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课地球的自转教案商务星球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06788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课地球的自转教案商务星球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课地球的自转教案商务星球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课地球的自转教案商务星球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课 地球的自转教案 商务星球版撰写人:_时 间:_一、教案的基本要求(一)总体要求1、教案编写要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xx版)为根本依据,以我市现行教科书为教学蓝本,立足于教学实践,努力体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教案可以采用本区(市)、学校整体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2、教师参评的教案必须是原创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要通过课堂实践予以验证、通过课后反思予以完善、提高。对于抄袭的教案,不予评奖。3、教案的文本格式为word文档。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要同时提交课件,使用导学案的要同时提交导学案,开展地理实验与观测的要同时提交仪器配置表或观察记录表。所有材料应统一打包。(二)主要内容根据“七备”、“七设计”的总体要求,地理教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课标要求:课时教案所对应的“内容标准”要求。2、课题与课型:章节课题(课时);新授课、活动课或复习课。3、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制定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倡导教学目标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突出知识与能力,体现过程与方法,融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要抓住地理图表系统,突出地理主干知识。4、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讲练结合等模式。5、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演示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6、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册、地理挂图、多媒体课件等。7、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体部分,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以及对活动设计意图的简单说明。教学环节清晰完整,能够体现教案所采用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师活动有的放矢,包括诊断提问、情境导入、问题设计、典例解剖、诱导点拨、思路归纳、承转过度、梳理总结、评价矫正等。要求导入新颖,过渡自然,问题的设计要有深度和梯度,典例解剖细致,诱导点拨到位,注重答题思路引导,归纳梳理精当,有效建构知识体系,评价矫正及时有效。学生活动恰如其分,包括课前预习、自主认知、讨论质疑、合作探究、操作绘图、答题训练等。重点是活动的设计,要独具匠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设计意图简明扼要,能够说明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设计目的和意义。8、板书设计:板书要突出重点,充分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地理课要重视板图、板画的运用。9、当堂达标:试题选取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建议尽量少用选择题,适当考虑题目的难易搭配。10、教学反思:写出课堂教学之后的目标达成情况,指明优点和不足,并且给出使用建议。二、教案评选的操作方式1、申报对象:全市地理任课教师。2、申报方式:以学校为推荐单位。各单位应对参评的教案进行一定范围的集体研究,通过课堂的实施,再吸收他人所长,作进一步的修改,然后上报,参加市级评选。3、申报进度与周期:(1)依据现行使用的地理教材,将在七年级、八年级与正常教学同步进行。教案应遵循教学进度建议分课时编写。课型为新授课、活动课、复习课等,以新授课为主。(2)上报的周期是一周一报。对各单位报送的教案,通过查证,一经发现抄袭,即取消评选资格。(3)教案申报可为电子文件(在word状态下,小四号字体),可附漫画、照片、课件等。 (4)排版格式:封面单占一页,由上至下依次为:年级、课题、课型、作者学校、姓名、年龄、职称。教案的内容。4、 5、教研室将成立评审团队组,对各单位上报的教案认真评选,推荐上报优秀教案参与市级评选。并定期对各单位上报情况予以公示,一个月公示一次评选结果。联系人:市教学研究室 王静,电话5594032。6、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附件一:样案【课题】七上第一章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教学目标】1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逐渐养成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2能准确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重点)3通过分组演示实验、讨论、归纳,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描述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等。(难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原来如此美,同学们知道刚才欣赏的大自然的美景是由于地球的哪种运动形式形成的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地球的自转。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自然之美,思考并回答产生的地理原因地球自转通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演示与记录首先我们用手中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并做好相应记录,并提醒步骤:第一,正确摆放地球仪,地轴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始终指向北;第二,正确演示地球自转;第三,从不同角度(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演示,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从侧面及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时,方向有何不同。在学生演示后教师在大屏幕中演示从侧面及南、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的差异,并引导学生验证自己观察记录情况。根据要求小组内交流并演示地球的自转。在演示的同时做好记录。在地球自转示意图上补画出地轴;运动方向绕转中心: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周期:24小时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在A图上补画地轴、南北极点、自转方向,在B、C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自转方向是顺时针。通过正确摆放地球仪和演示地球自转,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观察记录结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能力。通过绘制自转示意图,将立体图转化为平面图,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衔接与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演示地球的自转,知道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下面我们通过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来探究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观察与发现教师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后,深入各小组之间巡视指导。1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先平行照射静止的地球仪,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转动地球仪,又会出现什么现象?2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射A点,探讨:A、B、C三点各是什么时间?转动地球仪,观察B、C两点,哪一点先见到太阳?3、推算时差。地球自转一周(经度360)需要一天(24小时),1小时自转经度多少度?在学生观察发现后,教师选部分小组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在学生展示后,结合课件,进行释疑解惑。根据教师的要求小组内合作,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展示成果,边演示边讲解。1首先出现白天和黑夜现象,转动后出现昼夜更替现象。2由于阳光直射到A点,所以A点为12时,而B点大约6时,C点大约是18时。转动地球仪,观察B、C两点,C点先见到太阳,B点后见到太阳31小时自转经度15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并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衔接与过渡刚才我们对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及产生的时间差异进行的探究,你能否学以致用,来解释其他的地理现象呢?追问与探索教师出示一组问题:追问1:金星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周期为5832小时(243天),金星上会出现什么地理现象?追问2:畅畅晚上给远在美国的姨妈打电话,为什么姨妈却说早上好?追问3:你能列举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吗?探索:用其他方式演示地球自转。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1太阳从西边升起,东边落下,昼夜更替的周期为5832小时。2由于中国和美国经度差异,美国和中国白天和黑夜基本相反。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方式和方法。追问,是教师追问,对地球自转基本知识进行拓展提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迁移运用能力;探索,是学生探索,将所学知识和生活密切结合,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构建与梳理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来梳理本课所学知识。师生共同边回顾边板书并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方法导图:梳理知识体系:通过构建思维导图,在方法和知识两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升地理思维品质。配乐朗诵结束新课师生共同朗诵:时光流逝,岁月如歌。昼夜轮回,我的黑夜是你的白天;时间差异,我这里太阳当空照,你那里月牙正弯弯。原来,地球的自转如此妙不可言!细细观察,用心感悟,珍惜和度过每一个美好的白昼与夜晚!通过朗诵,升华所学内容,激励学生珍惜时间,充实度过每一天。【当堂达标】1下图模拟演示的是地球自转运动(地球仪代表地球,白炽灯代表太阳)。转动地球仪,该实验能较好地演示 ( ) A四季更替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2下列四幅示意图,能够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3下列地理现象,能够证明地球自转的是 ( )A昼夜更替 B四季变化 C极昼极夜 D昼夜长短变化4读右图,回答:(1)右图是以地球 极为中心的极地投影图,理由是 。(2)图中A、B、C、D四地中,处在白昼的是 ,处在黑夜的是 ,处在晨线上的是 ,处在昏线上的是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两个优点:一是分组实验演示法运用恰到好处,通过分组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高,学习效果好。二是条理清晰,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地球自转之间的因果关系很好地体现出来,让人感到课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即时纠正学生在演示实验中的错误。二是要引导部分学生正确区分顺时针和逆时针这两个常识性概念。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部分内容时,一定要重视运用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只有在体验中,才能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附件二:七年级上册课时教学建议序言 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1课时)第一章 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课时)第二节 地球仪和经纬网(2课时)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2课时)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1课时)活动课 太阳光直射、斜射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1课时)第二章 地图第一节 地图基本要素(2课时)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1课时)第三节 地图的应用(1课时)第三章 海洋和陆地第一节 海陆分布(2课时)第二节 海陆变迁(1课时)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天气(1课时)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2课时)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1课时)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2课时)第五节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1课时)活动课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1课时)第五章 世界的居民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1课时)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1课时)第三节 聚落人类的居住地(1课时)八年级上册课时教学建议第一单元 国土与居民第1课 辽阔的疆域(2课时)第2课 行政区划(1课时)第3课 众多的人口(1课时)第4课 和睦的民族大家庭(1课时)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第1课 地形地势特征(1课时)第2课 地形分布(1课时)第3课 气温和降水(2课时)第4课 气候的基本特征(2课时)第5课 长江(2课时)第6课 黄河(2课时)第三单元 自然资源第1课 自然资源(1课时)第2课 土地资源(1课时)第3课 水资源(1课时)第四单元 经济与文化第1课 农业的分布(2课时)第2课 农业的发展(1课时)第3课 工业的分布(2课时)第4课 工业的发展(1课时)第5课 交通运输网(2课时)第6课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课时)第7课 丰富多彩的文化(1课时)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