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920798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xx烟台高一检测)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时代农业生产的典型特征。铁犁、牛耕都是春秋战国兴起推广,排除B、D两项;A项不涉及农耕生产;C项为井田制的表现,正确。答案:C2(xx昆明高一模拟)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A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B诸侯权力增强C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D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解析:初税亩承认土地的私有,题干材料中描述的是在初税亩实行后,又进一步地丰富和完善了一些规定,因此这实质上表明土地私有权在当时获得认可。答案:D3(xx陕西学业水平测试)“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重农抑商”B土地兼并严重C“闭关锁国”D井田制瓦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由材料“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可知反映的是土地兼并,故选B项。答案:B4从战国到清代,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是()A集体耕地向私有制转化B国有耕地向私有制转化C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模式转化D由集体劳动向一家一户小农经济转化解析:本题考查这一时期土地所有制的演化趋势。A项是战国以前土地所有制演变的过程,C项是耕作方式的表现,D项是小农经济的组织形式,B项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答案:B5(xx南京高一检测)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D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翻地块”就是发展农业,体现了重农抑商的农本思想。答案:A6清朝雍正皇帝曾经设立农官,奖励务农有成的老农,并从江南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农到北方传授农业技术,重视并扶植农业发展。其原因不包括()A农民是国家赋税和兵役、徭役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外贸的收入C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稳定D小农经济的稳定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材料表明统治阶级采取重农政策,其出发点在于A、C、D三项,而B项叙述不符合史实。答案:B7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严格管理市场D压制丝织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核心思想是限制和压制商人的生活服饰,推崇农业,因此选B项。答案:B8元朝时,福建泉州港的航海贸易空前发达,不仅超过广州,而且居全国之首,在世界上号称“东方第一大港”。到明朝,泉州港走向没落。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制约B国家政策的限制C西方列强的侵扰D君主专制的加强解析:小农经济在古代一直存在着,不可能是泉州港衰落的原因,可排除A项。元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而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因而导致了泉州港在两个时期出现不同结果,故B项正确。明朝时有西方列强的侵扰,但这不是导致泉州港没落的主要原因,可排除C项,君主专制加强不会成为某个地方兴衰的主要原因,可排除D项。答案为B项。答案:B9(xx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立界”筑垣墙,派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避免海难发生B防止鸦片走私C杜绝西方思潮D严控对外联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并结合清朝的对外政策可知是闭关锁国,即严控对外联系。答案:D10(xx河南学业水平测试)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A禁绝一切海外贸易B严格限制海外贸易C禁绝一切对外交往D严格限制与英国交往解析:“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并不是禁绝一切海外贸易与对外交流,而是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决裂阡陌,教民耕战。西汉刘向战国策材料三自由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董煟救荒活民书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陶煦租核推原(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实质性变化?这种变化对社会制度的演变有何影响?(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为什么?(3)材料四反映了封建土地制度到明清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井田制。变化:由奴隶制的井田制过渡到封建制的土地私有制。影响:使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2)材料三反映的社会问题是土地兼并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例如: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结果:这些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原因: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买卖频繁,所以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3)封建土地私有制高度发展。激化了阶级矛盾,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2(xx连云港高一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材料二(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清圣祖实录材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窘迫)。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以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清蓝鼎元论南洋事宜书(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2)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3)据材料三,指出“开海”的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海禁”对中国社会长远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由“开海”与“海禁”的反复,指出清朝统治者政治决策上的根本出发点。答案:(1)封锁台湾(或收复台湾需要)。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2)清除海贼(防止沿海商人与海盗勾结)。材料一:完全禁止;材料二:限制。(3)人民富足;社会安定。消极: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延缓中国发展步伐。(4)维护封建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