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思齐班周周清语文试题(第7周).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79945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思齐班周周清语文试题(第7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思齐班周周清语文试题(第7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思齐班周周清语文试题(第7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思齐班周周清语文试题(第7周)考号 姓名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敕造(ch)惫懒(bi) 搭讪(shn) 监生(jin)B纨袴(k) 两靥(yn) 桌帏(wi) 吞噬(sh)C吮吸(shn) 榫头(shn) 朱拓(t) 蹙缩(c)D正月(zhn) 驯熟(xn) 炮烙(po) 踌躇(chu)【解析】B项,“靥”读y;C项,“榫”读sn;D项,“炮”读po。【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寒喧悚然忖度陈抟老祖B慰藉隽永萦绕间不容发C歆享穹隆蒙胧沸反盈天D窟窿赋与缥缈叹为观止【解析】A项,喧暄;C项,蒙朦;D项,与予。【答案】B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中美峰会的顺利举行,使一些媒体和专家似乎“猛然间”意识到:将美国和中国往一起拉的力量,一点也不小于让这两个国家分道扬镳的力量。B日前,由北京大学校长作词,北大中乐学社演出的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视频在网络上热传,有网友认为其歌词水平连中学生都不如,不免让人贻笑大方!C农村各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饭千金等现象有所回潮,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也有所抬头,这不但污染了社会风气,而且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收藏品市场本来不大,一两个亿在股市、楼市难有作为,但在收藏品市场里也许就能兴妖作怪,这是参与者必须了解的常识。【解析】A项,分道扬镳: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符合语境。B项,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与前文中“让人”语意重复。C项,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此处望文生义。D项,兴妖作怪:比喻坏人破坏捣乱,或坏思想扩大影响。感情色彩不对。【答案】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连日暴风雨,使荷兰海岸出现大批流离失所的海豹孤儿。它们如果继续暴露在外,几乎难逃死亡的命运。幸好当地的志愿者们建立起了海豹孤儿院。B过去氢化植物油被广泛用作植脂末的原料,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氢化植物油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无益,只会增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C活性炭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工序加工制造而成。D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提出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车优先通行权利,加强校车监管,保障校车安全。【解析】A项,主语残缺,去掉“由于”或“使”;B项,搭配不当,将“增多”改为“增加”;C项,“组成成分主要是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配置而成”句式杂糅,去掉“配置而成”。【答案】D5下列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小河在月光照耀下就像一条乌黑而粼粼发光的大蛇蜿蜒在地面上,就这样它一直流到了尤尔坡瀑布,_。在那白色的瀑布下面凸出几块大岩石,水流绕过它们,形成旋涡呼啸向前。然后挤进一条狭窄的峡谷奔流而出变成了无数闪闪发亮的水珠和四处飞溅的泡沫河水变得那么晶莹剔透,就像玻璃做的一般在那里先藏进了一条地下的沟壑从上面跌泻下来冲到谷底撞个粉碎A BC D解析:由句中的“先”对照句中的“然后”得出粘连,排除B、D。句“晶莹剔透,就像玻璃做的一般”又照应了句中的“撞个粉碎”及句中所描写的撞碎后的效果,可推出答案是A。答案:A二、阅读鉴赏(40分)(一)、阅读林黛玉进贾府语段,完成6-11题。(18分)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6、“面善”的意思是( )A.面熟 B.面容和蔼 C.貌美 D. 善良可亲6.A (从前后语境来看,选A贴切)7、宝玉问“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与贾母的回答不同。(她对贾母的回答是“只刚念了四书)这是因为( )A. 黛玉怕宝玉看不起自己,不敢在他面前说读过四书,说明她的细心。B. 黛玉从刚才与贾母的对话中,得知贾母并不主张女孩子读书,所以她此时改了口,说明她处事的机敏和留心。C. 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反映出她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性格特点与准则。D. 是为了讨好宝玉,因为她知道宝玉是不爱读书的,说明她的机敏和聪慧。7.B(A、“黛玉怕宝玉看不起自己”讲错了;C、“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不对,有贬义色彩;D、“为了讨好宝玉”不正确)8、宝玉给黛玉取字,说明( )A. 卖弄自己的学问。B. 他没有轻视妇女的观念,又对黛玉颇有好感。C. 讨好黛玉,以博得她的好感。D. 与探春开玩笑。8.B(ACD均不贴切)9、宝玉对四书以外的评论,说明宝玉的什么思想性格,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宝玉对四书是尊重的,不敢有所违抗和不满。B.说明宝玉对中国封建文化的不满和叛逆性格。C.说明年纪尚小,对中国文化抱有虚无主义态度。D.说明宝玉的狂妄自大,目空一切。9.B(A、“不敢有所违抗和不满”不对;C、“对中国文化抱有虚无主义态度”不正确:D、“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不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10文中贾宝玉对林黛玉有“四问”,问读书、问名、问字、问玉,为什么把“问玉”放在最后,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人们交往,多是先问一般情况,如姓名、干什么等,而后问到实质性的问题,这样安排符合常情礼俗。B.因为“问玉”是由“问名”“问字”引发而来的,把“问玉”放在最后,以便水到渠成形成高潮,突出人们的思想性格。C.因为先问读书、问名、问字,最后问玉,可以使情节波澜起伏,跌宕生姿。D.因两人名字中都有“玉”,宝玉又身佩“通灵宝玉”,因而由问名问字引起宝玉对“玉”的联想,所以把“问玉”放在最后顺理成章。10.D(A、“这样安排符合常情礼俗”说错了;B、“以便水到渠成形成高潮”不正确;C、这样安排并不是从情节起伏的角度来考虑的)11对贾宝玉“摔玉”这一举动的思想意义有几项分析,最准确完整的一项是( )A.体现了贾宝玉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世俗观念的挑战。B.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反叛精神。C.体现了贾宝玉背叛封建社会、渴求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性格。D.体现了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性格和对林黛玉的爱慕之情。11.C(作者写贾宝玉“摔玉”这一举动主要是为表现贾宝玉追求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性格服务的)三、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22分)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冻饥,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胄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如也。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公曰:“管夷吾亲射寡人,中钩,殆于死,今乃用之,可乎?”鲍叔曰:“彼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其为君亦犹是也。”公曰:“然则为之奈何?”鲍叔曰:“君使人请之鲁。”公曰:“施伯,鲁之谋臣也。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鲍叔曰:“君诏使者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愿请之以戮群臣。鲁君必诺。且施伯之知夷吾之才,必将致鲁之政。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不受,彼知其将反于齐,必杀之。”公曰:“然则夷吾受乎?”鲍叔曰:“不受也。夷吾事君无二心。”公曰:“其于寡人犹如是乎?”对曰:“非为君也,为先君与社稷之故。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不然,无及也。”公乃使鲍叔行成。曰:“公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鲁人为杀公子纠。又曰:“管仲,雠也,请受而甘心焉。”鲁君许诺。施伯谓鲁侯曰:“勿予。非戮之也,将用其政也。管仲者,天下之贤人也,大器也。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在狄则狄得意于天下。今齐求而得之,则必长为鲁国忧。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鲁君曰:“诺。”将杀管仲。鲍叔进曰:“杀之齐,是戮齐也;杀之鲁,是戮鲁也。弊邑寡君愿生得之,以徇于国,为群臣僇。若不生得,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非弊邑之君所谓也,使臣不能受命。”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节选自管子小匡)注管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齐国内乱,公子小白(桓公)奔莒,管夷吾随公子纠奔鲁。雠:同“仇”。柙:木笼。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有加惠于其臣加:增加B治国不失秉 秉:同“柄”,权柄C君若宥而反之 宥:宽恕D是君与寡君之贼比也 比:并列答案A解析加:施加。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今乃用之,可乎/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其为君亦犹是了/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C.彼知其将反于齐/赵尝五战于秦D.君何不杀而授之其尸/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答案D解析A项表转折,却/副词,才;B项代词,代指管仲/代词,那;C项介词,到/介词,跟;D项都是承接连词,连接两种行为。14下列各项中每句话都体现管仲是治国之能臣的一组是(3分)()夫管仲,民之父母也。将欲治其子,不可弃其父母。夷吾受之,则鲁能弱齐矣。夷吾事君无二心。君若欲定宗庙,则亟请之。在楚则楚得意于天下,在晋则晋得意于天下。A B C D答案A解析是谈齐桓公治国;表现管仲的忠诚;写其才能之高,影响之大。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鲍叔牙深知管仲才能出众,劝说齐桓公予以任用,并设巧计使管仲回到齐国。B鲁国的施伯识破了齐国的计谋,劝鲁侯杀掉管仲,以绝后患,说明施伯很有远见。C鲍叔牙认为,如果齐桓公不及时迎回管仲,管仲必将为鲁国所重用,会削弱齐国的力量。D本文表现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品德,同时也反映了齐桓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答案C解析从文中看不出鲁国要任用管仲,施伯只是劝说鲁侯杀死管仲,以免管仲为齐所用,于鲁不利。鲍叔牙要迎回管仲是为了齐国的强盛,同时担心管仲在鲁国最终因不接受任用而被杀掉。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束缚而柙以予齐。答案(1)如果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那不是我能做到的,那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2)他知道我将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而是把他活着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解析(1)臣,自指,我;其乎,表揣测语气。(2)彼,他;不吾予,宾语前置句式。(3)“不杀”的宾语是管仲;柙,用木笼装着。参考译文齐桓公从莒国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后),就任命鲍叔牙当太宰。鲍叔牙谢绝说:“我是国君的一个平庸的臣子。您又给予我恩惠,不叫我挨冻受饿,就是国君对臣子的恩赐。如果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那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我比不上管夷吾的地方有五点:宽厚仁慈,爱护百姓,我不如他;治理国家不超越权力,我不如他;用忠诚信义结交诸侯,我不如他;制定礼法道德规范成为全国人民的行为准则,我不如他;(两军交战)在营门前击鼓助威,使人民勇气倍增,我不如他。管仲,就是人民的衣食父母。治理天下,怎么能抛弃不用人民的衣食父母呢?”齐桓公说:“管夷吾用箭射中我的衣带钩,(我)因此差点丧命,现在却重用他,可能吗?”鲍叔牙解释说:“管夷吾是为他的君主而行动,您如果宽恕他的罪过让他回到齐国,他对您也会像这样的。”齐桓公问:“那怎么办?”鲍叔牙回答说:“您派人到鲁国去邀请他。”齐桓公说:“施伯是鲁国有智谋的大臣。他知道我将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鲍叔牙说:“派人向鲁国请求,就说我们国君有个不好的臣子在贵国,想要把他在君臣面前处死,所以请求贵国,鲁国国君一定会答应给我们了。况且施伯了解管仲的才能,一定会把鲁国的执政大权交给管仲。管仲如果接受,那么鲁国就会强大,齐国就弱小了。管仲不接受,他就知道管仲要返回齐国,一定会杀了管仲。”齐桓公说:“那么管仲接受鲁国的执政权吗?”鲍叔牙说:“管仲一定不接受。管仲侍奉国君没有二心。”桓公说:“他对我也这样吗?”鲍叔牙回答说:“他不是为了您,他是为了先君和国家。您如果想使国家安定,就赶快请他回国,不然,就来不及了。”齐桓公就派鲍叔牙到鲁国。鲍叔牙说:“公子纠,是桓公亲兄弟,请您杀了他。”鲁侯杀了公子纠。鲍叔牙又说,“管仲,是我们国君的仇人,一定要得到他才满足。”鲁侯答应了鲍叔牙的请求。施伯对国君说:“不要给。这不是想杀他,是想用他治理国家。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治理天下的有才之士。他在楚国那么楚国就称霸天下,他在晋国那么晋国就称霸天下,他在狄国那么狄国就称霸天下。现在齐国请求得到他,那必定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啊。为什么不把他杀了将尸体交给齐国使臣?”鲁君回答说:“好吧!”鲁君接受了施伯的建议,准备杀管仲,鲍叔牙(向鲁侯)请求说:“在齐国杀了他,他是为齐国殉节;在鲁国杀了他,他是为鲁国殉节。我们的国君愿意活着得到他,在群臣面前杀死他,在国内示众。若不活着得到他,您就跟我们国君的仇敌一样了。不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不能接受您的这一命令。”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而是把他活着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睦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4分)答:_(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答:_ _参考答案:(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作铺垫。(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四、名句默写1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6小题)(6分)(1)_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2)_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_ ,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其三)(4)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5)千呼万唤始出来,_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6)_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7)沧海月明珠有泪,_ 。(李商隐锦瑟)(8)如何四纪为天子,_ 。(李商隐马嵬其二)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2题。(25分)刘姥姥初进荣国府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妨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1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C刘姥姥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D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自鸣钟,凤姐珠光宝气的打扮,传来的一桌子饭,都写出了荣府的豪富奢华。E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解析】E项,“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最多是“求助”,第二年刘姥姥即带着“头一茬摘下的瓜菜”二进荣国府,以感谢贾家的关照;“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B项,“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C项,“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可参照A、D两项。【答案】选D得3分,选A得2分,选E得1分;选B、C不得分。20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题时,找到小说中有关“刘姥姥”的描写,包括语言、动作、神态等,进行分析归纳。【答案】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粗俗;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适当举例说明即可)21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_【解析】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解题时,可以从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等方面进行考虑。【答案】为引入正文做铺垫;烘托或反衬人物的情感或情绪;渲染环境氛围。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它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这个自鸣钟就是挂钟,这个甭说在乾隆中期,就是在解放前,谁家里面有一个自鸣钟,那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财产,由此可见贾府之盛极一时。22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_【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解题时,先从文章中找到有关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然后仔细体会,进行分析。【答案】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运用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运用了“嗔怪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运用了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运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运用了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六、语言表达(6分)23树人中学文学社准备请校友、著名作家刘枫先生来学校作一次写作讲座。为此,文学社让小张带着请柬登门邀请。不巧刘先生不在家,开门的是他儿子。于是小张对他说:“_。”刘先生回家后,他的儿子拿出请柬,向父亲转述了小张的来意:“_。”请在横线上分别填写小张和刘先生的儿子说的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每人说的话不超过60字。(6分)【解析】本题从语体色彩转换的角度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场合、对象的改变,注意人称的变化、人物的身份等。【答案】(1)您好,我是树人中学文学社的小张,想请刘老师去给我们文学社作一次写作讲座,这是请柬,请您转交给他,好吗?谢谢(2)爸爸,今天树人中学文学社的小张来过了,想请您去给文学社作一次写作讲座,这是文学社给您的请柬四、写作训练(50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其实,内心的声音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请以“做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写作提示】这是一个“材料命题”形式的作文。材料共两段文字,第一段表现出“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这样一种普遍现象,第二段强调“那些关乎灵魂、关乎真我的声音”,“其实”二字构成转折,突出强调后者。前者是“做自己”的必要性,后者提示“做自己”的内涵。阐述“做自己”的必要性、重要性、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视为立意深刻,只谈“如何做自己”或“做怎样的自己”视为符合题意,只谈“做自己”的必要性(材料的第一段)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