写人:_时 间:_【考点透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这一阅读要求将议论文的阅读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同学们在做议论文阅读试题的时候,也应关注这一点。【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熟悉并掌握中考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板。【教学过程】:1、 引入真题,巩固知识20xx长沙议论文阅读(共8分)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担当是一种责任。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甲】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由此可见, 。担当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乙】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18、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2分)A. 君子的担当。B. 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C.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D.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19、下面四句话中选择最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的【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司马迁因“李陵之祸”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依然坚持写作,创作出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史记。在痛苦失意中,李白并没有丧失信心,依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茅屋被秋风吹破,境遇困苦的杜甫仍心怀天下,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虽然有高官厚禄的诱惑,庄子还是选择在濮水边悠然垂钓,享受山林中晴岚落日的美好。A. B.C. D.20、根据文意,在文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4分)_【答案】18、D解析:由首段“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以及二至五段“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可知本文是围绕“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来写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我们应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A选项不是完整的句子,排除,B围绕“君子”来谈,与文章不符合。C谈担当的重要性,过于片面。19、B解析:【甲】对应第三段围绕担当是一种责任,身处困境仍依靠责任感克服困难。句中的“饱受摧残,但不忘自己的使命,创作出史记 ”可知司马迁强烈的责任。【乙】对应第五段围绕担当是一种境界,心怀天下的境界。句中杜甫自己遭遇困苦依然心忧天下,符合心怀天下的境界。20、(1)担当是一种勇气。(2)勇气是我们拥有担当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有了勇气,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2、 模拟训练,查漏补缺阅读下面的经典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和谐明善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明善。道理是自明的。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唯有善字当头,善待天下,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和谐明善,关键在为善。为善无大小、无远近、无厚薄、无你我。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善气迎人、善意待物、善对环境,就会使明善和谐现,春意无限艳。人无贵贱,人格平等。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善意,关系紧张,和谐就会成为天边云,地边风。讲和谐,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心,要有暖意,要有担当。遇到忧人勿乐,碰到哭人勿笑,面对失意人勿矜。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一要丰,出任不去任己意;二要厚,处事不去任己见。贵了不娇,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生活求和气,工作求和气。环境不是小事,它既可影响心态,亦可成就心态。讲和谐,就不能不重视环境,不得不善待环境。如果不把环境当回事儿,以至见天落土,见水发臭,鸟儿颤抖,哪还有和谐可言!与环境为善,不仅要龙吟芳泽、虎啸山丘,而且要使“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使天更蓝,树更绿,花更红,草更青。毕竟,环境有生命,不可随意损毁;环境有感情,不可肆意践踏。有言道:“天意怜幽草”,“草木有本心”。只要善待它们,它们就不仅会与你和睦相处,而且会给予你更多:养眼、增氧、提神、添寿。和谐明善,贵在实践。只有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修身践言,和谐之风就会以“其声和以其柔”的浓浓爱意洒满人间。20第段与第、段的关系是 。(2分)2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做到“和谐明善”。(2分)22请按照例句的样式仿写一组句子(可从诚信做人、专心为学、文明出游、生活节俭、尊老爱幼等方面思考)。(2分)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 , , , 。【答案】20总分21(1)在为善。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心,要有暖意,要有担当;要重视环境,善待环境。(2)在坚持。要施善不倦,求善不厌。22(示例)专心为学,一心求知,主动拾级登峰,乐于以智增智。礼以待长,笑以对幼,主动扶老携稚,甘于助人为乐。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布置作业:同步导练五、教学反思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