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21572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两分,共计6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封建”的含义是( )A封建制度 B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C奴隶社会的瓦解 D分封诸侯国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氏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主要反映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的淡漠 D、专制王权的强大3.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 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4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意义是()A加剧了社会矛盾,无益于社会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助于长治久安C避免了国家分裂,有助于政局稳定 D造成君主独裁,导致政治黑暗5“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6.“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那一朝皇帝?”此语讽刺的可能是(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八股取士7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其标志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厂卫特务机构,加强控制C颁布大明律 D设军机处8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9.1846年,中国某地一家饭店开业,因地点相当偏僻,交通不便, 初期的经营状况不佳。19世纪后期,该饭店却成了中国最早接受现代事物的场所:1867年,该饭店最早使用煤气;1882年安装电灯,引来许多好奇的人潮;1883年, 最早使用自来水。这个饭店应位于何处?(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澳门10、1877年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当地(中国)商人往往将装满货物的商船挂羊头卖狗肉式地过继给任何一位欧洲人,佯装货物是他们的。”当地中国商人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欧洲人享有一些特权 B、中国产品缺乏信誉 C、欧洲抵制进口中国货物 D、欧洲企图向中国倾销商品11乾隆皇帝谕令两广总督苏昌:“国家四海之大,何所不有,所以准通洋船者,特系怀柔远人之道。乃该夷来文内,有与天朝有益之语。该督等不但当行文笼统驳饬,并宜明切晓谕,使知来广贸易实为夷众有益起见,天朝并不籍此些微远物也。”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列强以有益清朝为由侵略中国 B天朝大国心态阻碍中外间贸易交往C清初以怀柔之道处理外交关系 D西方强权外交导致清朝统治者不满12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马关条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D、辛丑条约洋务运动13.有人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A、三权分立 B、责任内阁制 C、总统制 D、君主立宪制14“驼峰航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飞行条件最艰险的空中运输线。美国空军与中国航空一起,以平均每月牺牲飞行员39名和损失飞机11架的代价,坚持41个月,将约70万吨战略物资运往中国战场。这充分说明了( )A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支持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B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中国国力的孱弱导致了军事力量的低下C美国空军是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D美国政府从来就是世界和平力量最坚定的盟友15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少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的黄色军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16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为“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它描述的主要是( )A. 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的战场 B.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C. 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进军 D.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17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官员世袭制,并把“黜为农”作为对官员的处罚,这些规定表现了( )A向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的蜕变 B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C形成了与清朝对峙的局面 D建立平均、平等理想社会18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C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D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19.有学者认为:“他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局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解放战争 C、国民大革命 D、辛亥革命20“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21“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这种情形出现于(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22下图为“五四运动”时期一份报纸的一角,它反映了( )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响应“五四”运动国内专电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23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我的爷爷出生于1925年,15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平型关大捷、台儿庄等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大生产运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划线部分中,语境与历史史实明显不符的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24“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誓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董必武题嘉兴南湖烟雨楼,对联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哪次会议有关( )A.国民党一大 B. 中共一大 C. 中共三大 D. 八七会议25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对中国革命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 ) A建立了一支人民革命军队 B建立了一支党领导的工农红军C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26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从中可以获悉( )A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7流行歌曲能反映一个时代发展的主题。“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这是某一时期非常流行的歌曲。这首歌曲最可能流行于哪一时期 ( )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过渡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28文革期间我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大倒退是指 ( ) A.革命委员会建立 B.人大制度的破坏 C.政协制度的破坏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停止29“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争传客从台湾来。”改编的这首回乡偶书最早可能出现于( )A20世纪60年代末 B. 20世纪70年代初 C20世纪80年代末 D. 20世纪90年代初30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D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第卷(共计40分)二、非选择题(共三题,其中31题14分,32题10分,33题16分,共计40分)31题(14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尤其是中国,拥有悠久文明的历史,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材料一 某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两组图片。形式内容第一组疆域图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元朝 A 制(图1)。第二组示意图汉代三公九卿制;唐朝 B 制(图2);清朝军机处。 图1(元朝局部疆域) 图2(1)材料一中A和B分别代表什么政治制度?(2分)请任选其中一个,概括指出其积极作用。(2分)(2)材料一中的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哪一趋势?(4分)材料二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某政府建立后颁布的国歌(3)这首国歌是由哪个政府于哪一年颁布的?(2分)(4)从歌词看,当时中国的先进分子希望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分别实现哪些目标?(4分)32题(10分)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致使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面对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抗争,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诗篇。请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二: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三:八国联军侵华形势示意图 图四:日本全面侵华形势图(1)列举图一图二图三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图四战争中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6分)(2)面对以上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分别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4分)33(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兵力分配情况表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战争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战场37个团10个团7个团37个团15个团111万多人不到10.9万人材料二:蒋介石就曾表示:“我国为军备及产业落后之国家,对外抗战所可恃为利器者,乃我广大民众之力量”,我们要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除迅即组织全国民众,训练全国民众,武装全国民众,集中力量,共赴国难,别无他途。1938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就明确向全国指出:“抗战之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尤取决于民力”。本次会议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强调:“发动全国民众,组织工、农、商、学各职业团体,改善而充实之,使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为争取民族生存之抗战而动员”。依据以上国民党当时对待全国民众的政策,我们很难看出它与我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关于动员民众抗战的政策有质的不同。中共同样主张:“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实行有力出力,为争取民族生存之抗战而动员。”材料三 据统计,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1)根据材料一可得出什么认识?(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蒋介石抗战的基本主张。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蒋介石基本主张的依据。(6分)(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