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2语文含答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81415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2语文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2语文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2语文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冲刺模拟试题2语文含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供认供奉款识博闻强识如法炮制炮烙之刑B提取提防脉搏含情脉脉 冠冕堂皇沐猴而冠C强迫勉强解数解甲归田 泥沙俱下泥古不化D处置处所瘦削削足适履 螳臂当车安步当车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斡旋凑合丰功伟迹绵里藏针B涵养幅射文过饰非相辅相成C诀别赋予提纲挈领随声附和D影牒笼络铤而走险按图索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地方政府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_,但集体出资部分不得向农民摊派。(2)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 _,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他们还应加倍努力地学习。(3)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一个_解决的严重问题。A扶持中止亟需B扶持终止亟待C扶植终止亟需D扶植中止亟待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B.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用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日本代表关于钓鱼岛的谬论,重申了中国的严正立场。C.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玩忽职守,以权谋私,这无异于火中取栗,不但烫手,且玩火者必自焚。D.在济南老东门美食城你可以品尝到草包包子、孟家扒蹄、黄家烤肉、醉辣龙虾等美食,品类之多,实在是擢发难数。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环保局在统一部署和市民监督下,济南市重新升级了雾霾预警,以应对持续出现的重污染。Bxx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美国名利场杂志发表中国世纪从xx年开始一文,该文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争论。C新年将至,“翰墨中国一一全国书法作品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参展作品围绕“中国梦”为主题,用书法的艺术形式传承中国文化精神。D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说,美国将终止过去半个多世纪对古巴执行的业已过时的政策,试图通过实施一系列新政策寻求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每小题3分,共9分)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的家庭教育。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延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6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积极推行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在家庭教育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B因为汉朝的家庭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所以汉朝的家庭教育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C进入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的只有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D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虽现由衰转盛的趋向,但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B在汉魏六朝时期,形成了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和平民家庭教育三类家庭教育。C汉魏六朝时的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延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8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能够培养德才学识以满足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汉朝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D除富商大户之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上梅直讲书 苏 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他曾任国子监直讲。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宰:掌管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游:出游C非左右为之先容容:介绍,推荐D从车骑数十人从:带领 ,使随从10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1)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2)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3)夫以召公之贤, 以管、蔡之亲(4)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A(1)和(2)相同,(3)和(4)不同 B(1)和(2)相同,(3)和(4)也相同C(1)和(2)不同,(3)和(4)相同 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11下列不能表明苏轼的乐观的一项是 ( )A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B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C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D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写给梅尧臣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愿望。B苏轼在这封信中用孔子和他学生的故事来比照自己与欧阳修、梅尧臣的关系,这样写,表明对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学识与人品的高度推崇。C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周公的富贵实在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因为周公的心思连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都不能够了解。D苏轼在这封信中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空守着贫贱,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人一样也成为贤人,那就十分快乐了。 第卷(114分)四、(24分)13.把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4分)(2)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2分)(3)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4分)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卧 病许浑 寒窗灯尽月斜晖,珮马朝天独掩扉。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 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注】珮马:饰有佩环之马,官员所乘。朝天:上朝。越山:越地之山。此处泛称东南地区,代称故乡。(1)简要赏析颔联中“凋”、“空”两字的妙处。 (4分)(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苏轼定风波)(2)蒹葭萋萋,_ 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诗经蒹葭)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 _。(晏殊浣溪沙)(4)_ _。齐彭殇为妄作。 (王羲之兰亭集序)(5)戎马关山北,_ _。 (杜甫登岳阳楼)(6)_ _,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五、语言运用(12分)16把下列句子排列成语意连贯、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阅读?因为阅读才是人生的方舟。 。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不死”。 一旦具备了从阅读中汲取精神养料的能力 即不论出现了多少危难痛苦,甚至险象环生 我把阅读比喻为“人生的方舟” 便使人站高一步,不会被生活的河流所淹没 而是意谓人生途中的狭路相逢 并没有那种生死攸关的意味17、阅读下面文字,请用四个简明、结构整齐的短语来概括国家公祭鼎的历史意义,每个短语不得超过6个字。(4分) 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少先队员代表一起为国家公祭鼎揭幕。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勒石刻碑、铸鼎纪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礼制。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久陈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凝固社会记忆,都起到积极作用。 18下面是网络微博中的一段文字,请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句子。(4分)当你得意时,留点空白给冷静,莫让得意冲昏头脑。当你失意时,_。当你快乐时,留点空白给思考,莫让快乐淹没理性。当你痛苦时,_。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8分)清名 梁晓声子诚的家,在西南某山区的小茶村。今年清明后,他有几天假,约我去他的老家玩。我总听他说那里风光旖旎,经不住动员,成行。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老妪慢慢离去,我不禁向那83岁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及嫁龄,镇上乃至县里的富户争娶,皆拒,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每年清明前,便换长衫游走于各村“说春”。“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说春”,基本上是以唱代说,不仅要记忆好,还要嗓子好。她的丈夫有另一本事,便是脱口成秀。于是,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在人们,那是享受了娱乐的回报。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原本皆大开心之事,遂成罪过。丈夫进了学习班,“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己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一袋一袋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乡亲们过意不去,都批评她未免太过认真。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对我们,清名重要。若失清名,家便也没什么要紧了。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我问:“现在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83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后者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多数干部也算做得比较有责任。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名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我又失语,不复再问什么,只默默听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一天采了多少斤,按当日茶价的五五分成。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成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我不禁再次失语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珊,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有一天傍晚下雨,她戴顶破了边沿的草帽,用塑料布罩住竹篓,却任雨淋湿衣服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清名、清名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令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我之羞愧,因亦如此(选自作者同题小说,有删改)19请简要分析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20作者在文中多处写到徐阿婆“竭力挺直身板”,有何用意?(4分)21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1)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2)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22作者在谈到他的写作体会时说,这篇文章不单是写给农民看的。作者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6分)七、作文。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以上两句名言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高三语文冲刺考试参考答案一、1.A(A项,gng,zh,po;B项,t/d,mi/m,gun/gun;C项,qin,xi/ji,nn;D项,ch/ch,xu,dn/dn)2.C(A.丰功伟绩B.辐射D.影碟)3.B(“扶植”有培植之意,此处应用“扶持”,侧重于帮助、支持。终止:最终的结果,最终停止,不再发展下去、进行下去了。中止:事情中途停止,事情还没有完成,由于某种原因,被迫停止,有可能再继续下去,也有可能不继续下去。“急需”侧重主观上急切的需要,“亟待”客观上的需要,迫不及待)4、BA“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错了对象。C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D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5、B(A.语序不当。“环保局”应放在“在”之后。 C “围绕中国梦为主题”句式杂糅,将“围绕”改为“以”; D成分残缺,“寻求”缺宾语。)二、6.D(A项是秦朝的措施。B项因果倒置。C项缩小了范围,还有“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7.A(应为“由盛转衰”。)8.D(选项中的“除富商大户之外的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不当,还应该除去“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三、9. B 【游:交际、交往、共事。】10. D 【(1)转折;(2)递进;(3)介词,凭借;(4)介词,因为。】11. C 【作者通过假设对此进行否定。】12. D 【“成为贤人”错。】四、13(10分) 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道”1分;“容”1分;“虽然”1分;“病”1分。那么周公和谁一起享受富贵的快乐呢? “谁与”1分;“乐”1分。(3)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方”1分;“为”1分;“度”1分;“无以”1分。【附:译文】 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鸮,读到书经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史记,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歌的声音没断绝过;颜渊、仲由等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不是兕,不是虎,却要在旷野上奔波,我的主张不对吗?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呢?”颜渊说:“先生的主张极为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接受;虽然这样,没人接受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并且没人接受,然后才显出你是君子。”孔子温和地笑着说:“颜回,如果你有很多财产,我替你管账。”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子的主张,但他的学生竟能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的快乐。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像召公这样的贤人,管叔、蔡叔这样的亲属,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跟谁一同享受这富贵的快乐?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是天下的贤才,光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 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代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上下议论。后来年纪大了,才能够读他们的文章词赋,想见他们的为人,料想他们潇洒地脱离世俗的所谓快乐,而自己爱好圣人引为快乐的事。我当时正在学做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俸禄,自己估量没有办法进见诸位先生。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 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公亲自考试我们。我没有想到,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够不受世俗文风的影响而录取了,因此我留在这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疏通关节,不是亲戚朋友为我请求嘱托,从前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就可以依靠了。如果侥幸获得一时的成功,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得里巷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又怎么抵得上这种快乐。 左传上说:“不怨天,不怪人”,因为“从容自得啊,能够度过我的天年”。先生的名声满天下,但官位不过五品;先生的面色温和,没有怒容;先生的文章宽厚质朴,没有怨言。这必定是对圣人之道有很深的爱好呢。我希望听到先生的教导啊14(1)凋,凋零。长安城已是寒秋季节,青青柳枝枯萎凋零,描写出生活环境之清冷,烘托出作者的落寞忧伤之情。(2分)空,徒然地,白白地。薇蕨在家乡白白地生长,自己却无法看到,表现有家不能归的苦闷无奈之情。(2分)(2)孤独失落之情。卧床无眠,在凌晨的寂静中听到马蹄声、佩玉声,官员们上朝,而自己却不在其列,只能独自叹息。(2分) 思乡之情。想回家乡却不能回,只能在梦中回乡;想给家人写信,又无法送给家人,只好把乡思托与南飞的大雁。(2分)15、(1) 一蓑烟雨任平生。 (2)白露未晞(3)小园香径独徘徊。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5)凭轩涕泗流。 (6)飘飘乎如遗世独立。五、16(4分)17体现国家意志 符合传统礼制 便于历史记事 凝固社会记忆 (四个要素一点1分) 18、【答案示例】留点空白给安慰,莫让失意窒息心灵留点空白给希望,莫让痛苦消磨斗志六、【参考答案】19.清明季节正是采摘春茶的时节;把故事放在这样的时节展开,为下文作者多次见到徐阿婆;了解徐阿婆做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把故事放在一个景色秀美的茶村;为塑造人物提供一幅清丽背景;衬托文中主人公优秀品质像茶村一样美丽动人。)(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20.(1)写出徐阿婆面临生活重负,表现出的顽强的承受力。(2)突出了徐阿婆正直、清白的形象特点。(3)暗示了徐阿婆病情越来越重,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21.(1)徐阿婆外表衰老,步行蹒跚,但是虔诚执着。(2分)(2)对徐阿婆的去世感到痛苦、惋惜;挂念徐阿婆是否已经“还”清了钱,保持了清名。(2分)22文章在称赞正直清白的徐阿婆的同时,也揭露了某些官员追名逐利的腐败行为;我们这个社会存在不少这种耽于名利,不注重自己清名的现象;(3分)作者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引发了我们对当今道德沦丧和价值缺失的现象的反思,呼吁人们要重视道德的修养,保持为人的清名(3分)。(言之成理即可。)七、【参考解析】材料“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