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878936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质检试题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1、右图所示宪法内容示意图反映出的政治特征是A民主与专制斗争激烈B民主力量相对弱小C首相掌握国家实权D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2、某同学对如图所示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进行了归纳,但是出现了一项错误,请你找出来A时间上,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B运行机制上,由中书到门下再到尚书省C作用上,即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 D影响上,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皇权3、我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的“三公九卿”制B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C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A中朝内阁军机处 B御史府内阁军机处C中朝御史府军机处D尚书台都察院内阁5、“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机构的设置表明( )A君主专制制度确立 B中央集权加强C中央机构的完善 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6、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7、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的中日谈判中,李鸿章说:“贵国何必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腾回答:“尚未下咽,饥甚。”此对话说明了( )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盗本性 汉奸卖国贼的奴才嘴脸 谈判中要有一定的策略 李鸿章以退为进的方法为保住清政权 A、B、 C、 D、8、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9、莫里逊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在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哪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A. B. C. D.10、“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拆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山海关)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出现有关的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及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由此可见(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立法权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关 C政协成为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与之前相比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12、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3、2008年10月23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修订后的消防法,使我国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关于我国民主法制的历程表述不正确的是A、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新民主主义的宪法B、文革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1982年宪法是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xx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14、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被揪斗时,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义正词严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么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上述材料最能反映A、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B、“文革”期间中国的人权与法制横遭践踏C、刘少奇明确提出要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没有规定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15、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A推动了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B表明中央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方针C明确两岸“九二共识”立场 D直接促使台湾当局允许老兵赴大陆探亲16、据统计,截至xx年底,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13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137个自治条例、510个单行条例、75个变通和补充规定。这体现了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逐步实现B.国家法律的社会主义原则C.各级政府重视落实民族自治政策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17、下面是1954年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的构成情况表。这组数据()工人机关部队党派农民妇女青年文化教育医务科技工商业者社会人士宗教少数民族归侨总数2468610502327225463213011172093800可以用来研究人大代表的广泛性反映出人大代表构成的地域性是研究当时中国阶级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当时民主政治特征的重要资料A BC D18、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这表明村民选举A开辟了直接选拔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D使农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19、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 D苏联的实力超过了美国20、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出现了新局面。关于这一时期的外交,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美结束敌对,正式建交 B中美建交推动了中日建交C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D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21、20世纪70年代,反映中国政府重视并恰当处理大国关系,使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机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帮助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A BC D22、下图是某个历史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示意图节选(深色部分为建交国,法国1964年与中国建交)。从中可以看出 A.欧共体奉行相对独立的外文政策 B.新中国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已得到恢复 C.中美关系的缓和对中法关系影响很大 D.法国与新中国关系正常化走在西方大国前列23、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24.当今我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C.维护世界和平 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25、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卷26、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篡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因子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摘自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敝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进行总结:“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用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4分)并分析其发展趋势。(2分) (2)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2分)请宋元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如何避免郡县制的弊端。(4分)(3)上述材料给我们今天地方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了哪些启示?(4分) 27、(16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进程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推进中国社会变革、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新中国的心脏天安门广场都摆放高 18米、宽24米的孙中山画像。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武昌起义”与“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渡江战役”等依次排列。这是一种象征,也是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材料二、令侵略者想不到的是,这一事件激起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以此为起点进行了长达14年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最终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历经列强蹂躏的中华民族,已经在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的嚣张野心中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了!(2011年)人民日报社论勿忘国耻共襄复兴材料三、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6分)(2)材料二中“这一事件”指的是什么?(2分)有何严重后果?结合有关史实说明中华民族是如何“彻底觉醒和顽强奋起”的?(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中国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原因。(4分)28、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6分) 材料二、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2)如何理解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2分)材料三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为避免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推行了哪一重要的政治制度?指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2分)材料四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法制”到“法治”,虽然仅一字之差,但这不仅是法学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更是治国理论上的一大飞跃。(4)1954年和xx年颁布和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两个里程碑,你是怎样理解的? (2分)我国民主制度体现在那些方面?(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