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题训练11.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909664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题训练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题训练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题训练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题训练11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屏敝 百废俱兴 档(dng)次 忧心忡忡(chng)B.国粹 惊滔拍岸 跟帖(ti) 令人咋(zh)舌C.摆渡 歪风斜气 膝(q)盖 伺(s)机而动D.低碳 利令智昏 压轴(zhu) 退避三舍(sh)答案:D(A屏蔽 档dng次;B惊涛拍岸 令人咋z舌;C歪风邪气 膝x盖)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历史其实无处不在。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一幢由逝去时代留下的老建筑都是一页 的活的史书。(2)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剧中人物的情感和生命轨迹的展现也很难做到 。(3)试想一下,如果不是马云拜访王林的一张照片,使王林重回公众视野,那么,会不会有欣京报的记者去采访,以及引发接下来令人 的问题呢?A. 触手可及 水到渠成 眼花缭乱 B. 唾手可得 水到渠成 眼花缭乱C. 触手可及 一以贯之 目不暇接 D. 唾手可得 一以贯之 目不暇接答:C(3分)触手可及: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唾手可得:动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水到渠成: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成功,即功到自然成。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或看不过来;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0月8日零点,随着全国各地高速收费站的收费杆的落下,使持续八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鸣金收兵,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再战告捷。B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打造民生科技。C“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这样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D虚拟现实技术用有力的证据再次表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将使人类掌握更多认识世界、探索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答案: D(A缺乏主语,删去“使”B“改善偏见”搭配不当,改为“改变偏见”C句式杂糅,“靠的是所取得的”造成结构混乱)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以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 , , 。 , 。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民俗不是政令法律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ABCDD(是紧承前面“民俗”,为一组,紧承陈述“民俗”,为一组)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1)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2)淇水汤汤, 。 ,士贰其行。(诗经氓)(3)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4)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1)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渐车帏裳。女也不爽(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郑樵的治学精神及其史学成就范兆琪郑樵是我国南宋初年著名的史学家。从小便勤奋好学,十六岁时父亲病故,他便和堂兄郑厚在兴化北郊的夹漈山,搭了三间茅屋,谢绝人事,刻苦攻读。他抱负很大,自比不下于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和扬雄。但他不参加科举考试,认为科举文章不是“实学”。郑樵虽然专心钻研学术,但对民族命运也很关心。他二十四岁时,徽宗、钦宗被金兵俘虏北去,宋室南迁,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坚决抗金。年轻的郑樵也坚决要求抗战,表示要以自己的才干为国效劳。但因无人引荐,投效无门,他又不愿与一般士大夫周旋应酬,于是只得重返山林,坚持在夹漈山过着淡泊清寒的生活,同时更加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和著述,一心一意要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要编撰一部继史记之后、贯通古今的通史。为了完成这部贯通古今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郑樵以坚强的毅力,“三十年著书,十年搜访图书”,做了充分的准备。“风暴雪夜,执笔不休;厨无烟火,而诵记不绝”。当时,莆田学术文化很发达,藏书家之多,闻名全国。郑樵“周游所至,遇有藏书家,必留借读尽乃去”。“闻人家有书,直到其门求读,不问其容否,读已则罢,去住曾不吝情”。因此,他得以“搜尽东南遗书,搜尽古今图谱,又尽上代之鼎彝与四海之铭碣遗编缺简”。当时人们就曾称赞他说:“惟有莆田郑夹漈,读尽天下八分书。”这就为他完成通志的编撰,准备了博大深厚的基础。郑樵虽博览群书,但不死守书本。他认为研究学问,除了刻苦攻读外,还要重视实践知识,注意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为了考察、研究动植物,他“结茅夹漈山下,与田夫野老往来,与野鹤晓猿杂处,不问飞潜动植,皆欲究其情性”。他还主张读书人要与富有实际知识的农民“参合”,以求得“实学”。还要利用实物,来印证书本知识。他这种治学方法比较科学和进步,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郑樵认为,要编撰这样一部贯通古今的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必须具备渊博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于是他以十年为经旨之学,三年为礼乐之学,三年为文字之学,五、六年为天文地理、虫鱼草木之学,八、九年为讨论(校雠学)、图谱、亡书之学;并把研究的成果,分别写成九十类、五十种专门著作。这许多著作,后来大都成为通志的底本。清代纪昀等人认为,“南北宋间记诵之富,考证之勤,实未有过于樵者”。他不愧为当时最博学的学者。郑樵开始酝酿编撰通志大约始于绍兴八年(1138),当时他三十五岁。绍兴十九年(1149),郑樵四十六岁,他感到年纪大了,体力也开始衰退,唯恐身后著作失传,于是他从已经写成的几百卷著作中,挑选出十八种,一百四十卷,徒步两千里,来到京城临安(今杭州)),向秘书省进献自己的著作,并呈上一封献皇帝书,说明自己三十年来刻苦攻读和勤奋著述的情况。结果得到高宗赵构的嘉纳,把他所献的书“诏藏秘府”。这使郑樵受到极大的鼓舞。他回到莆田夹漈草堂后,继续著书、讲学。这时他名声很大,四方之士从学者多达两百多人。地方官吏推荐他出来做官,但他都辞谢了。由于侍讲王伧和贺允中的再次推荐,绍兴二十八年(1158)二月,高宗赵构召见郑樵。他对高宗说,自己准备“取历代之籍,始三皇,终五季,汇辑为一,名曰通志,体参马、班,法则稍异”。高宗让他监潭州南岳庙,并允许给他笔墨用具,让他回家继续撰写通志。郑樵回到家乡后,虽年老体衰,却更加勤奋著述,日夜不辍。他整理、审订,删繁就简,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通志全书的编纂工作,实现了会通众史,“集天下之书为一书”的夙愿。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底,郑樵又一次来到临安,献上自己的著作。刚好高宗车驾去建康,没有得见。次年春,高宗下诏命郑樵把通志进呈;但是诏命下来时,郑樵却已不幸逝世了,终年五十九岁。郑樵以毕生的精力,独自编纂了卷帙浩繁的二百卷通志,他的成就是巨大的。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把郑樵与刘知几、章学诚并列,认为他的通志“足以不朽”,“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之一彗星焉”,对他做了高度的评价。(摘编自1988年第12期文史知识)6、文中为我们展现的这个旧时代学者是怎样的形象(4分) 7、赏析画线语句(4分)(1)郑樵“周游所至,遇有藏书家,必留借读尽乃去”。 (2)“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一彗星焉” 8、从两段来看,郑樵在治学上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9、郑樵不愿参加科举考试,不愿出来做官;而有人认为如果他出来做官,会更有利于个人理想的实现。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6答案: 勤奋好学、注重实学、关心民族命运、有宏大理想、有毅力、博览群书又重视实践、淡泊名利。(答出任4点即得全分。)7(1)答案:行动描写,刻画了郑樵以坚强的毅力,博览群书,为通史的编纂做充分的准各。(2分)(2)答案:语言描写(答比喻亦可),是借粱启超对他高度的评价突出他的巨大成就及对史学界的贡献。(2分)8答案:注重实践知识。他为了考察研究动植物,在夹漈山下搭茅屋居住,访问田夫野老,观察动植物;与富有实际知识的农民交流。读书有计划性。为了具备渊博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他制订了一个三十余年的研究计划。读书、研究与著述结合。郑樵在读书研宄中,把成果分别写成九十类、五十种专门著作,这许多著作后来大部成为通志的底本。 (答出任两点,即得4分)9答案:观点。:郑樵不愿参加科举考试,不愿出来做宫,是出于他的研宄学问的需要。他认为科举文章不是“实学”,不值得学习;他拒绝地方官吏推荐他出来做官,是为了专心著述、讲学;宋高宗也支持郑樵专心著述,让他监潭州南岳庙,并允许给他笔墨用具,让他回家继续撰写通志,观点二:如果他出来做官,更有利于人生理想实现。他的理想是编撰一部继史记之后、贯通古今的通史,如果做官,会更有利于利用朝廷的资源,完成自己的著述:从宋高宗后来给予他一定官职、支持他专心著述来看,做官会有更优厚的条件,有利于他的著述;他抱负很大,对民族命运也很关心,如果做官,会更好的造福一方。(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