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890713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6.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文学诸多门类中,诗歌可以说是最为独特的一种文体。与散文、小说等相比更具有表达的生动性和鲜明的形式感。 散文和诗歌有什么区别呢?有人认为:诗歌是分行的散文。其实不尽然,分行只是诗歌的一种手段。 诗歌与散文的区别正如跳舞与行走的区别。,导入新课,老虎!老虎!,火一样辉煌,像一片枯叶在飘零,三棵伐倒的树,自主阅读作品,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第一单元,讲读作品,老虎,秋歌,三棵树,我自己的歌(之一),严重的时刻,黑马,与散文、小说、戏剧相比,诗歌是最为独特的一种文体。由于表达的生动精练以及鲜明的形式感,它的审美价值似乎更为集中,更多体现文学的纯粹性。 一般说来,诗歌有突出的形式特征,分节分行地排列,诵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韵之美。,诗歌,课题解读,诗歌与散文,诗歌是借助声音、节奏、分行、想象等手段,使经验的表达更生动、更集中、更具感染力,它是语言的舞蹈。,1.对诗歌的形式特征、思维特点、形象内涵进行分析。 2.展示诗歌的丰富内涵,扩展理解力和想像力。 3.引导体味诗歌与散文的不同,特别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差异。,知识与能力:,学习目标,过程与方法:,1.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指导分析诗歌,掌握诗歌欣赏的门径。 2.结合具体作品,从语言的外在特征及内在特征入手,分析诗歌语言的独特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悟“老虎”的神秘象征。 2.体会“秋天”表现出的时间的流逝、自然的衰败以及人生的萧瑟、怅惘等主题。 3.感受无生命事物的知觉和感情。,1.展示诗歌与散文的不同。 2.初步掌握诗歌欣赏的基本门径。 3.分析诗歌语言的独特使用 。,学习重难点:,老虎,一,作品赏析,讲读作品,全名威廉布莱克(17571892),英国18世纪诗人,代表作有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他的诗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教条,充满热情和想象,被看做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前驱。,作者简介,布莱克,他不但是诗人,还是预言家,1927年“人人丛书”版的布莱克作品集的书名就叫布莱克诗与预言集。同时,他又是一位著名的雕刻家。他在世时主要以绘画和雕刻闻名。他最擅长的是铜版和蚀刻。,老虎是布莱克的不朽之作,这是一只完全出于想像的老虎,似虎非虎,象征了“作者心目中一个幻觉的生物”(批评家沃伦)。布莱克写这只老虎,就像我们的国画家画龙画虎。只是布莱克在他这首诗的主体里全力歌颂了创造老虎的惊心动魄的劳动过程。诗里充满了“劳动创造世界”的新观念。,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节):总写虎的塑造。,第二部分(第24节):分写塑造虎的眼睛、筋络、脑髓。,第三部分(第5节):完工后的哲性思考。,第四部分(第6节):重复开头,首尾照应。,第一部分,(第1节):总写虎的塑造。,什么样非凡的手和眼睛,能塑造你一身惊人的匀称?,(第24节):分写塑造虎的眼睛、筋络、脑髓。,烧出了做你眼睛的火焰?,拗得成你五脏六腑的筋络?,什么样熔炉里炼你的脑髓?,第二部分,(第5节):完工后的哲性思考。,完工了再看看,他可会笑笑?,不就是造羊的把你也造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6节):重复开头,首尾照应。,什么样非凡的手和眼睛,能塑造你一身惊人的匀称?,布莱克生活在一个“愤怒和喧嚣”的时代。英国工业领先于全世界而飞速发展,而法国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相继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诗人们的叛逆意识。文学处于这两个波峰的波谷之中,诗人们普遍感到压抑和困惑,在抗争中,几乎都沉沦下去。“他的时代洋洋得意地把绝大多数诗人逼进忧郁的孤寂之地和疯人院里。”,资料链接,作为一个诗人,一方面布莱克为革命的发生欢欣鼓舞,乐观而坚定;一方面现实使他处处碰壁,在外在世界里,他被打败了。但他从外在的现实进入了心灵的现实,而不是进入了“忧郁的孤寂之地和疯人院”。这是他区别于其他同时代的诗人的伟大之处。革命对于他成了“仅仅是一种思想,一种内在世界、精神世界的东西”,他正是在这个世界里进行战斗 。老虎就是这样一首“伟大的革命抒情诗”。,什么样铁链?什么样铁锤? 什么样熔炉里炼你的脑髓? 什么样铁?什么样猛劲? 一下子掐住了骇人的雷霆?,艺术特色,一、相同疑问句式的不断重复,形成了一种密集的、追问的节奏。,火,黑夜,二、 色彩的对比、反差,更鲜明地呈现了老虎的形象。,例如第一节中“火一样的辉煌,烧穿了黑夜的森林和草莽。”,三、诗歌速度、节奏的变化,使得紧张中有松弛。,塑造老虎时的快节奏; 完工后的安静与思考。,二,秋歌,我走了,迎着厌人的秋风,(18441896)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他的诗以对微妙感觉和印象的捕捉见长,常利用直觉和暗示,表达一种凄婉哀伤的朦胧氛围,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影响深远。,作者简介,魏尔伦,魏尔伦的主要作品有绿,诗集智慧和诗集死后书。1894年魏尔伦被法国诗人推上“诗人之王”的宝座,和兰波、玛拉美一道将法国的诗歌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 。,“秋天”,是古今中外很多诗人喜欢描写的对象。时间的流逝、自然的衰败以及人生的萧瑟、怅惘,往往也是与“秋天”相伴随的主题,魏尔伦的这首秋歌也不例外。,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节):萧瑟的“秋声”划破了“我的心”。,第二部分(第2节):回荡的“钟声”勾起伤感的回忆。,第三部分(第3节):“我”在秋风中如落叶一样飘零。,萧瑟的“秋声”划破了“我的心”,回荡的“钟声”勾起伤感的回忆,我在秋风中如落叶一样飘零,一、诗人抓住了哪几种声音或形象?,作品讲解,答:诗人主要抓住了两种声音“秋声”、“钟声” 和一种形象“一片飘零的落叶” 。,二、第一节中的“秋声”究竟为何物?你联想到了什么?,答:“秋声”诗中没有言明,或许泛指大自然在秋天发出的各种声响,它们应和了诗人内心的伤感。当诗人将这萧瑟的“秋声”比喻成“悠长/呜咽的提琴”,读者很自然在“秋风吹过树木”与“琴弓掠过琴弦”之间形成某种联想,秋天的自然似乎也正用看不见的手指,演奏着诗人忧郁的心灵。,三、仔细阅读三个小节,体味三种秋天的画面,分析诗人捕捉到了秋天里哪些微妙的感觉?,答:萧瑟的“秋声” 划破了孤寂的“内心”,“钟声”的回荡牵出 “对往事的回忆” ,风中的“我”与“枯叶”同样的“孤苦飘零” 。,四、魏尔伦非常看中诗歌的音乐性,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现的?,答:无论是提琴般呜咽的“秋声”,还是回荡如往事的“钟声”,都是对特殊声音效果的追求。再加上灵活多变的押韵方法:大量使用了元音o,传达出一种孤独、伤感的情绪;多次使用元音ang,如“悠长”“敲响”“苍茫”“眼泪汪汪”,在ang这个韵脚的不断反复中,一种恍惚、苦闷的情绪也被巧妙传达,这就形成了独特的声音效果,体现了其音乐性。,五、秋声与老虎相比,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答:如果说布莱克的老虎,是一场节奏铿锵、动作有力的舞蹈,那么这首秋歌类似于一支悠扬的、引人无穷遐想的音乐。,一、与散文相比,诗歌语言是一种更精练、更独特、更具表现力的语言,这一点在秋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无论是对特殊声音效果的追求,还是灵活多变的押韵方法,体现了诗歌的音乐性。,艺术特色,三、这首诗还有一个突出的形式特征,那就是它的每一节其实都是由一个长句分割而成,每行短则一个词,长也不过几个字,在视觉上就造成一种长短错落、摇曳生姿的建筑美、造型美。,三,三棵树,犹如三条盲汉,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8891975)智利女诗人,194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她那情感强烈的抒情诗歌,她的名字被当成“整个拉丁美洲理想的象征”。,作者简介,米斯特拉尔,1914年米斯特拉尔以死的十四行诗获圣地亚哥花节诗歌比赛第一名。她的诗集和散文集还有柔情、白云朵朵、智利掠影、母亲的诗、有刺的树、葡萄压榨机等。,本诗纯客观描摹了三棵被砍伐的树,诗人用“拟人”的手法:三棵树被比喻成“三个亲密交谈的盲汉”,落日的余辉被形容成“一层鲜血”,而它们的伤口则睁开如“一双眼睛”,替树木说话,使僵死的植物有了人的气息,使读者感同身受,体验到生命的痛楚。,整体感知,伐倒的树,第一节:盲汉似的三棵伐倒的树。,第二节:孤寂的三棵树。,第三节:哀伤的三棵树。,第四节:离别的痛楚。,一、“拟人”手法的使用,给这首诗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具体说说其中的情感色彩?,答:三棵树被比喻成“三个亲密交谈的盲汉”,落日的余辉被形容成“一层鲜血”,而它们的伤口则睁开如“一双眼睛”,替树木说话,使僵死的植物有了人的气息,使读者感同身受,体验到生命的痛楚。,作品讲解,二、诗歌的表达不一定是合乎逻辑的,前面说三棵被伐倒的树是“三条盲汉”,后面又说树的“两个伤口像一双眼睛”,这两种“比喻”之间有什么矛盾?,答:并不矛盾,因为 “歪歪扭扭的那一棵”暗指没有完全砍倒,“两个伤口”指的是两个“同伴”的伤口。,三、分析诗中“我”的态度、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开始“我”是一个旁观者,但随着观察的深入,“我”也被卷入了现场,感情彻底地投入(“我”愿意与树厮守),最后又是无言的离别。,四、这首“散文化”的诗歌,又在何种意义上区别于散文呢?,答:虽然在形式上、风格上,这首诗相当“散文化”,但我们在阅读它的时候,仍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诗意,一种让人悄然动容的抒情力量。这就是在分行、押韵之外,诗歌与散文之间更为微妙的区别。,对砍伐树木的行为,诗人有一种无声的批判,但诗歌的含义更为深广,不仅书写了被砍的树木的伤痛,也表达了对世界上一切受伤害的人和事物的真挚同情。,资料链接,砍伐树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沙尘暴频发、空气质量下降等)地区吸引力下降(经济发展受阻等)不适合人类居住等。,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据统计,兽类约有450多种、鸟类有1186种、爬行类320种、两栖类210种左右、鱼类2000多种。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野生动物与我们共同生活,但是,近些年,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其数量越来越少。气候变化、自然灾害、乱砍滥伐、乱捕乱杀,破坏了动物的生存环境。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这些珍贵动物就有在球上灭绝的危险。,我们的家呢?,一、语言口语化,形式、风格“散文化”。 诗人只是用平白、洗练的口语,书写了日常生活中一个平凡的场景 ,虽然在形式上、风格上,这首诗相当“散文化”,但我们在阅读它的时候,仍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诗意,一种让人悄然动容的抒情力量。,艺术特色,二、“拟人”手法的使用。 运用拟人手法给这首诗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感情色彩。使僵死的植物有了人的气息,使读者感同身受,体验到生命的痛楚。,自主阅读,我自己的歌,(之一),一,瓦尔特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他的诗作无拘无束,汪洋恣肆,创造了一种不拘音节,不押韵脚的现代自由体诗,诗集草叶集开创了美国文学史的新篇章。,惠特曼,作者简介,我自己的歌是惠特曼最有代表性的长诗,歌唱了自我、生命和大自然,这里只是开头的第一节。全诗以“我”这个人称为中心,反复吟咏,一个健康、自信、与大地同一的“我”的形象,跃然纸上。,整体感知,我和我的父母,第一部分(第1节):我赞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第二部分(第23节):我来自自然。,第三部分(第4节):我顺乎自然。,一、全诗由一组松散的句子构成,是一种近乎口语的散文化的自由诗体。 句子的排列长短交替,非常疏散,最短的句子十几个字,最长的句子多达近三十个字;诗人使用的语言也平白如话,这种“自由”使得诗歌的展开,也“顺乎自然,保持原始的活力”。,写作特色,二、形式自由,带来了散文化的风格,但暗藏节奏。 这种节奏感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来自诗人对特定句式的使用,比如“我承担的你也将承担”,“父母的父母也是在这里生下的,他们的父母也一样”,词汇、句式的重复、递进,使得自然之中包含了节奏。,严重的时刻,二,里尔克,勒内马利亚里尔克(18751926),奥地利诗人,主要作品有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杜伊诺哀歌等,是德语文学中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者简介,里尔克著有诗集生活与歌曲、祭神、梦幻、耶稣降临节 、图像集、祈祷书、新诗集新诗续集、杜伊诺哀歌和献给奥尔甫斯的十四行诗。,严重的时刻是诗人的想象,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同情心的外化,他能在看似毫不关联的人和物之间发现关联。在这首诗中,此时此刻的“我”,与世上的另一个人的生活、另一个人的命运,可能正神秘相关。,整体感知,哭,笑,走,死,谁,我,全诗的结构十分巧妙,分为四节,每一节都是一个完整的疑问句,每一节的结构、句法都完全相同,在复沓之中,那种神秘的关联感层层递进、不断展开,使得短短十二行的空间,包含了无比广博、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写作特色,黑马,三,布罗茨基,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俄罗斯诗人,1972年加入美国国籍。198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歌继承了俄国诗歌传统,又从西方诗歌中汲取了营养,有较强的综合特征。,作者简介,布罗茨基的主要诗集有韵文与诗、山丘和其他、诗集、悼约翰 邓及其他、荒野中的停留等。,黑马写于1960年,是布罗茨基早期诗歌的代表作。一个夜晚,难耐黑暗和寒冷的人们燃起了一堆篝火。此时,一匹黑马来到他们身边,诗人顿时感到一阵奇异的激动涌上心间。那真正逼退黑暗的不是短暂的火光,而是比黑暗更黑的马儿。,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节):引出黑马。,第二部分( 第2、3节):用一连串的比喻形象的写马的“黑”。,第三部分( 第4、5节):发疑问为什么留在这儿。,第四部分(第6节):黑马在寻找骑手。,黑马,一、通过相同句式的重复,形成一种密集、有力、峻急、迫切的节奏。在“黑”所形成的无边压抑感中,骏马奔突的语言节奏,有了一种更醒目的效果。,写作特色,二、诗人极尽修辞之能事,用了大量的比喻、追问和夸饰,形成了一种黑马奔驰的节奏感。,三、结尾部分的戛然而止,象“水坝”止住了“急流”,形成巨大的张力,让人回味无穷。,奔驰,静止,二、,秋声,像悠长呜咽的提琴, 单调、忧郁 划破了我的心。 当钟声敲响 一切窒息,一片苍茫 回首往事,眼泪汪汪。 我走了,迎着厌人的西风。 风吹我到这里,那里, 像一片枯叶在飘零。,“思考与探究”参考答案,一、(略),三、改写(略),改写后效果:事件的呈现变得完整,但原有的情感冲击力却降低了,被过多的叙述所“稀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