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四月模拟理综化学试卷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87877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3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四月模拟理综化学试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2020年高三四月模拟理综化学试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2020年高三四月模拟理综化学试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四月模拟理综化学试卷 含答案本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K-39 Al-27 Cu-64 I-127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K2FeO4是新型水处理剂,其原理与明矾相同BFe2O3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推广应用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D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仪器8.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结构如图)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荣获xx年诺贝尔奖生物学或医学奖。下列有关青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青蒿素的同分异构体中不可能含有既苯环有含有羧基 B、易溶于C2H5OC2H5C、氧原子化合价有-1和-2D、能与NaOH溶液反应9归纳法是高中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了化学反应原理后作出了如下的归纳总结:归纳正确的是 对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形成溶液a,等浓度的盐酸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x形成溶液b,水的电离程度ab。常温下,AgCl在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较,前者大。若将适量CO2 通入0.1 molL1Na2CO3溶液中至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溶液中(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 2c(CO32-)+ c(HCO3)= 0.1 molL1常温下,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a;醋酸根水解平衡常数为Kh;水的离子积为Kw;则有:KaKhKwA B C D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发生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发生的现象解释或结论A向亚硫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产生的亚硫酸钡是难溶解入水的沉淀B将SO2通入滴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红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C常温下铜片插入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常温下铜硝酸一定产生NO2D向某溶液中加入NaHCO3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可能原来含有氢氧化钡11. 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位于第VA族,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甲原子多1,乙与丁同族,丙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离子半径:丁丙乙B81号元素铊与丙元素处同主族,则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两性。C电解法可以用乙与丙形成的化合物制得丙单质D同周期元素中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12. 近几年,我国因为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清洁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逐渐进入市场,已知甲烷的燃烧热为分别为890 KJmol1 , 某电池用甲烷作为燃料,电池中以0.6mol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有关这类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A.这类电池的正极反应与金属的吸氧腐蚀正极反应相似。B.每转移1mol电子则这种电池产生电能为0.5度电C电池的负极反应为:CH4+10OH-=CO32-+7H2O+8e-D当消耗0.4燃料时,电池中的各种离子的浓度关系为:C(Na+)C(HCO3-)C(CO32-)C(OH-)C(H+)13近年来AIST报告正在研究一种“高容量、低成本”锂铜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O+2e=Cu+2OHC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D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第II卷26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I)2H2S(aq)+SO2(g)3S(s)+2H2O(l) ()S(s)+Na2SO3(aq)Na2S2O3(aq)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装置E中为溶液(2)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已知反应()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3)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已知:1.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2.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27(14分)I银铜合金广泛用于航空工业。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如下: (注:Al(OH)3和Cu(OH)2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50和80) (1)固体混合物B的组成为 ;在生成固体B的过程中,需控制NaOH的加入量,若NaOH过量,则因过量引起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完成煅烧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银铜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4%,理论上5.0kg废料中的铜可完全转化为CuAlO2,至少需要1.0molL-1的Al2(SO4)3溶液 L。II.某同学用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4)FeCl3与H2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5)电解池中H+在阴极放电产生H2,阳极的电极反应为_。(6)综合分析实验II的两个反应,可知该实验有两个显著优点: H2S的原子利用率100%; _。28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1)将CO2与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用于炼铁等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1=+489.0kJ/molC(石墨)+CO2(g)2CO(g)H2=+172.5kJ/mol则CO还原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氯化钯(PdCl2)溶液常被应用于检测空气中微量COPdCl2被还原成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两个石墨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3H8和O2构成丙烷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是:;某同学利用丙烷燃料电池设计了一种电解法制取Fe(OH)2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通电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序号)A电源中的a一定为正极,b一定为负极B可以用NaCl溶液作为电解液CA、B两端都必须用铁作电极D阴极发生的反应是:2H+2e=H2(3)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H2OCOCO21650241.652900120.433900120.41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填“吸”或“放”)热反应;实验2中,平衡常数K=;实验3跟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可能是(答一种情况即可)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碱性锌锰电池中,MnO2是催化剂B.银锌纽扣电池工作时,Ag2O被还原为AgC.放电时,铅酸蓄电池中硫酸浓度不断增大D.电镀时,待镀的金属制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某含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S(还含少量FeS等其他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所产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2)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烟气可净化制酸,该酸可用于后续的 操作。(3)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为,其作用是 。(4)电解沉积过程中的阴极采用铝板,阳极采用Pb-Ag合金惰性电极,阳极逸出的气是。(5)改进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氧压酸浸”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我国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艺冶炼锌,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升炼倭铅”的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该炼锌工艺过程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37【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F六种元素。其中A的基态原子有3个不同的能级,各能级中的电子数相等;C的基态原子2p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与A原子的相同;D为它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主族元素;E和C位于同一主族,F的原子序数为29。(1)F原子基态的外围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在A、B、C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回答)。(3)元素B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高于,低于)元素A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其主要原因是 。(4)由A、B、C形成的离子CAB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则CAB的结构式为 。(5)在元素A与E所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A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6)由B、C、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7)FC在加热条件下容易转化为F2C,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原因 。38.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已知: HPE是合成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B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D的结构简式为。(2)C + E F的反应类型为 。(3)M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各吸收峰的面积之比为。(4)写出G + M HPE的化学方程式。(5)X是G的同分异构体,其中满足以下条件的X共有种,写出其中一种X的结构简式 。A苯环上有3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B遇FeCl3溶液发生颜色反应CX不能与NaHCO3反应产生CO2D1 mol X最多能和3 mol NaOH反应【化学参考答案】7. A 8. A 9.D 10.D 11.C 12.B 13.B26.(1)液柱高度保持不变;防止倒吸;NaOH;(2) c;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ad(3)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27(14分)(1)CuO和Al(OH)3(2分) Al(OH)3+OHAlO2-+2H2O(2分)(2)4CuO+2Al2O34CuAlO2+O2(2分)(3)25.0 (2分)(4)2Fe3+H2S=2Fe2+S2H+;(2分)(5)Fe2+3e=Fe3+;(2分)(6)FeCl3得到循环利用。(2分)28.(1)Fe2O3(s)+3CO(g)=2Fe(s)+3CO2(g)H=28.5kJ/mol;PdCl2+CO+H2O=Pd+CO2+2HCl;(2)C3H8+26OH20e=3CO32+17H2O;ABD;(3)放热; ; 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了压强36. (15分).B、D(2分).(1)ZnO(1分)(2)浸出(2分)(3)锌粉(2分)置换出Fe等(2分)(4)O2(2分)(5)2ZnS+4H+O22Zn2+2S+2H2O(2分)(6)ZnCO3+2CZn+3CO(2分)37(1)3d104s1(2分) (2)NOC(2分) (3)B的氢化物分子之间存在氢键(2分)(4)(2分) (5)sp(2分) (6)NaNO2(2分)(7)Cu外围电子3d10轨道全满稳定,Cu2外围电子3d9轨道电子非全满和半满状态不稳定,所以CuO在加热条件下容易转化为Cu2O(3分)38. (15分)(1)氯原子、羧基 (2分)(2分)(2)取代反应(2分)(3)3 : 2 : 1(数字比例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整)(2分)(3分)(5)10 (2分), ,(2分)山东省德州市武城二中xx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1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高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该题考察了元素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电子离核远近能量的高低,以及非金属性强弱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关系,过渡元素的概念,综合性强,基础性强【解答】解:A、对于主族元素是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故A错;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故B错;C、因P、S、Cl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故C正确;D、因过渡元素指的是中间十列元素,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明确位置与性质的关系、周期表的结构是解答的关键2某溶液中含有MgCl2的浓度为2molL1,含AlCl3的浓度为3molL1,体积为200mL,将此溶液中的Mg2+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至少需要4molL1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A0.2LB0.5LC0.65LD0.8L【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与碱的反应可知,要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Al3+恰好转化为AlO2,先计算出镁离子、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根据反应方程式MgCl2+2NaOH=Mg(OH)2+2NaCl、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计算即可【解答】解:溶液中含有MgCl2的浓度为2mol/L,含AlCl3的浓度为3mol/L,则Mg2+、Al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L2mol/L=0.4mol、0.2L3mol/L=0.6mol,由发生反应为MgCl2+2NaOH=Mg(OH)2+2NaCl 1 2 0.4mol 0.8mol AlCl3+4NaOH=NaAlO2+3NaCl+2H2O, 1 4 0.6mol 2.4mol使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8mol+2.4mol=3.2mol,则需加4molL1NaOH溶液的体积为:=0.8L,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分离及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明确Mg2+全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利用氢氧化铝的两性来解答3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K2FeO4是新型水处理剂,其原理与明矾相同BFe2O3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C推广应用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D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仪器【考点】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铁的化学性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应用【分析】AK2FeO4具有强氧化性,而明矾水解生成胶体;BFe2O3为红色;C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有毒,且导致环境污染;D性质决定用途,高熔点的物质可作耐火材料【解答】解:A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而明矾水解生成胶体,吸附性净化水,二者原理不同,故A错误;BFe2O3为红色,则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B正确;C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有毒,且导致环境污染,则推广应用燃料“脱硫、脱硝”技术,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对空气的污染,故C正确;D高熔点的物质可作耐火材料,则Al2O3熔点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仪器,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原理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与生活的关系,题目难度不大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B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不相等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O2则有沉淀生成D将足量Cl2通入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剩余的固体物质成分为NaCl【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铁的化学性质【分析】A活性炭为吸附性,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B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与Fe发生的反应不同,Fe2HClH2、Fe4HNO3NO;C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反应,继续通入N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再与钡离子结合;D根据氯气与NaBr、NaI反应生成溴单质和碘单质分析【解答】解:A活性炭为吸附性,二氧化硫与品红化合,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则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故A正确;B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与Fe发生的反应不同,由Fe2HClH2、Fe4HNO3NO可知,等量的Fe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相等,故B错误;C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不反应,继续通入N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再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故C正确;D足量Cl2通入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由于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和碘都强,则将生成溴单质和碘单质,最终溶液为氯化钠溶液,再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剩余的固体物质成分为NaCl,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把握漂白原理、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及除杂的方法为解答的关键,选项B中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5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bB(g)cC(g)+dD(g),达到平衡时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0.6mol/l,恒温下将密闭容器的容积扩大一倍,重新达到平衡时,测得B气体的浓度为 0.4mol/l,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a+bc+dB平衡向右移动C重新达平衡时,A气体浓度增大D重新达平衡时,B的体积分数减小【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1倍,如平衡不移动,B气体的浓度为0.3mol/L,小于实际B的浓度变为0.4mol/L,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据此结合选项解答【解答】解: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1倍,如平衡不移动,B气体的浓度为0.3mol/L,小于实际B的浓度变为0.4mol/L,说明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A、增大体积,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压强减小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即a+bc+d,故A正确;B、依据分析判断,化学平衡逆向进行,故B错误;C、体积加倍,各物质的浓度都要减小,即A气体浓度减小,故C错误;D、平衡向逆反应移动,B的体积分数增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难度中等,利用假设法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是解题关键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1 k Pa时,1 mol C与适量O2反应生成1mol CO时,放出110.5 kJ热 量,则C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B在10l k Pa时l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H2燃烧热为285.8kJ/molC鉴定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时,每次实验均应测量3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起始温度和反应后终止温度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考点】燃烧热;中和热【专题】燃烧热的计算【分析】A、燃烧热是C燃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B、燃烧热为正值;C、测定中和热的方法是利用量热计测定开始和反应终止时的温度计算得到;D、浓硫酸溶解放热【解答】解:A、C的燃烧热是C完全燃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故A错误;B、1mol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是氢气的燃烧热,则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故B错误;C、中和热测定需要酸和碱溶液温度相同,利用测定开始和反应终了温度,依据Q=C(T2T1)计算反应的反应热,需要测定3个温度,故C正确;D、浓硫酸溶解时放热,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中和热概念的分析应用,中和热的测定方法,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浓硫酸溶解放热7近年来AIST报告正在研究一种“高容量、低成本”锂铜空气燃料电池该电池通过一种复杂的铜腐蚀“现象”产生电力,其中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电时,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O+H2O+2e=Cu+2OHC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D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放电时,锂失电子作负极,Cu上O2得电子作正极,负极上电极反应式为LieLi+,正极上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Li+透过固体电解质向Cu极移动,故A正确;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故B错误;C放电过程为2Li+Cu2O+H2O2Cu+2Li+2OH,可知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故C正确;D通空气时,铜被腐蚀,表面产生Cu2O,放电时Cu2O转化为Cu,则整个反应过程中,铜相当于催化剂,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原电池负极上得失电子及电极反应式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Cu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8分)8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1)NO2可用水吸收,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利用反应6NO2+8NH37N2+12H2O也可处理NO2当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在标准状况下是67.2L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mol SO3的同时生成1mol NO2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考点】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专题】化学平衡计算;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物质与水的反应物与生成物来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再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计算,然后计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计算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计算平衡常数【解答】解:(1)NO2与H2O反应的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6NO2+8NH37N2+12H2O,当反应中有1 mol NO2参加反应时,共转移了4 mol电子,故转移12mol电子时,消耗的NO2为12422.4L=67.2L,故答案为:3NO2+H2O2HNO3+NO;67.2;a无论是否达到平衡,体系压强都保持不变,不能用于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说明浓度不变,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SO3和NO的计量数之比为1:1,无论是否达到平衡,二者的体积比保持不变,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每消耗1mol SO3的同时生成1molNO2,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NO2(g)+SO2(g)SO3(g)+NO(g) 起始物质的体积 a 2a 0 0转化物质的体积 x x x x平衡物质的体积 ax 2ax x x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即,故x=a,故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以NO2、SO2、CO等物质为载体,综合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常数的计算等问题,侧重于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9近年来大气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实现反应CH4(g)+CO2(g)2CO(g)+2H2(g),H0,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燃料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在2L密闭容器中,通入5mol CH4与5mol CO2的混合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则p1、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p4p3p2p1,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当1000甲烷的转化率为8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24 mol2L2【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图像;化学平衡专题;化学平衡计算【分析】温度一定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H4的平衡转化率减小;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甲烷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1000甲烷的转化率为80%,则转化的甲烷为5mol80%=4mol,则: CH4(g)+CO2(g)2CO(g)+2H2(g)起始量(mol):5 5 0 0变化量(mol):4 4 8 8平衡量(mol):1 1 8 8再根据K=计算平衡常数【解答】解:温度一定条件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CH4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压强p4p3p2p1;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甲烷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1000甲烷的转化率为80%,则转化的甲烷为5mol80%=4mol,则: CH4(g)+CO2(g)2CO(g)+2H2(g)起始量(mol):5 5 0 0变化量(mol):4 4 8 8平衡量(mol):1 1 8 8容器容积为2L,则平衡常数K=1024 mol2L2,故答案为:p4p3p2p1;吸热;1024 mol2L2【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图象、平衡常数等,注意化学平衡常数及单位与化学计量数有关10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1)将CO2与焦炭作用生成CO,CO可用于炼铁等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1=+489.0kJ/molC(石墨)+CO2(g)2CO(g)H2=+172.5kJ/mol则CO还原Fe2O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Fe2O3(s)+3CO(g)=2Fe(s)+3CO2(g)H=28.5kJ/mol;氯化钯(PdCl2)溶液常被应用于检测空气中微量COPdCl2被还原成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dCl2+CO+H2O=Pd+CO2+2HCl;将两个石墨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C3H8和O2构成丙烷燃料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是:C3H8+26OH20e=3CO32+17H2O;某同学利用丙烷燃料电池设计了一种电解法制取Fe(OH)2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通电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填序号)A电源中的a一定为正极,b一定为负极B可以用NaCl溶液作为电解液CA、B两端都必须用铁作电极D阴极发生的反应是:2H+2e=H2(3)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H2OCOCO21650241.652900120.433900120.41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填“吸”或“放”)热反应;实验2中,平衡常数K=;实验3跟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了压强(答一种情况即可)【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化学平衡专题;电化学专题;燃烧热的计算【分析】(1)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1=+489.0kJ/molC(石墨)+CO2(g)2CO(g)H2=+172.5kJ/mol根据盖斯定律,3可得:Fe2O3(s)+3CO(g)=2Fe(s)+3CO2(g);PdCl2被还原成单质,CO被氧化为CO2,由元素守恒可知还生成HCl;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丙烷在负极失去分子,碱性条件下生成碳酸根离子与水;通电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生成的氢气将装置中原有氧气溢出,所以氢气从B端阴极析出,A电极则是铁做阳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3)实验2中起始物质的量为实验1中的一半,若温度相等,为等效平衡,反应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平衡时同种组分的转化率相等,故二氧化碳为0.8mol,由于升高温度,实验2中二氧化碳为0.4mol0.8mol,故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计算平衡时各组分物质的量,由于反应气体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代入K=计算平衡常数;实验3跟实验2相比,起始温度、浓度均相同,且平衡浓度相同,但实验3的反应速率大,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可能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了压强等【解答】解:(1)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1=+489.0kJ/molC(石墨)+CO2(g)2CO(g)H2=+172.5kJ/mol根据盖斯定律,3可得:Fe2O3(s)+3CO(g)=2Fe(s)+3CO2(g)H=28.5kJ/mol,故答案为:Fe2O3(s)+3CO(g)=2Fe(s)+3CO2(g)H=28.5kJ/mol;PdCl2被还原成单质,CO被氧化为CO2,由元素守恒可知还生成HCl,反应方程式为:PdCl2+CO+H2O=Pd+CO2+2HCl,故答案为:PdCl2+CO+H2O=Pd+CO2+2HCl;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丙烷在负极失去分子,碱性条件下生成碳酸根离子与水,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3H8+26OH20e=3CO32+17H2O,故答案为:C3H8+26OH20e=3CO32+17H2O;通通电后,溶液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生成的氢气将装置中原有氧气溢出,所以氢气从B端阴极析出,A电极则是铁做阳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A电源中的a与A相连,则a为正极,b与B相连,则b为负极,故A正确;B可以用NaCl溶液作为电解液,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碱,故B正确;CB的电极材料任选,而A电极一定为Fe,故C错误;D阴极氢离子放电,其电极反应为2H+2e=H2,故D正确;故答案为:ABD;(3)实验2中起始物质的量为实验1中的一半,若温度相等,为等效平衡,反应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平衡时同种组分的转化率相等,故二氧化碳为0.8mol,由于升高温度,实验2中二氧化碳为0.4mol0.8mol,故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CO(g)+H2O(g)CO2(g)+H2(g)起始量(mol):1 2 0 0 变化量(mol):0.4 0.4 0.4 0.4平衡量(mol):0.6 1.6 0.4 0.4 由于反应气体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故K=,故答案为:;实验3跟实验2相比,温度相同,浓度相同,但实验3达到平衡所用时间少,反应速率更大,但平衡状态没有发生移动,应是使用了催化剂,又由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增大了压强,平衡也不移动,也可能为压强的增大,故答案为:使用了催化剂或增大了压强【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盖斯定律应用、电化学等,题目综合性较强,对基础知识掌握、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较高,题目难度中等11工业上常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实验室可用如下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模拟生成过程烧瓶C中发生反应如下:Na2S(aq)+H2O(l)+SO2(g)Na2SO3(aq)+H2S(aq) (I)2H2S(aq)+SO2(g)3S(s)+2H2O(l) ()S(s)+Na2SO3(aq)Na2S2O3(aq) ()(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注,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整个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装置E中为NaOH溶液装置B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c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实验中,为使SO2缓慢进入烧瓶C,采用的操作是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已知反应()相对较慢,则烧瓶C中反应达到终点的现象是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反应后期可用酒精灯适当加热烧瓶A,实验室用酒精灯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的仪器还有ada烧杯 b蒸发皿 c试管 d锥形瓶(3)反应终止后,烧瓶C中的溶液经蒸发浓缩即可析出Na2S2O35H2O,其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已知:1Na2S2O35H2O遇酸易分解:S2O32+2H+=S+SO2+H2O2 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专题】实验分析题;实验评价题;制备实验综合【分析】本题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的工业流程探究,涉及实验操作的分析,主要包括利用液差法检验气密性、并利用装置D防止倒吸及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还包括SO42的检验方法,据此分析解题;(1)液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D中左侧为短导管,为安全瓶,防止倒吸;装置E起到吸收尾气中SO2、H2S的作用;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中发生S(g)+Na2SO3(aq)Na2S2O3(aq),反应达到终点是S完全溶解,烧杯、锥形瓶需要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蒸发皿、试管可直接加热;(3)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先加盐酸排除干扰,再利用氯化钡检验硫酸根离子【解答】解:利用含硫废水生产Na2S2O35H2O的工业流程探究,涉及实验操作的分析,主要包括利用液差法检验气密性、并利用装置D防止倒吸及尾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还包括SO42的检验方法,据此分析解题;(1)仪器组装完成后,关闭两端活塞,向装置B中的长颈漏斗内注入液体至形成一段液柱,若液柱高度保持不变,则气密性良好;D中左侧为短导管,为安全瓶,防止倒吸;装置E起到吸收尾气中SO2、H2S的作用,可选用NaOH溶液,故答案为:液柱高度保持不变;防止倒吸;NaOH;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a不生成二氧化硫,bd中物质均与二氧化硫反应,只有c中饱和NaHSO3溶液适合制取二氧化硫;中发生S(g)+Na2SO3(aq)Na2S2O3(aq),反应达到终点是S完全溶解,可观察到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烧杯、锥形瓶需要加热时必须使用石棉网,故答案为:c;控制滴加硫酸的速度;溶液变澄清(或浑浊消失);ad(3)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操作、现象和结论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故答案为: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中,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点评】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涉及气密性检验、离子检验、对操作的分析评价、化学计算等,侧重实验分析能力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为易错点,可以利用总反应的分析,题目难度中等12金属冶炼和处理常涉及氧化还原反应(1)由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采用电解法的是bdaFe2O3 bNaCl cCu2S dAl2O3辉铜矿(Cu2S)可发生反应2Cu2S+2H2SO4+5O2=4CuSO4+2H2O,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u2S,当1mol O2发生反应时,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向CuSO4溶液中加入镁条时有气体生成,该气体是氢气(3)右图为电解精炼银的示意图,a(填a或b)极为含有杂质的粗银,若b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则生成该气体的电极反应式为NO3+e+2H+=NO2+H2O(4)为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Ag2S),将银器置于铝制容器里的食盐水中并与铝接触,Ag2S转化为Ag,食盐水的作用为作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考点】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电解原理【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1)电解法:冶炼活泼金属K、Ca、Na、Mg、Al,一般用电解熔融的氯化物(Al是电解熔融的三氧化二铝)制得;热还原法:冶炼较不活泼的金属Zn、Fe、Sn、Pb、Cu,常用还原剂有(C、CO、H2等);热分解法:Hg、Ag用加热分解氧化物的方法制得,物理分离法:Pt、Au用物理分离的方法制得;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根据得失电子相等计算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硫酸铜溶液呈酸性,镁和酸反应生成氢气;(3)电解精炼银时,粗银作阳极,若b极有少量红棕色气体生成,则b电极上硝酸根离子得电子生成二氧化氮;(4)为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Ag2S),将银器置于铝制容器里的食盐水中并与铝接触,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食盐水作电解质溶液,促进溶液的导电性【解答】解:(1)活泼金属采用电解法冶炼,钠、铝都是活泼金属,采用电解熔融态NaCl、Al2O3的方法冶炼,故选bd;在该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1升高到+2,S元素由2升高到+6,所以Cu2S做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所以当有1molO2参与反应时失去4mol电子,则还原剂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硫酸铜是强酸弱碱盐,其溶液呈酸性,镁和酸反应生成氢气,故答案为:Cu2S;4;氢气;(3)电解精炼时,粗银做阳极,所以粗银是a极;b电极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了红棕色气体是NO2,电极反应:NO3+e+2H+=NO2+H2O,故答案为:a;NO3+e+2H+=NO2+H2O;(4)该装置构成原电池,氯化钠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促进溶液的导电能力,故答案为:作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冶炼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电解原理等知识点,根据金属的活泼性确定冶炼方法、离子的放电顺序来分析解答,难度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