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综合练习(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20659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综合练习(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综合练习(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综合练习(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综合练习(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儒家不是不强调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就是君主与士人共治的法律。“儒家强调的是习惯法”的含义是A以宗法血缘为依据的贵贱有序 B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理念C以君权神授为基础的理论体系 D以理学为主导的官方哲学2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心情,虽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A兼爱 B以礼入法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3严复法意(今译论法的精神)卷一按语:“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西文则通谓之法”。这一按语表明A中国的“理”与西方的“法”相通 B法治成为中国与西方的共识C西方的“法”与中国的“理”本质相同 D“法”与“理”各异互不兼容4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撰文:“冲决一切现象之网罗,发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书,以真理为归,真理所在,毫不旁顾。前之谭嗣同,今之陈独秀,其人者魄力雄大,诚非今日俗学所可比。”下列有关该资料的说明正确的是A该文章可能发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B冲决封建网罗成为追求理想世界的根本目标C毛泽东深受维新派的思想熏陶 D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之路已日渐清晰5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其本质意义在于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礼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推动民主法制社会制度的建立 D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6“中国革命到了今天,它的意义更加增大了。在今天,是在由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已经一天一天把世界拖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是在中国无产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已经形成了一个伟大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的时候。在今天,我们是处在这种时候,那么,应该不应该估计中国革命的世界意义是更加增大了呢?我想是应该的。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伟大的一部分。”这段论述出自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 D论十大关系7“他看到了简单的规则,并从中揭示出循环往复的规律,所以启发我们继续探索,希望用数学法则来揭示经济的周期和人类的行为。我们相信,宇宙中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材料中“他”A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B发现自然世界规律,启发人们探寻社会运行规律C解决了热辐射问题,把研究领域深入到微观世界D揭示时空的相对性,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8孟德斯鸠指出:“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其核心观点是 A政体自由与公民自由相矛盾 B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均受法律制约C法律规定与公民权不可分割 D法律规定的自由与事实不尽一致9 科学史家丹皮尔说过:“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 A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起来,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 B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 C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D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10、春秋繁露人副天数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这一学说A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重视探求自然规律C旨在维护封建君主统治 D蕴涵朴素的唯物论11、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B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D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12、关于中国教育发展史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同文馆,它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B. 北大红楼是新思想传播基地,主要是以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主C. 远程教育是我国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制教育的唯一渠道D. 中国教育历经了向西方学习再到以传统文化教育思想为主再到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轨迹13战国时期,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14.英国科技史专家丹皮尔在科学史中写到:“把难于成立的信条摧毁,实在是对神学的真正的贡献,不久神学家的领袖和胆怯的教士们,都先后认识到必须把世界的创造看着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生命在本质上是一体的。”以上省略的内容应为A.经典力学 B. 进化论 C. 量子论 D. 相对论15“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这一主张应出现于 A中国同盟会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 D论联合政府16.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最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国民教育体制初步形成颁布义务教育法 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A B C D17彼特拉克说:“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的原则是,关于我们在人间所能希望的光荣,在人间的时候去追求它是对的。”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 )A文艺复兴倡导追求现世幸福 B文艺复兴主张推翻封建专制C科学家勇于追求科学真理 D启蒙运动宣扬天赋人权18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19“运用不断翻新的各种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从各个角度和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从而反映出世界的荒诞,人生的虚无和生存的荒谬。”具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A表达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B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来反对封建制度C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D表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以来的精神危机20.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发表文章说:“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句话说明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目标直指孔教 儒家思想束缚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和民主政治完全对立 陈独秀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13分)近代中国思想急剧变迁,新陈代谢中充满新与旧的碰撞、调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同治六年二月十五日大学士倭仁折(1867年)材料二 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轻刑薄赋,奴隶之幸福也;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材料三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确立儒家的身份?学术界有以下两种主张: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 据余英时等著不确定的遗产整理(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2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独秀的基本主张。(2分)(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现代化进程中儒家身份的确立”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傅高义邓小平时代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5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4分)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2分)23.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王朝的反动腐朽愈来愈暴露,中国被瓜分的形势愈来愈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都创办了白话报刊,它使民主革命时期的白话报刊又有了新的发展。从1899年到1918年,各地新创办的就有170种。北起哈尔滨,南到广州,东至上海,西达伊犁,遍布全国近30个大中小城市,甚至连最僻远的世界屋脊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西藏白话报。此外在日本东京也出现了9种中国白话报刊。王洪祥中国近代白话报刊史材料二 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于“思想革命”的。鲁迅全集第4卷材料三 在新文学以前,文学的等级观念(文言文学和白话文学)、社会的等级观念(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是根深蒂固的。文学中文言文学为尊,白话文学是平民文学,是次等的。与之相对应的是由此划分的社会等级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即使如梁启超这等提倡白话文学的维新人士,也坚守着“物各有群,人各有等”。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斗士们深刻地批判了文言文的封建贵族化本质,主张建立一种全社会和全民族共通、共享与共同的“国语的文学”。“五四新文学”的革命性成果之一,就是“将特权阶层独占的文学权利还到了最广大的社会平民的手中”。张烨文言与白话的千年之争材料四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 宣布文体教科书分期作废, 逐步改用国体文, 教科书进入以白话文为形式的新阶段。为适应教科书文体的改革, 商务印书馆编撰出版了新法教科书,全部采用白话文, 初级小学教科书有国语、国文、修身、算术、珠算、会话读本、自然研究、国语唱歌集等, 共计9种; 高级小学教科书有国语、国文、算术、珠算、历史、地理、理科、自然研究、会话、英语共计10 种, 以后又出版了9 种。贾平安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教育(1)据材料一,指出1899年1918年白话报刊发展的特点及原因。(4分)(2)据材料二,概括鲁迅对白话文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迅运用白话文体的特点。(3分)(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期间白话文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呈现怎样的特征?从文体革新与思想解放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发展的认识。(4分)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改革。对王安石变法,世人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荆公当国,始建常平钱之议,以谓百姓当五谷青黄未接之时,势多窘迫,贷钱于兼并之家,必有倍蓰之息,官于是结甲请钱,每千有二分之息,是亦济贫民而抑兼并之道,而民间呼为青苗钱。 (宋)魏泰东轩笔录材料二自熙宁以来,民间出钱免役,又出常平钱。官库之钱,贯朽而不可校,民间官钱,搜索殆尽。常平钱山积,而无救饥馑。欷钱于官,无渲曳之道。 一(宋)苏辙栾城集卷三十八材料三臣窃见自依青苗钱已来,议者皆以取利为非。以臣愚见,若夏料钱于眷中依散,犹是青黄不相接之时,虽不户户缺乏,然其间容有不济者。以为惠政,尚有说焉。若秋料钱于五月依散,正是蚕麦成熟、人户不乏之时,何名济缺?直是放债取利尔。以此而言,秋料钱可以罢而不散。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四言青苗第二札子材料四荆公以古之道,变今之俗无不可者,顾一代成法扫地无存焉,其更张既聚,而其执拗又甚,攻之愈众而持之愈堕K余故曰荆公之法非尽不善也,荆公之拗而执以为是者,则天下后世之乱首也。 (明)范光宙史评卷九王安石新法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实施青苗法的目的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苏辙与欧阳修对青苗法看法有何异同?(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分)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甘地和孙中山两人都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称为“国父”,都是本国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中最著名的领袖之一,在亚洲乃至世界上都有很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非暴力抵抗是一种自我纯洁的过程,而我们的斗争又是一个神圣的斗争,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自我纯洁的行动,似乎是很j给当的。那时的盐税是极不得人心的,而且不久以前还有过一次争取取消盐税的强大运动。我因此建议人民可以置盐税法于不顾,在各人家里,用海水制盐。 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材料二 在他呆在夏威夷的时间里(18791883年),美国的影响迅速侵入,为它带来民主观念、现代法律体制、现代学校,以及工业发展的需求。夏威夷于1893年最终成为一个共和国,它却一直处于美国兼并的威胁之下。从这个历史拗II中,孙(中山)确信仅仅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一个共和国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民众中灌输一种强烈的民族主义感情,在此基础之上重建国家,保持民族独立。 虽然香港被英国人统治仅数十年,但在中国四千年文明中,却无一个城市像香港这般管理得当,这种反差在孙的譬中点燃起了推翻无能的清廷的强烈愿望。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的斗争”根本目的。试举“自我纯洁的行动”两例史实。(3分)(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5分)(3)分别指出甘地和孙中山被本国人尊为“国父”的原因。(2分)(参考答案)1-5 ABAAD 6-10 BBBCC 11-15 BADBC 16-20 DADDA21(13分)(1)观点:治国的根本是遵循礼义和取得人心支持;反对向西方学习科技。(2分)(2)提倡科学与人权(民主);全面批判中国传统文化。(2分)(3)论证:观点一:儒家是治疗现代文明弊病的良方,重建中华文化的核心。论据:1、儒家强调“仁”、“礼”和中庸,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可以有效挽救现代文明之弊病;2、儒家强调德治、诚信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构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3、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观点二:儒家总体上已不适应现代民主法制制度,但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论据:1、儒家提倡的纲常名教、等级秩序等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自由、平等、法治等价值观相抵触;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精髓部分还可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作用。(1)“仁”、“礼”和中庸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2)德治、诚信思想有利于构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3)儒家注重政治和人事,体现了一定的人文关怀,有利于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观点2分,论证6分,表述1分。22.【答案】(1)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1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2分) (2)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1分)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任答2点,4分)(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2分)23.【答案】(13分)(1)特点:数量增多;分布较广。(2分)原因:资产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争取民众。(2分)(2)看法:白话文也具备文言文的优势;白话文的兴起是文学革命和思想解放的结果。(2分)特点:将白话文形式和反封建内容有机地相结合。(1分)(3)因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大力推动;反封建专制的要求;思想解放深入发展。(任答两点,2分)(4)特征:白话文运动深受时代背景、政治因素的影响;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推动到政府确定为官方文体。(2分)认识:白话文运动顺应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要求;同时思想解放也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2分)24(1)限制高利贷盘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政府收入。(3分) (2)同:都认为青苗法是为官府聚敛财富(1分) 异:苏辙完全否定青苗法,认为青苗贷款未达到救济灾民效果。(2分) 欧阳修对青苗法作了具体分析,不是全盘否定。他指出夏季贷款利于解决贫困者的生活问题,而秋季放贷纯粹是为了获取利息,应该废止。(2分) (3)变法内容本身存在缺陷:变法急于求成:固执己见,不善听取他人意见。(任答两点给2分)25(1)目的:争取印度的民族自治(独立)。(1分) 例子:1919年“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食盐运动”;(2分) (2)主张: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实现民族独立。(3分) 原因:夏威夷和香港的经历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刺激等(答到两点给2分) (3)甘地: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领导印度人民获得民族自治;(1分)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