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6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86652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6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6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6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6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xx河南省中原名校模拟题)春秋时期,孔子不仅树起“学而优则仕”的旗帜,并声言“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这表明孔子 ( )A.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B.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C.思想的核心是参与政治D.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答案 A解析 材料“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的意思是,如果有人用我来治理国家,只需一年便能治理得差不多,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再结合“树起了学而优则仕的旗帜”可见孔子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故答案为A项。2.(xx山西省第三次诊断考试)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 ( )A.为政以德 B.人性本善C.推行仁政 D.克己复礼答案 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制民恒产、省刑罚,薄税敛、道德教育”可知这应是孟子的仁政主张。C项正确。A、D两项是孔子的主张,且与题意不符;B项虽是孟子的主张,但与题意无关。3.(xx广东省惠州市调研试题)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 ( )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答案 A解析 “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都是儒家思想的主张,在商鞅变法中被称为“六虱”,可以判断出儒家思想在当时不受欢迎,故A项正确;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秦国推行变法,推崇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道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主流,故C项错误;“非兵羞战”和墨家思想的“非攻”相似,但不能因为这点就片面的认为墨家思想渐趋没落,故D项错误。4.(xx浙江省五校联考试题)美国学者卡拉贝尔在被选中的一书中追溯了美国精英大学百年来招生录取政策的变迁。他写道:“(这些)招生方法,在今天看来,体现着典型的美国精神:机会平等(不因出身、财富等不同而被歧视)、贤能主义(meritocracy,众人皆因自身的才能和成就而获得地位和声望,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看,这种“美国精神”最接近先秦的 ( )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对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主张的认识。“机会平等”“选贤与能”的招生标准体现的是墨家的主张,故选C项。5.(xx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期中考试)有学者认为,法家对中国历史的负作用远远大于积极作用,这种在秦统一中国时期起过积极作用的思想和制度,越往后负面作用越明显。以下各项,符合此观点的是法家 ( )A.认为世道必进,推崇变革B.主张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提倡法治,反对贵族特权D.主张君主至上,以严刑治民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对法家学说的认识。A项主张不断进行改革,B项主张强化中央集权;C项主张以法治国,打击落后势力,这在以后的时期内都具有进步意义;而“君主至上,以严刑治民”的主张容易造成决策失误和阶级矛盾激化,因此越往后负面作用越明显,D项正确。6.(xx河南省南阳一中模拟题)韩非子说:“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这一思想可概括为 ( )A.“恩威并施,赏罚并重” B.“唯才是举,选贤任能”C.“专职专任,定位管理” D.“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人臣皆宜其能”“莫负兼官之责使士不兼官”等可知,韩非主张“人臣”专职专任,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都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7.(xx吉林省实验中学模拟题)“衣食者,人之生利也,然且犹尚有节;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 B.老子C.墨子 D.韩非答案 C解析 由材料“葬埋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可看出,此思想家主张节俭,反对厚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代表平民阶层利益的思想家墨子是这一思想的提倡者。故选C项。8.(xx云南省玉溪一中期中试题)下列观点或学说中,包含有约束君主意图的是 ( )A.“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B.“天人感应”C.“为政之要,在于用人”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答案 B解析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是指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强调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思想,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故B项正确;“为政之要,在于用人”强调的是用人,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的崩溃,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9.(xx福建省福州八中质检题)美国学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这一时代”的是 ( )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B.“仁者,爱人”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 D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这一时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而D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则属于汉武帝时期,所以思想主张不属于“这一时代”的只能是D项。10.(xx福建省三明一中模拟题)西汉董仲舒糅合了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新理念,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其“发展”主要表现在 ( )A.由“民本”思想发展为“君本”思想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及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主要是为统治者“正名”,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适应了汉武帝君主专制的需要,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这是对先秦时“民本”到“君本”的发展,故A项正确。人文主义强调人,汉代儒学强调君主,故B项错误;汉代儒学是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的,故C项错误;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都是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属于共同点,故D项错误。11.(xx福建省莆田八中模拟题)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 D.佛教答案 B解析 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是天人关系,而先秦儒学主要讨论人际关系,故A项错误;汉代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因此就会出现这种行为,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与灾害天谴论对皇权的约束无关,故C项错误;明朝佛教并非官方哲学,不会导致统治者的这种行为,故D项错误。12.(xx湖北省武汉市模拟题)“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格物致知C.心外无物 D.天人感应答案 D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如果帝王的行为端正,那么宇宙间的自然气候就会和谐顺畅,风雨及时来临,景星就会出现,黄龙降临人间;假若帝王的行为不端正,那么上天就会发生异常变化,各种妖邪之气同时出现。因此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为D项。A、B、C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二、材料分析题13.(xx浙江省湖州市模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漫画不仅蕴藏着“客观”的史实,还能延伸出“主观”的史论。韩国人金正彬、金德镐编绘的漫画论语是一部畅销亚洲的国学漫画著作,作者把古文加注释的催眠式阅读改变为通俗又睿智的谐趣式享受,很适合拓展与孔子相关的学习。请回答:归纳漫画信息,并全面客观地评价孔子的思想。(12分)答案 漫画信息(8分):图1: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图2:孔子的“仁”是有局限的。图3:“克己复礼”是实现“仁”的途径,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图4:“仁”具有复杂性,包含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美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评价(4分):“仁”有利于抑制暴政,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但仁爱有等差,是其局限性。14.(xx辽宁省沈阳二中模拟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对东周(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历史进行了精彩的论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东周时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变革的根本原因如同在印度那样,是由于铁得到采用。材料二 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是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个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认为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材料三 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国的发展情况与印度在雅利安人或穆斯林或英国人到来之后所发生的情况不同,没有明显的突然停顿。当然,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取某些王朝而代之;但是,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的语言、习俗或畜牧经济,相反,是入侵者自己总是被迅速、完全地中国化。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论证“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这一结论的正确性。(3分)(2)依据材料二,概述孔子思想“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的原因。(3分)(3)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导致“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的因素。(6分)答案 (1)冶铁业出现,铁犁牛耕用于农业,成为农业的动力革命;私田代替井田制成为古代中国的主要土地制度;小农经济产生,成为古代两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基本经营模式等。(3分)(2)观点保守,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强调道德的作用;成为官场哲学。(3分)(3)中央集权制度取代分封制,成为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小农经济具有超强稳定性,有利于文明的延续;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文明的延续。(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