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83864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 狂热的图腾崇拜 B. 农业为立国之本 C. 迷信落后的思想 D. 对商业的不重视【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地位2、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说“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芜湖县志记载明嘉靖(公元1522 1566年)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这些记载说明16世纪的芜湖 浆染行业处全国领先地位沿长江最发达的工商市镇 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已经很高局部区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浆染尚芜湖”可以看出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故说法正确;题中未说明芜湖在沿长江一带的地位,故错误;从材料中体现不了自然经济解体的特征,故错误;从“雇工达千人”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正确;C项组合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名师点睛】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朝中期以后,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有了明显的发展,特别是苏、松、嘉、湖、杭地区尤为突出,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方面须有较大的作坊主或商人,即最早的资本家;另一方面是有人身比较自由的雇佣劳动者,即雇佣工人。一方把别人的劳动力作为商品购买,另一方是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两者在市场上结合起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发生了。3、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抑制土地兼并 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D百姓赋税过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有两处信息,一是免除五十以上老人的徭役,而是对孤寡老人授田;和在一起就能看出唐代初期政府比较重视老人的生活问题,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不是本材料的主旨;D项说法明显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唐代均田制4、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水利工程5、中国古代素以手工业发达著称,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关于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 汉代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B. 商周是古代中国青铜铸造业的鼎盛时期 C. 马王堆素纱禅衣反映了古代棉纺织业的高超技艺D. 家庭手工业是推动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主要因素【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制瓷业的成就【名师点睛】手工业的主要成就(1)纺织业: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就已经萌芽,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商朝,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西汉丝织技术精湛,远销地中海,被称为“丝国”(丝绸之路)(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堪称杰作);唐朝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绫机);宋朝,纺织业有更大发展,棉纺织业得到推广。明朝出现“花机”(花楼机);明清时期,江南的纺织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2)冶金业:冶铜业: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司母戊鼎是精美青铜器;冶铁业:春秋末期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推广;汉代冶铁技术不断提高,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南北朝时发明灌钢法。(3)制瓷业:东汉时期,制瓷技术逐渐成熟。唐朝青瓷、白瓷等技术进一步发展(越青邢白)。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出现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粉彩瓷、珐琅瓷争奇斗艳。6、“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没有阻碍经济的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的发展C对于重农抑商政策应该客观地分析D从经济史发展的角度应该肯定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该题对重农抑商政策做了一分为二的分析,分为长期和短期视角,故A项说法错误;也不能说该政策就阻碍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题中看法比较客观全面,故C项正确;从经济史发展角度,也就是题中的长期视角来看,该政策是值得肯定的,故D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名师点睛】漫画理解“重农抑商”政策该漫画反映了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则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7、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发展【名师点睛】运用图示法理解“市”“坊”的发展与演变 8、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工业革命兴起 B垄断组织产生 C海外殖民扩张 D民主制度确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核心史实的记忆与再现的能力。该题考查英国在近代崛起的诸多因素,时间的要求是17、18两个世纪,工业革命在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率先开始,故A正确;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19世纪末出现的,故B项不包括,符合题意;18世纪中叶英国先后打败荷兰、法国后称霸海上,故C项包括;英国在17世纪末即确立近代君主立宪制度,故D包括在内。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名师点睛】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 (1)政治制度优势: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2)经济实力优势: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扩大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强大军事优势:摧毁西班牙“无敌舰队”,英荷战争摧毁荷兰的殖民优势,确立海上霸权。9、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B.带来了严重环境污染C.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D.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答案】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历史影响【名师点睛】从新史观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城市化问题、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等。(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0、1500年以后,物价很快开始迅速上涨。在这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大陆的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这一现象 A促进了美洲的开发 B表明西欧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C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反映的主题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带来的欧洲大陆物价上涨的问题,这时由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欧洲市场的价格革命造成的,故D项正确;贵金属是从美洲等地掠夺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提及世界贸易问题,故B项与材料无关;为世界市场奠基的是新航路开辟或者商业革命,而不是价格革命,故C项说法错误。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历史影响【名师点睛】运用图示法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前因后果11、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答案】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历史评价【名师点睛】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1)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4)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12、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A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C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D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及阶级力量【答案】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名师点睛】近代化史观下的洋务运动(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上: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13、清政府谕令 “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发生在A.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战争之后D.辛亥革命之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实记忆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核心史实的记忆与再现的能力。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于19世纪末期,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迫于严重的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收取更多的商业税收,解决财政危机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初步发展的原因【名师点睛】民族资本主义的“三个三”三个产生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三次发展机遇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三大障碍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14、“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A. B. C. D. 【答案】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剪辫15、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日用品大多数来自洋货,说明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故C项说法正确;近代中国没有主动开放的心态,故A项说法错误;近代的自然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故B项错误;南京条约中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D项错误。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解体【名师点睛】晚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和西方的经济侵略。(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16、列宁指出:“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列宁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作用B材料中的“错误”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战时共产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答案】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名师点睛】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战时共产主义”,即运用军事的手段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事实证明这一做法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不能因此否定这一政策,它在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政权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只是战争状态消除之后,应该及时停止这一政策。17、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是解决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C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题干中问到罗斯福新政着力解决的问题,这就等于是问美国严重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即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故D项符合题意;而罗斯福不可能改变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故A项说法错误;阶级矛盾的缓和只是新政的部分手段而已,故B项不合题意;C项也没能结合美国当时的危机爆发原因,错误。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爆发原因【名师点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8、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执政时期的经济政策被称为“里根经济学”。其主要措施包括支持市场自由竞争、降低税收和公共开支、降低政府对企业经营的控制等。该经济思想A.与罗斯福新政的思想一脉相承 B.是美国“新经济”出现标志C.背离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道路 D.是解决经济“滞胀”的探索【答案】D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李根经济学【名师点睛】图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变化19、对下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 农轻重产值比重变化表(%)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年21.826.152.11962年33.330.336.4A.“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 B.“大跃进”运动提高农业和轻工业产值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实施的结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图表类材料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表中反映的核心信息是从1960年开始的两年间,经济结构中重工业的比重明显下降,农轻工业比重有所上升。依据时间背景,属于八字方针对错误探索的调整的结果,故D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所有制的根本变革,故A项错误;大跃进不会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产值,故B系那个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积极性,故C项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八字方针20、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后,我国农业产量迅速增加。而在1953年我国从个体生产变成集体生产时,农业生产率也快速增长。这是因为二者都A.进行了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调整B.建立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C.满足了当时农业发展的现实要求D.顺应了当时国际经济发展潮流【答案】C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从1973年开始到1982年,农业投资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基建投资总额中一直占27%左右。苏联对农业投资的数额,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关键C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是农业 D苏联的农业问题已得到了有效解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根据题中的时间可以确定当时苏联已经处在勃列日涅夫领导时期,故A项不合题意;苏联之所以在农业投入这么多,因为农业是基础,但却常年阻碍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工业,故C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错误。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2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缩减的是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但没有标明基本建设投资总额减少,故C项说错误;由此可以推断出生产性建设投资大幅提升,故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在材料中得不出;D项说法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名师点睛】“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渐进性和长期性。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辅相成。(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23、以下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的纠“左”措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D“一五计划”的实施使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图表类材料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和调用史实加以理解的能力。图中的转折点在1960年国家实施“八字方针”,从而使工农业的结构比例趋于平衡,故A项说法正确;农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工业在1960年的峰值与大跃进有关系,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八字方针24、xx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对外开放的辉煌成就C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与发展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答案】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25、下图介绍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介绍信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1963年1月10日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遵纪守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的主旨是国家当时由于物资供应比较紧张,实行粮食凭票供应,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经济经济体制,故B项说法正确;A、C两项均属于现象层面的内容,不是实质问题,故错误;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故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计划经济体制 26、下表为某国际经济组织对中国的援助战略和主题内容,该国际经济组织是年份援助战略主题展开xx农村农村社会向城镇工业社会转型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问题中国环境技术援助推动环境的可持续性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答案】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27、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将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的塌陷视为“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A不诉诸武力的冷战方式保障了经济的安全 B德国的再次统一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C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冷战秩序的瓦解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之处有两个,一个是象征着两级对峙局面的柏林墙,一个是世界经济的转折点。立足于“世界经济”的角度,当时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故C项说法正确;A项与题目意思相悖,故错误;B项夸大了德国的功用,故错误;D项的视角在欧洲,不符合“世界经济”,故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柏林墙的倒塌【名师点睛】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 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28、上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曾以“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作为人类文明演变的轨迹。与“太平洋时代”密切相关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共同体的形成C英国的崛起 D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答案】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亚太经合组织29、一位学者说:“在自家的院子里有印钞机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而黄金兑换标准给了我们这个特权。”赋予“我们这个特权”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马歇尔计划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D布雷顿森林协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题中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自家的院子有印钞机”、“黄金兑换标准”,从中可以看出与黄金直接挂钩,应当是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中主旨无关。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协定30、下表成立时间名称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推动表格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发达国家经济调整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答案】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新兴国家的对策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计40分。31、(20分)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世界面貌和人们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材料二 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材料三 新中国落实农村民生问题的实践。时间19501952年19531956年19581978年1978年至今实践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规模。影响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工农联盟;解放了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生产方式的特点。(4分)(2)19世纪70年代在上海的中国近代企业除表中所列之外还有哪一类?(2分)并举出一个代表性的企业。(2分)中国第一家民办机器厂发昌机器厂是方举赞于清同治五年(1866 年)在上海创建,此厂创办的主要原因条件有哪些?(4分)(3)运用所学知识,将表格填写完整(6分)【答案】(1) 经营方式:小农经济(2分)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民负担沉重;十分脆弱。(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2)哪一类:洋务派兴办的洋务企业(2分),代表企业: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2分)创办原因:外资企业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自然经济解体较早(最早开辟为通商口岸);上海商品经济较为活跃、地理位置优越。 (任答2点可以得4分,其它言之有理可以适当给分)(3)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脱离了农村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各1分,各2分)【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属于内敛型试题,其经营方式可以从材料中的“春耕夏耘,秋获冬藏”、“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等处看出是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第二小问需结合所学知识,将小农经济的特点做系统的概括,包括: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农民负担沉重;十分脆弱等。(3)该题需要学生作答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依据表中第一行的“实践”类别,所以对应时间后,应当是农业合作化,应当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行是对该实践的解释,故应当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最后一行是该实践的影响,故应该是:脱离了农村生产力实际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的特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名师点睛】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几次调整第一次:1949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由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第二次:19531956(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村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彻底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第三次:19581978(人民公社化运动)扩大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第四次:1978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 32、(20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 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 市已经有 100 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美)威廉 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 1984 年度) (单位:英镑)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资料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冶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 50% 。 (瑞典) 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 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70% 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8分)(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4分)(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8分)【答案】(1)措施(4分):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任答2点可得4分)背景(4分):经济危机;贫困(失业) 。(2)积极作用(4分):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 ;保障儿童利益。(3)原因(8分):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每点2分,任答4点可得8分)(2)该题属于内敛型试题,学生作答的信息点必须从表格中归纳。依据表中信息:前两列属于低收入家庭,在补贴上相对较多,而且几乎没有较重的税收负担,最终的实际收入都比原始收入要高,故从中可以看出英国的福利政策主要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 ,而且保障了儿童的利益。(3)该题同样属于内敛型试题,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政府的投入比较大,这样会造成比较大的财政负担;从材料三中“70% 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中可以看出引发了社会普遍不满;从“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中可以看出造成了整体经济的下降和国民生产积极性的挫伤。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社会福利政策;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各国福利政策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