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920666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我们大都记不起2到3岁以前的事,此后几年发生的事即便记得一些,但也相当模糊。科学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幼年记忆缺失”。可是,幼儿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人生的最初两年里,幼儿掌握了许多复杂的、终生受用的技巧,例如走路、说话和识别人的脸,但幼时记忆怎么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呢?科学家们研究发现,2-3岁的幼儿并非没有记忆,但那种记忆很微弱,且容易消失。为什么会这样呢?早期的研究一直认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但是近年来研究有了新突破。美国科学家帕特里夏鲍尔认为人大脑中的海马体有巩固和强化记忆的作用,它把人们在经历中产生的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在那个区域中有一个很小的被称为“齿状回”的地方,那里的成熟要待人们长到4-5岁以后才会最终完成。齿状回的作用很像一座桥,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它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因此,在这个部分尚未发展完善以前,人们的记忆便无法转变成长期记忆。英国科学家马克豪的观点是,“幼年记忆缺失”现象需要等待人们出生18-24个月以后自我意识出现才会消失。这时,幼儿们开始意识到了“我”的独特性,自我意识帮助我们组织记忆,并使我们更容易唤起记忆,许多记忆开始被“固定”下来。不过,科学家又发现,在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的相当时间里,我们的记忆依然是模糊不清的,这说明自我意识并不能完全使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新西兰哈琳海恩是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记忆能力的科学家,她认为,这个因素是语言。她邀请一些2-4岁的幼儿玩一种特制的玩具,并记录下了一些在玩这种玩具时能说出词汇和能够理解词汇的幼儿。6个月以后,她再次和这些孩子谈论那次“往事”。结果发现,孩子们都记得那次游戏并再次描述了那次经历。海恩由此得出结论,“孩子们描述一件事情的能力是与发生那件事时他们的语言发展程度相关联的。”也就是说,我们最早期的记忆有赖于我们最早期的语言去固定它。海恩和她的同事们还做了另外一次实验,他们记录了一些孩子在2-4岁时与他们母亲之间的语言交流。在那些交流中,有的母亲使用了“详尽”的描述和“重复”的述说,而另一些母亲则只是简单的叙述。10年以后,那些在幼年期与他们的母亲经历过“详尽”和“重复”的语言交流的孩子能明显地记得更早一些时候发生的事。这个实验说明,在孩子年幼的时候,与孩子的说话方式影响了他的早年记忆。现在,一个很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人们逝去的早年记忆是否能够被唤回呢?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幼儿是有短期记忆的,而且能记住不少东西,但这些记忆很脆弱,并且有科学家认为它们不可能被贮存,因而也不能被唤回;但另一些人对唤回早年记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人的早年记忆并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我们无法接近它。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早年记忆就是一些经历中的感觉“快照”,当人们成年后,有了语言,有了自我意识和其他概念性的知识,人们便能唤醒它或者接近它。但这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这些路径也许是语言,也许是图像,也许是气味和音乐,总之,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某些东西唤醒我们封尘的记忆。假若这些科学家是对的,那么我们终将找到一种方式把我们逝去的早年记忆重新找回来。选编自百科知识xx年第10期1下列关于原文“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幼年记忆缺失的原因与幼儿学习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也不全是因为人们在幼儿时期没有形成构建记忆和描述事件的能力。B由于海马体,这个为人类巩固和强化记忆的大脑生理结构,要在4-5岁后才成熟,所以之前的记忆无法变成长期记忆储存下来。C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类“幼年记忆缺失”是因为人在18-24个月大以前没有自我意识,所以许多记忆无法被“固定”下来。D新西兰科学家哈琳海恩认为,即使有了自我意识,还是孩子的早期语言发展程度影响着孩子最早期的记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实验表明:孩子们如果能在游戏时更好地理解说出一些词汇,那么一段时间后也就能够更好地复述这件事,这段记忆就没有缺失。B虽然人类幼年记忆缺失了,但是并不能说明幼儿没有记忆,只是幼儿的记忆是短期的,而且也很脆弱,容易消失。C来自周围结构的信号只有通过齿状回才能抵达海马体的其他地方,并经海马体巩固和强化转换成长期记忆。D科学家的实验说明:只要在孩子早期时母亲越详尽地与孩子交流,就越能使孩子记住更早些时候发生的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年来对“幼年记忆缺失”原因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文中提到了三种观点:器官没有发育成熟,没有形成自我意识,语言发展程度不够。B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记忆不能被储存,所以一旦被忘记就不可能被唤回,所以幼年缺失的记忆也不可能找回来。C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随着人长大,有了自我意识,语言能力提高,就能接近甚至唤醒幼年缺失的记忆。D我们可以肯定幼儿的记忆虽然很脆弱,但他们是有短期记忆的,其中自我意识和语言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题。钱乙,字仲阳。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又稍数岁,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无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瘲,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自是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俄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挖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人或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末年挛痹浸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八十二,终于家。(节选自宋史钱乙传)【注】瘈瘲(z zhng):病症名,抽搐、抽风。度越纵舍:古代军事用语。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辨证施治。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哀其孤,收养为子哀:同情B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烛:拿、持C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阅:察看D末年挛痹浸剧浸:渐渐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钱乙在治病方面颇有效验的一组是(3分)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入进黄土汤而愈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自以意治之,辄愈退而考之,皆中ABC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钱乙事亲至孝。对生父,他往返寻找数次,最终将其寻回并养老送终。对养父,生时侍奉如同生父,死后为其安葬服丧。B钱乙不肯居功。他曾指出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治疗皇子的病症,是因为众国医的治疗已有成效,皇子已接近痊愈。C钱乙医术高超。他想出将病症转移来保全生命的办法。除了自制药液日夜饮用,还亲自挖来茯苓服用。D钱乙辩证施治。他治病时博采众长,不拘泥于某一流派。他不固执守旧,而是根据病症灵活治疗,最终也符合古法。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5分)(2)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脏)者死,吾其已夫!”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 9题。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8请结合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前两句。(5分)9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_,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庄生晓梦迷蝴蝶,_。沧海月明珠有泪,_。(李商隐锦瑟)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道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阿庆基“造反”芬兰本蒂韩佩一条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来休息。累了!是的,难道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吗?一个人在七十年岁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长的、急的、慢的。板凳被发明和制造出来正是为了人们能够坐它。或许这条板凳还有别的目的,因为冷饮亭就在它的旁边托比亚斯阿庆基多次感到奇怪,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人们仅仅是在散步途中想让腿脚歇上一歇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托比亚斯阿庆基坐在板凳上,他的头发斑白,但精神却很矍铄,他用大拇指托着烟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没过多久,越来越近的歌声唤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现在是生活在动乱时期。罢工、骚乱打吧!吵吧!有的是理由可是这么干难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如果像被拴着鼻子的小牛犊那样发疯似的挣扎,能行吗?托比亚斯阿庆基已经七十岁了,现在世道是不是变了?也许是吧,也许人们的眼界有所不同。可是生活是不是好过些了?嗯,他们应当尽可能过得更好些。这就有足够理由去进行斗争他听见一个过路人说,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游行示威吧!他托比亚斯阿庆基,已上了年纪,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望。在这种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游行队伍过来了,人不少,除了两旁土路,整个街道都挤满了人群。他们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词句:“法律骗人,政府压人。” “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游行队伍过去了,托比亚斯阿庆基朦胧地感觉到,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着遥远的未来走去他们在前进,先头部队消失在转弯处的建筑物后面。后来那里发生了阻塞,尽管后面的队伍还在前进,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托比亚斯阿庆基被子弹的呼啸声惊呆了。这似乎是不应该的然而后来他还是平静下来,觉得自己反正是坐在板凳上的旁观者。游行队伍一下子散了,犹如受到旋风袭击似的扬起了满天尘土,人们掉转头纷纷跑了。托比亚斯阿庆基看到警察握着步枪和皮鞭,正在寻找示威的人,可是游行示威者都跑散了。这时,警察突然发现坐在板凳上发呆的托比亚斯阿庆基。“你放什么哨?”警察大喝一声。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解释自己仅仅是坐在板凳上休息的旁观者,皮鞭已抽到了他的身上。他发现自己陷入了不可解脱的困境,不禁顿时火冒三丈。这怎么可能呢!要知道他只不过坐在板凳上可是愤怒只是再次招致皮鞭的抽打,托比亚斯阿庆基只得拔起僵硬的大腿一逃了之。但事情并没有完结,他确实陷入了解脱不了的困境。不久,他被捕了。受讯、受审,最后被带到被告席上受到了“参与造反罪”的控告。托比亚斯阿庆基怎么也不能理解,他仅仅是在板凳上坐一会儿而已。而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他对警察咆哮起来,他怎么也难以接受警察的指控,他难道会热昏了头脑干下这等事!可怜虫怎么会想得出来:他是狡猾地假装坐在板凳上,企图逃过劫难,实际上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或者是工运首脑警察就是认定他有罪,一口咬定:你身上有紫血块,你就是参与了造反托比亚斯阿庆基搔了搔头皮,觉悟过来:也许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为旁观者准备的板凳!(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A托比亚斯阿庆基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他过着孤独而没有人理解的生活,每天坐在板凳上观望,成了他最大的生活乐趣。B“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看到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阿庆基这样想,可以看出他安分守己,也表明他对社会现实认识不深。C警察一口咬定阿庆基参与造反,是个瞭望放哨的人,意在表明警察欺软怕硬,能力低下。D这篇小说刻画人物非常成功,运用了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来刻画阿庆基老人,使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E作者没有用更多笔墨正面去写警察与罢工工人的冲突,这就使得阿庆基老人的被捕情节更加突出,有力地彰显主题。(2)小说前后两次写道“这条板凳看来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3)小说中阿庆基的心理活动,前后经历了哪些变化?请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3) 小说结尾处的画线句有什么含义?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4)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xx年,95岁的漫画家华君武去世,家人按照他的遗愿将245幅漫画作品捐给上海美术馆。1930年,华君武在浙江省立一中上学,他的漫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校刊上发表,他平生第一次得到一块大洋的稿酬。这件事给了他很大鼓励,从此,他锲而不舍地创作漫画和投稿。1931年,16岁的华君武来到大上海在一家银行作小职员,用业余时间画漫画。当时丰子恺、叶浅予等漫画前辈齐聚上海办杂志。华君武自知资历太浅,就想了一个办法:画当时没人画的人物众多的漫画大画。这方法使他一举有名,后来上海漫画界都知道,有一个“画大场面的华君武”。这个时期的华君武主要画市井俗态,叶浅予看到报纸上一幅华君武讽刺黄包车夫的漫画,就主动找到他说,你以后不要画这样的画了。华君武很快明白,身处随处是丑恶与欺压的上海,自己不该对普通劳动者如此不宽容。1936年,华君武读了西行漫记,他非常向往书中的那个世界。两年后,他瞒着母亲,怀揣友人赞助的路费,只身艰难跋涉了三个月到达陕北。“那个时期大家都很年轻,有人吃不了那个苦就走了,但我一点都没有动摇过。我觉得延安虽然很艰苦,但很好,没有什么应酬,连名片都没有。”华君武说,“人应该在那样的环境中生长。”延安的漫画家们办墙报做宣传工作,有年画、连环画、木刻、版画等等,可老百姓一看到华君武的画,掉头就走了。华君武受了些刺激,开始把笔触对准延安的人和事。1942年,华君武与另外两人一起举办了漫画展,延安文人纷纷来参观,因为人多拥挤,把门都挤坏了。画展中最受关注的是60幅讽刺漫画,如准时到会的人中,一个抽着烟的干部蹲在广场上等候开会,周围只有乌鸦在觅食,漫画讽刺了开会的人经常迟到。抗日宣传画是华君武抗战时期的重要作品,其中有批判意大利法西斯践踏他国领土的一只魔怪的脚、讽刺汪伪政权谄媚日寇的肉骨头引狗等。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华君武调任东北日报主编,他最著名的“蒋介石肖像”磨好刀再杀惹怒了国民党当局,他因此被哈尔滨国民党特务组织以“侮蔑领袖”的罪名列入暗杀名单。1953年,华君武找到了今后创作的方向内部讽刺画,并在光明日报开辟的社会生活漫画专栏里每周发表一幅讽刺漫画。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创作内部讽刺画的压力越来越大,有人说:“现在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事,你就不能画点歌颂的?”但华君武认为,歌颂漫画比讽刺漫画更难画,那种皮笑肉不笑的歌颂称不上是真正的讴歌,“我没那个本事”,他只好暂停了漫画专栏的创作。没多久,光明日报社长穆欣找到他,希望他继续画。华君武说,你要敢登我就敢画;穆欣回道,你要敢画我就敢登。就这样,专栏没有停掉。1961年,北京师范大学批判杜甫的兵车行不分正义和非正义。华君武画了杜甫检讨,批评学术界不顾历史事实、上纲上线的现象。画中的杜甫愁眉苦脸写检讨,面前的纸上写着“兵车行乃和平主义思想”。“文革”开始后,华君武首当其冲成为批判对象,“文革”十年,他没创作一幅漫画。上世纪九十年代,华君武开始在全国举办漫画展。他给自己刻了一方字样“大愚若智”的图章,还在每次画展的前言中都写:“在政治运动中,我也画了一些同志的漫画,在此我谨向他们致歉。”他晚年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时有一张名片,名片居中是他手写竖排的“华君武”三个字,左下角是电话号码,无头衔,无装饰。相关链接 漫画主要是批评的艺术,不懂就没有发言权。(华君武漫画展前言) 我都是针砭时弊的,我没有画那个休闲漫画,我不画。(华君武自传漫画一生) 但凡他听见大到国际社会、小至街头巷尾发生什么事,他的讽刺漫画就会很快见诸报端,并且有着持久的生命力,70多年来一直如此;他从不“见异思迁”,也不怕自己挫败,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爱漫画,爱这个国家,爱这个国家的人民。(南方日报2010年6月14日)(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华君武上中学时就凭借自己的漫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得到了稿酬,这与他为漫画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有关。B上海时期的华君武曾用漫画讽刺黄包车夫,但叶浅予主动和严正的提醒,使他明白了“只有懂得漫画是批评的艺术,才有发言权”的道理。C西行漫记中描绘的延安生活,让年轻的华君武非常向往,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投身于“那样的环境中”了。D当华君武把漫画创作的笔触对准了延安的人和事后,他在三人画展中的60幅讽刺画备受延安文人关注。E光明日报社会生活漫画专栏得以延续,是华君武和穆欣共同坚持真理的结果,表明当时的华君武并没有放弃针砭时弊的创作方向。(2)传记以华君武的遗愿开篇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3)作为漫画家,华君武在不同时期的创作各有着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4)为什么华君武的讽刺漫画“有着持久的生命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影视明星杨幂、刘恺威结束了多年的爱情长跑,于1月份在巴厘岛完婚。两人感情很好,间不容发,非常亲密。B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正好可以择善而从。C楼市“拐”与“不拐”的争论已经很久,相关部门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地指导百姓购房,这比坐而论道更有意义。D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灯会,夫子庙地区进行了改造,北口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气宇轩昂的状元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无论外界环境和参赛条件都极端恶劣,好声音的歌手们总能够面带微笑、充满信心完成所有的比赛项目。B时代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的态度,像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理论一样,来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C当诗人踏上故土,听到年轻的姑娘们还在弹唱古老的“断念歌”,还在跳着古典时期的舞蹈时,感到这些陈词滥调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格格不入。D当年极为畅销的一本书墨迹的作者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曾子墨根据自己的真实生活轨迹写的。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地概括、剪裁。_。_。 _,_。_,_。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BCD16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试根据材料,完成后面两题。(5分)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数5段传记文回忆百分数全部时间诵读35351/5用于尝试回忆50372/5用于尝试回忆54413/5用于尝试回忆57424/5用于尝试回忆7442(1)根据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即:_ (3分)(2)这份实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_(2分)17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续写的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内容连贯。(6分)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 _,_;_,_。六、作文(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李开复刚成为微软公司的市场经理时,曾带着微软某个著名的软件产品参加了一次软件展示会。会后,他兴高采烈地给整个产品组的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他在邮件中说:“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在此次展示会上我们取得了全部10项大奖中的9项!让我们一起庆祝和狂欢吧!”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仅仅一个小时之内,他就收到了几十封回信,回信的内容竟惊人地一致,所有人都在问他:“我们没有得到的是哪一个奖项?为什么没有得到?别人比我们好在哪里?从这个失掉的奖项里,我们能得到什么教训?明年,我们怎么才能包揽全部10个奖项?”李开复后来说道:“在收到邮件的那一刻,我几乎惊呆了!直到那时我才真正理解微软为什么能够持续地取得成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xx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4-5岁成熟的是齿状回,而非海马体。)2D(选项说只要这样就一定会发生是不对的,影响孩子记忆有很多因素。)3C(还“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才能唤醒。)4C(“阅”应是“历经”)5D(介绍钱乙受欢迎的情况,不是直接表现介绍钱乙在医学理论方面的成就表现钱乙多识物理)6C(理解错误,并非亲自挖来茯苓,而是派亲近的人去)7(1)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告诉了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2)他于是叹息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人会死掉,我大概要死了!”【参考译文】钱乙,字仲阳。父亲钱颢,擅长用针灸,然而嗜好饮酒,喜欢游玩。有一天他隐藏了姓名,向东行到了海上,没再回来。钱乙当时三岁,母亲在此前已经亡故,父亲的同胞姐妹嫁给了姓吕的医生,他同情钱乙成了孤儿,收养他为儿子。钱乙逐渐长大开始读书,跟从吕君学习医术。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告诉了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渐渐地又过了几年,才把父亲接回家。这时钱乙已经三十多岁了,乡亲们惊讶叹息,感慨激动为之流下眼泪,很多人赋诗赞颂这件事。后来又过了七年,他父亲寿终故去,钱乙按照礼法安葬了父亲。钱乙侍奉养父吕君,就像侍奉生身父亲一样。吕君死后,没有子嗣,钱乙就为他收殓安葬服丧,又替吕君嫁了孤女,按年节祭奠供奉,都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元丰年间,长公主的女儿有了病,召钱乙让他为女儿看病,立了功,长公主上奏皇上授予钱乙翰林医学的官职,赐给他红色的六品官服。第二年,皇帝的儿子仪国公得了抽搐的病,太医院里的医生不能治愈。长公主朝见,于是禀报说钱乙出身于民间,有特异才能,皇帝立即宣召,钱乙入宫后进献了“黄土汤”,皇子得以病愈。神宗皇帝召见并褒奖钱乙,并且问用“黄土汤”治愈皇子疾病的原因。钱乙回答说:“以土去抑制水,这样木就能平复,那么抽风自然就被控制住了。况且前几位太医的治疗已使皇子的病症接近痊愈,我(只是)恰好赶上皇子将要病愈。”皇帝很满意他的回答,提拔他担任了太医丞的官职,又赐给紫色官服和金质鱼符佩戴。从此,皇亲国戚、贵族之家,以及下层官吏、百姓人家,都希望请到钱乙治病,钱乙没有一点空闲的日子。钱乙谈论医道,那些有名望的老医家没有人能够问倒难住钱乙。不久,钱乙因为患病免官。哲宗皇帝又召钱乙在宫中值夜。过了好久,钱乙又以生病为由请求皇帝恩准他告老还乡,于是不再起复。钱乙,原本体弱多病,性格简率平易,嗜好饮酒,疾病屡次侵犯,钱乙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总是能够治好。钱乙最后一次犯病,疲倦得厉害,于是叹息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人会死掉,我大概要死了!”过了一会儿又说:“我能让这病转移,使病转移到四肢上。”于是就自己制药,日夜饮用,没有人见过他的处方。过了不久,他左侧的手足挛缩不能使用,就高兴地说:“这下可以了!”又让亲近的人登上东山,找到菟丝生长的地方,拿着火把照着菟丝下面,而在火把熄灭的地方去挖,果然挖到茯苓, 茯苓大得像斗,于是就按法服食它,历时一个月吃完了。从这以后,钱乙虽然偏瘫,可是气骨强壮坚固,就像没有患病的人。钱乙开药方,广博通达,不拘泥某一师门,他对治疗疾病的各种方法都精通,而不只是个小儿科医生。对于各种医书没有不读的,别的医生拘泥固执死守古法,惟独他能够灵活辨证施治,最终还是与古法相合。他特别精通本草,广泛地了解事物的原理,分辨改正本草中的缺漏和错误。有人得到了奇异的药材,或者拿奇怪的事去问他,他定能给他们说出其本源发展,物的颜色、名称以及形貌特点等,问的人回去拿书考证他的话,都符合。钱乙晚年,挛痹症逐渐加重,他嗜酒,喜吃寒食,这些嗜好都不肯戒掉。他给自己诊断后知道病不可治,便召来亲友诀别,换好寿衣等待寿终,享年八十二岁,死于家中。8以乐景衬哀情,(2分)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桃花繁盛,李花飘香的生机盎然的春景(2分)反衬出诗人的深愁苦恨。(1分)9不是直接抒发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曲折、含蓄地表达愁思。(2分) 不说自己愁重,而怨东风冷漠不为己遣愁(2分);不说自己“恨长”,却反过来怨春日惹恨(2分)。10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天街小雨润如酥 绝胜烟柳满皇都 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11(1) E 3分 B 2分 A 1分 (A、“他过着孤独而没有人理解的生活”原文无依据。C、批判的并非警察欺软怕硬,能力低下。D没有对主人公的语言描写。)(2)在作者的笔下,这条板凳就是阿庆基这个老实人的象征,他普普通通、本本分分。(2分)与后文被捕的情节形成强烈反差,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意味。(2分)有利于凸显主题在荒诞的社会中不能做生活的旁观者。(2分)(3)小说中阿庆基开始坐在板凳上休息时,内心是平静的。对工人的罢工游行他有些理解,但更乐于作一个观望者。警察的枪声让老人惊呆,他觉得这不应该。当老人被警察毒打抓捕时,他感到愤怒和困惑。当最终老人被认定有罪,无法摆脱时,老人终于觉醒,生活中不应做一个旁观者。(每一点1分,答满5点给6分。)(4)观点参考:最后一句表明阿庆基老人的觉醒,不能做旁观者。(2分)启示:这个世界没有旁观者的位置,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要想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得参加斗争。(3分)阿庆基老人原本是一个老实本分的人,与世无争,想做生活的旁观者,结果却被稀里糊涂地当作参与造反者而被抓,可见,做生活的旁观者只能任人宰割。(3分)12(1)E项3分, C项2分,D项1分(A在原文中没有依据;B明白的是要宽容普通劳动者,而非只有懂得漫画是批评的艺术才有发言权的道理;D原文未说60幅讽刺漫画都是他的。)(2)表现出华君武对漫画事业的关心、热爱和无私奉献。蕴含作者对华君武艺术成就以及崇高人格的敬佩与赞美。以倒叙的方式引出下文对传主生平经历的追述。(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3)在上海时,画人物众多的大画;到延安后,画针对延安人和事的讽刺漫画;抗战时期,画批判、讽刺法西斯和卖国贼的抗日宣传画;新中国成立后,画针砭时弊的内部讽刺画。(答对3点,即可得6分)(4)始终立足社会现实,讽刺漫画针砭时弊,及时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始终勇敢的坚持漫画是批评的艺术,讽刺漫画传达出作者本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既善于自我反思,又能及时接受前辈教导,讽刺漫画传达出他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思考与探索;从根本上讲,他的讽刺漫画是他爱国和爱人民的高尚情怀的真实流露。(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准确的程度,酌情给分。)13C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谈论道理,后泛指空谈大道理。(A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空间距离极小,形容极为精密或精确。也比喻时间紧迫,情势危急。不能用来形容夫妻感情亲密。B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D“气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这里用错了对象。)14B(A搭配不当,“无论”表条件,和具有转折关系的第二个分句搭配不当,而且“无论”和“都”在第一个分句内部搭配不当。C缺少主语,另外“听到舞蹈”搭配不当,D句式杂糅,要么说“墨迹的作者是曾子墨”,要么说“墨迹是曾子墨写的。)15B(由第一句介绍马远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接着由其画面简清的特点引出马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空白”的艺术效果,特别 注意横线处的两个逗号,然后可确定后四处应填。)16(1)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2)背诵材料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分配更多的时间用于尝试回忆,以提高背诵(或识记)效果。17【示例】就像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一样,凄冷的北风也拦不住你走向春天的脚步。就像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一样,突来的暴雨也拦不住你慨然前行的身影。18参照高考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