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0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89564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0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0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0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0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xx吉林市汪清县六中模拟题)1873年1月22日上海县令发出晓谕,通知各制鞋店不得在鞋上用文字标写店号,同年12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知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记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材料反映了 ( )A.官员劝诫百姓敬惜字纸的良苦用心B.工商业者具有了商标品牌意识C.商品意识对传统伦理意识的挑战D.工业化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革答案 C解析 材料说明了一对矛盾,即城市工商业者做了一些所谓“有辱斯文”的事,而官府反对之,这说明了商品经济带来了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封建统治者站在维护儒家伦理的立场上是不能接受的。故选C项。2.(xx模拟题)三峡博物馆保存有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内容为:“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 )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民国时期的“发型”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20世纪初的剪辫子风潮首先从四川地区开始A. B.C. D.答案 D解析 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表述错误,错误;从材料中“惟直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的信息可以看出大汉四川军政府对是否剪辨易服持宽容的态度,正确;从图片标题“革命,从剪辫子开始”可知剪辨易服在民国初期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故选D项。3.(xx山西省第三次诊断考试)宋延斋在蒲圻乡土志里记载:“民国元年、二年来,茶价与麻价互涨,财力既裕,居民遂奢僭无等农民亦争服洋布”,中产之家更是“出门则官纱仿绸不以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与这一记载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民主共和观念的冲击 B.崇洋媚外思潮的影响C.商品经济的较快发展 D.进口的商品价廉物美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民国元年、二年来,茶价与麻价互涨,财力既裕”可知C项符合题意。民主共和观念与题意无关,A项错误;B、D两项说法比较片面。4.(xx辽宁省抚顺二中期中试题)1859年英国人呤唎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入注目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A.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B.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西化C.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D.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答案 C解析 从“1859年”可知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广州地区的人民生活的变迁。A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错在“普遍西化”这种说法太绝对;D项中“获得解放”还包括思想观念的解放,错误;C项符合题意。5.(xx长春外国语学校诊断试题)1931年北平的晨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材料不能反映当时 ( )A.皇权已不再至高无上B.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社会C.人们婚姻观念已发生变化D.人们婚姻关系已具有近代化特征答案 B解析 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君主专制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皇权已不再至高无上;文秀通过法律程序希望解除与傅仪的婚姻,说明人们婚姻观念已发生变化,人们婚姻关系已具有近代化特征;但是不能说明民国已经是一个法治社会。故选B项。6.(xx哈三中第一次测试)19世纪末,李鸿章为慈禧太后在德国订制了宫廷专列,慈禧害怕火车汽笛声破坏京城“气脉”,不用蒸汽机做牵引动力,而以内监“贯绳曳之”。这反映了 ( )A.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近代经济的发展B.洋务运动无法推动社会进步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必要环节D.政府阻挠是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答案 C解析 从材料中慈禧的做法过于保守,不利于社会进步。A、D项材料中未涉及到;B项与材料无关。故选C项。7.(xx湖北省邯郸市模拟题)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年1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运输方法运费/(吨/公里)肩挑34.0驴车18.0公路汽车30.0轻便铁路2.4独轮车19.2铁路2.0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答案 A解析 由表格反映,轻便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他运输方法费用低好几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铁路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A项正确;B项易错选,注意表名为“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8.(xx河南省郑州市模拟题)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家对他的背叛答案 B解析 材料中的合作化是指农村合作化运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是指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无关;D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9.(xx山东省泰安市期中试题)自来水在近代上海引进时,出现“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的现象。其实质是 ( )A.中外矛盾尖锐对立 B.城市设施普遍完善C.生活用水受到污染 D.工业文明受到抵制答案 D解析 从信息“自来水在近代上海引进时相戒不用”说明了西方文明刚进来时受到旧势力的抵制。故选D项。10.(xx湖北省黄冈中学期中试题)1890年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报道了美国人研制“飞船”的新闻。由于报纸上并没有“飞船”的照片或图像,点石斋画报(申报附送)画师只能参照文字所描述的“飞船”样子,把它画成一只“带有4只鸟翼的船”(下图)。这反映了 ( )A.申报是介绍外国先进科技的报刊B.通俗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C.清政府开始逐渐重视西方的先进科技D.报纸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真实性原则答案 B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能够从报纸上得到实现,所以说通俗报刊能够满足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故选B项。申报是综合性报刊,并不是专门介绍外国先进科技的报刊,排除A项。11.(xx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期中考试)民报创刊于1905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党人讨伐专制政府、抨击晚清虚假“宪政”的檄文都是从该报刊传播开来的。据此分析 ( )A.近代传媒的发展有利于启蒙社会B.民报是当时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报刊C.早期报刊的发展与政治运动相伴而生D.立言议政、通达军情是早期报刊的主要功能答案 A解析 1905年,正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的时期,这一思想的核心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冲击了专制和封建独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根据题干,这一时期的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成为传播这一思想的主阵地。A项正确。B项无法从材料或史实中得出;C项与早期报刊的历史实际不符;早期报刊的功能是介绍时事,讨论商情,排除D项。12.(xx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期中考试)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西装电话无线广播 电影A. B.C. D.答案 B解析 西装传入中国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电话传入中国是在1882年;1896年,电影传入中国,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由外国人办的,1923年初美国商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所以以上西方事物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项。二、材料分析题13.(xx湖北省武汉市模拟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晚清时代,新式报刊鼓吹的自由平等学说给青年人以启示和鼓舞;另一方面,部分比较开明的家长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民主空气的熏染。现存的封建婚姻关系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相当一部分追求个性解放的青年冲破家长制强加羁绊,按个人意志做出新的选择。但晚清传统婚姻习俗变动十分有限,在广大的内地与农村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摘编自仲富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贞节牌坊已被大批推倒,自由恋爱或女子再嫁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流,冥婚、野合、借腹等种种迷信陋俗被取消健康和优生的科学观念也开始得到强调新的婚姻观念真正开始进入社会的意识与公众心态深处,传承两千年的传统婚姻形态在近代中国的演变流经到了重要的转折点。摘编自仲富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材料三 资料表明,1989年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的一审离婚案比1980年增长了三倍,达到75万件。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逐年上升的离婚案中,女性原告远远高于男性,约占70%左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80%以上。这一现象引起社会学专家们的注意,他们称此是,中国农村出现“休夫”的现象。摘编自郑新立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传统婚姻变动十分有限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40年代成为传统婚姻向近代婚姻转变的重要转折点的原因。(3分)(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农村出现“休夫”现象的原因。(3分)(4)从材料中婚姻观的变化,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答案 (1)原因: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传统道德观念浓厚;民主思想的传播与影响非常有限;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处于从属地位;民众受教育程度相对低下。(4分,答4点即可)(2)原因:民主、自由等观念被普遍接受,人们思想大为解放;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及价值观不断传入中国,冲击传统的婚姻观;自由恋爱或女子再嫁等,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主流,健康和优生等科学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国民政府对新婚姻观的提倡和政策引导。(3分,答3点即可)(3)原因: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妇女思想不断解放;随着教育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妇女地位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上也越来越独立。(3分,答出3点即可)(4)启示:婚姻观的变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因此,应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传统观念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因此,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除旧布新)(2分)14.(xx山西省太原市模拟题)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观念等现实情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当时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几乎全带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洋铁皮等;在偏僻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手工业纺织、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需求。毛佩琦主编岁月风情中国社会生活史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留给人民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补丁了那时候流行的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1981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除掀起空前的议论外,也开启了中国服饰与世界时装文化的亲密接触。1980年,庐山恋上映后,正当红的女主角张瑜穿着牛仔裤给大众电影五月刊拍摄封面,之后牛仔热潮在中国越掀越高xx年APEC会议全体与会领导人打破惯例,不穿西装改穿“唐装”亮相,引起全世界无数人对于“唐装”的追捧,xx年电影花样年华大热,张曼玉将旗袍演绎到一种极致,旗袍由此风靡世界。数字中国60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当时”所处的社会阶段和经济特征。(10分)(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服装的特征,并说明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8分)(3)一百年前,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几乎全带一个洋字,一百多年后,中国传统服装引起世界的追捧,由此说明了什么?(2分)答案 (1)社会阶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特征:近代经济和传统经济并存;外国商品占领中国主要市场;农村仍然是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经济结构发展变化。(2)特征:20世纪60年代,朴素(或艰苦朴素);20世纪80年代,中西结合。原因: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与社会动荡。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3)说明:只有国力强盛,国家的传统元素才受人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