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垂直的牧场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75445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垂直的牧场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垂直的牧场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垂直的牧场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七年级历史上册 垂直的牧场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撰写人:_时 间:_课堂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学的灵魂,本人的备课以及课堂教学是基于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的。1依标取材,依标创材。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结点,而教材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载体。通过对教材内容严格细致的剖析,化整为零,合理增删,然后重新组合,使其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部分到整体,由因到果的过程结构。2创设情境,精导妙引。教学情境让课堂教学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寓教于乐。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到把悬念化解,问题解决,找到答案甚至生成新的知识和悬念。“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所以情境教学仍需要精导妙引。 3设疑激趣,自主生成。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往往会设计一些极富探究性的问题让嘉宾和观众探讨,使我们在观看节目过程中得到很多启示。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课堂教学要做到在预设中有生成,在生成中有预设。我们经过研究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是“自主讨论法” 。(具体见“综合性学习”课堂教学模式)4能力为本,方法先行。历史与社会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与社会的方法。所以在提高学习能力上,“授之于渔”的学法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学法指导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块知识讲授,充分渗透于教法之中,通过反复意会,让学生反复感知。5民主人文,生动诱人。幽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教学民主化,师生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赞美学生,让学生在自由、愉悦、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中能增强参与意识,激发创造热情,提高创新能力。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只要目标达成殊途同归,课堂教学形式可以而且应当百花齐放。课堂教学设计课程标准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学教目标1利用地图和资料获取所需信息,了解天山地区自然环境方面的基本特点。2理解天山自然环境与哈族人生产生活的关系,掌握四季放牧的合理性与科学性。3认识哈族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体会人与自然和谐之美。重点难点哈萨克族人利用自然条件组织生产和生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学教过程调整方案导引课前以“天池”图片为背景,播放天山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导入时展示一组天山风光图片,激发兴趣。师生活动课堂主线是情境教学:三毛旅游记天山行。第一环节:了解天山让同学们为三毛提供一些关于天山的信息,大致明确天山的地理位置,并辅以搜集信息的方法途径的学法指导。结合地图检验同学提供的信息是否准确,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第二环节:走进天山 创设三毛天山之行情境,展示天山具有代表性的五张植被类型景观图,让同学按海拔从低到高为图片排序并分析原因。在分析与讨论过程中,通过老师的点拨,让学生领会天山植被垂直变化的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热状况差异导致的。同时总结影响植被分布两大类:一是纬度位置;二是海拔高度,以此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同学们有了必要的地理基础知识储备,为后面的学教活动作铺垫。第三环节:思考天山以转场的视频资料为载体,创设具体的情境,围绕三毛的困惑和解答三毛的困惑为主线开展自主讨论学习。因为,学教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其提出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节取“自主讨论学习”课题中的部分环节,各合作小组自主生成一个最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交班集体,然后师生一起经过一定的梳理确立几个突出的问题在全班范围开展探讨。探讨与交流过程中要适时的加以点拨与小结,将天山四季不同的植被景观以及各个季节牧民放牧的场所利用直观形象的图例展示出来;逐步导出哈萨克牧民的生产与生活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保护环境的,体现了其顺应自然、善待自然、感激自然;通过哈萨克牧民的生产、生活与天山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梳理,导出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和谐的关系。第四环节:感悟天山通过三毛领悟一首描绘哈萨克族牧民转场的诗歌来提炼和升华教学,让同学在诗歌中进一步理解哈萨克族的生产、生活与天山环境之间的关系,体会哈萨克族与天山环境的协调发展,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最后通过探讨学习垂直的牧场的原因来拓展学生思维,拓宽学习视野,领会教材编著者的意图,明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懂得处理好人地之间关系是普遍适用的真理。课后反思(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