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古典诗歌阅读与鉴赏.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912101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1,00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古典诗歌阅读与鉴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古典诗歌阅读与鉴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12年高考一轮复习课件:古典诗歌阅读与鉴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阅读与鉴赏(一) 把握形象,把握情感,考点透视,鉴赏,形 象,评价,语 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几个要点,形象与情感,命题与读题,解题与答题,命题与读题,1.提问简洁明确,指向景情,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07全国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07全国1),“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07天津),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 (07浙江),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07四川),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07安徽),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07北京),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07辽宁),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07海南),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07湖北),命题与读题,2.名家观点引导,为其作注,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06山东),钱钟书称此诗表现了某种“情味”,请结诗句作简要分析。(05江西),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04重庆),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05天津),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05京),3.两句诗文比较,关注同异,命题与读题,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07重庆),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06全国2),4.选取诗文片断,分析情感,“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06川,命题与读题,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06浙江),“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07江苏),5.鼓励发表见解,答案多元,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04浙江),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06全国),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 (04广东),命题与读题,6.表述思想感情,有赏有析,“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06川,两诗借此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05辽宁),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04全国),命题与读题,形象与情感,常见意象-花木鸟禽类,杨柳:表现离情别恨或柔情,梧桐:表现寂寞、惆怅、凄苦,杨花:象征离散,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兰花:象征高洁、美好,菊花:象征隐逸、高洁、脱俗,竹:象征正直、不俗向上、有气节,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牡丹:表现富贵、美好,松柏:表现坚强、坚贞有生命力,绿叶:表现希望、活力,黄叶:象征新陈代谢或表现美人迟暮,禾黍:对昔盛今衰的感叹,草: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表现荒凉、偏僻 象征地位、身份的卑微,杜鹃:表哀怨、凄恻、思归冤魂悲鸣,黄粱: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花开: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花落:表现失意、人生挫折惜春之情,鸳鸯: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鸿雁: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思乡之情,鹧鸪: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形象与情感,常见意象-花木鸟禽类,猿猴:表现凄厉、哀伤,鹰:表现刚劲、自由或大志,鱼:表现自由、闲适,乌鸦:不祥之物或比喻小人、凡夫俗客,沙鸥:表现人生的飘零或伤感愁怀,青鸟 指代情人的使者,形象与情感,常见意象日月雨雪类,朝阳:表现希望、活力,夕阳:比喻年老或失落时光流逝,月亮象征人生的圆满、缺憾;表现亲人的团圆、分离;寄托思乡、思亲之情;表现旷达、潇洒,细雨:表现生机、活力或缠绵的友情,暴雨:象征热情或残酷,荡污秽的力量,露:比喻人生短促、生命易逝,雪:象征纯洁、高洁或表环境的恶劣,霜:象征人生无常易老,表前路坎坷,春风:表现希望、旷达、欢娱,西风:表落寞、惆怅、思归、烘托衰败,云:表现游子漂泊,“浓云”表现愁肠压抑,晴天:表现光明、欢娱,阴天:表现压抑、愁苦、寂寞,形象与情感,常见意象其它类,玉:象征高洁、脱俗,吴钩:佩带的刀剑,“看吴钩”表现 建功立业的抱负,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尺素:指代书信,珍珠:表现美丽、纯洁无瑕,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楼兰:西域古国名,表现卫国立功,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诗歌题材的整体把握观其大略,需要的基本思维能力缘象入境,需要的基本文化储备人世物象,把握情感的一条捷径情语优先,解读诗歌的必经之路化韵为散,关注诗歌的信息提示题目序注,解题与答题,解题与答题,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观其大略,羁旅愁思题材,送亲别友题材,怀亲念友题材,边塞征战题材,山水田园题材,怀古咏史题材,咏物言志题材,即事感怀题材,写景叙事题材,忧国伤时题材,建功报国题材,生活杂感题材,解题与答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江宁夹口三首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题材相近,意象相近, 情感相近,举一反三,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观其大略,解题与答题,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观其大略,解题与答题,把握情感的一条捷径情语优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7全国卷I) 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解题与答题,“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 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需要的基本思维能力缘象入境,解题与答题,意象的特征强烈的约定俗成性,什么是意象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统一体,意象的作用解读诗歌的重要突破口,需要的基本思维能力缘象入境,解题与答题,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包孕着诗人感情的单个意象,抒情诗中抒情主人公,叙事诗中塑造的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多意象组合而构造出的情境,需要的基本思维能力缘象入境,解题与答题,需要的基本思维能力缘象入境,人(言行),事(表现),物(特征),景(特征),象的塑造,境的复现,如闻其声 如观其色 如嗅其味 如感其温如触其质,语言: 动态性的、描述性的词语是读者与诗人对话的平台,情的体悟,想像力,感知觉角度的描述,解题与答题,(2007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答: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需要的基本思维能力缘象入境,解题与答题,解读诗歌的必经之路化韵为散,示例: 淅沥的新雨洗刷出空寂的青山。青山弥漫着泥土的芬芳,飘散着落叶的清香,酝酿出秋的气息。松间的月华是水中舞动的水草,水中的碎片是空中闪耀的星辉,点破了宁静,照淡了黑暗。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流淌,汩汩的溪流如跳跃的音符,和着喧哗的笑语,撒在姑娘们走过的竹林间,为青山增添了一抹灵动。 山居秋暝笔意,解题与答题,需要的基本文化储备人世物象,知人论诗,知世论诗,知象论诗,解题与答题,中晚唐国势式微,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卢纶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 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 不堪秋气入金疮。,李益从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吹遍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姚合穷边词 将军坐镇古汧州, 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 行人不信是边关。,陈陶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需要的基本文化储备知人知世论诗,解题与答题,南宋沦亡半壁江山,外临强敌内政颓糜,诗坛和词苑交织着救亡御侮的悲怆呼号!,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做汴州。,需要的基本文化储备知人知世论诗,解题与答题,宋代朝廷先天不足,外交上处于弱势,儒家理学逐渐发展,诗歌讲技巧,重说理。,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朱熹观书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需要的基本文化储备知人知世论诗,解题与答题,需要的基本文化储备知象论诗,(2007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 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兴亡 之感。(2分),解题与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07福建)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如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问题: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坚贞自励的情怀。,需要的基本文化储备知人知世论诗,解题与答题,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这首诗通过“源活水清”的生活现象,意在说明什么哲理? 答:源头活水乃是方塘明净如镜的根本原因,据此,只有源源不断地汲取新知识、新思想,才能够明白事理,才能心明如镜。,关注诗歌的信息提示题目序注,解题与答题,关注诗歌的信息提示题目序注,示例: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问题:探究这首诗歌的表达的思想感情。,答:这是诗人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表现出的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解题与答题,抒发的感情,反映的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一般表述(要具体审题),这首诗通过描述的形象(情境),1,2,3,结束页,第八讲,古典诗歌阅读与鉴赏 (二) 品味语言,赏析技巧,主讲:尹龙国,考点透视,鉴赏,形 象,评价,语 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象,境,情,A描写了什么 形象,B营造了什么 意境,C抒发了什么 情感,D 运用了什么 语言,E 运用了什么 技巧,怎样写的,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如何入诗境 如何品诗情,考点透视,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几个要点,语言类试题,命题与读题,解题与答题, 评价作品选词炼字,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动 词,形容词,叠 词,命题与读题,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07全国2卷),“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07天津卷),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07广东卷),语言类命题,“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 甫 “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杜 甫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 岛,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06广东卷),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 (06福建卷),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05全国2卷),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06江苏卷),(2007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答:诗人于清秋日暮在溪亭散心。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独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形象的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数”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评价作品选词炼字,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2007全国卷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评价作品选词炼字,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200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评价作品选词炼字,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2005全国卷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2006江苏卷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1)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2)平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首推陶渊明。 (3)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朦胧晦涩),李贺(奇丽)。 (4)明快。特点: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中的,莫过于白居易。 (5)含蓄。特点: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6)简洁。特点: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三曹诗风的苍凉雄健,张九龄诗风的委婉蕴藉,孟浩然诗风的恬静浑健,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王昌龄诗风的雄健浑厚,李白诗风的飘逸洒脱,杜甫诗风的沉郁顿挫,高适、岑参诗雄浑奇拔,韦应物诗风的清新典雅,韩愈诗风的奇特新颖,贾岛诗风的萧瑟悲愁,李贺诗风的忧郁激愤,元稹诗风的艳丽浅近,白居易诗风的平白清新,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李商隐诗风的清丽俊逸,杜牧诗风的含蓄绰约,诗家之一般风格,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评价语言的整体风格,李煜的词风的伤感细腻,欧阳修词风的清丽明媚,范仲淹词风的苍凉悲壮,苏轼的词风旷达豪迈,柳永词风的缠绵悱恻,黄庭坚词风的自然流畅,秦观词风的情真意切,李清照词风的婉约凄切,杨万里词风的新鲜活泼,陆游词风的雄浑奔放,辛弃疾词风的气势雄壮,姜夔词风的清妙秀远,词人之一般风格,修辞手法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夸张,设问,拟人,反问,互文,对偶,借代,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反语,通感,增强讽刺意味,引人警醒,发人深思。,顶真,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2007重庆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答: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典诗歌语言的鉴赏,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几个要点,技巧类试题,命题与读题,解题与答题,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07湖北卷),“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07江苏卷),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07安徽卷),技巧类命题,命题与读题,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07海南卷),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07四川卷),“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07山东卷),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 (07北京卷),苏轼海棠诗的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07重庆卷),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07全国2卷),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07浙江卷),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梳理让我们无所适从的、眼花缭乱的术语,虚实相生,贬词褒用,融情入景,情景相生,有序化 条理化 清晰化,象征,借物喻人,寓情于景,照应,烘托,衬托,铺垫,白描,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象 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过渡,线索,照应,铺垫,层递,白描,渲染,虚实、动静,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手法,情节,不同表达方式的考查,间接,抒情,角度,议论,叙述,描写,虚 实,动 静,细节描写,渲 染,白 描,点 面,对象,直接,意象组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200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表达方式叙事与描写,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2000全国卷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表达方式描写细节描写,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200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表达方式描写虚与实,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2005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表达方式描写动与静,(07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山高水长,前和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表达方式抒情间接抒情,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1995全国卷 1995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D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表达方式抒情直接抒情,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不同艺术手法的考查,绘画艺术,文学艺术,要点,象 征,衬 托,白 描,以小见大,想象联想,借古讽今,渲 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对 比,赋比兴,烘 托,(2007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答: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艺术手法对比,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2007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堵:座。 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艺术手法衬托,(2007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摘取、拾取。捋:成把地握取。袺:手持衣角盛物。襭:把衣襟掖在腰间装物。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赋。,艺术手法赋比兴,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艺术手法先扬后抑,(200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艺术手法象征,(2007海南卷、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 - 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局:指棋盘。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艺术手法托物言志,不同结构手法的考查,开门见山,过渡,线索,呼应,铺垫,层递,卒章显志,层次,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结构手法线索,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案】 “微风”是全诗的线索,或明或暗地贯穿全篇。除了首联明写之外,下面三联都是暗写微风的,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写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2005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2006辽宁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结构手法铺垫,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结构手法过渡,古典诗歌技巧的鉴赏,法,境,情,答题的基本思路与程式,(为何是此手法),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结构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情境)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要点三),主要用了反衬手法。(要点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要点二),(1)确认手法。,(2)结合情境,分析手法。,(3)手法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落在情上)。,规范答题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