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96935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 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乡愁的文化表达邹广文乡愁是对家乡故土的思念。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故乡的山川树木、住宅院子等都是乡愁最质朴的载体。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人们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乡愁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等。都生动地表达出了古人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生活过的乡村生活的顾盼。诗人北岛的“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便是现代人对我们生命的安定之所、生命根基的找寻与眷恋。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它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们告别乡村生活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生存环境的改变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记起“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真切地知道“我要到哪里去”。“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人们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选自2014年2月13日:光明日报,有改动)1、关于“乡愁”的解说,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作为对现代化生活反拨的乡愁是一种人们在今天都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B在中国文化史上,乡愁是借助诗词寄托人们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或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的一种文化记忆。C乡愁是以故乡的山川树木、住宅院子为载体,寄托着人们对家乡故土思念的情感状态。D对于步入现代化文明的人来说,乡愁是指人们对文化岁月的真切感受和对现代生活方式的留恋、缅怀。2、关于“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产生于距离,是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生活过的乡村生活的顾盼,传达的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B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与人们的生存距离拉近、心理距离变远有着密切关系。C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不再指向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而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D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和“集体无意识”。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人类步入现代化社会,需要保存当下的生活记忆,乡愁就成了现代人串联起生命之流、体味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B余光中的乡愁表达的是台湾同胞期盼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是典型的传统意义上的乡愁。C只有通过乡愁,现代人才能找到自己的“身份”,减少对传统的眷顾,感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体温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D乡愁既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还承载着这个地方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乡愁常常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二)古代诗歌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德兴,以材勇为游徼卒。聚少习技击。太祖遇于濠,伟其貌,深相结纳。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属,郭子兴欲招之,念无可使者。太祖力疾请行,偕聚骑而往,步卒九人俱。至宝公河,望其营甚整,弓弩皆外向。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遂前抵其营。招谕已定,约三日。太祖先归,留聚俟之。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豁鼻山有秦把头八百余人,聚复招降之。遂从取灵璧,克泗、滁、和州。授承信校尉。既定江东,克长兴。立永兴翼元帅府,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张士诚入寇,击败之。召领宿卫。援安丰,两定江西,克武昌,皆从。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副炳文为指挥同知。士诚复入寇,获其帅宋兴祖,再败之。士诚夺气,不敢复窥长兴。随征淮安、湖州、平江,皆有功,进指挥使。汤和讨方国珍,聚以舟师从海道邀击。浙东平,复由海道取福州,破延平。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至是,聚始独将。 洪武二年会大军取西安,改西安卫指挥使,进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三年,封平凉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时诸将在边屯田募伍,岁有常课。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明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达里麻。云南平,进取大理。未几,诸蛮复叛,命副安陆侯吴复为总兵。授以方略,分攻关索岭及阿咱等寨,悉下之。蛮地始定。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十八年命为总兵官,帅指挥丁忠等征广南,擒火立达,俘其众万人。还镇云南。二十三年召还。李善长败,事觉,语连聚。帝曰:“聚曩使姑苏不称旨,朕尝詈责,遂欲反耶!”竟坐党死,爵除。(选自明史列传十九)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力疾请行 疾:疾病B以聚副耿炳文为元帅 副:辅佐 C归次昌国,剿海寇叶、陈二姓于兰秀山 次:驻扎 D置贵州都指挥使司,以聚署司事 署:管理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B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C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D其帅欲他属聚/还报太祖/复偕聚以三百人往/计缚其帅/收卒三千人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聚忠心耿耿。跟随朱元璋攻下灵璧、泗州、滁州、和州等地,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B费聚貌伟尚武。费聚自幼学习武术,太祖因其相貌壮伟,与其结下深厚的情谊。他在行军打仗中,毫无畏惧,屡立战功。C费聚战功显赫。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始终独自挑大梁,使其闻风丧胆。在攻打海盗时,同样表现出色。D费聚未得善终。他沉迷酒色,且又招降无功,曾受皇帝指责。又因李善长谋反之事而受牵连,以致落得未能善终的下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步卒惧,欲走。太祖曰:“彼以骑蹴我,走将安往!” (5分)(2) 聚颇耽酒色,无所事事。又以招降无功,召还,切责之。(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丑奴儿令(促养直赴雪夜溪堂之约)康与之冯夷剪碎澄溪练,飞下同云。著地无痕,柳絮梅花处处春。山阴此夜明如昼,月满前村。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注:养直:苏庠,字养直,号后湖病民,能词。冯夷:河神名,又称“河伯”。同云:云成一色,天将下雪之景,一称“彤云”。8、词的上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 9、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莫掩溪门,恐有扁舟乘兴人”表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是: , 。(2)师者, 。(师说)(3) ,抱布贸丝。(卫风氓)(4)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5)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选作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距离安晓斯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儿子张晖真争气。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终于等来消息了。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粜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儿子终于又打来电话了。火车票儿子都给买好了。张叔和张婶就按儿子说的,怎么到车站去取票,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到了一家宾馆。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亲家,都来了。很亲热的声音。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哄孩子睡着不容易。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的小脸蛋儿。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张婶流着泪点点头。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选自小说选刊xx年第11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儿子说在城里找了个对象,是独生女,家里条件不错,这些话为后文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为写“距离”埋下伏笔。B小张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C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对晚辈的疼爱,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D小说结尾,张叔和张婶的眼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题目,发人深省。E张叔和张婶的亲家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2)小说第一段开篇写到:“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这句话在全文的作用。(6分)答: (3)小说塑造了张叔和张婶两个主要人物,他们的性格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 (4)小说的题目叫“距离”,本文中的距离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具体分析。(8分)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曹禺执教剧校曹禺来到南京几天了,这正是1936年的初秋季节,他正忙着整理行李,接待新的朋友。他作为国立南京戏剧学校的教授,应聘到这里来教书。虽然,很疲惫,但心情却有另一番新的滋味。他在事业上是一个从来不敷衍的人,他的热情不但贯注在创作上,同样,也渗透在教学里。他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且剧目也经过精心挑选。他从不做抽象的说教,而是采取边朗诵、边表演、边分析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把同学带入戏剧情境之中,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即使剧本上的一句台词、一个停顿,他都能讲出它内在的底蕴。他把渊博的知识、舞台的实践和具体入微的艺术感受融合在一起,这就把学生迷住了。每一堂课,对他们来说都是美不胜收。许多同学回忆说,万老师上课,可谓绝妙,他有学问,会表演,又有创作经验,因此,讲起课来就驾轻就熟,挥洒自如,加上他那口才,所以,每次上课,课堂里都挤得满满的,连外班的学生也来听他的课。他还有一套辅导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和理解剧本的水平,除重点讲授一些剧目,还组织学生阅读世界名著。他不是一般地布置一下,任其自流,而是按照点名册,具体规定某某读哪本名著,并让每个人都要写出读书报告,或分析主题和人物,或分析戏剧结构和冲突,过一段时间,再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更换新的阅读剧目。这样一种指导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获益匪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鉴赏能力。因为他所读中外戏剧名著较多,才能这样指导学生;同时,也因为他具有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这样不怕麻烦,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排戏,他基本上是运用他的实践经验,也可以说是从张彭春老师那里学来的导演方法。他首先发动学生讨论剧本,从主题、人物到台词,让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务求理解透彻。具体排练时,又指导得十分细致。每句台词,为什么这样写,它的含义是什么,该怎么念,又该怎样动作,几乎等于他把每个角色都演一遍。学生们说:“万老师是编剧、导演、演员三位一体的老师。他写的剧本处处体现出他的艺术匠心,写得那么细致,连动作都写出来了,他指导学生排戏,也是这样,独具一格,犹如中国的工笔画。”他的教学和他的日常生活风度迥然不同,他为人比较谨慎,沉默寡言,但又很马虎、不拘小节,不会料理生活,他给学生的印象是很随便的,从不摆老师的架子,但是,在排演场上,却挺较真,连一个动作都不准错。一旦进入创作领域。他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了。曹禺来南京不久,便同马彦祥、戴涯等一起组织起“中国戏剧学会”,他们“为适应新兴演剧艺术职业化的要求”,组织了这个学会,强调通过演剧来研究话剧艺术。他们第一次便筹备了雷雨的演出,由曹禺扮演周朴园,马彦祥扮演鲁贵,戴涯扮演周萍,郑艳梅扮演繁漪,李虹扮演四凤。这是曹禺第一次扮演自己剧本中的角色,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入这次演出之中。当雷雨在南京世界大戏院公演时,一下子便打响了,可以说轰动了南京城。特别是剧校的同学看到老师们的示范演出,真使他们大开眼界。马彦祥后来回忆说:我看过不下十几个周朴园,但曹禺演得最好。这可能因为他懂得自己的人物,他是个好演员,他懂得生活,不是那种空中楼阁式的。我觉得演周朴园没有比他演得更好的了。 在南京国立戏剧学校只有一年的时间,而这一年也可以说是他享受创作的愉悦和欢欣的一年。 (节选自田本相曹禺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本文主要从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指导学生排戏、组织“中国戏剧学会”三方面叙述传主在南京剧校执教的事迹,首尾呼应,语言平实。B、曹禺在南京剧校执教年,虽然身心疲惫,但因为到一个新的地方,从事一份新的职业,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心情也另有一番新滋味。C、曹禺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有学问,会表演,创作经验丰富,口才又好,因此,讲起课来挥洒自如,让同学们感到美不胜收。D、曹禺指导学生排戏的方法,就是从张彭春老师那里学来的导演方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非常具体非常细致的指导。E、周朴园是曹禺第一次扮演的戏剧角色,可能因为他懂得自已的人物,是个好演员,懂得生活,因而演出很成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2)曹禺在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时,教学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答: (3)这篇文章在重点写曹禺在剧校的执教情况时,还提到了他的日常生活风度,其用意是什么?(6分)答: (4)曹禺在南京国立戏剧学校的教学期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答: 第卷(阅读题 共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NBA全明星赛于2月16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奥尼尔、科比、姚明等明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想必当天的菲尼克斯会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B、 趴在号位的黄大爷打枪的姿势显得特别专业,在打枪的几秒钟内,他目不交睫地盯着目标,丝毫不理会别人的叫好声。C、对犯错误的学生,李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不胜其烦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从不呵斥打骂,深受学生的爱戴。D、身为国家的公务员,一定要危言危行,注意自己的生活工作作风,处处做出表率。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10月1日、2日,中国京剧流派班学员汇报演出的15个经典唱段,7出武戏经典片断,展示出流派班学员的精湛技艺与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B、“新生代农民工”自从被列入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将关心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度工作重点。C、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D、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15、下面一组句子组成一段文字,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民国那股气,不是民国才有。民国文人影响大,对中国白话文所倡导的文气的形成有特殊贡献。乱党烈士多、学者文士多,所以民国文章中不乏舍我其谁与敢做敢当的精神。宣统退位了,清朝上溯整个古代的那种饱满的士子气没有断顺。他们接通民国,接通五四,接通一代代中国文脉的元气。一个庞大古国的转型,民气积郁得格外强旺。A、 B、C、 D、16、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给“科学发展观”下个定义。 (5分)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一种方法论。它的前提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它主张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的总体要求是实行统筹兼顾。答: 17、阅读下面一段话,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铡相同。(6分)生活中出现了那么多的东西使人眼花缭乱,让人眼红耳热,又令人无所适从。当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令我们无从选择时,我们为何不选择拒绝呢?有拒绝才有追求: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 , ; , 。五、写作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需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A.解析:B“借助诗词寄托人们悠悠不尽的思乡感受”说法无中生有;C“以故乡的山川树木、住宅原子为载体”的说法错误; D、应该是“已逝的文化岁月和生活方式”2、C.解析:“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不再指向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说法错误。3、D.解析:A、“当下的文化记忆”说法错误;B、“典型的传统意义上的乡愁”说法错误;D、说法太绝对,“减少对传统的眷顾”无中生有。4.A 属:归属5.B6.C “担任军队最高统帅”错,在与张士诚的战斗中,费聚一直担任耿炳文的副手,并不是军队的最高统帅。7.(1)步兵恐惧,想逃走。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逃往哪里?”于是向前抵达军营。(“走”、“蹴”、“安往”句式各1分,句意2分。“走”:逃跑;“蹴”:追逐,追击;“安往”:往哪里)(2)费聚十分沉迷酒色,没有什么作为。又因他招降无功,召他回京,严厉责备他。(“耽”、“还”、“切”各1分,句意2分。“耽”:沉迷;“还”:返回;“切”:严厉)【参考译文】费聚,字子英,五河人。父亲费德兴,凭借才能勇气成为游徼兵。费聚年少时学习武术。太祖在濠州遇到他,因为他的容貌壮伟,与他深深结交。定远张家堡有民兵无所归属,郭子兴想招纳他们,思虑没有可出使的人。太祖竭力请求出行,偕同费聚骑马前往,步兵九人一起随行。到了宝公河,望见对方军营甚是整齐有序,弓箭都向外。步兵恐惧,想逃走。太祖说:“他们用骑兵追击我们,将逃往哪里?”于是向前抵达军营。招抚告谕已定,约定三天。太祖先返回,留下费聚等候命令。他们的将领想归属其他人,费聚回去报告。太祖又偕同费聚率三百人前往,设计捕获他们的将领,收降士兵三千人。豁鼻山有个秦把头,手下有八百多人,费聚又招降了他。于是跟从太祖夺取灵璧,攻克泗州、滁州、和州。被授予承信校尉一职。平定江东以后,攻克长兴。设立永兴翼元帅府,让费聚辅佐耿炳文担任元帅。张士诚进犯,费聚击败了他。奉诏统领禁军。援救安丰,两次平定江西,攻克武昌,都跟从太祖。改永兴翼元帅府为永兴亲军指挥司,仍然辅佐耿炳文而任指挥同知。张士诚又前来侵犯,费聚捕获他的统帅宋兴祖,第二次击败张士诚。张士诚失去勇气,不敢再来窥视长兴。随太祖征战淮安、湖州、平江,都立有战功,晋升为指挥使。汤和讨伐方国珍,费聚率领水军从海道拦击。浙东平定后,又从海道夺取福州,攻破延平。回来在昌国驻扎,在兰秀山消灭了叶、陈二姓海寇。到此时,费聚才独自率军。洪武二年,恰逢大军夺取西安,改任西安卫指挥使,晋升都督府佥事。镇守平凉。洪武三年,被封为平凉侯,每年俸禄一千五百石,赐予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当时各位将领在边境屯田募军,每年都有考核。费聚十分沉迷酒色,没有什么作为。又因他招降无功,召他回京,严厉责备他。第二年,费聚跟从傅友德征伐云南,大战白石江,擒获达里麻。云南平定后,又进攻夺取大理。不久,各少数民族又叛乱,命他作为安陆侯吴复副手,任总兵。授予他策,分军攻打关索岭及阿咱等寨,全部攻下。蛮地才平定。设置贵州都指挥使司,让费聚管理司事。洪武十八年,费聚被任命为总兵官,率领指挥丁忠等征伐广东云南,擒获火立达,俘获士兵达万人。返回后镇守云南。洪武二十三年被召还京城。李善长逆谋,事情败露,话语牵连到费聚。皇帝说:“费聚以往出使姑苏不符合圣意,我曾经责备他,于是想谋反啊!”最终因为朋党获罪处死,爵位被削除。(选自明史?列传十九)8想象。(1分)诗人想象天上有溪流澄澈如白练,河神把白练剪碎,撒下,(1分)写出漫天大雪、雪花片片洁白飞舞之景,想象奇特而有意趣。(1分)比喻。(1分)诗人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柳絮、梅花,(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雪花飘舞之轻盈、美丽,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1分)9表现了一个情趣雅致、洒脱率性的诗人形象。(1分)由雪花飞舞,诗人想到“柳絮、梅花”,感觉处处是春,颇富雅趣;而月光朗照,更引雅兴。(2分)催请友人赴约,不掩溪门,期待友人乘船而至,潇洒脱俗。(2分)10(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氓之蚩蚩(4)虽九死其犹未悔(5)暧暧远人村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1)答D给3分,A给2分,C给1分,答BE不给分。(B“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错;C “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依据不足;E“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没有依据。)(2)答案要点:突出了张叔张婶渴望见到孙子的心情。(2分)引出下面的故事情节。(2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3)答案要点:疼爱儿子。多次准备,盼望孩子回家;处处为儿子着想。勤劳。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节俭。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讲礼数。儿子结婚时,张叔强调“咱必须得拿点钱”;张婶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宽厚(宽容、忍让)。想见孙子,没有真切的见到,却不责备,有泪自己流。(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4)答案要点:小说的人物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地域上有距离。小说中小张的家庭和妻子家庭的经济条件有距离。以张叔和张婶为代表的农民和妻子家为代表的城里人有精神和文化上的距离。小张和父母,妻子和公婆,亲家之间有亲情上的距离。(每点2分)12(25分)(1)(5分)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B. “身心疲惫”“新职业”无中生有。D.“完全”错,应是“基本上”。E. 应是“第一次扮演自己剧本中的角色”。)(2)(6分)准备充分:精心设计,精心挑选剧目。方法独特,注重实效:采取边朗诵、边表演、边分析的方法,绘声绘色,使同学们身临其境,深入 人物内心。把渊博的知识、舞台的实践和具体入微的艺术感受融合在一起,讲解生动透彻,引人入胜。重视阅读辅导,因材施教,具体细致。(一点2分,答出 三点即可) (3)(6分)与他的教学风格对比,突出他在事业上的严谨细致。教学中的他与生活中的他反差强烈,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使传主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还原一个真实的曹禺,增强传记的纪实性,激发读者的认同感。(一点2分,意思正确即可) (4)(8分)曹禺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如火般的热情。无论是创作还是教学,他都以极大的热情投人,让人深受感染。渊博的 知识,严谨务实的态度。他在教学上一丝不苟,从不敷衍,从不抽象说教,是编剧、导演、演员三位一体的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他不怕麻烦,因材施教,指导 学生阅读名著;每句台词,细致指导;亲自下水,给学生示范演出。不懈追求,勇于创造。他的教学,独具一格;为了适应新的要求,他和同事第一次筹备雷 雨的演出,第一次扮演自己剧本中的角色。(观点明确,给2分;理由充分,给6分。)13答案D、(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A. 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人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B.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C.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14答案A(B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C.搭配不当,“措施”和“提高”不能搭配。D成分残缺,“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30张床位”后缺少宾语。)15答案B(首先从“民国文人”可以明确首领句为,然后由句的“他们”紧承前句,引出“文脉的元气”,后面紧跟句的“那股气”,再以句作出补充说明,最后以句和句强化文气的内涵。)16答案:科学发展观是在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统筹兼顾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17示例: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淡泊的心境;拒绝时尚,是为了追求独立的个性;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质朴的天性;拒绝放纵,是为了追求完善的自身;拒绝烦恼,是为了追求恬适的人生 五、作文【题解立意】把握材料的内涵,才能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本题的关键字“琐”即“细小、零碎、繁杂”。“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人生琐事,如影随形,人或执爱于琐事,于琐事中发现独特的风景,获得幸福,微妙享受;或为琐事所拘役,困惑惆怅,难以割舍,纠结痛苦。这取决于人之胸怀,取决于是否有一份超脱的智慧、一种和平的心态。(1)于琐事中捕捉幸福情趣每个人都想摆脱现实中的纷纷扰扰,不为琐事羁绊。要做到这样,保持平常心最重要,于繁琐中领略世间风光,捕捉生活精彩,享受幸福乐趣。从此角度可确定的立意如:“琐碎的幸福”“细节之美”等。(2)于琐事之中悟人生苦乐真谛人生于世,苦乐相伴。真正的轻松和有趣往往只有通过艰苦和枯燥来获取。就像甜蜜的生活并不只是吃糖,更多的时候是在种甘蔗,在过程中享受琐屑带来的微苦和微甜方是人生苦乐之真谛。从此角度可确定立意如:“转变心态”“心境平和”“苦亦成甜”等。(3)忍受琐事之缠,直面现实之琐琐碎之中包含着平凡之苦,人世间的磨砺犹如微妙地受苦,而成功的喜悦就如微妙地享受甜的滋味。直面现实之碎,方能享受成功之甜。从此角度可确定的立意如:“直面现实”“生活的强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