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艺术班).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910192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艺术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艺术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艺术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艺术班)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3题。传统孝文化的现实意义龚群孝的伦理观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基因,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之一。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不可能割断历史。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固然有“父为子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需要批判和摒弃的东西,但其积极方面对于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升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传统孝文化认为,孝是一种自然生发的亲情。这种亲情植根于血缘关系,生长于父母与子女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尤其是子女“三年不免于父母之怀”的婴幼儿时期。父母与子女的爱是自然生发的,是无条件的道德情感。子女为父母尽孝,是在成长懂事之后才成为理性自觉的。在我国传统社会,孝在一些时期与“父为子纲”紧密相连,因而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等级制和威权色彩,这是不可取的。在当代社会继承和弘扬传统孝文化,应摒弃“父为子纲”等不合时宜的内容,而着眼于升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肉亲情。促进个体关怀他人和社会。在传统孝文化看来,父母对子女的无私之爱,有助于培育子女对父母等亲人的爱,进而外推到对其他社会成员以至民族和祖国的爱。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谁相信一个连“亲亲”的德行或情感都没有的人会真心诚意地关心他人、热爱祖国呢?因此,传统孝文化把孝与公、忠联系起来,强调人们以“亲亲”和尽孝为起点,培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胸怀和情怀。现代社会是所谓的“陌生人社会”,传统社会中那种邻里守望相助的局面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可以合理借鉴和弘扬传统社会中由近及远、由己及人的“大孝”精神。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我们就能够处理好自己与家人、社会、民族、国家的关系。助推家庭养老。在传统社会,养老问题基本上是在家庭内部解决的,其中孝文化起到了很大作用。谚语中所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就体现了这个特征。目前,我国社会老龄化愈益突出。截至xx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据预测,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接近5亿。如何养老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养老问题可以通过社会化方式解决,敬老院、托老所等社会机构承担了部分养老职能。然而,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机构养老并非多数老年人的首选。同时,我国机构养老发展时间不长,软硬件设施尚不完善,与社会需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因而家庭养老的功能仍然不可替代。(摘编自2015年4月29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文章中“孝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在民族发展的历程中,孝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对传统孝文化,我们只有批判性吸收,才能发挥它应有的当代价值。C一个诚恳地关怀他人和社会的人往往是愿意为父母尽孝的人。D当代孝文化,应提倡邻里守望相助的风气和维护父辈权威的地位。 2. 关于文中第二段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本段提出观点孝的伦理观念要升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认为传统的孝文化都是可取的。B.本段提出父母与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道德情感,所以在传统社会中家庭关系中的父子等级也是合理的。C.本段虽然提出传统孝文化的合理之处,但是也明确指出了其中的某些不可取之处,有做到辩证看待传统孝文化。D.本段中提出孝的伦理观念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等级制和威权色彩,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否定传统孝文化。3.助推家庭养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令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来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帅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咸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祚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邀劫:邀人抢劫B多赍金币金币:钱币财物C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踪迹:作动词,追踪探访D. 帝以践祚岁久践祚:登上帝位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C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D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5分)_ _(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5分)_ _3 古诗歌鉴赏(1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马嵬 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8、诗歌读长恨歌后所抒的感慨,它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什么,请简要阐释。(5分)_ _9、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5分) _ _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中“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便的猿猴都很难越过。(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3)龚自珍己亥杂诗的“_,_ ”两句,借助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却还要悉心培育新一代以报效国家的愿望。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树下 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垒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是同学幺,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垒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来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但不啰唆,稍事采暄,便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顶市长家。他被一个面孔清秀的小阿姨让进客厅然后项市长出现了,和老于面对面落座在两张小沙发上。谈话一开始老于就觉得浑身燥热,他没有意识到,那是他穿了厚厚的棉袄、棉裤和棉鞋的缘故。在他那没有炉火的家里,他需整日这样穿戴,老婆和女儿甚至整日把毛线帽扣在头上。而在项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 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使也开始焦虑:房子呢7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幺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一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生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速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市长了。 (节选自铁凝作品集)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于想请中学同学项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 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 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市长时“声音挺大”,“高 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 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全知全能式的视角,灵活的叙述方式,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 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 D.看到项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罄香老于 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 E.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反映了知识分子维护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评了当今 项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12.作品的第五段是如何表现老于的心理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13.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_14.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8分) 答:_第卷表达题5、 语言文字运用(21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猝然/精粹汗渍/啧啧粮囤/囤积冠冕/分娩B讥诮/硝烟土坯/胚胎果脯/胸脯跬步/硅谷C商埠/阜盛敕造/赦免复辟/辟邪箭镞/簇拥D朔日/溯源嗔怪/瞋目落枕/落款渎职/赎罪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幽远猗郁游目骋怀不落言筌B爆仓碰瓷历行节约平心而论C陨首颓圮束之高阁再所不辞D松驰瞭望无精打采感恩戴德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湖州生态旅游区建起了十公里长的绿色长廊,漫步其间,有曲径通幽、如临仙境的感觉。B在语文教学中,于漪老师倡导人文性,但她从来没有否定过语文课可以离开语言文字。C相对矮小的五针松、文竹、吊兰及微型盆景等,最好放在茶几、案头或仿古架处较合适。D唐教授为国家培养了数以百计的理论化学教学、科研的骨干,五十多名硕士生和研究生。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他开创了今草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ABCD19从下表中筛选有关信息,在后面的空格内填写三个结构相近的短语。(3分)某市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调查项目家庭作业情况睡眠状况吃早餐情况体育锻炼情况百分比2小时以上2小时以下8小时以上8小时以下吃早餐不吃早餐1小时以上1小时以下84%16%25.5%74.5%60%40%21%79%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该市小学五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以下情况:20.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分)网上一份调查显示,中国高中生课余时间的活动内容与日韩美存在较大差异:中国高中生多用于补习功课,日本高中生多用于发展文艺素质,韩国高中生热衷于参加志愿活动,美国高中生热衷于打工。对于这个差异,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120字左右。答: 五、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人说: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有人说: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1.D(“父辈权威”有误,应摒弃。)2.C3.我国社会老龄化愈益突出,养老已成燃眉之急的社会问题。我国机构养老发展时间不长,软硬件设施尚不完善。在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影响下,机构养老并非多数老年人的首选。4A(邀劫,拦路抢劫。)5D6C(“纷纷纳贡称臣”错。)7(1)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献给朝廷,在京城的集市处死了(他)。(2)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8、答案:诗歌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2分),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有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3分)。9、答案:采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1分)将“石壕吏”与“长生殿”作对比。(1分)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有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2分)增加了对百姓悲苦的同情。(2分)10、答案:(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可到万世而为君(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1.AC(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1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文章第五段运用对比手法展示了老于既自尊又自卑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要维护自尊,在项珠珠同学面前大谈文学,以显示自己的文学功底;另一方面,他向项市长提出请求的欲望在潜滋暗长,于是才会“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才会有“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的感觉。(总说2分,分析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13.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老于是一个自尊心极强而又生活在底层的知识分子。现实生活中感到困惑,心灵受到损伤。老于深爱着自己的家人。为了供儿子念大学,老于连烟都戒了。想到今年是女儿高考的关键一年,他还是打算硬着头皮去找老同学项市长请求解决两间有暖气的房子,以此来支持女儿。做事犹豫不决。自认为难以向项市长开口,为了家人还是决定去求项市长;打电话给项市长,但又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见了面又只谈文学,始终没说出房子的事情。(每点2分)14.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树是老于真实生存状态的见证者。在这棵树下,有着知识分子清高的人格。龙盘槐是老于最好的倾诉对象。老于面对“龙盘槐树”发泄自己的无望、无助的请求。树是老于“请求”的对象,有“遮蔽”“庇护”的作用。树不仅能遮蔽物质世界的伤害,还能满足精神上的自尊。树有“权势”的意义。 像项副市长一类的政府官员,应该造就一棵浓荫的“大树”,使这些普通知识分子在“树下”生活得更好。(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15.B16. A B“厉行节约”C“在所不辞”D“松弛”17. A B误用双重否定。C.杂糅,“最好”和“较合适”删去一处。D.“骨干”“硕士生”“研究生”概念交叉,不能并列。18. A19. 课业负担过重,睡眠时间不足,体育锻炼不够。(每点1分)该表格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提供了四种情况,却只能填三个短语,解题时要注意抓住答案前的“普遍”二字,排除并非普遍存在的“吃早餐情况”,就可得到正确答案。20. 示例一:我高中生与日韩美高中生课余活动内容的差异,反映了我教育的实际情况,确实堪忧。首先,该差异表明我高中生课外生活比较单调,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出现了重成绩、轻素质的取向偏差;其次,它显示了我高中生的学习压力过大,竞争激烈,生存状况远不如日韩美;最后,它还说明,我国要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示例二:我高中生与日韩美高中生课余活动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只是我与日韩美的不同国情,无需诧异。首先,勤劳刻苦是国人的美德,该差异体现的就是我高中生惜时、刻苦的品质;其次,中国家长一向望子成龙心切,因此,该差异实为中外父母对子女期望值的差异;最后,我国的生存压力本来就大于日韩美,我高中生的课余时间不轻松实属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