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上册《第30课渡荆门送别》.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909972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上册《第30课渡荆门送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语文上册《第30课渡荆门送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语文上册《第30课渡荆门送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渡荆门送别 李白,课文朗读,背景,李白25岁时,离开故乡蜀地,仗剑东游,谋求政治出路。这首诗是他刚出蜀进入荆门时所作。他初次离开家乡远渡荆门到楚地游历,无限依恋养育他的故乡。,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远道乘船,渡过江水,连绵的山岭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消失了,长江进入广阔的原野,浩浩荡荡,向东奔流。,古人传说蜃能吐气形成楼台城市的景物,叫海市蜃楼。这实际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象,多出现在夏天海边或沙漠中。,爱,更加,它不远万里把我乘的船送到这里,下来,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译文,“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诗人 乘舟顺流而下,刚出三峡,两岸山渐次消 失,长江进入广阔的平野时开阔境界。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映在 江水里的云彩和月亮的美丽形象。“飞”“结” 是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令人神往的生动而 优美的画面。 诗人用这美丽的景色和辽阔的视野, 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 勃,意气风发。,赏析,写了何景何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故乡水多 可爱啊,你一直送我至万里之外,情意何 长啊!诗人借“万里送行舟”的故乡水,抒 发了他热爱和思念故乡的强烈感情。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 活的光彩。,讨论,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 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它怀着深情厚 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 自己的思乡深情。,1、 课题为渡荆门送别,谁为谁送别?,2、浪漫主义情怀体现在哪里? 3、文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感情?,颔联(比喻),喜悦、惜别,视频欣赏,拓展延伸,请欣赏杜甫的旅夜书怀,【诗文解释】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 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 独地停泊着。明亮的星星低 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 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 不息。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 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 该因为年老有病而罢休。漂 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 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在这无所依靠的处境之下,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这首诗大概是他经过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人在夜边望着江水与夜色,想起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不得不辞官,心中深感不平。全诗借景抒情,立意深刻含蓄,曲折感人。,【诗文赏析】,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精彩回放,试比较这两句诗有何异同之处?,爽快 明朗,精严 凝练,都写 了原 野和 长江, 境界 阔大 ,气 象雄 伟,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阴雨白居易,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