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精选(5).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909965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精选(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精选(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精选(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精选(5)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顷刻(qng) 琐屑(xi) 煞风景(sh) 犯而不校(jio)B木讷(n) 哂笑(shn) 处方药(ch) 返璞归真(p)C歆羡(xn) 船舷(xun) 着重号(zhu) 正当防卫(dng)D聒噪(gu) 旖旎(n) 露马脚(lu) 风靡一时(m)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神采 金刚钻 鸠占雀巢 墨守成规B坐镇 明信片 融会贯通 礼尚往来 C猩红 照像机 毋庸质疑 意气用事D蛰伏 挖墙脚 关怀倍至 人情事故3 下列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这种严重污染水资源的情况,我们不能处之泰然,行若无事。B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做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照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C当代雷锋、优秀共产党员郭明义同志的微博能够从众多的名人微博中脱颖而出,确实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D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境地;纵令不闪光,竹叶自身或浅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C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D被誉为世界空间静电领域“奠基人”的张丰认为,印度洋大地震的起因是由宇宙场空间静电变异所致,而静电变异“边缘”就在甘肃兰州。2、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冷眼看“热闹”“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5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无关。C“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人们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主要来自个人直觉和判断,其舆论价值容易因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C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说明人心深处仍存社会良知,但其讽刺意味削弱了反映社会“杯具”现实的力量。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有着中国特色,是网络政治化的具体体现,可能会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徒用所赐钱帛,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自以为海内无双,博闻辩智,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其故何也?”东方生曰:“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建章宫后阁重栎中有物出焉,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朔乃曰:“所谓驺牙者也,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注】栎:栏杆之类。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 取:选择,选拔B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难:诘问,责难C愿赐美酒粱饭大飧臣,臣乃言 飧:晚餐,用作动词,宴请D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 将:率领,领兵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时诏赐之食于前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 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D至老,朔且死时 臣死且不避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方朔爱好经术,博览群书,初到长安时,他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武帝读了两个月才读完。B东方朔经常在皇上身边陪侍,多次和武帝谈话,武帝对东方朔的文辞、口才很满意,而对他的治世能力并不赏识。C学宫里的博士先生参与议事,东方朔与他们论辩时认为,自己官职不显赫,并非不贤能,而是此一时彼一时、时势造英雄。D建章宫后阁的栏杆里,出现一只怪兽,状似麋鹿,东方朔认为此物叫“驺牙”,这是远方将有人来归降的吉兆,后来他的话果然应验了。(二)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中国古代的“罢市”“罢市”,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除了因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罢市还往往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在中国历史上,罢市的行为很早就出现了。西晋羊祜正直忠贞,刚正清廉,他去世当日,人们“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对他的离世表示悲痛哀悼之情。北宋徽宗朝,童贯宣抚陕西,当时长安物价踊贵,童贯有心抑制物价,负责财经的官员曲意逢迎,规定市场物价一律降低40%,违者重罚,商人被迫以罢市加以抵制。罢市虽有主动与被动之别,却表达了工商业者在联合普通市民争取话语权方面的努力。当然,普通市民表达意愿的方式不仅仅限于罢市本身,史书上记载了他们还采用过拦邀诉求、聚众喧嚣、街衢诟骂、投掷瓦砾等衍生行为。唐宋时期,市民群体很活跃,罢市及衍生行为往往能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或起到调整措施的效果。法典中,也没有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事态激化时,罢市的衍生行为往往成为市民自己开辟的民意表达和民情宣泄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事态压力的作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的决策和措施。但在民情失控的状态下,有可能引发一定规模的社会动乱,也有可能被居心叵测者操控,或酿成暴乱。其实,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也损害了工商业者的经济利益,影响到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统治。清朝正式将罢市及其衍生行为列入法律禁止的内容中,罢市与其衍生行为已经到了愈演愈烈的程度,而严禁、严惩成为统治者治理罢市的主要手段。工商业者和普通市民在城市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也在不断加强,政府施行的很多政策和举措直接关系到他们共同的经济利益或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生存,罢市就是一种有形的利益诉求方式。争取话语权和参与权的力度与意识的增强,更积极参与城市社会建设,影响政府政策、决策,这都表明了市民阶层的逐渐形成和崛起。明清大中城市屡屡发生的以手工业者、中小商人和城市贫民为主体的城市居民为自身利益公开、持续的罢市行为,就是社会转型期官府与市民、商人与工匠矛盾激化的表现,罢市中冲突的主体发生了变化,而且具有了行业特点。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力量的成长和商业、手工业行会组织的规模化,为了争取话语权,罢市活动愈加频繁和激烈,在控制与反控制中,从抗争的无组织向有组织转化,从无固定利益群体向形成相关利益群体转化。罢市及其衍生行为表明原有的社会调节功能已经滞后,城市管理体制的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的困境,是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的难题。 (节选自文史知识xx年第2期)1 下列对于“罢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罢市是工商业者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的一种集体行动。B 中国历史上因为政治或社会因素而出现的罢市很早就出现了。C 通过经济手段表达人们的意志和愿望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D 无论主动或被动罢市,都能表达工商业者争取话语权的努力。答案: C “是主动罢市的重要方式”的说法无中生有。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历史上,普通市民罢市时会采取一些比较过激的衍生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意愿。B 唐宋时期的法典中缺乏对罢市行为的具体惩治条文和举措,致使市民群体很活跃。C 被迫罢市及其衍生行为会产生一些损害和影响,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朝廷的统治。D 传统社会的政府面临着如何走出回避、严禁和镇压城市罢市及其衍生行为的困境。答案: B 强加因果。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宋时期,市民群体罢市的衍生行为有时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事态的压力和影响政府的决策与措施。B 与唐宋时期相比,清朝的罢市及其衍生行为愈演愈烈,而统治者相应的治理手段也趋于全面和严厉。C 明清大中城市发生的罢市行为,是特定时期社会中,具有行业特点的冲突主体之间矛盾激化的表现。D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变化,频繁和激烈地促进了市民的抗争向有组织和形成相关利益群体的转化。答案:D 信息嫁接错误和无中生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为舒桐乡啬夫,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迁补太守卒史,举贤良为大司农丞。迁北海太守,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译: 朱邑,字仲卿,是庐江府舒城人。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不粗暴无礼地对待别人,抚恤慰问老人和孤寡无依的人,凡遇到他的都得到很好的对待,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后提拔为太守卒史,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任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而成为大司农。为人淳朴厚道,和故旧的关系深厚,但生性公正,不能拿私心和他结交。天子很看重他,朝廷官员也很敬重他。 是时,张敞为胶东相,与邑书曰:“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此诚忠臣竭思之时也。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匈臆约结,固亡奇也。虽有,亦安所施?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何则?有亡之势异也。昔陈平虽贤,须魏倩而后进;韩信虽奇,赖萧公而后信。故事各达其时之英俊,若必伊尹、吕望而后荐之,则此人不因足下而进矣。”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多得其助者。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译: 这时,张敞做胶东相,给朱邑写信说道:“贤明的君主内心里学习远古的圣君,广泛地招纳贤才,这的确是忠臣竭尽自己的能力的时候。只不过我守在这僻远难治的郡县,被规矩所束缚,胸怀短狭,原本没什么奇才。即使有,又向哪里施展?您凭着清明的德行,掌管着国家的农业,就好象灾荒之年吃糟糠都是甜的,丰年的时候美食佳肴是多余的一样。为什么呢?有和没有的情况是不同的。过去陈平虽然有才干,但也需要魏倩的帮助才能被提拔重用,韩信虽然是奇才,也依靠萧何才能被信任 。考察过去各个朝代的英俊之才,如果一定非得是像伊尹、吕望那样的人才推荐,那么这个人其实不用您就会崭露头角的。”朱邑很感激他这番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人;有很多人是得到他帮助的。他虽然身在高位,但生活节俭,自己的俸禄用来给族人和乡亲们使用,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 神爵元年卒。天子闵惜,下诏称扬曰:“大司农邑,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强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闵之。其赐邑子黄金百斤,以奉其祭祀。”译: 他于神爵元年去世。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大司农朱邑,廉洁有节义,缩减自己的饭食以示节操,在外面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自己也不接受别人送的礼物,称得上是贤人君子。现在遭到凶难,我非常同情他,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他的父亲。” 初,邑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及死,其子葬之桐乡西郭外,民果共为邑起冢立祠,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译:当初朱邑病重弥留之际,嘱咐他的儿子:“我原来做桐乡的官吏,那里的百姓爱戴我。死后一定要将我埋葬在桐乡。后代子孙供奉我,也不如桐乡的百姓。”等到他死后,他的儿子把他埋在桐乡的城西,老百姓果然一起为他立墓修祠堂,年年在祠堂祭拜他,至今没有中断。 (选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注啬夫:务农之人。匈:同“胸”。周稷:古代传承下来的农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 存:抚恤B明主游心太古,广延茂士 延:招纳C直敞远守剧郡,驭于绳墨 直:正直D犹饥者甘糟糠,穰岁余梁肉 穰:丰年答案:C(只是)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邑廉平不苛的一组是(3分) ( ) 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 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 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邑感敞言,贡荐贤士大夫 身为列卿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家亡余财。 岁时祠祭,至今不绝。 A B C D 答案:A(朱邑的政绩朱邑举荐贤才百姓祭奠朱邑)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邑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B张敞写信给朱邑劝他举荐贤才,朱邑很感激他的话,努力向朝廷举荐贤人;同时自己也得到很多人的帮助。C朱邑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后升任为北海太守,因考核他的政绩和德行第一而成为大司农。D朱邑去世,皇帝非常爱惜同情他,下诏书称赞他廉洁有节义,并赐给他的儿子黄金百斤,用来祭祀其父亲。答案:B(有很多人得到朱邑的帮助)参考答案(一)1答案:A 详细分析: B 项璞p C项 舷xin 当dng D项靡 m2答案:B 详细分析:A 鸠占鹊巢 C照相机 毋庸置疑 D关怀备至 人情世故3答案:C。详细分析:对象错误。脱颖而出形容本领全部显露出来。也指工作时,通过努力超人一等。适用对象为人。A项:处之泰然,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B项: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D项:放任;连词,即使。4答案:A。详细分析:B项:搭配不当,解决应该搭配问题,而不是问题的发生。C项:偷换主语,中南大学只能关涉到“后备人才,而后面表述主语应为“刘路”。D项:句式杂糅,“印度洋大地震的起因是宇宙空间静电变异”和“印度洋大地震是由宇宙空间静电变异所致”两个句子杂糅。5B(网络是使热词产生的重要工具。)6B(参照第三段“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的说法,A“人们能在网上自由地发表意见”的说法曲解原意,变或然为必然。B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四段,C项和D项的答题区域在第六段,C“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无中生有,D“主要来自”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受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的影响。)7C(原文没有有关的论述,词语的讽刺意味往往意味着辛辣地反映现实。)8答案:A(通“娶”)9答案:C 才(A介词,把、用/连词,表并列;B介词,在/介词,表被动;A副词,将要D副词,将要/连词,尚且)10答案:B(从武帝的“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这句话可以看出,武帝对东方朔的治世能力是肯定的)(二)1C 2B 3D 4.C 5.A 6.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