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必修三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23292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3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必修三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必修三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必修三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复习:必修三选择题 Word版含答案1、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 )A.封邦建国 B.确立皇帝制度 C.置“三公”“九卿” D.全国郡县化2、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3、走西口中田耀祖将田家大院赌输给夏三之后,淑贞将家中祖传的乾隆御赐的“仁义礼智信”牌匾摘下来带走。历史上最早将“仁义礼智信”作为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4、毛泽东说:“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有多少阶级就有多少主义,甚至一个阶级的多个集团中还各有各的主义。”该话揭示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礼崩乐坏,天子失官 B私学兴起,讲学风气盛行C社会大变革,诸侯士大夫崛起 D士阶层受到诸侯重用5、战国时期,下列诸子百家的主张中,最能体现“富民”思想的是( )A兼爱 B非攻 C尚贤 D宽刑薄赋6、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具有现代色彩的民主思想,成为一个立足于当时现实而又一步跨进了未来的大儒是( )A董仲舒 B朱熹 C黄宗羲 D康有为7、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8、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破坏传统文化 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9、“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10、下列经世致用的思想中,最能体17、18世纪发展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工商皆本 11、“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仁”是内在自觉,“礼”是外在约束。下列各项中符合孔子“仁“的思想范畴的是(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法律和校纪校规A B C D12、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这表达了小生产者(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13、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1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15、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是对孔子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与发展其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有进步意义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土地的思想ABCD16、面对儒家思想受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儒学大师的态度是( )A放弃儒家思想 B以儒为本,吸收道、佛思想加以完善C创造一种新儒学 D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17、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18、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主张统治者要有五种道德规范,得到百姓信任,实施仁政C主张维护周礼,贵贱有序D主张教育“有教无类”19、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盲”。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20、“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21、在“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书房内有一块匾额,匾额上有“正、清、和”三个大字,这三个字体现了老先生对传统文化的崇尚。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A正、清、和分别是道、佛、儒的精神内涵 B正、清、和分别是法、佛、道的精神内涵C正、清、和分别是儒、道、佛的精神内涵D正、清、和分别是法、道、儒的精神内涵 22、“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作者的思想主张是( )A工商皆本 B反对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 D注重实学23、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权威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24、四位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A B C D 25、被称为“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吹响了号角”和“水手之友”的发明是四大发明中的( )A印刷术、造纸术 B火药、指南针C指南针、造纸术 D火药、印刷术26、xx年是中国农历虎年,家里想买一本历书。如果你生活在盛唐时期,你所做的事情应是( ) A到“市”里买本雕版印刷的历书 B到“市”里买本活字印刷的历书C到“坊”里买本雕版印刷的历书 D到“坊”里买本活字印刷的历书27、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28、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29、以上两幅图反映出的绘画特点的相似之处是( )A画人物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感情B注重局部和细节的描绘和刻画C注重表现社会现实、表现人民生活D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强调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30、圣经中的“创世纪”描绘了上帝故乡六日创造人类始祖亚当时的情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存在分歧的根源在于( )A世界观的不同 B认识论上的不同C论证方法的不同 D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不同31、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他们的主要观点有( ) 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从认识社会转移到认识自然 强调自由,反对迷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判断 A. B C D 32、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色诺芬( )A否定神的存在 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C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D主张将神人性化33、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主张表明( ) A.古希腊民主政治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B.人类社会的传统和习俗不容质疑C.社会的道德规范是客观统一的D.人们应对宗教神学持怀疑态度34、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C.为希腊城邦国家的建立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35、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 )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36、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C.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兴起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37、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38、下面对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薄伽丘的代表作是十日谈,抨击了封建教会的禁欲思想,主张发展人的个性B.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C.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的先驱D.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作品多取材于宗教,抨击的对象是封建君主39、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这件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 ( )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C.宣扬罗马教皇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40、有官员责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消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段对话最有可能是( ) A伏尔泰与法国贵族 B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41、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42、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43、马丁路德主张一切仪式从简,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 ) A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B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天主教从此在欧洲退出了社会舞台 D欧洲宗教界从此出现了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44、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这是( )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45、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秀、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 )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46、法国启蒙思想家毕封说:“大自然之所以能全面发展,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完善和辉煌,完全是靠了我们的双手。”他的这一论点的实质意义是( ) A.否定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B.揭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C.宣扬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D.号召人们推翻封建专制统治47、历史上的思想家为丰富西方人文精神的宝库,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贡献。以下观点哪一项是卢梭提出的?( ) A.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B.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卷,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C.社会秩序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神圣权利,这项权利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D.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同一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48、对下列启蒙思想家的评述,错误的是 ( ) A.图的学说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相信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 B.图的学说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C.图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但他并不反对私有制D.图主张天赋人权,人应该成为工具理性49、康德继承和弘扬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表现在 ( ) 著有纯粹理性批判,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总结 强调人的重要性 相信主权属于人民 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A. B. C. D.50、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反封建色彩的批判思想相比,西欧近代民主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 ( ) 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从法律的角度证明社会变革的合理性反对君主专制 强调天赋人权A.B. C.D.51、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52、宋代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针指南的作用C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事业,但只起辅助作用D.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水手最早发明的53、鲁迅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这段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自然经济发展不需要科技 B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中国迷信思想盛行 D社会环境决定科技作用的发挥54、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基础是( )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B封建皇权专制统治 C中外文化交流碰撞 D儒家思想深刻影响55、下列文字载体按时间顺序排列最前的是( )A青铜器 B竹帛 C简牍 D宣纸56、下列甲骨文反映的有关商朝政治状况的重要信息是( )A商朝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B商朝统治者迷信天命C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商王权威大大超越了夏王57、从下图中我们可知 ( ) 文字由繁到简、从难到易 人们由此开始了最早的思想沟通和交流 人们有了交流信息的文化工具 人们可以正式记录自己的历史了A B C D 58、“钟繇书法,以曹喜蔡邕刘德升为师,博采众长,兼善各体,尤精小楷。结构朴实严谨,笔势自然,开创了由隶书到楷书的新貌。”据材料推断,钟繇是下列哪个时期人物( )A 秦汉 B 魏晋 C 隋唐 D 宋元59、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列各项中,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并且是雅俗共赏的字体是( )A B C D 60、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61、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A山水画 B写意画 C宗教画 D风俗画 62、下列关于诗经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国诗歌诞生的源头,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它以整齐的四言体诗歌为主C它保存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诗歌,共305首D西周时贵族才能接受教育,所以诗经表现的是贵族而不是平民的情感63、下列关于楚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楚辞产生于春秋时期,由屈原等吸收南方民歌精华,用楚国方言创造一种新体诗歌B楚辞与诗经不同,不是整齐的四言体,而是自由灵活的句式C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诗D楚辞大量使用象征、比喻手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64、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主要是( )A.唐诗和宋词 B.国风和离骚 C.楚辞和汉赋 D.国风和汉赋65、“以恢宏的气势,奇丽的景物,夸张的手法,华美的词藻,表现出当时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对以下哪一种文学形式的评价( )A 楚辞 B 汉赋 C 唐诗 D 宋词66、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民族融合的加强 丝绸之路的畅通 文化政策的开放 古代商帮的推动A. B. C. D.67、“青海长云暗雪山,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唐诗属于哪个流派( )A边塞诗 B田园诗 C爱情诗 D山水诗68、关于宋词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词繁荣主要得益于城市市民阶层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B其中婉约派重要代表有苏轼辛弃疾C词起源于唐代,是诗的另一种形式 69、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名旬相对应的文学体裁是(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A楚辞 宋词 唐诗 汉赋 B汉赋 唐诗 宋词 楚辞C楚辞 唐诗 汉赋 宋词 D楚辞 唐诗 宋词 汉赋70、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A苏东坡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71、中国近代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有( )民族危机的出现 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经世致用”思想兴起 鸦片战争的震醒A B C D 72、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是否发展资本主义C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D是否翻译外国书报 73、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 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B 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C 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D 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74、海国图志中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士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之中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A英国的议会制度B法国共和制度C美国的三权分立制D德国的立宪君主制75、以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为代表的新思潮的作用和影响是( )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使人们开始注目世界,探索新知 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直接导致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的形成A B C D 76、“兴办实业,坚甲利兵”“远法德国,近效日本,以定学制”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两步,它们分别体现了( )A洋务思潮/维新思潮 B维新思潮/民主思潮C资本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 D实业救国思潮/民主共和思潮77、康有为把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说成是主张变革的先师,其主要目的是( )A利用儒家学说进行变法 B争取顽固派的支持C恢复儒家独尊的地位 D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78、“知有兵事而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优于他国,所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 ” 这是梁启超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批判,梁启超所批评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79、下列论断最能反映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A “人但知船炮为西夷之长技,而不知西夷之所长不徒船炮也”,“师夷长技以制夷”B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C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D “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8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作者在此认为变法的根本在于学习( )A. 西方的教育和政治制度 B. 西方的选官制度C.西方的军事技术 D. 西方的科学知识81、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从根本上说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82、导致近代中国人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制度”的决定因素是( ) 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不断加深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不断走向科学 D. 中国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83、青年(新青年前身)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的意思。人们经常用它的副题La Jeunesse来称呼它。这个副题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因为( )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 B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C上海是法租界,在杂志出版时必须附上法语 D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思想的影响 84、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组织工农群众,建立革命政党C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D发起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 85、陈独秀说:“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从这句话分析,新文化运动反对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 )A.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B. 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 提倡法治代替人治 D. 用科学思想取代封建思想86、前期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儒家思想,主要是由于儒家思想( )A. 是学校教育的内容 B. 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C. 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D. 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87、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提出“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听任各种思想自由发展 B缓和政治派系矛盾,鼓励学术研究C提高北大学术研究水平 D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88、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述评,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 )A.标志着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方面已经进入到新的高度B.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表明李大钊等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推动中国民主科学思想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D.其对传统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89、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 是中国近代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沉重地打击了传统礼教 启发了人们的民主主义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ABCD90、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下列有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全盘否定的倾向C.从思想上召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D.认为中国的落后是列强侵略的结果 91、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这是因为( )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 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 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A B C D92、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哪一评论是不妥当的( )A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B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C有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93、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94、史学界把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因为它们要求( )A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民主和科学C彻底废除旧制度 D发扬新思想,弘扬新文化95、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关于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的早期思想解放运动 B. 都提倡民权和西学C. 都始于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D. 都抨击封建思想文化96、17世纪上半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B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C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97、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提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文字既难传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废之诚不足惜。” “拉丁化是一切文字的未来”。这表明他们( )A 开始结合本国国情研究实际问题 B 充分发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C 发现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缺陷和不足 D 对中西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 98、在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 )A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期盼着下一期的 新青年 B北京郊区多了不少浓烟滚滚的工厂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D. 报摊上出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99、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B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100、先进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完成自身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对封建复古思想痛恨 B对民主科学热烈追求C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 D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101、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 B1917年 C1920年 D1924年102、五四运动发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前者对后者所产生的影响是( )A 前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后者在成立初就长期一个强大的政党B 前者导致无产阶级人数的增加,为后者奠定了阶级基础C 前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后者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D 前者的“三罢”斗争,为后者的建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103、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104、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表明( )任何科学成就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发现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 人类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微观世界认识客观规律 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A B C D105、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有()民族危机的出现 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经世致用”思想兴起 鸦片战争的震醒A B C D 106、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是()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是否发展资本主义C是否抵御外来侵略 D是否翻译外国书报107、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A.反抗侵略 B.政治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108、“兴办实业,坚甲利兵”、“远法德国、近效日本、以定学制”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的两步,它们分别体现了()A洋务思潮/维新思潮 B维新思潮/民主思潮C资本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 D实业救国思潮/民主共和思潮109、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110、晚清一位人士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材料中的“治之以法”是指 ()A学习先进技术 B兴办近代工业 C变革政治制度 D规范伦理道德111、湖南乡绅叶德辉、苏舆作冀教丛编载“其貌则孔,其心则夷”,他攻击的是()A李鸿章 B.张之洞 C康有为 D孙中山112、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113、1902年,浙江乡试,有考生即堂“演说自由民权各种新理,环而听者如蜂屯蚁聚,几将堂前栅栏挤倒。”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科举取士考试内容发生变化C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地位D维新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14、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时间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15、“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 )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1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中国出现了“中体西用”思想,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包括( )A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B为西学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条件C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D为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117、严复辟韩篇:“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民而已。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对该思想的评价不准确的有( )A深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为辛亥革命奠定理论基础C促进了思想解放 D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118、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 )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A B C D1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A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洋务派、抵抗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120、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相比,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潮的鲜明的特点是( )A更关注个人的人生价值 B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C更注重个人的思想解放 D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121、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应始于(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末C20世纪初 D20世纪70年代122、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123、刘大白在诗红色的新年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注:刘大白,最早反映工农生活的诗人,该诗创作于民国七年)其创作的背景是( )A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C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D李大钊创立中国共产党,宣传社会主义124、下图为1833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A B C D125、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126、陈独秀说:“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从这句话分析,新文化运动反对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A.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B. 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 提倡法治代替人治 D. 用科学思想取代封建思想127、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述评,与史实不符的一项是()A.标志着中国人在“学习西方”方面已经进入到新的高度B.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表明李大钊等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推动中国民主科学思想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D.其对传统文化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低估128、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 )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 B创办青年杂志 C 发动学生运动 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29、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之所以是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主要是它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 唯物主义史观 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经济学说 社会主义理论A. B. C. D. 130、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 实业救国论 D. 民主和科学思想131、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与此相关的思想是( )驱除鞑虏 创立民国 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132、“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133、下列对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和产品 B平均地权,国民共享土地增值成果C节制资本,和谐劳资关系 D废除地主剥削,改善农民生活134、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其目的是( )防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 避免革命成功后出现新的革命根除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不平等现象 达到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目标135、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权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推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