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12月调研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81564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12月调研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12月调研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三12月调研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12月调研考试 语文 含答案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仝都正确的一组是 A菁(jng)华 渐(jin)染 噱头(xu) 身陷囹圄(y) B猗(y)郁 箱奁(lin) 婆娑(su) 因噎(yn)废食 C伺(c)候 泥淖(no) 整饬(zh) 日臻(zhn)完善 D宫绦(to) 光纤(xin) 崔嵬(wi) 万目睚眦(z)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竣工 平添 漫溯 层峦迭嶂 B菲薄 呕气 纨绔 目不暇接 C风致 缉拿 脉搏 旁稽博采 D匿迹 合龙 殒落 急不暇择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对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给未成年人带来的精神伤害往往是 的,因而要严惩此类犯罪分子。 (2)庐山等一些景区“票中票”乱象经中央电视台曝光之后能否得到整治?各地游客对此都 。 (3)没有人教他,他 学会了写诗,而且还在报刊上发表了几首,可见他确实有诗歌方面的天赋。 A终生 翘首以待 竟自 B终身 翘首以待 径自 C终身 拭目以待 竞自 D终生 拭目以待 径自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读者对他们往往充满更高的期待,但由于应酬增多、精力下降等诸多因素,读者也往往会大失所望。 B读罢苦难辉煌一书,我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书中无数革命先行者的身影和精神在我的脑海中一一浮现。 C庾信、杜甫、陆游等众多诗人都创作了大量咏物诗,这些诗歌描写细腻,寄寓深刻,对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龙虎山风景区在倾力保护自然景观的同时,致力于文化旅游产品的打造,走出了一条由山水龙虎山向文化龙虎山的转型发展之路。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意象的从无到有,没有物态化与物化的实在形式是不可能实现的, 。 只有当它们在书法家笔下龙飞凤舞地展现时,其意象才骤然产生 中国书法家在创作之前,活动在其心中的主体意识、情感是无法把握的 此外,意象的完成常与艺术品的形式符号及传媒质料有关 这在抽象的艺术中尤其能深切感受到 离开了物态化,也就没有了意象 这里意象的物态化和意象的生成是同步的 A B C D6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慧追求新思想,他曾反复朗读前夜里的话:“我们是青年,不是畸形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后又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撰文介绍新文化运动。 (家) B卡西莫多因长相怿异而被遗弃,放在圣母院的小木榻上。副主教弗罗洛在路人的劝说下收养了他,因此在爱斯梅拉达出现之前,卡西莫多对弗罗洛心存感激,唯命是从。 (巴黎圣母院) C赤壁之战中,周瑜故意让蒋十偷走密信,使曹操中计,杀了蔡瑁和张允;后又再度用计,利用蒋干使庞统向曹操成功献上连环计,为火攻曹操创造了条件。 (三国演义) D“你越没有心肝,你越高升得快,你得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叫人家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这是鲍塞昂夫人对拉斯蒂涅的告诫。 (高老头)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艺术想象力是指艺术家在孕育意象过程中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的能力。当艺术家通过艺术敏感获得创造的动力时,即开始了艺术想象。 试看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从这首诗中,可以推测出李商隐在孕育此诗的意象时,想象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首先,触物而发:“锦瑟无端五十弦。”想到年华逝去,岁月苍苍;其次,这一感受引发了他许多类似的体验,也许是读书时看到什么内容有感而发,也许是生活中偶然有所触动,具体内容是什么,是很难解析的;再由这些体验引发了过去的所见、所闻、所读、所历的无数生活场景,在想象中联成一体,于是庄生晓梦、杜鹃啼血、沧海珠、蓝田玉这些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内容就总汇到一块了。这些内容可以不合逻辑,不合日常生活的真实,可以天南海北,可以远古今朝,可梦幻可真实。它们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了李商隐这一刻最强烈的感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恫然。”这种深切的无奈便是作者真真切切体会到的人生的真谛。这样一个构思过程,就是李商隐发挥艺术想象力而创造意象的过程。 艺术家在意象孕育中充分调动自身经验中的一切可感的事物、场景、情感,围绕其艺术感悟主旨而组合为整体艺术意象的能力,就是艺术想象力。在这种想象中,由艺术敏感所激发的意象逐渐发展、形成。 艺术想象力不同于日常的逻辑思维能力,它可以超越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超越正常的逻辑时空,以艺术的感悟主旨为根本,形成独特的心理时空和情感逻辑,来引发、整合心理意象。歌德曾说:“作为诗人,我的方式并不是企图体现某种抽象的东西。我把一切印象接受到内心,而这些印象是感性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正如我活跃的想象力所提供给我的那样。我所要做的不过是用艺术方式把这些印象融汇起来。”需要强调的是,艺术想象力不仅能够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而且能够将其融合。这种融合的基础就是作者的感悟主旨。作者的感悟主旨规划着情感与形象的流向与总合,形成艺术意象的灵魂。黑格尔曾将情感作为凝聚意象的核心。不过需要进一步指出,这种核心不仅仅是情感,它比情感更深一层,是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中体味生活、反省自身所得到的感悟主旨,它既是艺术家聆听到的世界本体的声音,又浸柒着艺术家主体的情感。 艺术家通过艺术想象力把艺术感触丰富、充实起来,艺术想象的胎儿就这样通过艺术想象力发育成长。想象力在生产意象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 (选自美学原理,有删改)7下列关于“艺术想象力”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想象力不仅可以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而且能够把这些形象融合。它是艺术家获得创作动力的源泉。 B艺术想象力是指艺术家在孕育意象过程中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的能力,它和艺术作品中意象的形成密切相关。 C艺术想象力能够以艺术的感悟主旨为根本,形成独特的心理时空和情感逻辑,从而引发、整合心理意象。 D艺术想象力在生产意象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它能够使艺术家的感触丰富而充实。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李商隐是艺术想象力非常突出的作家,其锦瑟中的意象虽然杂乱无章,但通过艺术想象力的组合总汇到了一起。 B艺术家在孕育意象时需要充分调动其亲身经历中的一切可感的事物、场景、情感,并且把这些组合成整体的艺术意象。 C歌德强调“这些印象是感性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这说明通过艺术想象力孕育而成的意象并不是抽象的。 D情感是凝聚意象的核心,锦瑟中,作者通过情感把庄生晓梦、杜鹃啼血、沧海珠、蓝田玉等意象凝聚了起来。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李商隐通过可天南海北、可远古今朝、可梦幻可真实的意象组合烘托出了自己深切的无奈之情。 B意象由艺术敏感所激发,它在艺术家围绕其艺术感悟主旨组合整体艺术意象的想象中逐渐发展、形成。 C活跃的想象力为歌德提供了感性的、生动的、丰富多彩的印象,歌德把这些印象实录下来便成了优美的诗篇。 D作者的感悟主旨是丰富多彩的形象进行融合的基础,它规划着情感与形象的流向与总合,形成艺术意象的灵魂。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韦鼎,字超盛,京兆杜陵人也。鼎少通脱,博涉经史,多智。遭父忧,水浆不入口者五日,哀毁过礼。服阕,为邵陵王主簿。 陈武帝在南徐州,鼎望气知其当王,遂寄孥焉。因谓陈武帝曰:“明年有大臣诛死,后四岁,梁其代终。仆观明公天纵神武,继绝统者,无乃是乎!”武帝闻其言,大喜,因而定策。及受禅,拜黄门侍郎,寻迁司农卿。太建中,为主使聘周。转临海王长史,行吴兴郡事。至德初,鼎尽质货田宅,寓居僧寺。友人问其故,答曰:“江东王气尽于此矣。吾与尔当葬长安。期运将及,故破产耳。” 初,鼎之聘周也,尝与高祖相遇。鼎谓高祖曰:“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及陈平,上驰召之,授上仪同三司,待遇甚厚。上每与公王宴赏,鼎恒与焉。时兰陵公主寡,上为之求夫,选亲卫柳述及萧瑒等以示于鼎。鼎曰:“瑒当封侯,而无贵妻之相,述亦通显,而守位不终。”上曰:“位由我耳。”遂以主降述。 开皇十二年,除光州刺史,以仁义教导,务弘清静。州中有土豪,外修边幅,而内行不轨,常为劫盗。鼎于都会时谓之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贼?”因条其徒党谋议不轨,其人惊惧,即自首伏。又有人客游,通主家之妾,及其还去,妾盗珍物,于夜亡,俄于草中为人所杀。主家知客与妾交通,乃告客杀之。县司鞫问,具得奸状,因坐客死。狱成,上于鼎。鼎览之曰:“此客实奸,而杀非也。乃某寺僧盗妾物,令奴杀之,赃在某处。”即放此客,遣掩僧,并获赃物。自是部内肃然不言,咸称其有神。寻征入京,以年老多病,累加优赐。顷之,卒,年七十九。 (选自隋史,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寄孥焉 孥:妻子儿女 B行吴兴郡事 行:管理 C遂以主降述 降:下嫁 D妾盗珍物,于夜亡 亡:丢失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利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江东王气尽于此矣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贵则天下一家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初,鼎之聘周也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以年老多病,累加优赐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1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说明韦鼎“多智”的一组是 水浆不入口者五日,哀毁过礼 鼎尽质货田宅,寓居僧寺 观公容貌,故非常人 授上仪同三司,待遇甚厚 狱成,上于鼎 即放此客,遣掩僧,并获赃物 A B C D第卷(共114分)四、(2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及受禅,拜黄门侍郎,寻迁司农卿。太建中,为主使聘周。(4分) 译文: (2)因条其徒党谋议不轨,其人惊惧,即自首伏。(4分) 译文: (3)乃告客杀之。县司鞫问,具得奸状,因坐客死。(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赠刘司户黄李商隐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注】刘黄,博学能文,性耿直,有澄清天下之志。李商隐对他非常推崇。宣宗大中元年,诗人奉命出使南郡。次年正月南返时,与被贬官的刘黄相遇,李商隐写此诗相赠。 (1)请简要分析“已断燕鸿初起势”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2)诗中说“欢复泣”,请联系具体内容,说说诗人为什么而“欢”,又为什么而“泣”。(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 。 (曹操短歌行) (2) ,生长明妃尚有村。 ,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 (3)王好战,请以战喻。 ,兵刃既接,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 ,泉涓涓而始流。 ,感吾生之行休。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家住吴门, 。五月渔郎相忆否?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栗和柿施蛰存 南寨是长汀郊外的一个大树林,但自从大学迁到这里来之后,它便成为一个公园了。我们很不容易使僻陋的山城里所有的一切变成为都会里所有的。例如油灯,不可能改成电灯,条凳不可能改做沙发,但把一个树林改成公园却是最容易的事。虽说如此,这公园里还没有一个长椅足以供给我们闲坐。城里原有两个公园,那里倒尽有几个长椅,甚至还有亭子,但我们宁愿喜欢这个没有坐处的树林。 我们每天下午,总到那里去散步。也许,现在我已成为去得最勤的一个。这个季节,应当最适宜我们去散步了,因为这是一个绵延四五里,横亘一二里的柿、栗、梅三种树的果树林。 栗与柿是同一个季节的果木,秋风一起,它们的果实就硕大起来了。栗子成熟得早一些,柿子的成熟期却可以参差到两个月以上,因此,我们整个秋季的散步不觉得太寂寞。当我最初看见树上一团团毛茸茸的栗球,不禁想起了杭州西湖的满觉陇,那是以桂花与栗子著名的一个山谷。 栗子成熟的时候,它的外皮自己会裂开。但它的主人却不等到这个时候,就把它取下来了。那是怕鸟雀和松鼠会趁它破裂的时候偷吃去。人们取栗子的方法是先用长竹竿打它下地,然后用一个长柄的竹钳子来夹起扔进一个大竹箩里去。这样,它虽然有可怕的刺毛,也无法逃免它的劫运了。我每天看见老妇人在仰面乱打那些结满了果实的树枝,而许多小孩子在抓着一个与他们身子一样长的竹钳子奔走拣拾的时候,又不禁会忆起古诗“八月扑栗”的句子,这个扑字,真是体物会心而搜索出来的。 这几天,树上的栗子差不多完了,但市上却还有一批一批的出来。但是,抱歉得很,除了把它买来煮猪肉当菜吃之外,我却不很喜欢吃栗子。至于柿子呢,却非常欣赏它。我发现我对于果物的嗜好,是与它的颜色或香味有关系的。 柿树是秋天最美的树。因为柿子殷红的时候,柿叶就开始被西风吹落了。柿叶落尽以后,挂满树枝的柿子就显露出它们的美丽来了。而且,这里的柿树的生殖力又那么强,在每一株树上,我们至少可以数到三百个柿子,倘若我们真有这股呆劲,愿意仔细去数一数的话。于是,你试想,每一株树上挂着三百盏朱红的小纱灯,而这树是绵延四五里不断的,在秋天的斜阳里,这该是多么美丽的风景啊!我承认,我爱吃柿子了。 但其理由并不是因为我发现了它有什么美味一一事实上,曾经有许多柿子欺骗了我,使我的舌头涩了好久,而是因为我常常在玩赏它的时候憧憬着那秋风中万盏红灯的光景。俞平伯先生有过一联诗句,曰: 遥灯出树明如柿, 倦浆投波蜜似饧。 这上句我从前曾觉得有意思,但只是因为他把遥灯比做柿一般的明而已。至于“出树”这两个字的意思、却直到现在才捉摸到。可是一捉摸到之后,就觉得他把灯比之为柿,不如让我们把柿比之为灯更有些风趣了。 当这成千累万的小红纱灯在秋风中一盏一盏地熄灭掉,直到最后一盏也消逝了的时候,人们也许会停止去那里散步了。于是天天刮着北风,雨季侵袭我们了。在整天的寒雨中,那些梅树会首先感觉到春意,绽放一朵朵小小的白花。我怀疑梅花开的时候,是否能使我觉得这个公园比柿子结实的时候更为美丽?因为我仿佛觉得梅树是栽得最少的一种。但一个已在这公园中散步了三年的同事告诉我,梅树的确比栗树和柿树更多。他说:“当梅花盛开的时候,你不会看见柿树了,正如你在此刻不看见梅树一样。至于果树呢,即使当它结实的时候,也惟有从山上,或最好是飞机上,才看得出来。” 既然人人都说这公园里的梅花是一个大观,当然我应该被说服了。好在距离梅花的季节也不远了,关于那时候的景色,我必须亲自经验过后才敢描写。不过,使我奇怪的是,本地人仿佛并不看重他们的梅花。他们的观念跟我们不同。我们在一提起梅树的时候,首先想到梅花,或者更从“疏影横斜水清浅”这诗句,联想到林和靖;而他们所想到的却是梅子。我们直觉地把栗与柿当作果树,而把梅当作花树,他们却把这三者一例看待。我想,即使柿与栗都能长出美艳的花朵来,也改变不了他们的观念。因为花与他们的生活没有关系。一个摘柿子的妇人曾经对我说,明年是梅子的熟年,市上将有很好的糖霜梅和盐梅。她并且邀我明年去买她的梅子,但是她始终没有邀我在新年里去看梅花。多么现实的老百姓啊! (选自施蛰存七十年文选,有删改)16文草所描写的“公园”有什么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3分)17在描写栗和柿时,作者多处运用了对比,请列出二组并分析其各自作用。(6分)18题目为“栗和柿”,但文章最后两段却详细写了梅,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19从文中内容看,“我”和当地老百姓的人生观念有什么不同?请联系文章内容对这种不同进行评价。(6分)六、(15分)20语言综合运用。(15分) 声音多种多样:高昂的,低沉的;悲伤的,欢快的;悦耳的,刺耳的;甚至还有听不见的声音 请选择一种你感受深刻的声音描写出来。 要求:(1)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2)结尾使用反问句。(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七、(5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片羽毛,洁白,光亮。在鸡毛掸中显得高贵非凡,大家对他赞不绝口。可是他依然不得不与他的兄弟们一样从事低贱肮脏的工作。 羽毛很不平,“我有高贵的血统、优雅的气质,怎么能与你们这帮贱民在一起?” 机会终于来了!两人孩子同时看上了这根羽毛。争夺中,羽毛身子一扭,轻轻落地。 轻松!一种幸福涌上全身。羽毛边飞边喊,我终于飞起来了!这才是我要的生活。 风渐大,羽毛越飞越高,直上云霄。又一阵风,羽毛打了个旋,急速下跌。“不要!”羽毛大叫。但羽毛还是落在了地上。地上有个水坑。一头驴经过,把他踩在了烂泥中。 对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4)不少于700字。语文参考答案1D(A“渐”读jin;B“噎”读y;C“饬”读ch)2C(A层峦迭嶂层峦叠嶂;B呕气怄气;D殒落陨落)3C(“终身”指一辈子,多指切身来说;“终生”多就事业而言。据句意应选“终身”。“拭目以待”形容急切地想看到所期望的事物或等待某事物发生,“翘首以待”形容等待得急切。(2)句中含有“能否”一词,说明有两种可能,故不能选用“翘首以待”。“径自”指不与别人商量便自作主张去做某事,“竟自”指做事出乎人们意料,让人吃惊。据语境应选“竟自”)4D(A结构混乱,“作家”没有说完,就说到了“读者”;B“精神浮现”搭配不当;C成分残缺,在最后一个分句前加“人们”)5B(中的“这”紧承横线前的一句话,然后以书法为例说明观点;说明意象形成的另一个因素,应放在最后) 6B(“在路人的劝说下”错,路人认为应该把卡西莫多烧死或淹死)7A(“它是艺术家获得创作动力的源泉”错,原文说“当艺术家通过艺术敏感获得创造的动力时”,据此可知,艺术家获得创作动力的源泉是艺术敏感)8C(A“杂乱无章”错,原文是说“可以不合逻辑,不合日常生活的真实,可以天南海北,可以远古今朝,可梦幻可真实”,这并不等于“杂乱无章”;B“亲身经历”错,原文是说“自身经验”,这两者并不相同,如李商隐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庄生晓梦、杜鹃啼血”等等;D“情感是凝聚意象的核心”错,这只是黑格尔的观点,据原文倒数第二段内容可知,“凝聚意象的核心”是“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中体味生活、反省自身所得到的感悟主旨”)9C(“实录下来便成了优美的诗篇”错,原文是说需要通过艺术的方式把这些印象融汇起来)10D(应解释为“逃亡”)11D(D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A第一个“于”是介词,“在”;第二个“于”是介词,表示比较,“比”;B第一个“则”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就”“那么”;第二个“则”是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C第一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第二个“之”是动词,“前往”)12A(说明韦鼎孝顺,说明韦鼎深受高祖器重,只是说明案件上报给韦鼎。把含有这三项的排除即可)13(12分)(1)等到(陈武帝)登基,授予韦鼎黄门侍郎一职,不久升任司农卿。太建年间,(韦鼎)担任主使出访周。(采分点有:“受禅”、“拜”、“寻”、“聘”,语意准确连贯)(2)(韦鼎)于是逐条陈述他的同谋暗地里谋划的不轨之事,这个人非常害怕,立即自首服罪。(采分点有:“条”、“徒党”、“伏”,语意准确连贯)(3)(主人)于是告发客人杀死了她。县中的有关部门审问,获得了客人犯罪的所有证据,于是判处客人死刑。(采分点有:“鞫问”、“具”、“坐”,语意准确连贯)【参考译文】韦鼎,字超盛,是京兆杜陵人。韦鼎年轻的时候就通达脱俗,不拘小节,广泛涉猎经书和史书,多智慧。为父亲守丧,五天不进滴水,悲哀痛苦超过了通常礼节。服丧完毕后,担任邵陵王主簿。陈武帝在南徐州的时候,韦鼎观察他的云气,知道他肯定能做王,于是把妻子儿女寄居在那里。趁机对陈武帝说:“明年有大臣被诛杀,其后四年,梁大概会被取代。我观察您天生神明而威武,继承中断的宗祀,恐怕就是你吧!”武帝听了韦鼎的话,非常高兴,于是就制定决策。等到陈武帝登基,授予韦鼎黄门侍郎一职,不久升任司农卿。太建年间,担任主使出访周国。转任临海王长史,管理吴兴郡事。至德初,韦鼎卖尽田地房宅,寓居在僧寺。友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江东王的气数已经在此刻完毕了。我和你当葬身长安。机运将到来,所以把家产全部卖掉。”当初,韦鼎出访周国,曾同高祖相遇。韦鼎对高祖说:“观察您的容貌,本来就不是平常的人,而且明察深远,也不是众贤士能比得上的。不久必然有大大的尊贵,尊贵后天下就会统一。您的相貌不可言说,希望您珍重自爱。”等到陈朝被平定,皇上派人召请他,授任上仪同三司,待遇非常优厚。皇上每次设宴犒赏王公,韦鼎总是参与其中。当时兰陵公主守寡,皇上替她找丈夫,挑选了侍卫柳述及萧玚等人来给韦鼎看。韦鼎说:“萧玚肯定会封侯,却没有让妻子尊贵的相貌,柳述也会通达显耀,但是最终不能保住自己的职位。”皇上说:“职位是由我决定的。”于是把公主下嫁给柳述。开皇十二年,韦鼎任光州刺史,用仁德礼仪教育人,力求光大清静的品行。光州中有土豪,外表老实,暗地里做违法之事,常常做些偷盗的事情。韦鼎在集会时对他说:“您是有身份的人,为什么要做贼?”于是逐条陈述他的同谋暗地里谋划的不轨之事,这个人非常害怕,立即自首服罪。又有人外出做客游玩,同主人家的小妾私通,等到主人回家,小妾已经盗窃了珍贵的物品连夜逃跑了,不久这个小妾被发现死在草丛中。主人知道客人与小妾私通,于是告发客人杀死了她。县中的有关部门审问,获得了客人同小妾私通的所有证据,于是判处客人死刑。案件办成,上报给韦鼎。韦鼎看完案状后说:“这个客人确实有私通行为,却没有杀人。是某个庙中的和尚偷窃了妾的物品,让奴仆杀了她,赃物藏在某个地方。”于是立即释放了那个客人,派人去捕捉和尚,找到了全部的赃物。从此辖境内安定平静,大家都称赞他断案如神。不久,韦鼎被征召进入京城,因为年老多病,朝廷屡次给予他优厚的赏赐。不久,韦鼎去世,时年七十九岁。14(8分)(1)运用比喻,把刘蕡比作燕鸿,说他刚刚要施展才华如同大雁刚要展翅高飞就断了翅膀,既赞扬了刘蕡的才华和志向,又对刘蕡的遭遇深表同情。(写到比喻给2分,分析给2分)(2)为老友万里相逢而欢。为老友坎坷的命运而泣,为自己长期受排斥而泣,为贤才远离京城、国家动荡不安的命运而泣。(一点1分)15(8分)(1)食野之苹 鼓瑟吹笙(2)群山万壑赴荆门 一去紫台连朔漠(3)填然鼓之 弃甲曳兵而走(4)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5)久作长安旅 小楫轻舟(有错字、漏字、加字,则该空不给分;5小题全做,则按前面4小题给分)16(3分)地处郊外;没有设施;栽着柿、栗、梅三种果树。(一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17(6分)栗和柿的外观对比。从外观上看,栗子毛茸茸,而且长有刺毛;柿子颜色鲜艳。通过对比突出了栗子和柿子的不同,为写“我”及人们对栗和柿不同的感情作了铺垫。“我”和本地人对栗和柿的态度的对比。本地人没有因柿的美丽而欣喜,也没有因栗的丑陋而弃之;“我”却喜欢柿而不喜欢栗。通过对比,写出了“我”和本地人对栗和柿的不同态度,蕴含了文章的主题。(一组对比各3分。写到对比给2分,分析准确给1分。意思相近即可)18(6分)梅也是“公园”中所栽的树,梅花是其大观。前面对栗和树是实写,写梅花是虚写,写梅花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技巧。“我”想到的是梅花,本地人想到的却是梅子。作者通过如此描写梅写出了“我”和本地人观念的不同,揭示了文章主旨。(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19(6分)不同:“我”追求精神上的充实、愉悦;当地老百姓追求实用,非常现实。评价:精神高于物质,人应当追求精神上的充实、愉悦。当“我”面对刮着北风、雨季侵袭的冬季,那一朵朵小小的梅花会给我们带来春的信息,使我们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这比梅子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享受更有价值。(写到不同给3分。评价给3分。评价时既可肯定作者的观念,也可肯定老百姓的观念,只要能够联系文章内容自圆其说即可)20【评分说明】要求写出声音的特点,如果没有写出声音的特点,9分左右。比喻、排比、反问句三项要求要齐全,每缺一项,扣2分。要敢于打高分,甚至满分,也要敢于打低分,切忌分数集中在10分左右而没有拉开距离。21【立意分析及评分说明】本题材料是一则故事,具有比喻、象征意义。这类命题方式并不鲜见,如xx年高考辽宁卷、xx年高考天津卷、xx年高考江西卷等等。对这类材料的立意,首先要挖掘出其象征义,然后进行类比联想,由此及彼。材料中,羽毛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脱离了鸡毛掸子这一集体,妄图凭借风的力量改变自己的处境,最终落了个被踩进泥中的下场。 由此可确定以下角度: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个人与集体。如果有其他角度,只要符合材料的内涵均可。要敢于打高分,甚至满分,也要敢于打低分,切忌分数集中在36分左右而没有拉开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