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6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22922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6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6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6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16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xx辽宁省抚顺二中期中试题)秦律金布律规定“有买及卖也,各婴其价(挂上价格标签);小物不能各一钱者(每件不值一个钱的),勿婴”,从事手工业和为官府出售产品的人“受钱必辄入其缶后(陶制容钱器)中令市者见其人,不从令者赀(罚)一甲”。从中可以获悉秦朝 ( )已有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所有商品须明码标价市场交易受到一定监督政府对经济生活全面控制A. B.C. D.答案 C解析 从材料看秦律金布律是管理市场交易的法律,正确。“各婴其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反映了要求商品要明码标价,但并非所有商品,错误。“受钱必辄入其钱缶后”等反映出市场交易受到一定监督,正确。对经济生活全面控制,表述太绝对,材料无法体现。故选C项。2.(xx福建省南安一中期中考试)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图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 )A.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B.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C.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答案 A解析 依据题干的解释可以得出城邦为政治中心,在中国古代城市大多首先是以政治或者军事中心的职能为主,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功能才逐渐增加。所以选A项。3.(xx辽宁省抚顺二中期中试题)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B.商品经济的发展C.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D.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答案 B解析 材料中宋代叫卖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再结合教材关于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即可得出B项。4.(xx辽宁省沈阳二中期中试题)下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城郭之民,类多工商”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C.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D.“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答案 C解析 据图片文字信息,可以看出以城市为中心,形成了辐射周围的城乡分工,说明秦汉至唐初的城市仍以政治功能为主,商业功能从属于政治功能,故选C项。5.(xx湖北省武汉三中模拟题)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据宋史专家周宝珠研究,熙宁十年(1077年)县以下税收单位有1 013个,元丰末(1085年)有正式市镇1 871个。这表明宋代 ( )A.城市化不断发展 B.行政区划不断调整C.农村草市发展迅速 D.财政收入大量增加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镇的兴起和发展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产物,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成为沟通城乡商品经济的纽带。材料信息反映出“镇”作为连接农村和大城市经济的纽带发展较快,“草市”符合这一特征。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意不符。6.(xx黑龙江省哈三中第一次测试)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据此可知清初 ( )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答案 B解析 从材料中“天下有四聚”可分析出A项“统一”说法有误;“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说明当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D项材料中无体现。故选B项。7.(xx黑龙江省哈三中第一次测试)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里说北京城“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聚于燕”“远方异域之人不避间关险阻,而鳞次辐辏,以故蓄积为天下饶”。从中可以看出北京城是 ( )A.边塞城市 B.工商城市C.消费城市 D.军事城市答案 C解析 从材料中的“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聚于燕”“以故蓄积为天下饶”可以分析出,四方的货物都聚集在北京,是以北京城因积聚了大量财富而富饶,反映了明后期开始,商品经济开始空前活跃。故选C项。8.(xx辽宁省抚顺二中期中试题)唐后期至宋代,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土地兼并和土地买卖频繁。南宋叶适记载说:“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宋代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B.佃农之间土地买卖频繁C.地权所有者在土地买卖中获利D.政府维护地权流转答案 D解析 从材料“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可知,民间的土地买卖得到了政府的承认,政府维护土地买卖。A、B、C三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来。所以选D项。9.(xx山西省康杰中学调研试题)最早提出均田制的李安世在上疏中提到,行均田制是要使“雄擅长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其名义上是为了无地的农民,但实质上是 ( )A.化解阶级矛盾维护小农经济B.为了重农抑商的有效实施C.为了学习汉族的经济管理制度D.为了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 A解析 从“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可知,这项措施实行的初衷便是想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以缓解阶级矛盾。故选A项。10.(xx黑龙江省哈三中第一次测试)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必要性B.商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制C.工商业资本流动冲击等级秩序D.商人的土地兼并加剧农民流亡答案 A 解析 本题引文大概意思是:“那些商人们,大的囤积货物,获取加倍的利息;小的开设店铺,贩卖货物,用特殊手段获取利益。他们每日都去集市游逛,趁政府急需货物的机会,所卖物品的价格就成倍抬高。所以商人家中男的不必耕地耘田,女的不用养蚕织布,穿的必定是华美的衣服,吃的必定是上等米和肉;没有农夫的劳苦,却占有非常丰厚的利润。依仗自己富厚的钱财,与王侯结交,势力超过官吏,凭借资产相互倾轧这就是商人兼并农民土地,农民流亡在外的原因。”从题意中可以分析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农业立国,势必推行抑商政策。故选A项。11.(xx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期中考试)“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明宣宗实录)。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明朝前期私人海外贸易已有一定规模海禁政策根源于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明朝前期严格禁止所有的对外贸易海外贸易的丰厚回报使官民铤而走险A. B.C. D.答案 B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明代实行的“海禁”政策。这一政策实施的根源是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官民出海贸易,但对外贸易可以在官方主持下进行,并非禁绝。故、不正确;、符合材料,故选B项。12.(xx湖南师大附中期中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明朝的中国人将自己与外世隔绝中国人将其令人生畏的才能和精力转向内部,慎重地放弃了在欧亚大陆、最终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先地位。”导致“中国人转向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统治者采取海禁政策B.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C.明朝以后中国落后于世界D.新航路开辟带来殖民扩张答案 B解析 A项所述是中国人转向内部的表现,材料不能体现C项;明朝时期受到西方殖民扩张的影响还比较小,不能成为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13.(xx山西省第三次诊断性考试)“以诗证史”“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陆游在饭罢戏作中写道:“南市沽浊醪,浮蚁甘不坏。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蟹。轮囷犀浦芋,磊落新都菜。”太和楼是北宋仁宗年间临安的著名酒楼,无名氏在题大放送和楼壁中写道:“太和楼三百年间千夫承糟万夫瓮席分珠履三千客,后列金钗十二行。一座行觞歌一曲,楼东声断楼西续。就中茜袖拥红牙,春葱不露人如玉。”宋诗纪事卷96请回答:根据以上诗歌材料,提炼诗歌所反映出的南宋社会经济状况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论证。(12分)答案 特点论证商业活动打破严格的时空限制,城市经济繁荣(3分)市场摊点众多,商品丰富。(如:“南市沽浊醪”“浮蚁”“东门买彘骨”“鱼蟹”“犀浦芋”“新都菜”都有反映)(写出三个史例,给3分)城市商业服务设施日益完善,世俗娱乐活动众多(3分)有较完善的餐饮服务和歌舞娱乐活动。(如:“酒楼三百间”“千夫承糟万夫瓮”“三千客”“金钗十二行”“歌一曲”“茜袖”“红牙”都有反映)(写出三个史例,给3分)14.(xx四川省绵阳市诊断性考试)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三 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又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人民版教材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黄遵宪番客篇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8分)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贡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清朝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6分)答案 (1)特点:交通发达(或陆海丝绸之路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西亚、南亚、欧洲、非洲);政策开放,政府设机构管理(或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每点2分,共8分)评价: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2分)(2)目的:宣示国力的政治目的为主。(2分)影响:逐渐形成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分)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加强与周边民族和国家政治联系;儒家礼治思想的影响。(4分,答出2点即可)(3)不同:背景不同: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陆上丝绸之路受到严重影响;清朝时面临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和西方殖民势力对沿海的侵扰。政策不同:宋代支持、鼓励海上贸易;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影响不同:宋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清代海禁政策影响人民生计,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每点2分,共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