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18419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含答案题号一二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C吏治混乱职责不明 D军事行动保密性强3.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资格。当时,他若想获取政治权力,下列哪条途径可行?( )A参军,争取立下军功 B经商致富C收买人心,多拉选票 D接受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质4.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近代美国实现这一“梦想”的重要举措是A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B实行联邦制政体C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D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5.有学者这样描述:“这个帝国既不发展英国式的强有力的立宪政体,也不借鉴作为法国特征的民主与平等。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许诺”。俾斯麦的“许诺”最有可能是()A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B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C皇帝是帝国的元首 D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6.图一和图二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图一 党员数量消涨) ( 图二 党员成分构成变化)A1921年和1922年 B1937年和1938年 C1927年和1928年 D1949年和1950年7.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种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 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 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8.某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用到下图。据图中阴影部分判断,他的研究主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C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9.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A.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10.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政协开始性质有了变化。“政协性质开始变化”的原因在于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 D中苏关系严重恶化11.下列对三幅图片展现的共同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中国奉行友好结盟和平外交政策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12.近年,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 B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C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13.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反映了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政府鼓励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 B C D14.“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C宋代东京D明代苏州15.卡尔波拉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一书中指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器都是没有受到过教育的技师发明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读写能力。”下列关于“我们时代”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到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16.1793年英使华觐见乾隆,两国互赠礼品,清单如下: 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差异是A英国轻工业发展快,中国农业高度发达 B英国军事工业发达,中国手工业繁荣C英国天文成就突出,中国市民生活丰富 D英国进入工业文明,中国处在农耕社会17.史学界曾有人对18721894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做了比较详细的统计分析,并绘制出下列统计图。我们由此统计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发展迅速 B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实力雄厚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成长 D自然经济已经退出了中国经济舞台18.右图为一学术讲座的海报。下列各项中与讲座主题内容不相符的是A英国的国有化政策 B“福利国家”的出现C凯恩斯主义的失灵 D自由主义的兴起19.下列有关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现象体现出社会进步的是A“马车专门为游览观光而发”B“坐电车男女可以杂坐,不以为嫌”C“人力车夫讨厌马车” D“对超越洋人马车的华人马车,按违章处理”20.斯大林说:“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材料中“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A以农业集体化为前提B从发展重工业开始C从发展轻工业开始D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1.“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材料表明全球化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给现代中国带巨大利益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对当今美国说是弊大于利22.以下是一位同学根据现代中国城市人口的变化制作的数轴(见下图),其中BC段出现变化的原因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大跃进的开展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实施2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试图对“世界史中国梦”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和讨论总结,大家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因此,“中国梦”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之梦基本一致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A. B. C. D.24.黄宗羲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1663年出版的著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A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 B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C主张法治,反对礼教 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25.书坊是古代出书卖书二合一的书店,诞生于唐末五代,北宋以后在大街小巷盛行。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举考试复习“指南”等,这表明A宋朝以后统治者对文化控制减弱 B商业活跃,市民阶层兴起C封建文人有了自由挥洒之地 D封建统治者加强文化控制26.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A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建筑技术进步 B理性主义光辉照耀人们前进C宗教改革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人类渴望摆脱束缚奔向自由27.“任何政府侵犯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便可以不承认它,而且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自己的权利。人们以暴力推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该学说的影响不包括A启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化的作用B动摇了封建绝对主义国家政治权威的理论根基C成为了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旗帜D促进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革命28.从图中可见1893年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现象的反映了A孙中山在海外领导同盟会,忽视国内的宣传 B宣传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潮成为国内新思想主流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要民主但不同意放弃帝制29.“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这段话是评价A.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30.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主观题(本题共4道小题,第31题19分,第32题15分,第3题16分,第34题10分,共60分)31.“自由”是人类重要的价值观,追求人的“自由”是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是“自由”的制度保障。同时,自由也是有条件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期的自由主义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绝对主义,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争取宪政政府到十九世纪中期,欧洲的主要国家和美国大致完成了这方面的任务。李强自由主义材料二、“如今女学堂也多了,女工艺也兴了,但学得科学工艺,做教习,开工厂,何尝不可养活自己呢?也不致做食,累及父兄、夫子了。一来,可使家业兴隆;二来,可使男子敬重,洗了无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秋瑾集材料三、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西奥多罗斯(1858-1919)(1)结合材料一,从欧美政治文明的发展角度,指出19世纪以前欧美主要国家在反对绝对主义争取宪政方面取得的成就。(4分)(2)材料二中秋瑾认为女性获得“自由的福”的条件有哪些(2分)?中国女性从传统的“三从四德”到近代以后收获“自由的福”,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社会转型的角度分析近代妇女解放的原因(4分)。(3)材料三中西奥多罗斯福的这句话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得到了印证,请结合此时美国国内和国际形势来说明“没有秩序的自由”带来“破坏性”的表现(2分)。二战后西方国家在构建“自由的秩序”又有哪些措施(3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自由”有何看法?(4分)32.(15分)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历史中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动;影响成为世界中心的因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我们说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历史的“中心”时,意味着它处于历史领先或主导的地位。 林甘泉从“欧洲中心论”到“中国中心论”(1)如果说14世纪的意大利和18世纪的法国是“历史的中心”,结合材料一请指出其立足哪个领域得出的结论?并指出在该领域从“14世纪的意大利”到“18世纪的法国”反封建的方式有什么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变化的经济和文化原因。(5分)材料二: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以1820世纪的史实加以论证。(5分)材料三: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的原因。(5分)33.(16分)古往今来,各地区各民族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里提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共同体。”我以为中庸里边“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十二个字是最能表现出我们民族形成的情形”,最早提出了汉民族秦汉形成说。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材料二、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材料三、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是指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相适应的各民族、各地区交换、交往的增长,闭塞和隔绝状态的突破,文化的扩散和汇合。舒小昀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汉民族秦汉形成说。(6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各民族怎样实现了“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改变”。(4分)(3)归纳材料三的观点,并以19、20世纪的史实加以说明。(6分)34.(10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邦人迄今习欧美之风有两误端。其一为不习欧美人之所以致文明之路,而仅习文明后呈现之皮相;其二为应后习之物为先习,而应先习之物为后习,实为颠倒了本末前后之顺序。至此,吾人习欧美之风虽近二十年有余,而似文明开化之物唯止于其外表之相,致使吾国力日渐疲惫,人心日渐陷于浮薄。西村茂树文明开化的顺序回答:(1)材料一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6分)(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学习西方带来的消极后果及原因。(4分)试卷答案1.A2.A。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初,设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枢密院是北宋时期掌管军事的机构,最高长官称枢密使,据材料记载,“宰相,与枢密对称两府”、“一日内六招枢密院计议而中书(即宰相)不预闻。”说明宰相无法干预军政,相权受到较大削弱。故选A。3.B。雅典民主制。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该青年应生活在梭伦改革时,梭伦改革的一项内容是按照财产划分四个公民等级,第四等级的公民不能担任官职。因此他可以通过经商致富提高等级进而担任官职,B符合时代特征。 4.D。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由题目中的信息“美国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可知这应为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本题应选D项。5.A。本题考查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俾斯麦为了争取公众支持他的计划,利用当时存在的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者的思想感情,应会许诺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A项符合题意;B、C、D都说明德国的政治体制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6.C。新民主主义革命。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以得出从数量上:a年下半年较上半年党员数量大幅减少,而在b年6月又得到较大发展;成分构成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原先a年的以工人占主导发展到b年的以农民占主导。联系各选项,符合题意的是C项:a年指1927年,b年指1928年,1927 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中共,中共党员人数大幅减少;随着1927年10月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8年井冈山会师,革命队伍的壮大,1928年党员人数又大幅增加,而且农民占多数。7. A。根据“咸丰元年(1851年)”不难判断出是“太平天国运动”,江苏、安徽两省是太平天国革命军与清军对垒的主要战场。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军自武汉沿江而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三月二十日占领南京,五月先后派兵北伐和西征。致使所到之地社会动乱、人口外流。故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8.C9.A 。解析:由材料中的“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 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的信息说明他们正在讨论的是俄国革命的步骤问题,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俄国革命分两步走,故A项符合题意。10.C 。1954 年政协性质变化,指的是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改变为参政议政的政治协商机构,原因是1954 年一届人大召开,人大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 关。A 错误,近现代中国历史社会性质变化年份可以考虑1840、1949 和1956,即1840 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 年新中国建立,半殖半封向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B错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D错误,中苏关系恶化发生在50 年代末期。故选:C11.A 。解析:从图表“朝核问题”、“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峰会”这些都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成就,是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的体现。 故选:A12.D 。 解析:A项说法错误,B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C项与此无关,D项说法正确,揭示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质内容,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与合作,取代了过去的对峙与斗争。故选:D13.D。 解析:解决此题有两种方式,一是正向选择,依据材料内容来分析选择,由材料中的“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可知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由“乃棉花尽归商贩”,不是用于自己消费可知是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二是排除法,明朝是重农抑商政策的顶峰,所以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的产生,但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所以排除项。故本题选D。14.C。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题中的城主要指居住和办公等地点,市指交易场所,“城区即市区”即是指原先的分隔状态被打破,根据史实,到了宋朝才打破时空上的限制,所以C项符合题意。15.A 。 解析:根据“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机器都是没有受到过教育的技师发明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读写能力。”判断“我们时代”应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者大多是工匠或技师,科学与技术还没有紧密的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亚当斯密提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A项正确。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应追溯到罗斯福新政,排除C项;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是在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D项。故选:A16.D 。解析: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是“ 英、中经济的根本差异 ”,应从生产关系方面比较。C项明显不是经济, A、 B 两项不是根本差异。故选: D17.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从图中可知,“外国人办”及“官办和官商合办”的实力较强,商办实力相对较弱。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由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排挤而艰难成长。难度:最简单18.D。海报的主题是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A、B、C都是其表现,自由主义兴起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选D。 19.。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根据所学知识,社会进步主要体现在新式工具的使用上,“电车”是新式交通工具,体现了社会的进步;“马车”“人力车”等不是新式交通工具。所以答案选B。20.C。“斯大林模式”推行的原因。由题目中的信息“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即可排除B项;“通常的工业化道路”应为欧美国家式的先发展轻工业,再发展重工业的道路。故本题应选C项;苏联的工业化道路以发展重工业为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故排除A、D两项。21.A 。解析:由材料“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可分析出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受到的全球化的影响是不同的。故选:A22.B。新中国的经济建设。BC段时间是1958年到60年代中期之前,这一段时间,中国进行了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城市化得到畸形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多,故选B。60年代中期后,弊端明显,城市人口减少。23.C2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卢梭与黄宗羲思想主张相同点的准确归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从明亡的历史看到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因此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述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思想,提出了封建专制是舒服自由的镣铐,据此分析可知两部著作的主要共同点是都批判封建专制、提出民主思想,故选A。思路点拨:在xx年高考复习中,一是复习古代中国思想文化时要抓住三个角度中西对比的角度、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角度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25.B。 解析:从材料“书坊书架上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实用医书、生活用书、世情小说、八卦小报、科考复习“指南”等”可以看出书坊满足了市民阶层的不同的需要,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故选B。AD项错误,从材料无法看出统治者的对文化的统治是否减弱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书坊主要满足一般市民的需要,通俗易懂的有市场,但是纯粹的文人的东西不一定符合市民的需要。思路点拨:在xx年高考复习中,要注意:(1)以农业耕作方式和商业的发展为线索,分析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与经济政策的关系;(2)认识古代经济与人类政治活动和思想文化发展之间的联系,关注当地社会与之相关的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26.D。人文主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启蒙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追求民主、自由。而这一建筑让阳光照射进来,反映了人们要求摆脱黑暗,追求阳光、自由的愿望,故正确答案为D。 27.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是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之一。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卢梭(1712年1778年),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启蒙思想的影响准确把握。28.B近代社会思潮。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时间。在1893年1898年这段时间内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为救亡图存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故答案为B。29.C。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的传统观念,认为自然界的生物是遵循低级到高级发展规律的,这与题干“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的信息相符,故C正确。AB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俱排除。【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调用知识的能力。30.A 31.(1)成就: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并不断完善;美国独立,发表独立宣言、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民主共和、三权分立体制。(每点2分,共4分,回答法国相关史实也可酌情给分)(2)条件:受教育权利;经济独立。(2点2分)原因: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男子是生产活动的主体,女性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女性依附于男权社会(2分);近代以后,随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小农经济模式开始解体,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经济独立和受教育权利,形成了妇女解放潮流(2分)。(共4分)(3)形势:(国内)19291933经济大萧条;(1分)(国际)货币贬值、贸易保护战升级;法西斯上台并积极对外扩张。(每点1分)措施:加强对经济干预,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确立布雷顿森林体系,重新构建国际金融与货币秩序;成立关贸总协定,致力于国际贸易自由化;参与成立联合国等其他国际组织。(答出3点即得3分)(4)看法:“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追求进步的重要价值取向(2分);但“自由”也是有条件的,无秩序的“自由”反而对社会发展不利(2分)。(共4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32.参考答案:(1)领域:文化(或:思想)(1分)变化:从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名到以科学为武器直接批判。(2分)原因:资本主义发展;近代科学进步。(每点1分,共2分)(2)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1分)论证: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史实1分,史论1分,答出任意2个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得分,不超过4分)(3)原因:东欧:苏联的扶持;经互会的成立;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每点1分,不超过2分); 西欧:美国的扶持(或马歇尔计划);建立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每点1分,不超过3分)试题分析:近代以来世界中心的变化。(1)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西方人文思想的相关内容。14世纪意大利的中心地位是指的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18世纪法国的中心地位是说的启蒙运动。这都是从思想和文化的方面进行分析的。启蒙运动时期资产阶级以理性的旗帜代替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文化。(2)此题考查的是一体化的进程。18到20世纪加速世界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进行更是快速的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3)此题考查的是东欧和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要从二者的发展的原因方面进行分析。西欧主要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的扶植和欧洲自身的联合等。东欧则是经互会的建立以及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建立等。33.参考答案:(1)秦汉时汉民族的四个特征初步具备。共同语言:书同文,秦始皇以秦国小篆为基础,统一了全国文字。共同地域: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巩固。共同的经济生活: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共同的文化: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6分。答对3点即可)(2)人心的改变:先后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从人文主义走向了理性科学时代(2分)政治制度的改变:开展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2分)(3)观点: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或工业革命)带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1分)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4分,答对2点即可)试题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论证“汉民族秦汉形成说”,首先依据材料中斯大林的论述把握民族形成的四个基本特征,然后结合秦汉的巩固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有关史实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证。共同语言方面,秦始皇统一文字,官方字体为小篆;共同地域方面,全国统一,大一统确立;经济生活方面,秦朝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化方面,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2)回答本小题要注意题目要求和分值,要适当展开,不能过于笼统,局限于一个国家。“人心的改变”,即思想方面,先后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走向理性科学;政治制度的改变,即开展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确立。(3)观点依据材料适当概括即可,突出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横向发展或世界的整体性皆可。可联系所学知识,从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选取史实加以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34.(1)措施:倡导“文明开化。(2分,如答生活习俗西化,引进西方文明也可给分)作用:让更多的日本人认识和了解西方文明,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4分)(2)国力疲惫,人心浮薄。(2分)学习西方本末倒置,浮于表面不及本质。(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