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911341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吕氏春秋上农有言:“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家产简单),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材料中的观点主要立足于()A.统治利益B.商业生产能力C.社会制度D.争霸需求3.南宋理宗在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下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朕方励志讲学,缅怀典型,深用叹慕,可特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南宋理宗嘉奖朱熹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文化,繁荣学术B.统一思想,加强统治C.奖励学术,端正官风D.怀念先贤,光大儒学4.亚里士多德说:“最为公正的政体,应该不偏于少数,不偏于多数,而以全邦公民利益为依归。”这一原则在梭伦改革中突出地体现于()A.颁布“解负令”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鼓励发展农工商业D.设立“四百人会议”5.全球通史说:“工业革命还影响了科学革命,并转而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不过,应该强调的是,在大部分时间中,这种影响几乎只是朝着一个方向从工业到科学的方向进行。”这种影响方向的逆转导致了()A.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巩固B.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的出现C.自由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D.公司制生产组织形式的确立6.空想主义者欧文创办了棉纺织厂,他以慈善者的身份关心工人,禁止十岁以下的孩子进工厂工作。为了减轻工人的家庭负担,他为五岁以下的孩子创办了幼儿学校,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纪律为宗旨。对欧文这些举措评价正确的是()A.具有空想性,违背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B.具有欺骗性,讨好工人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剥削C.具有进步性,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完善有积极的推动作用D.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巴黎公社革命有一定影响7.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对立合作”。能够体现此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A.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B.北伐战争长征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C.国民党“一大”召开南昌起义北平谈判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8.中国近代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再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是()A.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层面的过程B.中国人从天朝上国向正视现实的态度转变C.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历史必然D.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和维新派的斗争9.罗斯福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对我国营造消费型社会,尽快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有诸多可资借鉴之处。以下措施可以为我们营造消费型社会提供借鉴的是()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A.B.C.D.10.“美国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材料中作者认为“美元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原因最有可能是()A.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B.西欧、日本的崛起C.美元的强势地位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1.工业革命在西欧开展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端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和批判社会黑暗的文学流派逐渐发展成为文学的主流。下列属于这种文学流派的作家是()A.巴尔扎克B.列宾C.雪莱D.普希金12.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分时事、新闻两门”。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A.该报使用白话文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古代官俸,多用谷物,货币盛行以后,则钱谷并给。又有实物之给,又有给以公田的。明初尚有此制,不知何时废弃,专以银为官俸。而银价折合甚高,清朝又沿袭其制,于是官吏多苦贫穷。内官如部曹等,靠印结等费以自活,外官则靠火耗及陋规。上级官不亲民的,则诛求于下属。京官又靠外官的馈赠。总而言之,都是非法。现代的官俸,较之清代,已稍觉其厚。然究尚失之于薄,而下级的公务员尤甚。材料二1789年9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明文规定:“新一届众议员选出之前,任何有关改变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任职报酬的法律,均不得生效。”美国总统即使再有权力,也没有给自己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力。1990年11月5日,美国联邦公务员可比性工资法案正式生效。该法案规定了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的制度。法案列出了制定公务员工资标准的四项指导原则:(1)在同一地区,一定要毫不折扣地体现同工同酬;(2)在同一地区,工资等级差别取决于岗位性质和工作表现;(3)联邦政府公务员必须与同一地区私营企业同等工作性质的职工工资标准一致;(4)必须彻底消除任何联邦政府公务员与私营企业职工工资不平等的现象。普通公务员不管何种理由,所有项目工资之和超过高一级工资标准,该工资不得支付。丁则民欧美公务员制度研究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官员俸禄制度的变化趋势,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2分)(2)依据材料二,归纳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待遇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得以推行的原因。(13分)14.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又涉及能否科学地认识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学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说明理由。(12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康熙末年,1711年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就让丁税固定了下来。康熙蠲免钱粮(免交赋税) “有一年蠲及数省者”或“一省连蠲数年者”,甚至有全国性的蠲免。史载,1691年与1703年康熙皇帝均免除天下钱粮2759万多两。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间,政府蠲免钱粮共计545次,免除天下钱粮计银1.5亿两。摘编自康熙皇帝的经济政策材料二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再加上常年西北用兵,黄河泛滥成灾,造成了整个国库亏空甚多。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地权转移因土地买卖而加速。农村里分化出大批无业光丁。同时,人丁逃亡和丁役不均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雍正时,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实行“耗羡(官府在征收赋税时借口征收钱粮有损耗而额外加征)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发给官吏。摘编自论雍正王朝经济改革的得失(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康雍时期进行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二者经济改革的落脚点是什么?(8分)(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二者在赋税改革上有何继承性。其主要的积极意义是什么?(7分)重庆市开州区实验中学xx届高三入学摸底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6 AABBDC 7-12 BCBAAD13.答案:(1)趋势:厚薄不同,逐渐走低;经历了从实物到货币的变化;官员常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收入。(6分)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封建机构庞大臃肿;最高统治集团生活奢侈);商品经济的发展;官僚制度的弊端(监察制度不健全)。(任意一点2分,共6分)(2)特点: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和制定程序;利益回避;工资标准参照私企,有严格规定;同工同酬;实行工资封顶制度。(任意一点2分,三点7分)原因:制度保障;法律保障;公民素质;政党监督。(任意一点2分,共6分)解析:(1)首先根据材料信息“官俸,历代更厚薄不同,而要以近代之薄为最甚”可知,古代中国官员俸禄逐渐降低;再结合材料中官俸发放的形式和一部分官僚通过非正常手段增加收入等信息回答“趋势”。联系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官僚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等知识回答“原因”。(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近代美国公务员任职时,其待遇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公职人员“没有给自己定工资标准、给自己加薪的权力”,“以私企为参照确定美国公务员工资”,“同工同酬”,并对公务员的最高薪金有严格规定,据此回答“特点”。联系美国政党政治的特点和材料中的制度约束、法律规定等信息回答“原因”。14.答案:史观一: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2分)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制度和政党政治,为后来很多国家效仿;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思想意识上形成先进的政治和哲学思想。(3分,能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阐述即可)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国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改变整个世界历史的走向,使人类历史进入新的时代,开始以社会主义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史。(3分)史观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2分)理由:1500年前后,西欧酝酿并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空前变革,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思想兴起,原始资本积累,欧亚非连在一起,世界历史从黑暗的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3分)世界近代史下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理由:从15001900年,西方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阶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结束。(3分,学生能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角度阐述即可)解析:可以以革命史观或者全球史观为依据,联系世界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予以说明。无论持何种观点,都应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同时注意逻辑严密。15.答案:(1)原因:清初长期战争,经济破坏严重;土地兼并,政府收入减少,社会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固有的腐败顽疾;从根本上巩固清朝在全国的统治。(6分)落脚点:从重视农业、稳定农业入手。(2分)(2)继承性:由康熙固定全国人丁数到雍正废除人丁税,并在税收手段上进一步规范化。(3分)意义:赋税规范征收,手续简化,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民和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从根本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4分)解析:(1)根据材料二中的“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再加上常年西北用兵,黄河泛滥成灾,造成了整个国库亏空甚多。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等信息并结合改革的目的回答“原因”。从材料一、二可知改革与农业有关,据此回答“落脚点”。(2)由材料可知,康熙时,“让丁税固定了下来”,雍正时,“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多少,定纳税之数目”,据此回答“继承性”。从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角度回答“积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